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什么时候起管自己叫炎黄子孙的?

作者&投稿:绽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我们神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两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今天黄河中下游一带繁衍生息,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因而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称之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对"炎黄子孙"之称反对最力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91年5月,我们在上海会晤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无共祖(共同的祖先)。"炎黄子孙"之说,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因此,他认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场合里,不要使用"炎黄子孙"一语。
1996年8月,笔者到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参观考察,听到一些彝族学者提出了"中华彝族"的说法,觉得此说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因为其中的"中华"二字是指文化传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缘关系,"中华彝族"就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彝族子孙,其含义既简单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于"炎黄子孙"之说,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听惯了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那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以发源地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辐射。简言之,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历史真相真是如此么?绝对不是。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司马迁也并不能畅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东夷的伏羲与出身南蛮的神农都比出身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但是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从,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希望读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到了近代,我国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来向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挑战,大胆指出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至少已有三个民族集团互争雄长,各个集团对于创造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的孔孟出身于东夷集团,道家的老庄出身于南蛮集团,中华民族并非只是炎黄二帝的子孙或者黄帝一人的子孙。
后来由于东南百越地区考古发现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来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又由过去的三分法修正为四分法。不论三分也好,四分也好,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总是彻底推翻了的。
因此,用"炎黄子孙"或者"黄帝子孙"来代表"中华民族",是以偏概全,显然不妥。

因为有个神话故事说:“炎黄是我们的祖先。”

炎帝。黄帝时期后。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 “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Yellow Emperor),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

: “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Yellow Emperor),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

为什么全球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答: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 成。”炎黄时代没有文字,也不...

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华夏子孙”“炎黄子孙”
答:“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在《左转.定公十年》中,同样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说法。我们从小就说,自己是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可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实,对于其由来,有三种说法。一...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有什么历史可寻?
答: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

炎黄子孙是谁提出的话
答:【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华夏民族的自称。语出《国语·周语下》】【《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称为炎黄子孙和华夏子孙?
答:于是后世都将国人称为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传说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

炎黄子孙什么意思?炎黄子孙的由来介绍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炎黄子孙是我们华人的自称,因为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所以炎帝和黄帝的后辈也就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炎帝和黄帝原本是同一部落的族人,后来各自发展成了两个敌对的部落。在阪泉之战中,黄帝击败了炎帝,然后黄帝统一了两方的部落,这一族的族人就被称之华夏族。而在汉朝以...

我们为什么叫做炎黄子孙?
答:在北方的黄帝部落,主要有游牧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却十分善武,打败了南方的炎帝部落,炎帝投降,炎黄部落合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后来大家所熟知的便是炎黄部落一起攻打东北的蚩尤部落,蚩尤战败,其部落中的臣民便融入到炎黄部落中来,炎黄部落的子孙就这样世世代代的繁衍下来。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做汉人,那之前我们叫什么呢?
答:汉朝之前是秦国,我们比较常听到的一个称呼就叫秦人,因为在春秋时期,每个国家都是以国家的名字来称做自己的,再往前一般就叫自己炎黄子孙,或者华夏民族。一、炎黄子孙中国古代历史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而在人类诞生之初,我国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有很多氏族部落,以三个部落为主要。后来炎帝部落迁徙到黄河流域...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答:其实,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所以我们说是人文始祖。东方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可否认,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就像印度文明是也可以称为恒河文明,埃丵及文明可以称为尼罗河文明,苏美尔文明可以称为两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可以称为地中海文明一样。传统的东方文明...

中国人何时自称“炎黄子孙”
答:上述种种与“黄帝”有关的攀附或排斥,都只是皇权游戏。中国人开始普遍自称“炎黄子孙”,“黄帝”成为国人的“共同祖先”,其实是很晚的事情,与梁启超等人的救亡图存活动有密切关系。近代,“种族主义救中国”思潮兴起,“黄帝”遂成为国族共祖 在“戊戌维新”之前,梁启超等人的救亡法宝,仍然是孔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