有谁能介绍一下波帝王朝的历史 有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印度历史么?

作者&投稿:子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Bourbon,House of1589~1792,1814~1830)

  波旁王朝 (法语: Maison de Bourbon)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地统治纳瓦拉(1555-1848)、法国(1589-1848)、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年至今)等国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由于其父系祖先为卡佩王室成员,因此亦被某些人称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员都以保守著称,因此在美式英语中,波旁一字成为对极端保守主义者的称呼。

  【波旁王室的起源】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虽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夏尔三世涉嫌叛国,而被褫夺爵位,失去领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获得不少其他爵位。而当中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La Marche-Vendôme),成为了日后波旁王室的主轴。

  【波旁王室的发展】

  ◆起家于纳瓦拉

  自1523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波旁公国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夏尔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艾涅·德·波旁于1548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让娜·达布雷特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

  ◆入主法兰西

  亨利·德·波旁在纳瓦拉时,跟随母亲信奉胡格诺派。由于亨利的法国贵族的身分,在他继位为纳瓦拉王的时候,就成为了法国胡格诺派的领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导法国政坛,以天主教狂热份子为主的吉斯家族出现了纷争。导致亨利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为求自保,亨利数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旧保持自己对胡格诺派的忠诚。

  宗教战争不但夺取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莱姆王朝的第二代王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法国国王,而当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们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而他们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为王储。1584年,弗朗索瓦王储死去,法国王位只可传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王家的庇护。

  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诺派背景,导致很多法国天主教的不满,令他的入主法国之路充满危机。而另一方面在血缘上,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布赛特分支 (Bourbon-Busset)与亨利所属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亲近于当权的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只是布赛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获法王路易十一的钦准,而被取消王位继承资格。但最终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而纳瓦拉王国亦同时并入法国,纳瓦拉国王也成为以后历任 法王众多头衔的其中一个。

  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随著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

  ◆染指西班牙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路易十四捍卫孙子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

  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了脚,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导致哈布斯堡联军的瓦解。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了波旁王室对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首页。

  【波旁王朝的衰弱与复辟】
  ◆对外战争

  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了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1756~1763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

  ◆法国大革命

  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1789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政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议会,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有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国已为共和国,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得年2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王朝复辟时期

  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拿联军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尔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波旁-奥尔良王朝

  夏尔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终于惹来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夏尔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浦。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浦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波旁王室现况】

  1830年革命后,夏尔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党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浦在1848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夏尔十世和其后代的主系派(Légitimisme)和奥尔良支系派(Orléanisme)。

  而夏尔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撒利法的传位法则,王位优先继承权应该给予尚博伯爵的最亲近的血亲,讽刺的确是当时奥尔良支系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浦。主系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王腓力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表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党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逊伯爵曾孙在1936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主系派领袖,令奥尔良支系派成为波旁保王党的主流。

  主系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及加的斯公爵路易·阿方索·德·波旁-丹皮埃尔,他是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的长子嫡孙。而奥尔良支系派巴黎伯爵亨利·罗伯特·德·波旁,他是法王路易·菲利浦的第六代孙。

  【附录西班牙波旁王朝世系】

  1、腓力五世(1700-1746)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孙,1724年1月宣布让位于王太子路易斯。

  2、路易斯(1724)

  腓力五世长子,只当了七个月国王即病死,其父只好重返王位。

  3、费尔南德六世(1746-1759)

  腓力五世次子。

  4、卡洛斯三世(1759-1788)

  腓力五世第三子,费尔南德六世异母弟。

  5、卡洛斯四世(1788-1814)

  卡洛斯三世之子,1808年被迫让位于其子费尔南德,在拿破仑干预下旋又复位,晚年被放逐到罗马,并死在那里。

  6、费尔南德七世(1808,1814-1833)

  卡洛斯四世之子。

  (1809-1813,西班牙王位为拿破仑之弟约瑟夫占据,1814年费尔南德七世复位,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

  7、伊莎贝尔二世(1833-1868)

  费尔南德七世长女。由她开始波旁王权转入母系,1868年被废黜。

  1870-73年西班牙国内混乱,王位由意大利国王阿马德奥一世占据。1873-74年为共和政体。

  8、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

  伊莎贝尔二世长子。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9、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

  阿方索十二世遗腹子,17岁前由母后摄政。

  1923年西班牙爆发军事政变,普里莫将军施行独裁统治,阿方索十三世不明智地予以默认。1931年他被迫流亡国外,宣布传位于儿子、巴塞罗那伯爵唐·胡安,但胡安从未能登上王位。1931-39年,西班牙维持了8年的共和政体。

  1939年,陆军总参谋长佛朗哥在内战中获胜上台,开始长达36年的国家主义政体。

  10、胡安·卡洛斯(1975年至今)

  唐·胡安之子、阿方索十三世之孙。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1969年指定胡安·卡洛斯为未来国王,1975年11月22日,佛朗哥死后两天即位,波旁王朝第三次复辟。

  波旁王朝末代王后玛格利特的英文介绍
  Margaret of Bourbon

  Margaret of Bourbon (1438-1483) was the daughter of Charles I, Duke of Bourbon (1401-1456) and Agnes of Burgundy (1407-1476), who was the daughter of John I, Duke of Burgundy (1371-1419).

  She became the first wife of Philip II, Duke of Savoy (1443-1497),and had 3 children from this marriage. Her children from this marriage included Louise of Savoy (1476-1531), who became the mother of Francis I, King of France (1494-1547), and Philibert II, Duke of Savoy (1480-1504).

  法国历史之-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介绍

  五、波旁王朝

  波旁家族也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为路易九世的次子罗伯特。

  14.亨利四世(1589-1610),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纳瓦拉世系中称亨利三世)。亨利二世的女婿,旺多姆公爵安东尼·波旁与纳瓦拉女王之子。波旁王朝的开创者。娶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西斯之女玛丽·德·美第奇。又一位伟大的国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给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继位。

  此处法兰西国王再次拥有纳瓦拉国王的头衔,并且从此以后,纳瓦拉王国被永久并入法国

  15.路易十三(1610-1643),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亨利四世于玛丽之长子。娶奥地利公主安妮。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及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16.路易十四(1643-1715),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三与安妮长子,欧洲著名帝王,号“太阳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领导人。路易十五比他最小的孙子活得都长,死后由其重孙路易十五即位。路易十四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大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了民心,被迫于1653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同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自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17.路易十五(1715-1774),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四的重孙,是路易十四的长子道芬路易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路易的长子。其母是勃艮第公爵路易的妻子萨伏依公主玛丽。

  人称“锁匠国王”。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年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直系与旁系详细介绍之三

  18.路易十六(1774-1792),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其父为路易十五的长子、道芬路易,其母是萨克森公主玛丽。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题。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王。

  19.路易十七(1793-1793),不算法兰西国王,因为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拿巴王朝) (1804-1815)

  ==================================

  六,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

  1.路易十八(1814,1815-1824),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弟。未娶。

  被反法联盟拥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2.查理十世(1824-1830),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鲁易十八的弟弟。娶萨伏依公主玛丽·特雷莎。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制,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

  七,七月王朝(波旁-奥尔良王朝)(1830-1848)

  1.路易·腓力(1830-1848),法兰西国王,奥尔良公爵路易·腓力·约瑟夫之子。

  属于波旁王室路易十三的子孙。七月革命后被推上王位。娶两西西里国王斐迪南之女玛丽公主。1848年2月退位。比较倾向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卡佩王朝至此,终于退出了法国的历史舞台,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属于卡佩王朝波旁家族,并一直延续至今天,这恐怕是当初1100多年前雨果·卡佩有想到的。

  【波旁王朝的衰弱与复辟】
  ◆对外战争

  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了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1756~1763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

  ◆法国大革命

  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1789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政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议会,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有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国已为共和国,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得年2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王朝复辟时期

  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拿联军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尔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波旁-奥尔良王朝

  夏尔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终于惹来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夏尔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浦。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浦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波旁王室现况】

  1830年革命后,夏尔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党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浦在1848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夏尔十世和其后代的主系派(Légitimisme)和奥尔良支系派(Orléanisme)。

  而夏尔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撒利法的传位法则,王位优先继承权应该给予尚博伯爵的最亲近的血亲,讽刺的确是当时奥尔良支系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浦。主系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王腓力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表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党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逊伯爵曾孙在1936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主系派领袖,令奥尔良支系派成为波旁保王党的主流。

  主系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及加的斯公爵路易·阿方索·德·波旁-丹皮埃尔,他是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的长子嫡孙。而奥尔良支系派巴黎伯爵亨利·罗伯特·德·波旁,他是法王路易·菲利浦的第六代孙。

  波旁家族在法国建立的王朝。波旁家族的支系在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帕尔马也曾建立王朝。波旁家族的世系可上溯至公元10世纪,远祖系加洛林家族的近亲,因最初的封地为波旁拉尔尚博和波旁而得名。
  14世纪时,波旁家族分为长幼两支,1527年长支绝嗣,幼支旺多姆公爵查理承袭为家族首领。查理之子安托万1555年通过联姻入主纳瓦尔王国。1589 年瓦罗亚王朝绝嗣,由安托万之子、纳瓦尔国王亨利继位,称亨利四世,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自此开始。1610年亨利四世去世,路易十三继位。
  17世纪中期,波旁家族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以路易十四为代表,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腓力为幼支的始祖。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仅路易-菲利浦出任“法兰西人的国王”,所建统治史称七月王朝或奥尔良王朝。

  从17世纪起,波旁王朝的君主们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停开三级会议,钳制巴黎高等法院,削弱封建贵族的势力,平息福隆德运动,废除南特敕令,镇压“赤足汉”暴动和卡米撒起义,大规模兴办王家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专制君主制臻于鼎盛。波旁王朝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获取阿尔萨斯和尼德兰南部一些地区以及阿尔图瓦、鲁西永和弗朗什孔泰等地,使法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了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1756~1763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独霸欧洲和争雄海外的图谋受挫。在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阶级斗争愈益不可调和,终于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9月21日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波旁王朝灭亡。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6月拿破仑一世建立百日政权,失败后波旁王朝再

  其实就是波旁王朝嘛。

  波旁王朝(Bourbon,House of1589~1792,1814~1830)

  波旁王朝 (法语: Maison de Bourbon)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地统治纳瓦拉(1555-1848)、法国(1589-1848)、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年至今)等国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由于其父系祖先为卡佩王室成员,因此亦被某些人称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员都以保守著称,因此在美式英语中,波旁一字成为对极端保守主义者的称呼。

  【波旁王室的起源】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虽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夏尔三世涉嫌叛国,而被褫夺爵位,失去领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获得不少其他爵位。而当中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La Marche-Vendôme),成为了日后波旁王室的主轴。

  【波旁王室的发展】

  ◆起家于纳瓦拉

  自1523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波旁公国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夏尔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艾涅·德·波旁于1548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让娜·达布雷特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

  ◆入主法兰西

  亨利·德·波旁在纳瓦拉时,跟随母亲信奉胡格诺派。由于亨利的法国贵族的身分,在他继位为纳瓦拉王的时候,就成为了法国胡格诺派的领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导法国政坛,以天主教狂热份子为主的吉斯家族出现了纷争。导致亨利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为求自保,亨利数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旧保持自己对胡格诺派的忠诚。

  宗教战争不但夺取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莱姆王朝的第二代王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法国国王,而当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们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而他们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为王储。1584年,弗朗索瓦王储死去,法国王位只可传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王家的庇护。

  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诺派背景,导致很多法国天主教的不满,令他的入主法国之路充满危机。而另一方面在血缘上,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布赛特分支(Bourbon-Busset)与亨利所属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亲近于当权的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只是布赛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获法王路易十一的钦准,而被取消王位继承资格。但最终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而纳瓦拉王国亦同时并入法国,纳瓦拉国王也成为以后历任 法王众多头衔的其中一个。

  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随著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

  ◆染指西班牙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路易十四捍卫孙子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

  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了脚,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导致哈布斯堡联军的瓦解。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了波旁王室对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首页。

  【波旁王朝的衰弱与复辟】
  ◆对外战争

  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了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1756~1763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

  ◆法国大革命

  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1789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政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议会,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有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国已为共和国,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得年2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王朝复辟时期

  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拿联军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尔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波旁-奥尔良王朝

  夏尔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终于惹来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夏尔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浦。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浦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波旁王室现况】

  1830年革命后,夏尔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党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浦在1848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夏尔十世和其后代的主系派(Légitimisme)和奥尔良支系派(Orléanisme)。

  而夏尔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撒利法的传位法则,王位优先继承权应该给予尚博伯爵的最亲近的血亲,讽刺的确是当时奥尔良支系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浦。主系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王腓力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表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党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逊伯爵曾孙在1936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主系派领袖,令奥尔良支系派成为波旁保王党的主流。

  主系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及加的斯公爵路易·阿方索·德·波旁-丹皮埃尔,他是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的长子嫡孙。而奥尔良支系派巴黎伯爵亨利·罗伯特·德·波旁,他是法王路易·菲利浦的第六代孙。

  【附录西班牙波旁王朝世系】

  1、腓力五世(1700-1746)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孙,1724年1月宣布让位于王太子路易斯。

  2、路易斯(1724)

  腓力五世长子,只当了七个月国王即病死,其父只好重返王位。

  3、费尔南德六世(1746-1759)

  腓力五世次子。

  4、卡洛斯三世(1759-1788)

  腓力五世第三子,费尔南德六世异母弟。

  5、卡洛斯四世(1788-1814)

  卡洛斯三世之子,1808年被迫让位于其子费尔南德,在拿破仑干预下旋又复位,晚年被放逐到罗马,并死在那里。

  6、费尔南德七世(1808,1814-1833)

  卡洛斯四世之子。

  (1809-1813,西班牙王位为拿破仑之弟约瑟夫占据,1814年费尔南德七世复位,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

  7、伊莎贝尔二世(1833-1868)

  费尔南德七世长女。由她开始波旁王权转入母系,1868年被废黜。

  1870-73年西班牙国内混乱,王位由意大利国王阿马德奥一世占据。1873-74年为共和政体。

  8、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

  伊莎贝尔二世长子。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9、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

  阿方索十二世遗腹子,17岁前由母后摄政。

  1923年西班牙爆发军事政变,普里莫将军施行独裁统治,阿方索十三世不明智地予以默认。1931年他被迫流亡国外,宣布传位于儿子、巴塞罗那伯爵唐·胡安,但胡安从未能登上王位。1931-39年,西班牙维持了8年的共和政体。

  1939年,陆军总参谋长佛朗哥在内战中获胜上台,开始长达36年的国家主义政体。

  10、胡安·卡洛斯(1975年至今)

  唐·胡安之子、阿方索十三世之孙。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1969年指定胡安·卡洛斯为未来国王,1975年11月22日,佛朗哥死后两天即位,波旁王朝第三次复辟。

【波旁王室的起源】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虽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夏尔三世涉嫌叛国,而被褫夺爵位,失去领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获得不少其他爵位。而当中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La Marche-Vendôme),成为了日后波旁王室的主轴。

【波旁王室的发展】

◆起家于纳瓦拉

自1523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波旁公国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夏尔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艾涅·德·波旁于1548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让娜·达布雷特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

◆入主法兰西

亨利·德·波旁在纳瓦拉时,跟随母亲信奉胡格诺派。由于亨利的法国贵族的身分,在他继位为纳瓦拉王的时候,就成为了法国胡格诺派的领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导法国政坛,以天主教狂热份子为主的吉斯家族出现了纷争。导致亨利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为求自保,亨利数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旧保持自己对胡格诺派的忠诚。

宗教战争不但夺取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莱姆王朝的第二代王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法国国王,而当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们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而他们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为王储。1584年,弗朗索瓦王储死去,法国王位只可传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王家的庇护。

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诺派背景,导致很多法国天主教的不满,令他的入主法国之路充满危机。而另一方面在血缘上,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布赛特分支(Bourbon-Busset)与亨利所属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亲近于当权的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只是布赛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获法王路易十一的钦准,而被取消王位继承资格。但最终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而纳瓦拉王国亦同时并入法国,纳瓦拉国王也成为以后历任 法王众多头衔的其中一个。

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随著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

◆染指西班牙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路易十四捍卫孙子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

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了脚,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导致哈布斯堡联军的瓦解。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了波旁王室对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首页。

【波旁王朝的衰弱与复辟】
◆对外战争

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了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1756~1763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

◆法国大革命

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1789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政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议会,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有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国已为共和国,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得年2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王朝复辟时期

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拿联军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尔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波旁-奥尔良王朝

夏尔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终于惹来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夏尔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浦。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浦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波旁王室现况】

1830年革命后,夏尔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党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浦在1848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夏尔十世和其后代的主系派(Légitimisme)和奥尔良支系派(Orléanisme)。

而夏尔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撒利法的传位法则,王位优先继承权应该给予尚博伯爵的最亲近的血亲,讽刺的确是当时奥尔良支系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浦。主系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王腓力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表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党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逊伯爵曾孙在1936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主系派领袖,令奥尔良支系派成为波旁保王党的主流。

主系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及加的斯公爵路易·阿方索·德·波旁-丹皮埃尔,他是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的长子嫡孙。而奥尔良支系派巴黎伯爵亨利·罗伯特·德·波旁,他是法王路易·菲利浦的第六代孙。

有谁能介绍一下世界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帝国,按时间顺序介绍~

巴比伦 前1900年 前1600年

雅典帝国 古希腊 提洛岛 前477年 前431年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8年 前309年

罗马帝国 前27年 476年
拜占庭帝国395年 1453年(19世纪以来对于中世纪时期东罗马帝国的习惯称呼)
神圣罗马帝国 843年 1806年
奥地利帝国 1804年 1867年 继承神圣罗马帝国
奥匈帝国 中欧 维也纳 1867年 1918年 继承奥地利帝国

西班牙殖民帝国 1492年 1975年

萄牙殖民帝国 伊比利亚 里斯本 1495年 1999年

莫卧儿帝国 1526年 1707年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 1605年 1803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年 1814年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1830年 1960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年 1870年

德意志帝国 德国 1871年 1918年

大日本帝国 日本 1871年 1945年

苏联 1922年 1991年

纳粹德国 1933年 1945年
(没有完全按照时间排,按照地方分类。这样比较好看)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历史上最长的王朝
位于现今印度的梅瓦尔王国(Mewar)在西索迪亚王朝(Sisodia)的统治下延续了1215年(734-1949)直到1949年并入印度联邦,王朝才结束。西索迪亚王朝第一代国王是Bappa Rawal (734年建立王朝) 末代国王是Maharana Sir Bhupal Singh (1930-1955),西索迪亚王朝虽然结束但其后代现今仍保留着王公的称号

高一历史必修一(岳麓版)全册简易知识结构
答:一、 初创共和:波旁王朝---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 法国大革命(起因、标志、含义) 2、《人权宣言》(时间、机构、影响) 3、《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二、曲折共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1、政体演变:法兰西第一帝国---波帝王朝复辟---七月王...

谁能介绍一下滑铁卢战役后法国的一些事件
答:第一,1814年颁布的‘宪章”是波旁王朝和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 1814年,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返回法国登上国王宝座的时候,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授意下,颁布了一部宪法,称之曰“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及其大臣的权力受议会的限制。②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

谁来介绍一下都铎王朝?
答:都铎王朝 英文:Tudor(1485—1603)历时119年,共经历了五代君主,虽然历时不长,但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关键时代,因而其实施的各项政策也极具时代特色.都铎王朝的起源由最初在格温内思郡主身边谦逊的助手开始,都铎家族逐渐提升并稳固了其皇室地位。英国都铎王朝开始于亨利六世1485年入主英格...

《基督山伯爵》的情节简述,600字左右
答:维尔福的父亲诺梯埃是巴黎拿坡仑党俱乐部的主席,主持策划了推翻波帝王朝的密谋。拿破仑托爱德蒙传送的那封密信,就是通过诺梯埃登陆举事时间的。而作为拿破仑党徒的维尔福,在王政复辟之日即投靠了封建贵族谋得代理检查官的职位。当他截获爱德华带回的信后,不是去交给他的父亲,而是以为请功领赏的时候到了,星夜赶往...

谁能介绍一下日本战国前和战国统一后的大概历史?
答:她就是于1633年登基的德川幕府时期的明正女皇.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

谁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十九世纪初中期的法国小说文学和文化的面貌,以及...
答:四十年代,反对七月王朝的斗争日趋激化,终于酿成了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它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大搏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851年12月,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翌年12月,拿破仑第三正式称帝,结束了第二共和国的统治。在第二帝国的反动高压下,工人运动...

谁能介绍一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
答:达?加玛(Vasco da Gama)率领第一只远征舰队前往印度(India),在东非及印度尼西亚打下不少殖民地。两年后,佩卓?奥维瑞许?卡布奥(Pedro Alvares Cabral)拿下巴西,建立广大的葡萄牙帝国。 哈普斯堡及布拉刚萨王朝时期(公元1580—1807年)公元1580年艾维兹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强说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

历史上缅甸的阿育王是谁?
答:征服直通后,首先统一了整个下缅甸,后又征服阿拉干北部,完成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阿奴律陀广建佛塔,其中以兴建在蒲甘的瑞喜宫佛塔最为著名,该佛塔是用来珍藏从锡兰迎来的佛牙和圣物的,建塔工程浩大,直至他逝世时尚未竣工。公元1071年应锡兰王之请,阿奴律陀派遣多名高僧携经典至锡兰讲经弘法。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拿破仑的元帅们?详细些,多谢!!
答:3月20月,拿破仑不费一枪一弹进占了巴黎,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历史上所称的“百日王朝”。此时,他最为缺乏的是有能力的指挥官,包括麦克唐纳、乌迪诺、马塞纳和古维翁在内的9位元帅已拒绝为他效劳。4月10日,拿破仑下令将贝尔蒂埃、马尔蒙、维克托、佩里尼翁、奥热罗和勒费弗尔从元帅名单上清除出去。回到巴黎的...

作家雨果的个人资料
答:《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