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现代典型事例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两个不孝指什么?

作者&投稿:颛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舜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的王位是尧禅让给他的,因此也让舜称帝于天下。舜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奠定了我们的华夏文明。

在《孟子》里面有记载:“舜不告而娶。 ”小时候的舜遭到了父亲和后母的不待见,但是他仍然十分的孝敬自己的父母。后来的舜名声渐渐的扩大,很多人对于他的德行也非常的信服,尧帝知道后,认为舜帝可以担任自己的接班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结果舜领着妻子回到家之后,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这也是《孟子》里面为什么说“无后”的历史典故。

很多人都认为“不孝有三”后面的“无后为大”是没有后代,但是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说的是没有尽后代的责任。目前的这两种说法还没有具体的学术性定论。现如今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赵岐《十三经注疏》里面的:

做人不厚道,陷害自己的亲人于不义的场面,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里面很贫穷父母也年迈了,还不知进取,不为家庭分担责任,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没有传承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这种不孝也是最大的不孝。

但是在《孟子》里面,有着关于其他五种不孝的说法,并没有提到无后为大。

第一种不孝,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意思就是一个人非常的懒惰,对待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天天就知道吃喝睡,对于父母就是不管不问,也不会去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不孝顺。

第二种不孝,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

意思就是一个人喜欢酗酒,还喜欢从旁门左道里面挣钱,不务正业,最后也不管父母,不去赡养他们,这是第二种不孝顺。

第三种不孝,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意思就是一个人喜欢钱财,但是特别的吝啬钱财,他只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不去管父母的情况,不去赡养他们,这是第三种不孝顺。

第四种不孝,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

意思就是一个人放纵自己,贪图享乐,并且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让自己的父母脸上无光。就是一个人没有出息,给父母丢人,这是第四种不孝顺。

第五种不孝,好勇斗狠,以危父母

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外面和别人惹事反而连累自己的父母。在古代的江湖之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在电视剧里面也能够经常的见到,就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祸不及家人等等。如果一个人在外面犯了错事,招惹了麻烦,最后反而让自己的父母跟着受罪,这是第五种不孝顺的行为。

从《孟子》里面的这五种不孝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前面的三种不孝都是不赡养父母,第四种不孝是让父母丢人,第五种不孝是让父母跟着受罪。并没有“无后为大”的说法。

可是为什么孟子觉得舜帝是“大不孝”呢?原因就是因为婚姻在古代是大事,一般都是让父母做主,但是舜帝不告诉他们就娶了妻子,这段婚姻里面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古代的三纲五常,舜帝的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常规,所以被冠以一个“大不孝”。其实舜帝就是孝道的始祖之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指的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而后代的责任就是应告诉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

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现代汉语解释如下:有三种行为被称为不孝,第一种是一为顺从父母之意,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烟。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

扩展资料:
1、不孝敬父母。古代罪名之一。
形成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罪名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即“重罪十条”。具体是指:
反逆(造反的行为)、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和宫殿的行为)、叛(叛变的行为)、降(投降敌国的行为)、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的行为)、不道(凶残杀人的行为)、不敬(及对皇帝不尊重的行为)、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的行为)、不义(杀本府长官和老师的行为)、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
隋朝《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十恶”是: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2、旧时父母丧事中用于自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翻译: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妻子,没有尽到后辈的的职责。君子以为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实际上相当于已经禀告了。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不孝有三出自《孟子...

孟子为什么要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我们大慨从小就都听说过,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三种行为都是不孝的,其中没有生养下一代为最大不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翻译:孟子曾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

古人为什么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当今社会还成立吗?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发端于孟子对于大禹的评价,而对此意义的解释历来也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无后”所指的是“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另一种则认为“无后”所指的是“没有后代,没有继承者”。古人常说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孝道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但其中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大。意思并不是指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典出处是《孟子·离娄 上》。上下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整句话的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的后果是什么?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的后果是什么?不孝有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中无后为大。解释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是啥?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不孝有三种,以没有循守后代之责为大。其实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就是无后就是不孝的意思吗,为何总有人曲解?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浅显的一句话,为何会引发巨大争议?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隔三差五的在我的文章中评论,说我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读为“没有后代”,是错误的用法,这些人我理解为本身水平就一般,还缺乏一些深入了解知识的水平,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由此也让我看到现在很多人对历史知识的欠缺,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指哪几件事?
答:现在很多人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有着错误的理解,大多数人认为无后为大指的是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不孝之首,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来说说实际上古人所说的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件事。一不孝为:不能事亲,指的是不能孝养父母,爱护家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