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经济的要学化学呢? 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

作者&投稿:春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化学与经济的联系

化学史实一再表明,无论是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来看,还是从科学家本人的研究工作来看,化学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在对这种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者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研究成果。

一、几个化学史上的案例

门捷列夫之所以能发现元素周期律,是与他研究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注重科学与工业相结合)分不开的。从1861年开始,他就致力于翻译被后人称为化学技术百科辞典的《华格纳化学工艺学》。次年,他应邀前往巴库和劳拉罕内地区油田考察了近一个月后,向石油工厂主提出了两项建议:其一是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改变运输的落后状态,铺筑由炼油厂到码头的输油管道;其二是依靠科学技术,建造运载煤油的专用船只。这种对化学工业的实地考察拓展了门捷列夫的研究领域。他借助化学分析法,分析、测定了283种液体及其它物质的性质和原子量之间的关系。他把提高科学的生产力看成是自己的最大愿望。可以说,注重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结合,注重理论分析和实验操作的结合,造成了他在化学研究中作出重大的贡献的优势。他先后考察过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的化学工业,并致力于用化学知识改善俄国石油生产的落后状况,还就煤的地下气化和采掘问题发表了若干具有独到见解和经济观点的论文。

从化学研究手段看,化学分析法在新元素的发现和元素周期律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拉瓦锡时代,化学分析法已成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随后,从化学角度看,道尔顿原子论推进了化学分析法的发展,因为对原子量的精确测定对化学分析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业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和欧洲大陆采矿业的发展对化学分析法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化学分析法的迅速改进和广泛应用导致18世纪末、19世纪初22种新元素的发现。同理,在科学和工业的双重推动下,电化学方法应运而生,并导致大量新元素的发现。铝就是在此期间由丹麦科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发现的(1825年),当时得到的是粉状铅。过了两年,德国的维勒(F.Wöhler)又制取了块状铝。此后若干年里,铝都是一种贵金属。拿破仑三世曾为工业制铝研究提供了大笔拨款。1854年,人们发现了用还原氯化物制取铝的方法。到1886年,由于人们发现了通过电解铝矾土的氢氧化铝制取铝的方法,制铝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铝的价格不断下降,铝的产量不断上升。

在门捷列夫研究周期律的同时,德国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为它取代英、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找到了突破口,由此发展了合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工业,为近代大生产提供了各种新材料。这个突破口就是煤化学工业。如何利用炼焦生产中的排出物煤焦油,是煤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有机化学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美国大约在1810年开始利用高温分解各种有机物所得到的煤气来照明,不久煤焦油就成为照明气的主要来源。继伦敦在1813年建立起煤气厂后,巴黎和柏林在1815年,纽约在1825年都建立起了煤气厂。大约在1815年,人们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轻油和重油,前者可用作胶制品的涂料,后者是有效的木材防腐剂。

依照导师李比希的建议,霍夫曼致力于轻油的研究。1843年,当他把漂白粉加入轻油时,发现其中含有苯胺。由此,他想:能否从轻油中提取苯胺?后来由于发现轻油中苯胺含量太少,霍夫曼选择了这样的途径:先从轻油中提取苯,再由苯制取苯胺。在此基础上,英国的柏琴制成了苯胺紫染料。接着,他和他的父亲在伦敦效外建起了苯胺染料厂。柏琴既从事生产管理,又致力开发研究,还解决了许多技术工艺问题(如苯的提纯,硝基苯的工厂制取,改用铁制防爆容器代替玻璃容器等)。在1862年伦敦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各种苯胺紫染料成了英国的骄傲。但此后不到10年,德国便跃居于染料生产国家之首,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控制着染料生产的发展。①“德国大学培养的从事创造性研究的化学家数量日益增多,是造成这种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随着生产药物和染料的大工业的建立,那些培养出一批批化学家的教授纷纷被聘为顾问。他们不仅用科学方式指引工厂向前发展,而且还把工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实验室去,用这些新课题来训练学生。他们在工业实验室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半成品,也就是合成某新化合物的中间产物。大学实验室里对这些中间产物进行的研究,往往就是发明前所未有的新合成法的起点。19世纪末期,德国的理论化学和工业化学都已执世界牛耳,在理论化学和实用化学的共同推动下,各国学生大批涌进德国大学。”②

在德国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凯库勒的贡献显示了化学理论的巨大威力。他关于苯分子结构的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苯胺及一系列芳香族化合物的认识,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合成染料奠定了理论基础。1868年,瑞伯(C·Graebe)和李别尔曼(K·T·Liebermann)发现茜素是蒽醌的二羟衍生物,并根据凯库勒的结构理论了解到蒽的三组龟壳迭加结构,成功地合成了茜素。第二年德国就开始了合成茜素的工业化生产,其规模迅速扩大,以致完全取代了茜草种植园的生产。凯库勒理论还帮助拜耳(A·Baeyer)确定了靛蓝的分子结构,并于1879年制成了靛蓝结晶,为加速德国染料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化学与经济的互动

由上述案例可见,无论对一个人的研究工作(如门捷列夫),对一种元素的认识和利用(如铝),对一种化学方法的改进(如化学分析法),对一个国家化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如德国),都体现出化学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经济生产活动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动因。一方面,经济生产为化学研究提出课题,推动化学发展。例如,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精确分析矿石成分的研究课题,促使化学分析法迅速得到改进和发展。同样,如何利用煤焦油的研究课题也是在经济生产活动(炼焦生产)中提出来的。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导致了德国有机化学理论和有机化学工业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劳动工具的改进,工艺技术的提高,也是化学进步的动力之一。门捷列夫为实现提高科学生产力的愿望,向石油工厂主提出改进工艺技术的建议,发表关于改善煤的地下气化和采掘技术的论文等,与他发现元素周期律是相辅相成的。德国化学家把工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半成品带回学校实验室去,既培养出一批批杰出的化学研究人才,又推动了德国有机化学的发展。

其次,化学的发展状况对经济生产活动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比如,化学分析法和电化学方法的产生都导致大量新元素的发现。由此,人们对铝的认识逐步深化,直到1886年发现了电解制铝法。正因如此,制铝工业才得到迅速发展,铝的产量不断提高,铝的价格不断降低。同样,没有凯库勒的理论,就没有合成茜素的工业化生产,也没有靛蓝染料的工业化生产。当然,化学要转化成直接的物质生产力,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技术环节,二是社会体制。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技术生产环节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化学对劳动者的作用在门捷列夫、柏琴及大批德国化学家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里实际上涉及教育问题。因此,上述案例所提到的德国化学教育的经验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从劳动资料来看,化学成果要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就必须变成“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①如果门捷列夫对油田工厂主的建议实现了,即化学知识凝聚在输油管和油船上,那么化学成果就转化成了直接的物质生产力。化学研究向石油、矿石、元素、煤焦油、苯胺紫染料、茜素、靛蓝染料等的进军,是化学作用于劳动对象,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例证。至于社会体制,主要包括经济体制和科研体制。德国的经济振兴就与它整顿大学,兴办企业,为科学家提供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科研政策等密切相关。

关于科学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各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等,以及自然条件。”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甚至还提到“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①这些观点在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些成果中,包含着若干具体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方法。无疑地,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化学对经济的作用。下文所述便是这些方法中的一种。

三、经济发展中科技贡献度的估算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E.F.Densison)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在两个时期之间的变动,只有在它的产量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才有可能;找出这些因素,估计它们对产量变动的影响,是了解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他借助统计法,发现经济增长主要决定于如下因素的变动;(1)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的构成;(2)劳动时间;(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4)资本存量的多少;(5)知识进展状况;(6)资源配置;(7)规模的节约,并以市场扩大来衡量;(8)需求压力的强度及其短期变动的格局。②根据对美国1929—1969年间经济增长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分析,丹尼森发现,在上述几个因素中,知识进展和就业人员受教育时间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综合性的“知识进展”中,科学技术是重要因素。因此,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具体分析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丹尼森没有直接估算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而是作为剩余额来估算的:从经济增长率中减去所有其它因素的贡献值,余额便是知识进展的贡献值。

让我们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说明这种估算方法。①首先假设现在的经济系统,(1)只有一种产品;(2)只有劳动和资本两项生产要素,而且它们由同质的单位构成;(3)要素的数量有增长,而质量无变化;(4)产品和要素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出售;(5)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利息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6)没有技术变革;(7)没有规模的节约。

现在设y表示产量的增长率,k表示资本的增长率,l表示劳动的增长率,a表示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b表示劳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于是,基本增长公式为:

y=ak+bl(Ⅰ)

例如,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增长率为1%,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为1/4,劳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为3/4,则年产量增长率为:

由(Ⅰ)式知,产量不能大于投入量,即产量的增长率不能大于要素的增长率;产量的增长率依赖于资本和劳动的联合增长,即依赖于总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每一要素对产量的贡献按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

定义(y-l)为按工人平均的产量增长率,(k-l)为按工人平均的资本增长率,则可由(Ⅰ)式导出:

y-l=a(k-l)(Ⅱ)

这表明,要使按工人平均的产量增长,必须使按工人平均的资本增长。比如由上例,按工人平均的资本增长率为2%,则按工人平均的产量增长率为:

根据上述公式,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测算了美国及西欧发达国家在较长时期内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产量的增长率一般高于投入量的增长率。如投入量每年增长2%,而产量每年增长4%是常有的事。这个差额就是上文所谓“剩余额”,也就是除劳动和资本要素增长外其余一切促进产量增长的要素的综合效应,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丹尼森利用这种方法分析美国经济增长状况以后,得出了如下结论:美国的国民收入在1929—1969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33%,其中知识进展和教育两项的贡献共占40%左右。若分成两个时期,则国民收入在1929—194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75%,其中知识进展和教育的贡献占37%;国民收入在1948—1969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85%,其中知识进展和教育的贡献占56.2%。

1972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分析50年代至60年代欧洲经济增长状况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来分析技术进步的影响,其结果比50年代尚无此法时的分析要简明得多。

根据德国经济学家采用这种方法的分析,德国的经济在1850—1913年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6%,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42%。有人进一步分析“剩余额”,得出这样的结论:年增长率为0.1%可归于结构的影响(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高的部门),0.2%可归于教育年限的增长。一个德国经济学教授评论说:“在这种测算所依据的基本数字和所应用的技术中,自然是有许多缺陷的。但是这种测算方法毕竟对我们是一项伟大的贡献,“它使我们能把1850—1913年的德国经济发展,比以前更加轮廓鲜明地描绘出来。我们现在可以指出进展较快和进展较慢的时期中结构的变革和不平衡。

一般说来,由(Ⅰ)和(Ⅱ)式所表征的方法用于估算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常有偏高的倾向。但因为它毕竟能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所以在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成为我们分析化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参考工具。

希望帮到你

我想,可能因为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已经影响到了我们人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基础学科,化学方面的思维在我们正确估计未来时会带给我们独特视角。比如,分析未来的农业作物的经济效益时,会受到日益进步的肥料化工和未来农药的影响。当然,这个问题不可能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是,化学是必须的,因为它是基础学科。

发过去啦,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中文的也要学外文,一样,增加知识面

因为学校领导脑抽了

学好化学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要学化学?~

你好!
如果你以后想从事化学相关的工作,那么化学对你来说是钱途,关系到你生活的质量。
如果你对化学毫无兴趣,那化学的重大意义仅仅在于中考和高考,决定你未来的高中和大学,可以说也很重要。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化学的作用:1.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目前,化学家门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4.(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所有科学学科共有的作用)培养不断进取、发现、探索、好奇的心理,激发人类对理解自然,了解自然的渴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药科大学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要学化学相关的课程吗?我是...
答:国贸也是要学化学的,不过很多文科生也学的很好啊,只要肯认真背就不难过关。不要被自己吓倒哦!我是09级国贸的,现在学过的化学有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药物,生物化学~~~加油~~

技术经济学与化学的关系是什么
答:化工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化工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是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工业发展中的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和生产各方面和各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探讨提高化工生产过程和整个化学工业的经济规律、...

大学专业科普|工程造价
答:学历:本科;学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专业代码:120105;学科门类:管理学;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选科建议:①建议【物理】②建议【物理+化学】。 工程造价主要研究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建筑项目的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竣工结算等,包括了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全程的...

经济学 用得到 物理化学知识吗
答:用的到,你看那个讨论会上,一举例子就那物理化学说事,太多了,其实经济学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实物作为佐证的话,就一点根据都没有了,比如你说苹果销量好,但你连苹果好吃不好吃都不知道,你怎么让你的说法站住脚呢!所以,实际应用的知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多学多做方为上策。

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生为何要学大学化学?机械与化学有什么关系?
答:化学是一个基础科学,和化学沾边的理工科都要学大学化学,只不过有的学的多,有的学的少。机械的话,要用到材料,所以和化学这门学科略沾边,各大学培养方案通常会安排一学期的大学化学。

请问大学专业选经济类的是否有物理化学?谢谢
答:经济类没有,主要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宏观\微观,数学工具用得比较多,基本是后凯恩斯学派占主流.

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以选什么专业
答: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以选的专业:物理类、计算机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体育类、艺术类、新闻传播等专业。1、法学: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2、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需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3、化学类:如化学、应用化学、...

化学与什么有关?
答: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学好经济学的三高课程,需要先学习什么数学课程?
答:一、经济学要学好数学课程学好经济学首先就要学习经济学中的三高课程,但是其中的数学课程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当你想研究政策方面的经济学家的学生,他首先都要进入比较好地研究院或者大学,这个时候经济学是必须要学的,但是经济学中的数学课程也是比较难的,是必须要研究的,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当你开学...

学建筑经济管理需要物理和化学知识吗?女生学这个会很困难吗?听很多人建...
答:管理方面的肯定不需要学物理化学,这个专业主要学文科方面的东西,如经济学,哲学等,女生一般都有辛苦,学的比男孩好,将来就业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