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除了老人与海外还有什么作品? 海明威除了老人与海还有什么?

作者&投稿:运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
(1899~1961)

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 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海明威除了有《老人与海》之外还有其他小说或者散文之类的吗~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它写了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在我们的时代里》
《太阳照样升起
《没有女人的男人》
《胜者无所得》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呜》
《老人与海》
《死在午后》
《非洲的青山
《有的和没有的》
《过河入林》

海明威写过哪些作品?
答:1952年,《老人与海》问 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恋上海明威什么网能看
答:恋上海明威可以在恒丰影视网、开眼电影网等平台上观看。《恋上海明威》讲述的是一代文豪海明威和第三人妻子的情感纠葛,海明威全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

国内及国外对海明威作品研究的书目
答:7.《论海物行银明威小说的悲剧美》作者:徐乐怡 发表期刊:《许昌师专学报》发表时间:2000年第4期 8.《“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与海明威的“准则英雄”》作者:刘久明 发表期刊:《外国文学研究》发表时间:1998年第2期 9.《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作者:苏顺强 发表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外国文学...

海明威(1899~1961)是什么
答: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约与《老人与海》同时创作,写画家哈德森生活中的3个片断。1981年 ,海明威生前正式认定的传记作家卡 洛斯·贝克尔 编选出 版了《 海 明威书 信选 :1917~1961》,所选信件谈到他对创作的看法。海明威的研究者 、编辑还发掘出他10多个短篇小说, 1 部未完的中篇小说《...

海明威经典语录
答:--海明威 《老人与海》 18、一想到我的生命消逝得那么迅速,而我并不是真正地活着,我就受不了 --海明威 《太阳照常升起》 19、只要不杀死我们的困难都会使我们更坚强。 --海明威 20、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海明威 《老人与海》 21、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海明威 22、当晚...

海明威名言,越多越好
答: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海明威 《老人与海》76、 "It is awfully easy to be hard-boiled about everything in the daytime,but at night it is another thing.--Hemingway 海 明威 在白天对什么都不动感情是极为容易的, 但在夜晚就是另外一...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性格特点?
答:生平与创作。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对“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30年代的政治积极性。创作中的西班牙题材。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思想内容。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小说中的“硬汉子”精神。小说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晚年。《永别了...

关于勇气的古诗有哪些?
答:美国作家梅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有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784 天,终于制服了一条比他的船大几倍的马林鱼。 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用鱼叉、船桨等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到达岸边时,马林鱼还是只剩下—副骨架,老人虽然未战胜厄运。但却是精神上的...

人们熟知的《老人与海》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如何获得此成就的...
答:海明威的感情错综复杂、都是小坎坷,先后结过四次婚;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见证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他的作品中对人生、情感和社会都表现出了深深的迷茫和彷徨。很难说清楚,是这种情绪让他爱上了喝酒,和很多诗人一样喜欢喝酒比较感性了。全国各地旅游的海明威,乐衷于尝试富有当地特色的...

老人与海观后感
答: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老人与海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人与海观后感1 由海明威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迟暮英雄的故事:圣地亚哥——一个古巴老渔夫,连续出海84天后,终于捕到一条比船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