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读律己是什么意思 慎独啊,请问谁知道慎读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投稿:函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慎独律己”吧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慎独,最早是古代儒家提出来的,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仍要谨慎不苟,严肃守纪。《礼记·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从不可以隐蔽的地方看出一个人的,没有不可以从微小的事情上显露一个人的,所以,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应谨慎。对此,刘少奇同志也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所以,“慎独律己”意思就是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仍要谨慎不苟,严肃守纪,严格要求自己。

总的意思是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学会约束自己,不要放纵,做到严于律己

慎独是指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操守。

总的意思是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学会约束自己,不要放纵,做到严于律己

慎独指人读处时谨慎不苟,律己是指约束自己

自己注意读法律

“慎读”是什么意思?~

慎读(独) [ shèn dú ]
基本释义: 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出自:《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
百度释义: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扩展资料:
相似句子:
1 在独处中谨慎不苟。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祇畏神明,敬惟慎独。
2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在这种不开通、不文明的地方,身当人师的人,那敢不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意思是说:
1 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2“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
3 怎么达到“慎独”这种境界: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4 包含态度与方法。谨慎治学态度,推动”知行反“认识模式,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慎独(读)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大学》和《礼记《大学》中的慎独   《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注解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解释前一句话的“毋自欺也”;2、慎独,在这里约等于扪心自问。如聂文涛博客:“孔子说的仁道,那是讲给君子的。而我,曾经放弃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机会,因此不能再谈什么仁道。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价值。换句话说,面对这些孩子,我能否扪心自问:我还是一个人吗?”。   《大学》第二次出现慎独一词:   【原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注解】1、“人之视己”,这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人。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见其肺肝然”。2、这里讲的是慎独与真诚。   【原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道理 】   做人要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能有半点虚伪,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编辑本段]《中庸》中的慎独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 注解   1、道,是用来驾驭本性的道。2、“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3、“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4、“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   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编辑本段]传统解释   这一解释是社会上广为接受的,字面上也比较容易为世人接受的解释。   朱子解释《大学》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编辑本段]较新的解释   这一解释是一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儒学的学者所持的意见。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从功夫论说,“慎独”就是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从消极的角度说,“慎独”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从积极的角度说,“慎独”则是一个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的过程。   清人主张释“慎独”的“慎”为“诚”,相应地有人就把“独”解释为“身”, 如陈硕甫说:“《中庸》言慎独,即是诚身。”( 见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篇》,中华书局,1997年)   慎独的解释:   《五行》篇的“说”,从丧服制度与内心悲哀的关系,解释《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诗句说:“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丧,正绖修领而哀杀矣,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谓独。独也者,舍体也。”另外还有“舍其体而独其心”、“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独”的说法。明确地把“心”界定为“独”,或者以“心”为“独”。   《荀子·不苟》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   明儒中,则有:   刘宗周:“圣贤千言万语说本体说工夫,总不离慎独二字,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刘子全书》卷五《圣学宗要�6�1阳明王子》)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子全书》卷八《中庸首章说》)   “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时随处体认去,使得全体荧然,与天地合德。”(《刘子全书》卷六《证学杂解》)   慎的解释:   《左传》:“慎守其一”   《周书》:“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   上博简《三德》:“君子不慎其德”、“慎守其□”、“各慎其度,毋失其道”   《成之闻之》篇:“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韩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清挈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   从以上“慎”的一些用例,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看法:一是“慎”与“守”直接合用,“慎守”可以解释为“持守”(或者“专注”);二是“慎”与“固”和“坚固”放在一起使用,其“慎”有牢固保持的意思;三是根据文句的意思,“慎”可释为“守”;四是“慎”关注的都是人的“内心”和“内在性”。根据这几点,“慎独”的“慎”完全可以从“保持”、“敬重”、“敬持”、“专注”、“持守”和“固守”等相近的意义上加以界定,这应该正是“慎独”之“慎”的确切意义。 [编辑本段]关于“慎独”的事例   据《后汉书·杨震传》《杨震暮夜却金》记载: 原文: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e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   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什么于律己四字词语
答:严于律己 读音为yán yú lǜ jǐ 指的是严格地约束自己。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君》。近义词: 严以律己。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也作 ①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宽:宽厚。字:爱。)清.汪琬《送...

律己的名言警句
答:律己的名言警句有如下 1,“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2,“时间是潮流永远不待人”——冯梦龙 3,“人无信不立”——孔子 4,“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知识扩展 律己是一种自我要求,是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规范。它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

希望你严于律己后面写什么
答:严于律己严于律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ányúlǜjǐ指的是严格地约束自己。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君》。近义词:严以律己。例句:每个党员都要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传统。用法: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指严格地约束自己。英文:Forgiveothersbutnotyourself.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词义...

严以律己的典故
答:严以律己的意思是指严格要求自己。大家对严以律己的典故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严以律己的典故,供大家阅读!严以律己的典故 在汉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宽,从他的名字上就知道这个人非常宽厚。这个人的有修养、好脾气在汉代是出了名的。有一天他坐牛车外出,半路上遇到一个人,说自己...

“严于律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严于律己”的下一句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宽厚以待。

严于律己慎于行的意思?
答:严以律己须慎微。慎微,就是要重视小事,乐小善,避小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话我们耳熟能详、深解其意,说的就是要防微杜渐。这与青蛙效应是一个道理:先把青蛙放入沸水中,青蛙受到强烈刺激,拼命一跳,于是挽救了自己。然而,当把这只青蛙放入凉水中,...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什么内在含义?
答:个人理解,这句话可以分析出两层含义:一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二是“从内在而非外在寻找生命的力量”。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严于律己”也即自律,其实质就是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一点一点改变现状,变得更好,所以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并去实践以实现目标,也因此埋头做好自己...

“律人先律己,正身先正心”是什么意思?
答:严格要求别人,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使自身端正先要使自己的心正直。这是两句组成的。律人先律己出自《省心录》。原文如下: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译文:礼义廉耻,可以用来约束自己,不可以用绳子人。要求自己是很少超过...

“律己宜带秋气,处人须带春风”是什么意思?
答:出处:这是出自张潮《幽梦影》中的一句话 《幽梦影》是一本妙书,张潮与好友的唱和被视作“微博体”的穿越,杨复吉评论说“诗言隽旨,前於后喁,令读者如入真长座中,与诸客周旋,聆其馨欬,不禁色舞眉飞,洵翰墨中奇观也。”可惜网上所有流传的电子版都错讹百出,难以卒读。看到张潮说“著得...

“严于律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严于律己”的下一句是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出自周恩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详细释义:【解释】: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宋·陈亮《谢曾察院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