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中的肆是什么意思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中的“肆”...

作者&投稿:严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肆字,我认为是聚集之地的意思。
譬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其中酒肆的肆就是同意。
而此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其大意就是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生活,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因为熏陶而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生活,就像进了卖鲍鱼(因为鲍鱼有腥臭味)的市场中,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这个列子用意是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就是我们平常常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肆是店铺的意思。比如酒肆,就是售酒的店铺。
古代的鲍鱼并非现在的贝类鲍鱼,古代鲍鱼指用盐腌制过的鱼(咸鱼)。所以味道是很臭的。秦始皇东巡暴亡,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败,为了掩盖尸臭:“銮舆同载鲍鱼归”(史记-秦始皇本纪)。

鲍鱼之肆就是售卖咸鱼的店铺。

意思是: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出处:春秋 佚名 《孔子家语·六本》

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藏朱砂的地方就有红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扩展资料

原文: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译文:

孔子说:商人喜欢和说自己好话的人相处,身在高位的人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如果不了解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这个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这土地上生长的草木。

所以说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哪里的?~

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全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是: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肆字,我认为是聚集之地的意思。
譬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其中酒肆的肆就是同意。
而此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其大意就是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生活,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因为熏陶而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生活,就像进了卖鲍鱼(因为鲍鱼有腥臭味)的市场中,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这个列子用意是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就是我们平常常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