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时候有什么必要的条件吗 什么是化石,化石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作者&投稿:徵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一些;

一、生物死亡的数量

一般地说,生物死亡数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机会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在由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发现动物化石,特别是珊瑚一类的化石。在含煤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得到植物化石,在一些由陆地环境形成的地层中难以找到化石,尤其是哺乳动物的化石。

二、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

凡是硬体部分如介壳、骨胳、牙齿、角、树干、孢子、花粉等,不易腐烂而毁灭;凡是软体部分如皮肤、肌肉和各种器官,则容易腐烂而消失。所以,常见的化石,大多数由生物体的硬体部分所形成。恐龙化石多为其骨架,象的化石多为牙齿和骨胳,河蚌化石多为介壳,三叶虫化石大多数是甲壳,硅化木是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的木质纤维形成的。孢粉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古代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形态、分类、组成和分布等,实际上是通过孢子和花粉的化石来研究的。

三、生物尸体的掩埋速度

生物尸体如果暴露于空气中,会受氧化作用或被其他生物吞食而遭破坏,即使是硬体部分,天长日久,也会被风化和毁坏。因此,生物死后,必须要有某种沉积作用将其迅速掩埋,才能较好地保存。凡是生物繁盛而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化石就比较多。我国甘肃东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陕西等地的地层多数在河湖中形成,由于动物的遗体埋在水底,盆地周围的沉积物不断覆盖,几沧桑变迁,河湖干涸,沉积物变成坚硬的石,并且暴露到地表。因此,这些地区是哺动物化石较多的产地,我国著名的黄河剑齿就发现在这里。

四、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石化包括钙化、硅化、碳化、矿化,是把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变得坚硬如石的过强。

物理作用指的是生物体的外形印烙在岩层上,或是壳体、骨赂等空隙被泥沙或其他矿物质所充填使其变硬的过程。如古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古动物的触须、附肢、羽毛等形成的印痕化石就通过这种作用。

化学作用是指化学溶液,如碳酸钙、二氧化硅、黄铁矿等溶液对古生物硬体部分的作用。这些溶液在地层中流动时,不断接触古生物硬体部分,其矿物质成分不断与生物体物质进行化学置换,久而久之,这些生物体的物质成分几乎全部为矿物质成分所取代,而形态则保持原样。例如前面提到的常见的硅化木,其物质成分已不是木质纤维,而是二氧化硅。但仍体现出其外部形状,细胞、年轮也都保存了下来。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由于化石中的大量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化石是由地制裁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或其他生活活动的遗迹被沉积物埋藏之后,在沉积物的压实、固结成岩过程中,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体,或者每种生物所有的组成和器官都能成为化石呢?不是的,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所形成化石的类型也不同。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化石形成和保存所需要的条件。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主要与以下条件有关:
⑴生物体是否具有由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物质组成的硬体(如贝壳、骨骼等),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

⑵生物遗体或遗迹所在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是否适合于保存,波浪作用强烈的水域环境不利于生物遗体和遗迹的保存;当环境介质的PH值小于7.8时,由碳酸钙组成的生物硬体容易受到溶蚀,故也不利于生物遗体的保存;氧化条件下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⑶生物死亡后是否迅速被埋藏,如果生物死亡后,它的遗体能够被迅速而长期埋藏,那就比较容易形成化石;
⑷沉积物的类型对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生物遗体被化学沉积物(如CaCO3)或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所掩埋,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
⑸在沉和物固结成岩的化石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和重新结晶的作用,不利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由于形成化石的条件不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也有不同类型。按化石保存特点不同,大致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种类型。其中研究得比较深入、意义比较的是实体化石。在实体化石中,生物遗体全部保存为化石的十分罕见,较常见的只保存了生物体的某一部分,如一颗牙齿、一块骨头、一枚贝壳或一片叶子等。

1901年在西伯利亚第四系冻土层里发现的猛犸象化石,不仅骨骼完整,皮、毛、血、肉,甚至胃中的食物也保存了下来。这是由于约25
000年前在该地生活的猛犸象死亡之后,被迅速地埋藏在冻土中所致。
在我国辽宁省抚顺煤田的主煤层中,含有大量精美的由松脂固结变成的琥珀,其中常保存完整的昆虫(如蚊、蜂等)。

必须指出,在化石石化过程中,生物硬体原来的成分可能部分或全部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取代,或者其中稳定性较低的含氮、含氧物质经分解和升溜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了稳定性高的碳质部分,如植物的叶子化石通常是碳质和薄膜。由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苛刻的条件。因此,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实际上只是当时生存物的非常少的一部分,这就是生物史记录的不完备性。尽管如此,我们仍可通过化石的研究,揭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概貌。

化石原来是这么形成的,化石只有只有恐龙化石吗?看完明白了!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化石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变化而成的保留原物体、遗迹形状、结构或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东西。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扩展资料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主要与以下条件有关:
1、生物体是否具有由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物质组成的硬体(如贝壳、骨骼等),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
2、生物遗体或遗迹所在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是否适合于保存,波浪作用强烈的水域环境不利于生物遗体和遗迹的保存;当环境介质的PH值小于7.8时,由碳酸钙组成的生物硬体容易受到溶蚀,故也不利于生物遗体的保存;氧化条件下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3、生物死亡后是否迅速被埋藏,如果生物死亡后,它的遗体能够被迅速而长期埋藏,那就比较容易形成化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太湖石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答: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特点可以从英德景盛可以查看到

兰州的奇石是如何形成的?年代是什么时间的?
答:兰州的奇石主要来自黄河的上游,这些岩石在河水的侵蚀和搬运之下堆积了起来,之后又经历了非常久的时间,被水流雕刻成一些奇形怪状的模样,成为了人们非常喜欢的奇石。其实这就是一种黄河石,被大自然塑造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后来又被人们发现,对其封若珍宝。这种石头形成的年限是不可考究的,可能在黄河...

山上的石头,有谁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另外有什么用处?大的大概有几千斤吧...
答:钟乳石(stalactite)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

石头的成分主要是什么
答:岩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石头类型,它们按照成因和矿物组成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宝石分类:宝石是一种稀有而美丽的石头,通常用于珠宝和装饰品制作。宝石根据其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美学价值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钻石、蓝宝石...

钻石是怎么形成的?钻石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宝石—钻石。2、陨石撞击形成钻石:当携带石墨的陨石撞上地球时,撞击产生的高温高压能把石墨转变成稀有且极端坚硬的金刚石。2008年,一块橄辉无球粒陨石掉落在苏丹努比亚沙漠中,研究发现,它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陨石,仔细分析后,科学家确定这块陨石里含有金刚石——钻石的原石。

玉石究竟是在什么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成
答: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

什么是石头的种类有哪些
答: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石头的种类很多:1.氟石 又称软水紫晶,软水绿晶,萤石。石色为黄、绿、蓝、紫等。具有玻璃光泽,加热时有萤光吊现,破碎后的石渣可作为过滤...

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造成结石都有什么原因
答:所谓结石是指人体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造成结石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规律,比如:喝水太少、嘌呤摄入过多、草酸吸收过多等原因。造成结石都有什么原因?1、喝水太少 人体内有70%是水分,人体如果长期或严重缺水增加结石病的几率,因...

宝石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或者是什么岩层、地貌?都有什么特征,丹霞...
答:而变质岩由受压极大、温度较高的现有物质再结晶而成。在所有的岩浆结晶之前,岩浆将进入地壳,流向地表。当压力与温度太低不足以形成结晶时,剩余的岩浆将冷却形成精细颗粒岩石,原来的结晶变成了整个岩石内部广泛分布的 (晶) 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宝石包括,兰宝石、红宝石、月长石、石榴石以及锆石。

想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石头,如何形成的,有何价值...
答:鲕粒石,也叫鲕状灰岩、鲕粒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碧玉岩,致密坚硬的硅质岩石。主要由玉髓和自生石英组成,带有氧化铁及有机质混入,故常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