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教育学和生物学研究生哪个好考?哪个更好就业?

作者&投稿:宗圣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3.1.1 国外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国际上对生态安全的研究是从对 “安全”定义的扩展开始的,主要围绕着环境变化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展开。根据崔胜辉等的研究,国外生态安全的研究按时间关系和研究内容可分为如下 4 个阶段。

3.1.1.1 安全定义的扩展

最早将环境变化含义引入安全的学者是莱斯特 .R.布朗,早在 1977 年提出要对国家安全加以重新界定,并在 1981 年的一本著作 《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指出: “目前对安全的威胁,来自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较少,而来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能较多”“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资源的枯竭,目前正在威胁每个国家的安全”。环境变化含义由此明确地引入到安全概念中来。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各种机构和学者开始关注超出严格军事意义却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全问题。联合国裁军和安全委员会对集体安全 (collective security)和共同安全 (common security)做了区别: 前者指的是更传统的国家间的军事安全问题,而后者指的是日益增多的非军事威胁,包括经济压力、资源缺乏、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随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 “全面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石。1989 年,Westing 扩展了 “全面安全”的概念,指出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政治安全和环境安全。前者由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等组成; 后者包括保护和利用环境。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1987 年的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 “安全的定义必须扩展,超出对国家主权的政治和军事威胁,而要包括环境恶化和发展条件遭到的破坏”。

3.1.1.2 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经验性研究

为了给早期的概念和理论上的争论提供一些根据,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对环境变化与安全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经验性研究。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环境退化和暴力冲突的关系上。

对环境变化与安全进行经验性研究的主要项目有: 环境变化和剧烈冲突项目 (Envi-ronment and Acute Conflict Project,EACP); 环境与冲突项目 (Environment and Conflict Pro-ject,ENCOP)等。EACP 的总结论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亏缺已经导致暴力冲突。而 ENCOP 则证明了 EACP 关于环境资源缺乏和国内暴力冲突之间关系的假设,EN-COP 的结论强调了环境识别和环境变化所起的不同作用: 作为背景原因、促发、目标、渠道和催化剂。ENCOP 特别强调了不同的制度结构,在环境识别或变化情况下,这些制度结构在冲突的存在与否间存在着差别。

对 EACP 和 ENCOP 所做的经验性环境变化与冲突研究工作有一些批评,如过分强调环境因素; 对结论的概括具有投机性和局限性,因为所有个案研究只针对冲突更易发生的发展中国家。在 “环境变化—冲突”争论继续的同时,环境退化至少可作为冲突和不安全的一个诱因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3.1.1.3 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综合性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围绕生态环境与安全的相互关系,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以及北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综合性研究讨论,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研究报告和著述。如北约的 《国际背景下的环境与安全》(Envi-ronmental & Security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1999); 德国外交部、环境部、经济合作部的 《环境和安全: 通过合作预防危机》 (Environmental and Security: Crisis PreventionThrough Cooperation,2000 ); 美 国的 《环境 变 化 和安全: 项 目 报告》 (EnvironmentalChange & Security Project Report: The Woodrow Wilson Centre,2000); 加拿大的 《环境、短缺和暴力》(Environment,Scarcity and Violence,1999)等。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 2000 年 2 月 21 口在 “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文化”会议上指出: “环境保护是国家或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退化则对当今国际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他还指出: 有清晰的迹象表明,环境资源短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可能促成暴力冲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2000 年 1 月 10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指出: “我们应当认识到,过去的全球安全概念 (其重点主要在于军事、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应该扩大。一方面,传统的威胁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新的安全问题正在产生,并对国际秩序构成挑战。因此,必须制定包括全球环境挑战在内的新的世界安全议程。”

3.1.1.4 环境变化与安全内在关系的研究

通过上述 3 个阶段的研究,到 2001 年后,人们已经发现“环境变化”和“安全”是两个相差极大的概念,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使得“生态安全”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复杂性和争议性。于是深入进行环境变化与安全内在关系的探讨,并深入到影响环境安全的具体因素。

认识到环境退化、贫穷和不安全之间的联系,且作为进入 21 世纪的 3 个关键问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 Program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IHDP)的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安全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Security,GECHS )研究项目制定了一个科学计划来更好地理解这些联系,并提出一个与原先研究不同的新视角,尤其是通过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观点来研究此问题。该科学计划提出了制定这一科学计划的 3 个关键前提,为了弄清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 6 个关键问题作为研究活动的背景。GECHS 的这一科学计划还确定了研究的目标、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和行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变化与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如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与国际事务中心 William C.Clark 等人所做的 《评价全球环境风险的脆弱性》、美国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和评价计划 (EMAP)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 (SEI)的风险和脆弱性研究计划。这些研究认为,过去的对全球变化风险的科学评价,人们都集中在剖析发生的全球环境变化上,而很少关注这些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社会带来的危险。最近有关社会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问题已成为研究的中心。

通过 30 多年的研究,国际上对生态安全取得了以下几点共识: ①环境、资源压力与日俱增,影响到社会、经济与政治稳定; ②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消费量和污染的增多及土地利用的改变,环境压力在冲突和灾害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冲突和灾害破坏了环境保护和发展的成就; ④生态安全不能仅停留在国家层面上,而应该从大到全球、小到地方的不同层面上加以考虑。

3.1.2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国内对生态安全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生态安全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成为科学界和公众讨论的热点问题 (表 3.1)。2000 年 11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指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首次提出 “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但由于对生态安全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内研究还停留在探索阶段,不成系统,理论尚不够成熟,不少学者都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

表 3.1 我国以生态安全为主题的部分研究课题一览

围绕生态安全的概念,国内已有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中典型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生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不受生态条件、状态及其变化的胁迫、威胁、危害、损害、乃至毁灭,能处于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也就是说,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境处于可持续健康发展状态。曲格平 (2002)从两个方面解释生态安全: ①防止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和自然资源的减少、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②防止环境问题引发公众的不满,特别是导致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影响社会的稳定。郭中伟 (2001)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定义了生态安全,他认为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含义: ①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自身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 ②生态系统对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周国富(2003)认为生态安全的概念包括 4 个方面的含义: ①生态安全指一种资源环境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要生态环境自身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环境不出现恶化,另一方面是资源、环境状态要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生态安全指一种关系,即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受资源环境的制约和限制;③生态安全反映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④生态安全强调持续性和长期性。

在生态安全理论探讨方面,有些学者对国内外生态安全的研究动态、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描述; 肖笃宁等 (2002)对绿洲景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 马克明等 (2004)从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从景观生态学、干扰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多个学科给出了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 黎晓亚等 (2004)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初步原则,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拟和预案研究等多种方法,形成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方法框架。

虞孝感、孙凡、屈波、张明举等学者针对生态安全问题的存在、产生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保障生态安全的对策与措施。虞孝感 (2002)根据长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特征、问题及其生态功能将长江流域划分为 5 个生态区段,分别指出其各自存在的重大生态安全问题,并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新颖的管理模式是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关键措施。孙凡 (2003)对重庆三峡库区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库区生态建设的基本措施。屈波 (2004)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 3 个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张明举 (2004)针对长江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的统一管理,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尽快建立绿色 GDP 核算体系等政策建议。



生物教育,生物教育类和生物学(师范)三者有什么不同~

1、性质不同:生物教育是从事生物学教学的专业;生物教育类也是从事生物学教学,但可能偏重于其中一类,生物学(师范)是专门师范生的生物学专业。
2、就业不同:生物教育和生物教育类专业对口的都是教师行业,而生物学(师范)就业范围较大,并不一定是教育专业。

扩展资料:
生物科学专业研究领域和就业前景
生物科学专业研究对象由生物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发展历史、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界。
当前比较通行的是美国R.H.惠特克于1969年提出的5界系统。他将细菌、蓝菌等原核生物划为原核生物界,将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划为原生生物界,将多细胞的真核生物按营养方式划分为营光合自养的植物界、营吸收异养的真菌界和营吞食异养的动物界。
中国生物科学家陈世骧于1979年提出6界系统。这个系统由非细胞总界、原核总界和真核总界3个总界组成,代表生物进化的3个阶段。非细胞总界中只有1界,即病毒界。原核总界分为细菌界和蓝菌界。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代表真核生物进化的3条主要路线。
就业前景
本专业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严格。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科学专业

教育学的专业会更加热门一些,选择范围更广一些
考研是一场硬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其次,要明确目标,这个目标要能够最大程度刺激你的考研动机考研考察的品质,心理承受力,自制力,自我的规划能力大于知识,在后期的考验备考中,便会深刻体会到。

英语:

我的英语比较差,就报了天道考研英语兔博士的,他们会把你需要的所有英语资料邮寄给你,资料包括:词汇、真题、写作专项资料、讲义,就这些,都是辅导班发的。自己复习的话,可以当当网上去找找看吧,具体不晓得。其实我报的班才600块,还赠资料,还有课听,所以我感觉尽量英语报班学比较好。然后跟着听课就行了。如果自己觉得英语水平不错的,完全可以自己复习。

政治:
我的政治是6月份开始复习的,用的是米鹏的全套书籍,搭配天道米鹏在天道考研的网课。前期我把网校发的讲义过了一遍,然后就一直跟的课(分为基础,强化,冲刺)。基础知识掌握好后,我又刷了米鹏复习全书,精雕细刻1000题,8月分有个精讲课,就是全面讲解的一个课,所以跟着课,看书,加做题。11月中旬了,就可以开始刷网校的预测16题,政治的话就是自己多去看书,多做题,没问题的。


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
这门课最头疼,是我投入时间最多的,也是走的弯路最多的课程。前期买了学校给出的参考书,看完后基本记不得什么。然后我就考虑找学姐带我,所以自己在备考之前就找了很多资料,这里提醒下学弟学妹们,有条件的还是找一下学长学姐来辅导专业课,我当时是自己复习了一阵,然后还是没有理出头绪,网上也有一些关于教育学的视频,但是看了也还是一团乱麻。最后还是觉得有个人能够专门的根据我的情况来带一带我比较好。这种就是专业课的一对一,相比网课视频来说会贵一些,但是针对性会更强,属于私人定制了。我当时是报的天道考研网校的专业课一对一的课程,我选了72课时的,我咨询网校青青老师那边的时候和我分析了一下我的情况,然后建议我先选这么多。虽然全程有学姐陪伴,但是学还是要自己来的哦,不要太指望说别人能替你背诵之类的,对吧。

专业课二:作文
我的目标院校专业课二是作文。每天收集一个写作素材,积少成多,然后多看关于文学评论的文章,整理出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当然如果能多收集社会热点,那最好不过了,最后要研究真题,摸清历年的写作体裁,根据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写这篇经验贴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

TACETACE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答:TACE被证明是一种安全且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手段,特别在改善HCC(肝细胞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面,其效果接近外科手术。例如,意大利研究通过将TACE与PEI(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结合,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达到了92%、69%和47%,并且82%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日本学者的研究也显示,化疗...

籍国东国内会议
答:籍国东先生在学术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2003年9月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12次学术研讨会上,他与倪晋仁、孙铁珩共同探讨了PTS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这表明他在土壤修复与生态安全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隋欣和籍国东在2000年9月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上,针对西部开发政策进行了战略环境...

"生态学:拯救环境"的最新研究进展如何?
答:26. 放射性研究: 安全与知识的边界 27. 教育的力量: 智力保护与大脑健康 28. 返老还童梦想: 科学与生命的边界探索 29. 新能源技术: 小孔能量的潜力 30. 海洋深处的秘密: 海底钻探的科学探索 31. 绿色动力: 声能发动机的创新 32. 太空运动竞赛: 体育与科技的融合 33. 纳米科技的未来: 机油的新...

固态电池入场|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温兆银回顾了"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承担的电池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史建鹏认为液态电池存在安全、里程焦虑、能量密度三大痛点,固态电池成为国内外整车厂、零部件公司、电池...

超临界状态(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答:三、超临界状态的研究进展 1.超临界流体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超临界流体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是超临界状态研究的基础,对于深入了解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等方法研究超临界流体的结构和性质。2.超临界流体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的应用研究是超临界状态研究的...

国内外生态价值研究进展
答: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量化指标计量生态价值,进而确定生态补偿额度是生态补偿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目前生态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价值的形式来表征生态价值的量。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与人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内外在火灾报警系统方面有什么研究进展?
答:6. 一些先进国家应用非线性信号分析技术,以提高火灾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国外火灾报警系统研究的另一个趋势。综上所述,国内外在火灾报警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各有特点,但都聚焦于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未来,国内外的研究还应继续加强智能化、网络化基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探索。

建筑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
答:现阶段与建筑安全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建筑安全文化、建筑安全的组织管理形式、建筑安全管理的投入和收益、建筑安全技术等。本章就目前国内外建筑安全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从文化、组织、经济和技术等四个层面分别进行综述和总结,同时介绍一些新技术在建筑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70~80年代,...

“心”闻资讯 I 心血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汇总
答:聚焦心脏健康,探索前沿动态:让我们一起走进心血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洞悉科技如何守护我们的生命线。高分辨率CT显神通:近期,一项发表在Radiology的研究揭示了高分辨率CT(HSR CT)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检测中的卓越表现。研究者通过对比HSR CT和传统CT扫描,发现HSR CT在0.25mm层厚下,10%和2%...

中国水产科学发展报告目录
答:水产养殖病害研究进展部分,总结了我国的研究成果,对比了国外进展,并提出了改进和建议。养殖技术研究同样关注了国内外动态,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水产品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详细回顾了近年来的成果,技术转化应用和支撑体系的建设,并介绍了国外的相关动态。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研究进展则涉及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