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追求的无我 和空的境界是怎样的?修炼人和我说说 佛家追求无我境界可不可以理解为逃避?

作者&投稿:只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我是一种境界,是心无杂念,是世事随缘。空不是空无一物,是包罗万象的博大,是不刻意容忍心态。万事万物皆在我心,又游于心外。

不用悲观,也不讲大道理了。

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所以,佛所说的无,是因为众生会偏执一个虚妄的‘有’字。其实,无、有都是相对观待而讲的。从究竟的意义上讲,谈空谈有都是执且错误的,佛法中常说的色空不二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妄执一个‘我’字,于是能所建立。有了我,自然就会执著,执著不成,自然空生烦恼,学佛就是破的这个妄念。

破除了这样的妄念有甚么好处呢?我们会学会任运自如,不在受物欲的羁绊。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无牵无挂。了悟了这样的道理,反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因此,真正的佛教徒一定会是受人爱戴的人。

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呢?

南无阿弥佗佛!

明心合十!

虚空即虚空.虚空存在真我.即我感虚空.在虚空里”我”去觉悟真谛.
即求得本来面目.
虚空是一种意识上的认识.假设万事万物是由原子或什么基本粒子组成.
那么在你的意识里这个基本粒子就想象成自己.另外这个基本粒子可以是任意
事物.任意大小.无极空间.便是虚空.(假设的”基本粒子”不是
上面的真我.)

简单的说你可以把“无我”理解成“无私”,“空”理解成“豁达”!

打坐时所说的虚空你可能体会不到,怎么说你也体会不了,但打个比方,来说明这个空并不是没有意义!你喜欢大海吗?喜欢广阔的草原吗?你喜欢站在山顶放眼四周吗?为什么会喜欢呢?这不就是一种豁达的心境吗?这种豁达的心境会影响你的生活吗?这种豁达的心境会没有意义吗?

对不起,好像全是问号,呵呵…………

不存在不是本来有,然后毁灭。而是本来的样子发现了

佛教中无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和“无心”。黄檗禅师曾说过:“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可见“无心”是多么的重要!

俺把达磨祖师《悟性论》中的这段文字供养给您,希望并祝福您快乐、自在。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那你就误解了。
诸法无我是说“我”不是一个恒常的实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宿业因果而生,因缘灭即消失。。所以对于如幻如梦的世间的一切不要太执着,因为都是无常的,都是幻灭的。。。
当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既然在世间,既然众生有梦,那就做好自己,真正有智慧德性的超脱这个梦,真正的觉醒。站在迷宫顶上看这个梦,梦中一切都能运用自如,一切都是妙用。那就和愚痴众生做梦是天地之别。。。。
我们要回归的是真我本性,是永恒的佛性(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能成佛,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佛教不是逃避,不是消极。相反佛教是大积极。最有斗志的就是真佛子,与业力斗,与自心魔斗,从不退缩,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