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构造部位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 油藏分布特征

作者&投稿:褚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裂谷盆地单断式(箕状)凹陷基本上由三或四部分组成:陡坡带、洼槽带、中央构造带(或缺)和缓坡带。在不同的构造部位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

(一)陡坡带的油气分布特征

1.地质特征

陡坡带是裂谷盆地伸展活动的起始带。不同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不同的伸展断层类型和组合,形成不同的沉积类型、不同的构造样式和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如前文所述,陡坡带按成因即控凹边界伸展断层的性质和断层组合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平面式、铲式、坡坪式和阶梯式4种类型。其中以铲式、阶梯式陡坡带油气相对富集,下面主要论述这两类陡坡带油气分布特征。

铲式陡坡带控凹主断层为铲式伸展断层。断面上陡下缓,在断层下降盘一般发育有断鼻、断块和逆牵引背斜等。

阶梯式陡坡带是由控凹主断层和多条与之近平行的顺向断层组成。这些断层向凹陷方向,节节下掉,形成二台阶,三台阶等,呈阶梯状。主断层为旋转式平面断层或铲式断层。构造圈闭比较发育,一般发育有断鼻、断块、背斜、潜山等。

这两类陡坡带沉积的共同特点是,沉积区距物源区相对较远,分选性较好。一般发育有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小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等多种沉积类型。扇体规模较大,期次较明显,垂向厚度不大,沉积作用主要表现为侧向加积。

2.油气分布特征

陡坡带是裂谷盆地油气分布相对富集的构造部位。在断层的下降盘一般发育有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如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赵兰庄逆牵引背斜构造带,孔店组砂岩集中段高含硫油气藏;济阳坳陷坨庄油田沙三—东营组逆牵引背斜油气藏等。以及断鼻、断块油气藏,砾岩锥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当断层具有走滑性质产生扭动背斜时,还可以形成扭动背斜油气藏;当同裂谷期后期盆缘断层活动性较强时,沿断根负地形可以形成河道砂油气藏;当基岩卷入的断阶,在断阶上可以形成潜山油气藏,如冀中坳陷霸州断阶带等;当同裂谷期早中期构造活动较强,在不整合面上可以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如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钟市地层超覆油气藏。在断层的上升盘,当伸展活动以推进式方式运动形成的翘倾断块,断面的倾向与基岩地层倾向相反,可以形成潜山头和潜山腹油气藏;在不整合面上可以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如冀中坳陷南马庄—留路陡坡带等。

(二)洼槽带的油气分布特征

洼槽带位于凹陷的中央部位,夹持于陡坡带和缓坡带之间,是裂谷盆地长期发育的沉降带。一般约占凹陷面积的二分之一。

构造圈闭不发育,构造样式简单,在同裂谷期后期或后裂谷期,由于构造反转形成反转背斜构造,如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乌兰反转背斜等。或由于边界断层的拆离滑脱作用,还可以形成拆离滑覆构造体系,在上部变形系统中发育有背斜构造,如饶阳凹陷南部元昌楼—虎北拆离滑覆构造带等。

沉积以深湖和半深湖亚相为主,是盆地烃源层发育区。其次发育有滑塌浊积扇、深水浊积扇、湖底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这些砂体伸入到烃源层之中,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油气分布,主要发育有反转背斜油藏,如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海流特断背斜油藏;滑覆背斜油藏,如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留楚断背斜油藏等;浊积扇岩岩性油藏,如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油田、牛庄油田等(李筱瑾,1998);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岩性油藏,如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席状砂岩性油藏等。

(三)中央构造带的油气分布特征

1.地质特征

凹陷中央构造带,主要发育有拱张背斜带、潜山构造带、隆起构造带和盐拱构造带4种有代表性的构造带。这些构造带往往一侧或两侧发育有同生大断裂,构造圈闭发育,常常发育有潜山、披覆背斜、盐拱背斜、逆牵引背斜、断鼻、断块等,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沉积上,一般发育有水下扇、扇三角洲、砂滩、生物碎屑滩等。离物源区较远,储层分选性好,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2.油气分布特征

中央构造带处于凹陷中,左右逢源,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加之圈闭发育和良好的储层,是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最有利带,几乎所有的中央构造带均发现了油田。如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任丘中央潜山构造带,是位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构造带。发育了一个大型潜山构造,走向北东,长38.5km,宽6~7.5km,圈闭面积210km2,圈闭幅度1913m,分为4个山头。任丘潜山四周被古近系生油深洼槽包围,西翼以任西大断层与任西洼槽相接,东翼呈斜坡形式与马西洼槽相临,北端倾没于鄚东洼槽,南端倾没于河间洼槽。西边以断面(断距3000m),北、东、南三方以不整合面连接烃源层与潜山储层,为潜山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潜山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隐藻礁滩相白云岩,经过多次构造活动和长期风化淋滤,塑造了缝、洞、孔十分发育的储集体,形成了古潜山高产大油田。在潜山的北坡蓟县系以上保存有青白口系、寒武系和奥陶系。青白口系发育一套泥岩和砂岩互层,为不渗透层,形成隔层,寒武系下部府君山组白云岩为储层,形成潜山腹层状油藏;寒武系上部含泥质碳酸盐岩为隔层,奥陶系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灰岩做储层,形成了山坡楔状油藏。在潜山顶面形成沙三段披覆背斜油藏;在西侧主断层下降盘形成了东营组逆牵引背斜油藏,从而形成了以潜山为主体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又如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中央构造带——阿尔善构造带。在断层下降盘发育了阿南逆牵引背斜、哈南潜山及其披覆构造、哈40井断鼻等;在断层上升盘发育了阿北和阿东火山岩体背斜及蒙古林半背斜构造等。经过勘探发现了阿南腾二段浅气层、哈南腾一段顶部、阿南及蒙古林腾一段底部、阿南和哈南阿四段、阿北和蒙古林阿三段、古生界凝灰岩6套含油气层系。在阿尔善断裂上升盘找到了蒙古林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和半背斜砾岩油藏、阿北和阿东安山岩体背斜油藏;在断裂的下降盘找到了阿南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哈南潜山油藏其及披覆背斜油藏、夫特砾岩及砂岩断块油藏、夫特西哈40井断鼻油藏和哈20断块油藏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另外,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拱张背斜带、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中央潜山构造带和临清坳陷东濮凹陷中央构造带也均发现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构成了大型油气田。

(四)缓坡带的油气分布特征

1.地质特征

如第二节所述,缓坡带可以分为沉积缓坡带、沉积—构造缓坡带和构造缓坡带。其中沉积缓坡带和沉积—构造缓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带。缓坡带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发育有鼻状构造。沉积上,在箕状断陷拉伸的过程中,当基岩块体的沉降幅度大于翘倾幅度时,缓坡上的地层发生超覆;当沉降的幅度小于翘倾的幅度时,缓坡上的地层发生退覆或剥蚀。同时缓坡带靠近物源区,物源充足,砂体发育。常发育有扇三角洲、三角洲或水下扇砂体,沿缓坡带呈裙边状分布,以及河道和滩坝砂体等。缓坡带既有来自邻近凸起的物源,也有来自陡坡带的物源,既可形成岩性下倾尖灭,也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2.油气分布特征

缓坡带虽然构造比较简单,但是油气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有分布在与鼻状构造有关的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坡底同生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与坡折带有关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与古地形和湖水盐度有关的生物礁滩油气藏。

(1)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和聚集场所:缓坡带紧邻深洼槽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在缓坡带上往往形成面向生油洼槽的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处于流体势场中的低位能势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和主要途径。若上倾方向有断层或岩性遮挡又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大量的勘探实践表明:在沉积缓坡带和沉积—构造缓坡带上,面向生油洼槽的鼻状构造上大部分都赋存油气藏(表1-2),远离鼻状构造发现的油气藏很少。从表中可以看出:鼻状构造的圈闭钻探成功率在75%~100%。笔者将缓坡带油气分布这种规律性,称之为缓坡带鼻状构造聚油论。因此,缓坡带油气勘探,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要牵住“油鼻子”。

表1-2 缓坡带鼻状构造勘探成效统计表

(2)缓坡带的坡中是油气聚集的重要部位:缓坡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坡底、坡中和坡顶。坡底处于缓坡带的低部位,大致以外侧第一排顺向断层为界。一般在坡底发育有逆牵引背斜、断块、岩性等圈闭,可以形成相应类型的油气藏。坡中与坡顶大致以超覆、退覆带为界。坡中圈闭最发育,一般有潜山、披覆背斜、断鼻、断块、地层、岩性圈闭等,形成相应的油气藏。油气最富集,灌满程度高,油质好。坡顶一般发育有地层、岩性、稠油封堵圈闭等,形成相应的油气藏。但保存条件较差,油气运移距离较远,油质相对较差。

(3)缓坡上的坡折带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缓坡上发育了构造、侵蚀和沉积多种类型坡折带,它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展布和沉积厚度的变化,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如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的东坡等。

(4)坡底逆牵引背斜带是油气聚集有利带:当块断伸展运动为平衡式时,在缓坡带的低部位,由于顺向同生断层滑脱作用,在断层的下降盘形成逆牵引背斜或半背斜,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的欢喜岭地区,发育有9个逆牵引背斜,沿断层下降盘呈串珠状展布。

(5)生物礁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在同裂谷期的早期或后期气候较干燥,湖水含盐度增高;处于缓坡带平缓部位的半封闭湖湾,有利于生物礁滩的粒屑灰岩或造礁生物的发育,从而为生物礁滩油气藏形成创造了条件,如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带高升沙四段粒屑灰岩油气藏;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斜坡周清庄—王徐庄沙一段粒屑灰岩油气藏等。



油气藏分布的构造带类型~

构造圈闭是由构造应力作用所形成的各类圈闭,主要包括背斜、断块和断鼻等类型,在挤压、拉张等构造作用下所形成的逆冲带、断裂带、挤压背斜带及中央隆起带发育和分布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构造圈闭。而在一定的区域构造背景下,由岩相、岩性和地层在三维空间变化而形成了地层岩性圈闭。岩性圈闭的发育取决于盆地结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地质因素的综合作用,地层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不整合面的产状、上下地层有效配置等。

图6-11 吉尔嘎郎图凹陷油藏分布模式图

不同构造类型的凹陷具有不同的分带性,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同构造油气藏相比,地层岩性油气藏所分布的构造部位更宽。在构造作用强烈的构造带,如陡坡带、缓坡带及和中央隆起带上的背斜构造、断阶构造和断垒构造,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砂体,配合极为发育的断裂为主要运移通道,往往分布了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
地层岩性油气藏在构造背景相对稳定、断裂不发育的陡坡带、缓坡带、洼槽带上均可分布(图6-12)。在这些有利于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构造部位,往往临近生油中心或油源,依赖油气初次运移或通过砂体、断层和不整合进行的二次运移,形成和分布了数量众多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例如,受腾一段沉积后期的构造反转活动影响的巴音都兰凹陷南洼槽陡坡部位,受不同沉积阶段岸线变迁、剥蚀超覆作用下的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缓坡带,以及受不同级别断层控制的赛汉塔拉凹陷洼槽带均分布了不同类型的地层岩性圈闭,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

图6-12 二连盆地地层岩性圈闭分布模式图

(一)油藏平面分布特点
从构造单元来看,百色盆地油藏主要分布在田东凹陷北部断阶带、那笔凸起和田东凹陷南部斜坡带,其中大部分油藏集中分布在田东凹陷生油中心北侧的北部断阶带,少部分分布在那笔凸起,而田东凹陷中部凹陷带和南部斜坡带的广大地区,仅有相当一部分井见到油气显示,但能形成规模油藏的却很少(见图3.18)。
1.北部断阶带油气分布特点
北部断阶带油藏均分布在田东凹陷北部断阶带上,从低台阶至中台阶和高台阶油藏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1)高台阶典型油藏类型及特征。目前,在北部断阶带高中台阶地区发现的油藏主要包括百56块油藏、仑圩油田和仑16块油藏。在百56区块中,除了花9井和百25井完钻层位(基底中三叠统地层)较深之外,其他井基本上均完钻于那读组一段地层之中,完钻井深一般距那读组顶界面几十米,含油层位为百岗组二段、三段,为百岗组油藏;仑圩油田完钻井位为那读组三段或基底中三叠统地层,油气显示层位为那读组和百岗组地层,既有那读组油藏又有百岗组油藏;仑16块地区所有井的完钻层位为那读组三段或六吜组,油气显示层段为那读组二段,为那读组油藏。除了百56块为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油藏类型外,其他两个油藏为地层岩性尖灭油藏类型。
(2)中低台阶带油藏类型及特征。目前,在北部断阶带低台阶地区仅发现百5块一个油藏,而在中台阶地区发现的油藏数目较多,主要包括仑22块油藏、百49块油藏、百24块油藏、仑35块油藏和百51块油藏。其中,仑22块大多数井的完钻层位较深(为基底中三叠统地层),油气显示层位有基底灰岩地层和百岗组地层,既有百岗组油藏又有基底灰岩油藏;百49块地区井的完钻层位几乎均为那读组一段地层,油气显示层位为百岗组三段粉砂岩、细砂岩层;百24块中除了百23和百60井完钻层位较深(为基底三叠统地层)之外,区块其他井的完钻层位一般为那读组地层,完钻层位较深的2口井在那读组地层中见到油气显示,而在其他完钻层位较浅的地层中仅在百岗组二、三段地层中见到油气显示;仑35块地区的钻探层位相对较深,除有相当一部分井钻到了基底三叠统地层之外,其余的井均钻至那读组三段地层,在那读组二段地层中有油气显示,为那读组油藏;百51块所有井中,有两口井(百52井、百54井)的完钻层位较深(为中三叠统地层),其他井的完钻层位为那读组地层,区块中录井有油气显示的层位有那读组地层和百岗组地层,其中有4口井在百岗组地层中钻遇油气显示,仅有1口井(百54井)在那读组地层中钻遇油气显示,为百岗组油藏。百5块地区共钻井4口,完钻层位均为那读组地层,完钻层位最深的井为百29井(钻开那读组地层65m),仅在百岗组三段地层中见油气显示。中低台阶带的油藏类型最复杂,油藏种类最多,除百49块属于断层与鼻状构造相结合油藏,百5 1块属于交叉断层与单斜相结合油藏,仑22块灰岩油藏属于潜伏剥蚀构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之外,其他油藏均属于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油藏。
综上所述,北部断阶带油藏具有下列分布特点:①在田东凹陷北部断阶带,由南向北,从低台阶至中台阶和高台阶,油藏的数量不同。目前,低台阶地区仅发现百5块一个油藏,而在中台阶地区发现的油藏数目最多,主要包括仑22块油藏、百49块油藏、百24块油藏、仑35块油藏和百51块油藏,高台阶地区发现的油藏主要包括百56块油藏、仑圩油田和仑16块油藏。②区域上,北部断阶带油藏的储存层位不同。在南北方向上,南部的中、低台阶主要为百岗组油藏,而北部的高台阶则主要分布那读组油藏;在东西方向上,东部以百岗组和那读组砂岩油藏为主,而西部则以基底灰岩油藏和百岗组砂岩为主。③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油藏。在北部断阶带的高台阶主要发育了两种类型的油藏,即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油藏和地层岩性尖灭油藏,其中高台阶西部主要发育了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的油藏,而中部主要发育了地层岩性尖灭油藏;在北部断阶带中台阶发育的油藏类型有交叉断层与单斜相结合的油藏、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的油藏和潜伏剥蚀构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等3种类型的油藏,其中在中台阶西部的基底灰岩中发育了潜伏剥蚀构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而在中台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三系沉积地层中自西往东发育了断层与单斜及岩性尖灭相结合的油藏和交叉断层与单斜相结合的油藏;低台阶则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
2.那笔凸起油气分布特点
目前,在那笔凸起带上仅发现了雷公油田和那坤油田(包括坤10块油藏和坤5块油藏)。雷公油田位于那笔凸起带的西端,地质背景为地垒状,其北东东和南西西两个方向分别为田东凹陷中央断凹带和头塘凹陷中央断凹带——东部坳陷地区的两个生油中心。雷公油藏两侧主控断裂的横向和纵向延伸性较好,向东西两个方向可一直延伸到田东凹陷中央断凹带和头塘凹陷中央断凹带;那坤油田位于那笔凸起带的东南端,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形态相对简单,呈单斜状,向田东凹陷中央断凹带倾斜。
在雷公油田地区,大部分井完钻层位为那读组三段地层,除此之外,在区块四周的大部分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井的完钻层位为基底三叠统地层,迄今该地区油气显示层位为那读组二段粉砂岩地层,在基底中三叠统板纳组地层中尚未见到油气显示,为那读组二段油藏;坤10块的所有井中除了1口井(坤12- 1X井)完钻层位较浅—那读组三段之外,其他井的完钻层位均较深(为基底中三叠统地层),在那读组二段地层中见到录井油气显示,而在其他地层中未见到油气显示;坤5块两口井的完钻层位均较深(为基底中三叠统地层),区块油气显示层位为那读组三段淡水灰岩地层,而在其他地层中未见到油气显示。
雷公油田为多个断层与鼻状构造相结合油藏,那坤油田为交叉断层与单斜相结合油藏。
3.南部斜坡带油气分布特点
目前在南部斜坡带共发现了1个油田(即上法油田)和3个稠油油藏(包括林蓬油田、新州油藏和那满油藏),均分布在田东凹陷。
上法油田产油层为基底灰岩——中三叠统碳酸盐岩,为潜伏剥蚀构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第三系砂岩仅见一些油气显示。该油田主要是由4块组成的,即百4块、法3块、法18块和法8块。3个稠油油藏主要为断层与鼻状构造相结合油藏,除了新州油藏为百岗组三段油藏之外,其余两个稠油油藏均为那读组油藏。
(二)油藏剖面分布特点
剖面上,百色盆地油藏及油气显示的层位有:基底中三叠统、那读组和百岗组地层。
对于基底中三叠统地层,油气显示多集中在憧舍、北部断阶带的西端、上法地区和峒忙地区(图7.1),其中聚集形成工业油气流的油藏有两个,即上法油田和花茶油田仑22块灰岩油藏。

图7.1 百色盆地油气藏剖面分布特征

在那读组三段地层中,油气显示集中在百色盆地西部六塘凹陷的中央断凹构造带两侧、那笔、韦宁和绿弄等地区,其中形成工业油气流的油藏只有坤5块油藏。
那读组一、二段地层油气聚集量最大,分布也最广。那读组一、二段油藏或含油显示几乎遍布于整个东部坳陷,但所发现的油藏多分布在紧邻沉积中心的边缘或近沉积中心的隆起区。油气显示集中在盆地西部六塘凹陷的中央断凹构造带的两侧、头塘凹陷的坡圩地区、那笔凸起的雷公和那百地区、田东凹陷的那坤、那满、北部断阶带以及上法以东的地区,其中形成工业油气流的油藏有江泽油藏、雷公油田、坤10块油藏、那满油田、仑圩油田、仑35块油藏、仑16块油藏和林蓬油田。
与那读组一、二段相比,百岗组地层油藏的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那笔凸起上的冻江地区和田东凹陷的北部断阶带西部、中央断凹带、南部次凹带的东部、南部斜坡的西部和上法等地区,东部坳陷的头塘凹陷和西部凹陷等广大地区未见到百岗组地层中有油气显示,其中油气聚集形成工业油气流的油藏有:雷公气藏、塘寨油田、新州油田和香炉气藏等。

构造体系控油气分布
答:深断陷区内距油气源岩发育区较近的构造更有利。尤其分布于不同层系气源岩生气强度高值区及较高值区,如茅山气藏位于生气强度130×108m3/km2范围内,四家子和农安油气藏分布于40×108m3/km2区内。 海拉尔盆地由多个断陷构成,其中...

天然气层在层位上的分布特征
答:长岭地区油气层分布广泛,气层主要分布于断陷层营城组和登娄库组,而油层均不甚发育,泉头组既分布有油层,也分布有气层,青山口组及其以上地层只分布油层(图6-2)(张枝焕、童亨茂等,2008)。不同构造带油气层的分布...

石油地质特征
答:一般以以下两种情况叠置较好:①砂体主体部位叠置于生油岩体之上,砂体分布区内具构造圈闭或侧翼上倾尖灭形成岩性圈闭,形成较丰富油藏。②生油深洼陷内的浊积体-透镜体,具良好供油条件。 在油气分布规律上,江汉盐湖盆地与一般淡水盆地基本...

致密砂岩油气形成与分布
答:致密砂岩油气藏往往是盖层、圈闭界限或者油气藏边界不明确,大面积连续含油气,主要具有以下地质特征:①烃源岩多样,有进入正常热演化程度的含煤岩系和湖相、海相烃源岩;②油气分布不受构造带控制,斜坡带、坳陷区均可以成为有利区,分布范...

不同岩性、岩相储层中天然气分布特征
答:其中凝灰岩中气层在整个气层中所占的百分比接近45%,而流纹岩中气层的百分含量为30%。长岭断陷不同构造带、不同层位油气显示有较大的差别,断陷东部三个主要构造带都有油气分布。气层则主要分布在营城组和登娄库组,营...

构造应力场控制油气运聚与分布
答:(2)同一类型构造应力场多期作用的油区 有利于油气向同一方向(部位)运聚,同一地区在不同构造运动时期,可以卷入同一类型的构造型式,故此先后应力作用方式和方向相同,使相适构造形迹得以强化,驱动油气向同一方向(部位)运移、...

连续型油气形成与特征
答:连续型油气分布的特征是大范围弥散式含油气,存在“甜点”和富集区,油气藏下部或下倾部位无水,与源区直接接触,油气水分布复杂,无统一气油水界限和压力系统,储量规模大,存在高产富集区块。如煤层气在裂缝或割理带,尤其在地层压力降低时,...

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
答:裂谷盆地各凹陷可划分为陡坡、缓坡和洼陷等三大构造带。构造带类型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密切的联系。不同构造带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同一类构造带在不同断陷里的含油气性也不完全相同。 1.每一种构造带都可能...

油气资源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
答:图11-3 北极地区不同国家(地区)已探明凝析油储量(a)和凝析累积产量(b)分布图 凝析油储量(单位:MMb) (二)油气累计产量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俄罗斯的蒂曼-伯朝拉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美国阿拉斯加盆地等。截至2009年2月,北极...

岩性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答:(2)透镜体多分布在烃源层中,形成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 (3)在透镜体内部油气分布受构造控制,高部位含油低部位含水。 (4)裂谷盆地的透镜体油气藏规模,一般比较小,但常成群成带分布。 3.分布 一般分布在洼槽带和斜坡构造带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