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的化学计算题,跟网上查的那道题有差别,求解,急!!!!!!!!!!!!!!!!!! 初三上期化学式计算题20道 寒假作业 急急急!!!

作者&投稿:干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此题15.5克是混合物、12.3克还是混合物,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解比较简单。如果根据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进行计算也可以,只不过求解比较麻烦。具体方法如下:
解法一:(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15.5g-12.3g=3.2g
(2)设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 MnO2 △=2KCl + 3O2 ↑
245 96
X 3.2g
245:96=X:9.6g
X=8.17g
则原混合物中含MnO2的质量=15.5g-8.17g=7.33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8.17g/15.5g*100%=52.7%
解法二:设原混合物中含二氧化锰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2KClO3 = MnO2 △=2KCl + 3O2 ↑
245 149 96
15.5g-Y 12.3g-Y Z
245:149=(15.5g-Y):(12.3g-Y)
解得Y=7.33g
把Y=7.33g代入149:96=(12.3-Y):Z得
Z=3.2g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先吐槽一句,,怎么你们的数字这么奇怪,,除不尽呢,,我们当年不都是给的整数之类的算的,分数什么的最麻烦了~~~~~~

  1. 由2KClO3=2KCl+3O2可知,因为产物只有一固体,一气体,所以质量减少的那部分必然为氧气的质量,所以,是3.2g。 

  2. 氯酸钾和氧气产生比例为2:3,就是说,两份氯酸钾,产生3分氧气。所以,通过质量守恒,可以求得2:3=x:3.2   (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所以x=6.4/3   再用15.5减掉x的质量,就是mno2的质量。

  3. 最后一个更简单啦,就是用6.4/3除以15.5就好啦,

就是这样了吧,我记得没错的话,,,,



刚开始的质量是15.5g,反应后的固体溶解后,还剩下12.3g,
说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15.5g-12.3g=3.2g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算出氯酸钾的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氯酸钾的质量就是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了,都算出来了,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就容易了。
思路至此!

不想算..........

初三一道化学计算题 急急急急!!!在线等答案~

最多可得到CO2 12.5g+100g-108.1g=4.4g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4.4g
73/x=44/4.4g
x=7.3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7.3g/100g*100%=7.3%

1、在标准情况下,将KCLO3和MnO2的混合固体粉末39.4g加热,是KCLO2完全分解后,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为29.8g。求:
(1)反应生成O2的质量;
(2)反应前KCLO2的质量;
(3)反应后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

答案: 1)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39.4-29.8=9.6克

2)设反应前KClO3质量为x克,生成KCl质量为y克

2KClO3==MnO2△==2KCl+3O2↑
245。。。。。。149。。96
xg。。。。。。yg。。。9.6g
245/xg=96/9.6g 149/yg=96/9.6g
x=24.5g, y=14.9g

所以反应前KCLO2的质量为24.5克

反应后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14.9÷29.8=50%

2、(1).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①取质量为a g的三个烧杯,各盛放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25g; ②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不同的固体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称量的物质 实验1 实验2 实验3烧杯+稀盐酸(g) a+25 a+25 a+25 加入的固体样品(g) 3.2 6.6 7.6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g) a+27.1 a+29.4 a+30.4 问:三次实验中,稀盐酸完全反应的是(填实验序号) 。求:(1)该固体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 先计算各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量,m=烧杯+稀盐酸+样品质量—(烧杯+剩余物)
可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分别为:1.1g 2.2g 2.2g。说明即使增加样品量,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最多为2.2g,即实验2和3中的盐酸已经完全反应了,实验1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了,可用来计算碳酸钠含量。
由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为2.65g,则其质量分数=2.65g/3.2g=82.8%

初三化学方程式计算题
答:先算硫酸铜:2NaOH+H2SO4=Na2SO4+2H20 由于硫酸铜与硫酸和硫酸钠不反应,所以它之和剩余的NaOH反应2NaOH+CuSO4=Cu(OH)2向下+Na2SO4. 则98/4.9=160/x x=8g硫酸铜溶质质量 又因为溶液质量分数为10%且有4.9克沉淀,所以溶液质量=20+20+64.3-4.9=99.4g m溶质=9.94g 又因为刚刚...

化学初三上学期纯物质的计算
答: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

初三化学习题~~
答:四、化学与生活 1、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 ), 对电解10吨氧化铝最多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小丽同学的解法 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生成铝的质量为x 2Al2O3==4Al+3O2 204 108 10t x 20...

关于初三酸碱盐的计算题
答:(3)通过计算说明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组成该有机物的各元素间的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分别是多少? 解析:这是一道结合实验的计算题。审题可知,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由此推知,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定来自该有机物...

初三化学(计算题)
答:由实验1和实验2生成co2的质量知道,碳酸钙均完全反应。所以以实验2为例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了CO2 0.07mol。对应的是0.07mol碳酸钙,所以碳酸钙质量分数为0,07*100/10=70

要大量初三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要过程
答:试根据计算回答:(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效数字)(!)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将3.1克氧化钠加到质量为m的水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50克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求:(1) m的值(2)...

初三化学(计算题)
答: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CO2的质量 所以m(CO2)=12.5+100-108.1=4.4g 设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12.5x 4.4 100/12.5x=44/4.4 x=80

求解答初三化学计算题!
答:三、1、铜锌合金中能和稀硫酸反应的只是锌,铜是不会跟稀硫酸反应的。所以,剩下来的固体也只是铜。(20-8.5)÷20=57.5%(该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2、参加反应的锌为:20-8.5=11.5g。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得知。锌的物质的量为11.5÷65×2=0.35g。氢气的质量。...

初三化学实验题和计算题
答:反应后溶液质量有2种算法,(1)算出生成的CaCl2和H2O的质量加上盐酸中水的质量,这种算法比较麻烦。(2)用差量法,即CaCO3样品和稀盐酸的总质量减去生成的CO2的质量再减去杂质质量,12.5+73-4.4-2.5=78.6g 注意必须减去杂质质量,因为杂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更严谨的话题目上应该加上这一句(...

化学计算题 要过程 解析 答案 多点的
答:化学计算题 要过程 解析 答案 多点的 1) 现有氯化钾和盐A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A是质量分数为69%。取10G该固体样品加入5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2HCL=2KCL+H2O+B(气体)问:1 在A物质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 2 计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3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