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条化学有机计算题,急啊~ 7月3日回来取答案。。 有机化学基础一题,急。。

作者&投稿:尚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D,2BD,3D,4,22.5g/mol, 75%,25%5①>③>④=②>⑤.②>①=⑤>③>④,6,A、D
1,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即求出1mol有机物中含有C原子、H原子及其它原子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分子量为2×44=88
8.8克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n(H2O)= =0.6mol n(CO2)= =0.5mol
判断是否含有氧原子:8.80-12×0.5-2×0.6=1.6(g)
含氧原子n(O)= =0.1mol
有机物∶C∶H∶O
=0.1mol∶0.5mol∶1.2mol∶0.1mol
=1mol∶5mol∶12mol∶1mol
所以,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2O
2, 根据10ml烃在50mlO2中完全燃烧,所以O2是适量或过量的。
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
CxHy+(x+ )O2 xCO2+ H2O(液) △V
1 (x+ ) x (1+ )
10 50 60-35=25
y=6
同时:
10(x+ )≤50
将y=6带入即得x≤3.5。
所以该烃是C2H6或C3H6。

3本题是考查烃燃烧耗氧量计算问题。可以写出烃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xHy+(x+ )O2→xCO2+ H2O
依题意:x+ =5
讨论:当x=1时,y=16,不合理
当x=2时,y=12,不合理
当x=3时,y=8,合理,为C3H8,则:
x和y之和为11
4,标况下 2.24L气态烃物质的量为0.1mol
根据质量守恒 将CO2 H2O中的O元素全部减去 剩下的 全部是烃的质量
即烃的质量为(6.6+4.05)-16(6.6/44 * 2 + 40.5/18) = 2.25g
那么 烃的平均式量为 2.25/0.1 = 22.5g/mol
烃中 式量小于22.5的只有CH4 所以 那种烷烃就是CH4
根据 CO2和H2O的物质量 算出
0.1mol混合气体中C物质的量为6.6/44 = 0.15mol
0.1mol混合气体中H物质的量为4.05/18 *2 = 0.45mol
混合物的平均分子式为C1.5H4.5
其中有一种是CH4 另一种设为CnH2n
C 1 n-1.5 H 4 2n-4.5
1.5 4.5
n 0.5 2n 0.5
故 (n-1.5)/0.5 =(2n-4.5)/0.5 解得 n = 3
也就是说 烯烃为C3H6(丙烯) 体积之比为 (n-1.5)/0.5 = 3
所以 混合气体中 CH4占3/4 C3H6占1/4
5(1)因为每12克碳消耗32克氧气,每4克氢消耗32克氧气,所以相同质量的烃,含氢的质量分数越高,耗氧量越大。设题中每摩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1摩,则有机物的表达式依次为CH3、CH2、
CH8/3、CH2、CH1.5,所以,氢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2)
①C2H6~3.5O2
②C3H4~4O2
③C2H5OH~C2H4•H2O~3O2
④C2H6O2~C2H2•2H2O~2.5O2
⑤C3H8O3~C3H2•3H2O~3.5O2
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耗氧量由大到小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6,根据题意总质量固定,若以任何比例混合,燃烧后产生CO2的量为一恒定值,则说明两物质的含碳质量分数相同。若两物质的最简式相同则含碳质量分数相同。甲醛和甲酸甲酯最简式为CH2O,乙块和苯蒸气最简式为CH,故答案为A、D。

急..化学有机三题..急..急..急...~

1. n(H)=(5.4g/18g/mol)*2=0.6mol
n(CO2)=8.96L/22.4L/mol=0.4mol
平均分子组成C2H3Ox满足这种的组合:
C3H6,CO; (混合后C,H原子平均数满足2和3.他俩1:1混合就满足)C4H8与CO组合满足不了。
2.M(A)=44*2=88 ,从燃烧产物可知其分子组成满足(CH2)n Ox
2.2/88=0.025mol
(0.025*44+0.025*18)*n=6.2
n=4 由(CH2)n Ox可知
x=(88-(12+2)*4)/16=2
分子式为C4H8O2
3. n(H)=2*2.00/18=2/9
n(c)=2.24/28=0.08
混合气中C:H=9:25
乙烷---amol 丙烷----bmol
(2a+3b)/(6a+8b)=9/25
a/b=3/4(摩尔比即体积比)

4-甲基,十二烷
1.习惯命名法
(1)分子组成有多少个碳原子就叫多少烷:如组成中含四个碳原子的烷烃就叫丁烷;含有十八个碳原子的烷烃就叫十八烷。
(2)在某烷前面加正、异、新区别同分异构体。无支链称之为“正”;在第二个碳原子上有一甲基支链就称之为“异”;在第二个碳上有两个甲基支链就称之为“新”。例: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

CH3-CH2-CH2-CH2-CH3
三种戊烷的组成相同,结构不同,在物理性质上产生了差异,在分子式相同的烷烃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2.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定母体
即:含碳原子数最多的链为主链,主链有几个碳原子就叫某烷。

分子结构中,两条主链碳原子数相同,而不同的主链选择又会有不同数目的支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链的选择原则加一补充原则,在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多者为主链。
(2)选起点,定支位;
即:选择主链里离支链近的一端为起点,依1,2,3……编号,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3)基相同,要合并;基不同,简为先:
例1. 命名为:2,2,3,4-四甲基戊烷

例2.命名为:4-甲基-3-乙基庚烷。

注意:
1.阿拉伯数字间用逗号隔开,与中文字间用短线隔开。
2.支链与主链两端距离相等时,要求以取代基位数和小的一端为起点,例如:例1的命名不是2,3,4,4-四甲基戊烷。
3.应正确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号位不能有甲基(-CH3),2号位不能有乙基(-CH2-CH3)3,3号位不能有丙基(-CH2-CH2-CH3)……。
使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那规律是(以烷烃为例):
1、选主链,称某烷(注意最长原则和支链最多原则)
2、选起点(最近原则:离支链最近),编号数(最小原则:支链位次之和最小),定支链(最简原则:支链最简单)
3、书写规则:支名前,主名后 支名同,要合并 支名异,简在前

这里最左边和最上边应看做一条链,1里的最长原则
另一支链接在从左下角数4号碳上
命名:4-甲基十二烷 4-甲基十二烷
选择最长的链作为主链,如果有其他集团就选有它的,最近支链的C开始编号,支链有几个C就是什么基, 下面一个是
5、6-甲基,癸烷 烷烃即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达到最大值,它的通式为CnH2n+2。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

烷烃中,每个碳原子都是四价的,采用sp3杂化轨道,与周围的4个碳或氢原子形成牢固的σ键。连接了1、2、3、4个碳的碳原子分别叫做伯、仲、叔、季碳;伯、仲、叔碳上的氢原子分别叫做伯、仲、叔氢。

为了使键的排斥力最小,连接在同一个碳上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甲烷是标准的正四面体形态,其键角为109°28′(准确值:arccos(-1/3))。

理论上说,由于烷烃的稳定结构,所有的烷烃都能稳定存在。但自然界中存在的烷烃最多不超过50个碳,最丰富的烷烃还是甲烷。

由于烷烃中的碳原子可以按规律随意排列,所以烷烃的结构可以写出无数种。直链烷烃是最基本的结构,理论上这个链可以无限延长。在直链上有可能生出支链,这无疑增加了烷烃的种类。所以,从4个碳的烷烃开始,同一种烷烃的分子式能代表多种结构,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随着碳数的增多,异构体的数目会迅速增长

烷烃还可能发生光学异构现象。当一个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原子团各不相同时,这个碳就叫做手性碳,这种物质就具有光学活性。

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下的部分叫烷基,一般用R-表示。因此烷烃也可以用通式RH来表示。

烷烃最早是使用习惯命名法来命名的。但是这种命名法对于碳数多,异构体多的烷烃很难使用。于是有人提出衍生命名法,将所有的烷烃看作是甲烷的衍生物,例如异丁烷叫做2-二甲基丙烷。

现在的命名法使用IUPAC命名法,烷烃的系统命名规则如下: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 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的结构式。异辛烷是汽油抗爆震度的一个标准,其辛烷值定为100。对于一些结构简单或者常用的烷烃,还经常用俗名。如,习惯上直链烷烃的名称前面加“正”字,但系统名称中并没有这个字。在主链的2位有一个甲基的称为“异”,在2位有两个甲基的称为“新”。这虽然只适合于异构体少的丁烷和戊烷,出于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甚至给不应该叫“异”的2,2,4-三甲基戊烷也冠上了“异辛烷”的名字。

物理性质

烷烃密度比水?2蝗苡谒��苡谟谢�芗痢H鄯械闼娣肿恿吭龃蠛吞剂丛龀ざ��撸��际�耐樘��Я丛蕉喾械阍降汀1昕鱿拢�际�∮?的(甲烷到丁烷)为气态,5-17之间的(戊烷到十七烷)为液态,18个碳(十八烷)以上为固态。

化学性质

烷烃性质很稳定,因为C-H键和C-C双键相对稳定,难以断裂。除了下面三种反应,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

氧化反应

R + O2 → CO2 + H2O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而且反应放热极多。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O2的量不足,就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O),甚至炭黑(C)。

以甲烷为例:

CH4 + 2 O2 → CO2 + 2 H2O

O2供应不足时,反应如下:

CH4 + 3/2 O2 → CO + 2 H2O

CH4 + O2 → C + 2 H2O

分子量大的烷烃经常不能够完全燃烧,它们在燃烧时会有黑烟产生,就是炭黑。汽车尾气中的黑烟也是这么一回事。

卤化反应

R + X2 → RX + HX

由于烷烃的结构太牢固,一般的有机反应不能进行。烷烃的卤代反应是一种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的起始需要光能来产生自由基。

以下是甲烷被卤代的步骤。这个高度放热的反应可以引起爆炸。

链引发阶段:在紫外线的催化下形成两个Cl的自由基

Cl2 → Cl* / *Cl

链增长阶段:一个H原子从甲烷中脱离;CH3Cl开始形成。

CH4 + Cl* → CH3+ + HCl (慢)

CH3+ + Cl2 → CH3Cl + Cl*

链终止阶段:两个自由基重新组合

Cl* 和 Cl*, 或

R* 和 Cl*, 或

CH3* 和 CH3*.

裂化反应

裂化反应是大分子烃在高温、高压或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裂成小分子烃的过程。裂化反应属于消除反应,因此烷烃的裂化总是生成烯烃。如十六烷(C16H34)经裂化可得到辛烷和辛烯(C8H18)。

由于每个键的环境不同,断裂的机率也就不同,下面以丁烷的裂化为例讨论这一点:

CH3-CH2-CH2-CH3 → CH4 + CH2=CH-CH3

过程中CH3-CH2键断裂,可能性为48%;

CH3-CH2-CH2-CH3 → CH3-CH3 + CH2=CH2

过程中CH2-CH2键断裂,可能性为38%;

CH3-CH2-CH2-CH3 → CH2=CH-CH2-CH3 + H2

过程中C-H键断裂,可能性为14%。

裂化反应中,不同的条件能引发不同的机理,但反应过程类似。热分解过程中有碳自由基产生,催化裂化过程中产生碳正离子和氢负离子。这些极不稳定的中间体经过重排、键的断裂、氢的转移等步骤形成稳定的小分子烃。

在工业中,深度的裂化叫做裂解,裂解的产物都是气体,称为裂解气。

由于烷烃的制取成本较高(一般要用烯烃催化加氢),所以在工业上不制取烷烃,而是直接从石油中提?S捎谕樘�灰追⑸�从Γ��怨ひ瞪弦膊话阉�魑��せ�驹�稀?
烷烃的作用主要是做燃料。天然气和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近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石油分馏得到的各种馏分适用于各种发动机:

C1~C4(40℃以下时的馏分)是石油气,可作为燃料;

C5~C11(40~200℃时的馏分)是汽油,可作为燃料,也可作为化工原料;

C9~C18(150~250℃时的馏分)是煤油,可作为燃料;

C14~C20(200~350℃时的馏分)是柴油,可作为燃料;

C20以上的馏分是重油,再经减压蒸馏能得到润滑油、沥青等物质。

此外,烷烃经过裂解得到烯烃这一反应已成为近年来生产乙烯的一种重要方法

pbwfvwgkx 2009-12-12 01:19:46123.15.232.*
绞股蓝
Cucurbitaceae

中文名七叶胆,又名七叶参,素称南方人参,在日本称之为“甘蔓茶”、“福音草”,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美女神”、“百病克星”,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100%甘味纯叶绞股蓝原料,品质超群.有效成分含量高,且经济实惠,适合于需要大剂量饮用的消费者购买。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它在世界上已被鉴别的有13种之多,中国有11种。生长在田间的绞股蓝与乌敛梅(葡萄科),在植物形态上很相似。鲜绞股蓝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细长,有1—3米,横断面呈五角形或多边形,卷须生于叶腋,叶色墨绿,复叶,椭圆形小叶5—7瓣,有小叶柄,叶片皱缩,易破碎,边缘有锯齿,圆锥花序,长8~20厘米,果球状小花,直径5~6厘米,成熟后黑色,稍带清香、微苦。在民间,将绞股蓝用于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 管炎、传染性肝炎等疾病。1974年以来,日本学者从 该植物中分离出50多种皂甙,其中4种与人参皂甙 结构完全相同,11种相似。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绞股蓝的分布、资源进行调查、开发等工作。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抗疲劳、保肝、抗胃溃疡、调节脂质代谢等药理作用。在每年5~8月这段时间内是收割期,将茎叶一起割下后,如带有泥土的,应洗净晾干,再用铡刀切成5厘米左右段状茎叶,按制烘青绿茶方法加工,经杀青、揉捻、解块,烘干或炒干,即成为绞股蓝茶的初制品,再精制整形,包制成袋泡茶形式。有的绞股蓝茶中拼入20%左右的茉莉花茶,使其香味更协调柔和。它的茎叶中可能不含多酚氧化酶,所以不易发酵后制成红茶型的绞股蓝茶。绿茶型的绞股蓝茶,带有芬芳的清香,滋味和淡微苦,回味甘醇,汤色淡黄清澈。它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故有的产品命名为“南参茶”。据有关资料报道,绞股蓝确实具有滋补、安神的作用,对某些慢性病有辅助疗效,常服无副作用,也不会成瘾,是值得推荐的一味保健饮料。

【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

【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研粉。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炎炎,胃肠炎。

【用法用量】 0.75~1克(散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绞股蓝〔Gynostemmna pentaphullum (Thumb.)Makino.]为葫芦科植物,全草入药,能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其含有与人参皂甙相类似的化学成分,有抗癌、保健等多方面功效。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陕西南部,是工业原料药。在南方、陕西、山东、北京等也有种植。另外同属几种皂甙含量较高的植物如光叶绞股蓝「Gyno-stemma laxum (Wall)Cogn.」毛绞股蓝「G.Pubescens(Gagnep)C.Y.Wu」、广西绞股蓝(G.gunagxiense x.x chen et D.H.Qin)、扁果绞股蓝G.compressum X.X.Chen etD.R.Lians等也有引种栽培。
植物特性:
绞股蓝为多年生草质藤木,长100~15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长50~100厘米,直径租者可达1厘米,有分枝或不分枝,节上生须根。茎细长,节部具有疏生细毛。叶互生,常5叶组成鸟趾状复叶,稀3叶或7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有小叶柄,先端圆钝或短尖,基部楔形,下面脉上生有短毛,两侧小生叶成对,着生于同一小柄上。夏季开黄绿花,圆锥花序腋生,疏松,长9~1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细小,花冠裂片披针形,先端尾状长尖,长约2毫米。浆果圆形,黑绿色,种子长椭圆形,有皱纹。
生长特性:
野生绞股蓝生长山地林下、水沟旁、山谷阴湿处。喜荫蔽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风透光,富含腐殖质壤土的沙地、沙壤土或瓦砾处。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发出土,4~8月为生长旺盛期,7~9月开花,10~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经霜打后枯萎,地下部分宿存休眠。
种子繁殖及根茎繁殖的绞股蓝,前期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秋季湿润凉爽,生长旺盛,秋末冬初一次性收获,每公顷收干茎叶3750千克左右;根茎田间越冬,第二年生长很快,6月上旬收割地上茎,公顷产干茎叶1500多千克。秋季加强田间管理,促使绞股蓝快速生长,初冬还可第二次收获绞股蓝干茎叶3000多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