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西蜀子云亭的来历 ”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是谁

作者&投稿:第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陋室铭西蜀子云亭的来历: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句,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但子云亭实际早已败朽,20世纪80年代在旧址上重建的子云亭,通高21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底层共有128根柱子,阁上重亭,飞檐凌空,因位于凤凰嘴顶端,三面凌空,下临绝壁,十分险要,雄奇。

扩展资料

《陋室铭》是诗人刘禹锡的一篇名作。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他曾当过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及地方豪强获罪,贬至安徽和州县城当通判。

和州知县是个势利眼儿,三迁其居,最后刘禹锡的住处才几平米,仅能容纳一张床、一套桌椅。刘禹锡忍无可忍,挥毫写下了这篇《陋室铭》来诠释他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人生态度。

《陋室铭》不仅是“古今最美散文”之一,还被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里,而且成为了历代名人雅士在生活条件不太理想状态下,用以“安贫乐道”的座右铭。

文章作者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的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用来装饰家居,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与格调。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名家书法《陋室铭》,感受不一样的陋室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西蜀子云亭的来历: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句,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

原文节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扩展资料

《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一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扬子云  扬子云 扬雄 (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姓氏“扬”,或作“杨”。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   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隋书·经籍志》有《扬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汉成帝时,经同乡杨庄的引荐,应召入宫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篡权后,校书天禄阁,官至大夫。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谓之“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如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等。在《法言》中,他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这对刘勰的《文心雕龙》颇有影响。扬雄还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 他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出现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中。表现出他的品德高尚。   他的特点: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中的西蜀子云亭便是称赞杨子云扬雄俭朴、高洁的品质。

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少年时用心专注,博学多才,“博览无所不见”,中年时期方才被诏入宫
犹如诸葛亮之居于草堂一样,扬雄少年时身居陋室而志向远大,最终青史留名。后人在他少年潜居之处建亭纪念,是为“子云亭”

子云亭是为了纪念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而建造。位于绵阳城区的西山风景区内。
扬雄,字子云,四川成都地~

《陋室铭》子云亭的来历100字~

扬子云  扬子云 扬雄 (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姓氏“扬”,或作“杨”。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   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隋书·经籍志》有《扬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汉成帝时,经同乡杨庄的引荐,应召入宫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篡权后,校书天禄阁,官至大夫。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谓之“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如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等。在《法言》中,他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这对刘勰的《文心雕龙》颇有影响。扬雄还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 他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出现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中。表现出他的品德高尚。   他的特点: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中的西蜀子云亭便是称赞杨子云扬雄俭朴、高洁的品质。

  1、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指扬雄。

  2、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扬雄曾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3、西蜀子云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环路西段西侧,西南科技大学西山校区南侧,在西山(凤凰山)风景区内 。西山风景区面积约0.3平方公里,以“西蜀子云亭”为中心,集名亭、古墓、寺观及秀山、碧水于一体。
  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因唐时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而名满天下。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字子云,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得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郎。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扬雄本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就是后人对扬雄在西汉文坛上所处地位的评价。

有谁知道“诸葛庐”,“子云亭”以及“孔子云”何陋之有的典故
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中的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而子云亭是指西汉著名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诸葛亮与杨雄当时所住的也是和作者刘禹锡差不多的陋室,不过后来此二人因其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 作者刘禹锡借用此类比来说明自己拥有远大的志向,也要...

西蜀子云亭子云指的是谁
答:其指的是西汉晚期的扬雄。“西蜀子云亭”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住所,“西蜀子云亭”指的是西汉晚期的扬雄的住所,两者均与主人有并论之意,表示陋室虽陋,但有高雅之人居住其中。...

西蜀子云亭
答:西蜀子云亭介绍如下:西蜀子云亭,原亭位于西山脚玉女泉东侧,亭基传为西汉大辞赋家扬雄(字子云)的读书台。亭创建于清初,民国六年重修。四周郁郁葱葱,景色清幽(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环路西段西侧,西南科技大学西山校区南侧,在西山(凤凰山)风景区内")。当时整个西山尚属荒坡,没有围墙,游人...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如何解说?扬子云何许人也...
答:(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译为“它(陋室)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汉 扬雄 曾著《太玄》,其在 四川 成都 住宅遂称 草玄堂 或 草玄亭 ,亦简称“玄亭”。 )(2)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杨子云 杨子云(前53-后18),名“杨雄”,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

西蜀子云亭指的是谁
答:西蜀子云亭的子云是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杨雄,字子云,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得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郎。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杨雄本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

南阳诸葛庐 西蜀之云亭
答:这里有门,坛、庐、殿、楼、亭、堂、庵、廊、台、桥、洞等古建筑。样式齐全,格局完整,古朴典雅。这里有大量的历代著名诗家和历史名人为武侯祠和诸葛亮创作的诗,词,赋。这是一批极为宝贵的文学遗产;这里有历代名家创作的对联和匾额,使古建筑增色,武侯祠生辉;这里有历代修葺武侯祠的碑记和刻着...

杨子云的亭子典故
答:文词名家 扬雄少年家贫,居住简陋。其用心专注,博学多才,博览无所不见,成为西汉文辞名家。后人在其当年居住之地建亭纪念,称作子云亭。唐刘禹锡《爱莲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借此喻高风亮节之人居简陋之所,亦志向追求高远。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诸葛亮,杨子云的事例来证明陋室...

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答: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

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答: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

陋室铭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答: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