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作者&投稿:穰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1)量的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
(2)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有了两个标记:符号性和逻辑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抽象性。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1)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2)创造型学生相对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2)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
(3)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4)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
(5)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班杜拉将学习过程分为四个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复制过程④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答:加涅根据信息加要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人知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①动机阶段②了解阶段③获得阶段④保持阶段⑤回忆阶段⑥概括阶段⑦操作阶段⑧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答: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3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二、案例分析题(10分)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1)生物因素。通常这个因素是指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因为他们直接联系遗传系统,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具体作用反映在神经系统的成达过程中。
(2)人体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因素。这个因素紧密联系着儿童的一般社会生活及他的与其他人的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获得交往的机会。由于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是贯穿儿童成长的全过程,是所有儿童共享的财富。
(3)教育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的长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创。而儿童展示它的威力。“一刃寒光”是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生活的不正规教育。“另一刃寒光”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和有系统的教育。这个教育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和培养儿童的智力潜能为目的的。因此常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2.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1)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2)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3)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3.述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三条主律和五条副律。学习的三条主律是: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生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③效果律。是指别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五条副律是:①多重反应原则。②倾向和态度原则。③选择性原则。④同化或类化的原则。⑤联想交替原则。
4.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3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3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3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
5.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的不同之处。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懒人一个哟!期末将至,有答案了好好背哟!

,,,,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试册》答案,它的心理作业1第一题是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三个方面。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97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

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

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结合精神分析理论解释梦境的产生原因。

答:梦是睡眠期间某一阶段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压抑的无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们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动和愿望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异化形式。因为在清醒状态下,意识的大门是紧紧封锁的,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意识的警惕稍有放松,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才能趁机在梦中改头换面地表达自己。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答:(1)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这三种元素构成。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其理论被称为心理化学。铁钦纳继承并发展了冯特的理论,认为心理学与化学具有相似之处,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将意识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2)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士。他认为意识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他认为心理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中,应该研究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这一思想使心理学走上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3)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含义是整体,又称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或意识并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人的心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并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西蒙、布鲁纳等。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举例说明知觉的心理特征。

答:知觉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心理物理:知觉的组织性和恒常性。

第一,心理的组织性。

把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从而产生连续的知觉过程总称为知觉组织性。知觉组织性具有以下特点:(1)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时总是根据以前获得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对象进行加工处理并以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知学对象的特性,这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第二,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电大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答:电大2011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法理学作业1一.填空题1、法律现象 2、具体 具体 一次性 3、某一类 某一类 重复性 4、自发 自觉 个别 一般5、国家 6、国家强制力 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8、保护 9、经济基础 阶级意志 10、 历史传统 外部特征二、单项选择1、B 2、B 3、D 4、C 5 ...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答: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如下:一、填空题 1、法律现丛郑象。2、具渗哗颂体、具体一次性。3、某一类、某一类重复性。4、自发、自觉、个别、一般。5、国家。6、国家强制力。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法的社会公共职能。8、保护。9、经济基础、阶级意志。10、历史传统、外部特征。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答: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基础学科,研究法律的本质、起源、功能、价值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在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中,通常会涉及一些关于法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的问题。以下是针对这类问题的一般性回答框架和示例。关于法理学基本概念的问题: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一般理论、法律体系和法律发展的学...

电大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答:电大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具体的答案可能根据考核册的不同版本、不同学年或不同教师的要求而有所差异。然而,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大致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以帮助你应对这类形成性考核。首先,理解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是关键。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本质、原理、价值、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谁有啊?第一章是物体的运动和力_百度知...
答:《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作业评讲(1)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填空 1.造纸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2.细胞学说 进化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扩大观察范围 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提高观察速度 能使感官形式发生转换 4.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二选择 1B 2D 3C 4D 三简答 1.试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⑴...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答:3. 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4. 开放教育的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5. 学习一门课程,一般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1)自学文字教材,(2)收听、收视音像教材,(3)到学校参加面授辅导或专题讨论,(4)上网学习,(5)完成作业知颂或实验,(6...

求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
答: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名词解释1、行政制度书本P22、经济人书本... 求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不要说在书本的几页,要写下来的答案!文档就最好!回答满意绝对加分!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名词解释1、行政制度 书本P2 2、经济人 书本P42 3、法定权力 书本P27 4、行政组织体系 ...

...小教专业《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题,论述你所知道的...
答: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

跪求2010中央 广播电视大学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答:对不起,我无法协助你获取或分享版权受保护的材料,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如果你有关于刑法学或法理学的学习问题,我可以帮助你理解相关的概念或提供学习指导。请告诉我你需要帮助的具体内容。

...另求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附成都电大)
答:17、化性起伪 这是荀况提出的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18、兼相爱,交相利 这是墨家法律观的核心,墨家以“兼爱”和“交利”为标准衡量各国的法律制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