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持戒? 持戒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前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戒律。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扩展资料:

受戒容易,守戒难。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

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持戒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

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扩展资料:

佛陀教给人们生存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这种特殊的生存技能有助于调和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苦难和矛盾。如果一个人能通达佛经中的做人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奉为生活的指南。

那么,他会过上一种堪称模范和值得赞美的生活。他能够随缘、顺性地活着,得意之时不忘形,失意之际不沮丧。

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佛经看做一种生活的艺术,无论信仰佛教与否,都应秉持人生的戒律,通达圆满之境界。人生修行不过二字——持戒。



什么是持戒:

首先讲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见到一切的人生之苦,心中马上生起慈悲,布施自己所有的能量,就是要把自己所有能帮助别人的能力都要布施出去,使众生离苦得乐,迷者受益。大家都知道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布施,财布施就是以财布施来改变别人的苦难。很多人说,我家里什么都有,不愁吃不愁穿,那么你给别人财布施,实际上这个布施是虚幻的。当别人已经没有吃的了,这个人很穷、很苦的时候,你去给他一点点,就是救了他一条命,他会很感激的,这才叫财布施。另外,以财物印善书,劝导和感化众生的佛性,也是财布施。所以说印书很重要,因为印书让人看了之后,能够彻底改变他的人生。

第二种叫无畏布施。在三种布施里面,很多人不懂得什么叫无畏布施,今天跟大家稍微讲一讲。凡是对已经很痛苦的人,比如说这个人失恋了,不想活了,你不怕自己辛苦,舍去自己的时间,用温暖的心去安慰这个人,遇到别人困难的时候,你施予援手去帮助别人,过去叫大无畏精神,就是说这个人不管自己,只管救别人,让对方心中得到平安,而且如果你能够让他没有恐怖,那么你这个人就是在无畏布施。还有一种无畏布施的方法,就是别人诽谤你,或者诽谤正法,你能以无畏的精神伸张正义,目的不是要把对方打败,而是要感化对方,这也是无畏布施。

第三种就是法布施,大家都知道,去度化别人、发放善书等是法布施,其实真正的法布施就是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领悟佛法,向世界上所有的人去说法、去弘法,然后使众生共沾法益。你跟别人说了,让别人学佛了,他活得很开心了,破迷开悟了,那么你这个法布施才算成功。如果我今天去劝了他,而没有把他劝醒, 那么就只是一个形式。举个简单例子,你跟那个人说:“这个事情我提醒你了,不要闯红灯。”他却非要走过去。“现在是黄灯,你千万不要再走了,否则会被车撞的。”他不听,继续往前走,那么你没有拉他,最后他被车子撞死了。这种算不算法布施啊?真正的法布施就是,你不但要跟他讲,并且要把他拉住,你才救了他的命。

第二个就是持戒。持戒就是严守戒律,持戒之人时间长了,会生出庄严相。你去看看师父的弟子,凡是脸上出庄严相,不拘言笑的,就是持戒之人。你们去看一个女人,不是看见谁都嘻嘻哈哈的,没有男人会去勾引她;疯疯癫癫的、讲话不三不四的女人,坏男人就会去勾引,这就叫持戒。凡是庄严的女人,人家一看,就会怕的,因为她很庄严啊。那些挤眉弄眼、动作轻佻、语言轻佻的女人,笑声非常的淫荡,她怎么能够持戒?怎么能够让人家信服她、来听她弘法啊?这就叫道理。

持戒就是使自己的身口意要干净、要清净,少说话,保持干净的身,清净的心,保持干净的口业。女人说话少的,她的相貌很庄严。男人也是这样,整天呱呱呱讲个不停的男人,别人会看得起他吗?所以,不犯恶业,如果你不想做坏事,你当守五戒。如果你这个人不想做坏事,想好好地修心,你必须守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佛陀当年给我们定的。

师父今天要提醒我们学佛人,除了这五戒之外,还要戒一个令人着迷的、目迷神乱的歌舞和抽烟,这是师父对你们的要求。因为你听了靡靡之音,看了这种非常性感的舞蹈之后,会产生不好的意念,你就会神迷意乱。还有就是抽烟,凡是对修心和境界有害的那些人间的欲望,全部都要制止,一点都不能有,否则你是很难修成的。

第三个就是忍辱。很多人以为,我碰到不开心的事情,我就忍耐,实际上修心当中总会碰到阻碍、烦恼和业障,怎么样来忍耐?人家诽谤你,阻碍你,你不能有怨气,不能发怒,因为不怨、不怒,实际上第一个关键就是由忍辱开始,所以有一句话就是“由忍化恕”,先有忍耐,然后转化为宽恕别人,你宽恕了别人之后,你心自安。忍辱还不是最高境界,学会化解忍辱才能不生忍辱心。很多人非常恨自己的老公,恨自己的老婆,实际上就是你没有宽恕对方,一旦你原谅宽恕了对方,你就会自己感觉到安全了。忍耐不是这么容易的,有外忍和内忍,知道外忍是忍住什么吗?饥寒。一个人的肚子再饿,也不能够去偷别人的东西吃,肚子再饿,不该吃的也不能吃啊。自己的身体感觉到很冷了,你也要能够耐寒,总之要学会忍辱。

师父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穷人家,妈妈生了三个孩子,家里只有两件小棉袄,妈妈一件大棉袄,冬天很冷,三个孩子中最大的那个没有棉袄穿,在边上哭:“妈妈,我很冷。”妈妈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孩子盖上,这代表什么?代表忍耐,妈妈冷不冷啊?冷,但母亲能为孩子忍耐。中国有一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人有时不能不忍耐。有些事情,一旦不能忍耐,可能就砸锅了。

你们很多人都能够做得到外忍。很多女孩子忍耐一下,就能够保持窈窕的身材,很多电影演员为了样子好看,能够吃很少,多喝水,即便很饿了,也能够忍耐。但是,内忍就麻烦了,你们知道内忍是什么吗?七情六欲啊,夫妻情、父子情,和恋人的感情,跟同学的感情,跟公司里职员的感情,有欲望来的时候要克制啊,你们是人,人跟畜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忍不住就会做出畜生的事,要学会忍耐。学佛之人,如果你能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你必能修成佛。很多人跑出去很庄严的,不拘言笑,他不是疯癫的样子,人家就很看得起他。小孩子看见爸爸妈妈不讲话了,孩子就会害怕,整天叽叽喳喳讲个不停的父母,孩子就不怕。

第四个叫精进,一个精进的人要懂得学无止境。你们跟师父学了好几年,但是没有尽头啊,要知道,道海高远,佛海无边。我们到海边去看大海,是不是很高?看不见天边,又远,远到不知道到哪里了。学佛学无止境,不要以为自己很懂,我懂一点了,还以为自己懂了几百点、几千点。如果你是一个有精进心的人,你被高人指点说你身上有毛病,你要立刻修正,这个人就叫精进。很多法师讲法不是这么讲解“精进”的,而是说“精进”就是叫你要努力,永不懈怠。师父是反过来鼓励你们,当一个人在讲你身上的毛病的时候,你马上改变了,你就叫“精进”,听得懂吗?这个是经典。所以,凡是要精进的人,只要对众生有意义的事情,全部都要去做,尽力去做,彼岸自达,彼岸就到了。很多人说,这个事情我来做,抢着做好事,这种人很快就看到自己的佛性了,懒惰的人怎么可以见到自己的佛性呢?

------恭录:通灵活佛lu军宏台长博客 六波罗蜜 修心秘 诀



在一个贴吧看到的:佛教是讲究戒、定、慧三学统一的,戒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戒作为基础,后面的定、慧都无法引发。三者是有机的关联的。
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和规范,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不该做的去做,该做的反而不做,这样便没有规范,对于接下来的禅定的非常不利的。
禅定既然无法修上来,就更无从提及智慧的引发了,智慧在建立在禅定之上的,因而戒定慧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一就无从成就。而佛教最根本的就是智慧问题,慧是要在定中开发的,而定绝对要以戒作为基础的。
否则即使获得的禅定也是外道定,而且外道定也是有一定的行为基础的,只是其在观法上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在正见上出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正确的戒律作为基础的。所以要学佛必须守持戒律。

明戒能生诸功德。修行戒律,才能得到利益;若是不修行戒律,就没有利益。应该持这清净的戒律。持戒干干净净的,一点染污法也没有。不要令这个戒律毁坏,或者犯戒了,不可以的。假若有人能持清净的戒律,持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染污法,这样子就能有一切诸善法的功德生出米了;若是不能持清净的戒律呢?就没有善法能生出来。所有一切的善功德都不会生出来。所以戒就是第一的,能持戒就能平安,能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一切功德所住的境界。

戒能生长一切的功德,想要立功立德,就是持戒。时时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犯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做一些犯戒的事情,这就能生一切的功德,什么功德都会生出来。持戒不贪,不贪就是布施,持戒也就有布施的功德;持戒不犯戒,不犯戒也就是持戒的功德;持戒能忍辱,这是忍辱的功德;持戒也就是精进,这是精进的功德;持戒也就会得禅定,这是禅定的功德;持戒能生出种种的智慧来,这就是智慧的功德。

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所以戒是最要紧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持戒成就的。以持戒的功德才能成佛;以持戒的功德才能做菩萨;以持戒的功德才能证阿罗汉果,所以‘戒’是最要紧的。因为这个,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受戒,受了戒之后要守戒,不犯戒。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戒律是任何法门。宗派的成就基础。

"大成就者热罗上师开示:“不坚守誓言戒律,不会生实证动力;不严肃认真守戒,是因为不懂法理。”过来人所说,句句掷地有声。初学还应从守戒开始学起,别无他途!记住:只有从守戒学起,必无他途!

噶当派祖师曾有教导说:“山居者应具五项条件:1、在戒律方面,能够作到表里如一;2、能以对治品,战胜(烦恼等恶)缘;3、业已通晓了各种教言;4、能以信心长养善根;5、具有能力摒除哪怕是细而又细的损害。”这是大成就者冈波巴大师的开示。可见山居内修第一个条件,是先要将戒律落实,做到表里如一,这是任何修行第一要务;倘若撤了这条的话,将一切无成。山居,即远离俗闹,择地灵人杰深山而修,这方面我们城市人未必做到。但其实所谓山居,关闭自心而已;虽身在闹市,若水煮其菜,远离娱乐,也无异于山居。

冈波巴大师开示十种可惜的事。记住第六条,相当重要!“解脱的大船唯戒律与三昧耶,如果因为烦恼与放逸而将它摧毁,实在可惜。”。唯,唯一,只有的意思。严守戒律与三昧耶戒,是唯一可令我们度过生死苦海的大船只。大家坐无上密法的船过渡到对岸是可以的,但这只船是由戒律及三昧耶戒所构筑;不守戒律,上不了船;犹如硬卧位置,不适合软卧的人。

高僧慈舟律师的身教:“上人之重法:无论是那一位法师,或者是上人的‘学人’,只要是在讲佛法,上人一定随众听讲,而且一定‘搭衣’、‘持具’、‘拜座’。我谏劝说:上人自己要讲课,讲课一下来,应当休息下,何必随众听讲呢?上人说:有比丘讲佛法,不去听,犯戒。那末,上人坐在后面,方便听听好了,何必一定要‘搭衣’呢?上人说:听佛法,不搭衣,犯戒。我再要求上人不必‘拜座’;因为我是您的‘学人’,您在下面礼拜,我坐在上面实在不安!上人说:为尊重佛法,应当拜座。比方到了印度菩提树下,见了‘金刚座’不是要礼拜吗?为什么要拜那块大石头呢?因为世尊坐在上面讲过佛法,乃是‘法座’,所以要拜。讲过佛法的座位,我们还应当拜,何况座位上现有一位法师在那里讲法,焉敢不拜?!我们是当法师的,我们是懂得佛法的人,我们倘若不肯以身作则,来尊重佛法,那就不要怪一般人之‘轻法慢教’了。”

六祖惠能大师说: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很多修行人未证空性,但当指出他们不合戒律,比如不可吃肉,他们往往用空性拆你招,叫不要执着,为他们吃素吃肉都是平等的论调合法化。心未证真空,又如何做到平等?心平何劳持戒,通常都是不平人说得最多的。"~常观世音师父

持戒是什么----~

持戒
是六波罗密之一,释迦牟尼在涅槃前告诫弟子:以戒为师。就是要佛家弟子用神圣的戒律来规范行者的行、坐、住、卧。来达到走向彼岸的目的。“维摩诘经/佛国品”中提到:“持戒是菩萨净土。”清净的持戒,当下进入灵性的清净,能够当下抓住灵性的清净,不影响灵性的清净,这就是持戒。不同修持层次的行者有不同的戒律需要遵守。如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

“戒”最初也是舍利弗(十大弟子之一)向佛陀所提议,起初佛陀仍不愿过度约束,但在舍利弗与其他弟子的坚持下
[来源请求]
,才开始设立戒规,且初期仅有少数几项,之后才逐渐扩展成更多的戒规。

“戒”也是三无漏学之一,三无漏学简单而言即是“持戒”、“禅定”、“般若”。

“持戒”为前述的六波罗密之一,此也称为六度万行,除了持戒外的另外五项为: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中的六项即有含括到三无漏学中的三项。

持戒_词语解释
【拼音】:chí jiè
【解释】:1.遵行戒律。

什么叫持戒
答:“持戒”即持守戒律。1.解释 持戒是相对于受戒来说的。在佛门中,有居士受了五戒、八关斋戒,出家人有具足戒,还有在家出家的菩萨戒。学佛后,如果经过了受戒这个仪式,受完戒后就要持守戒律。受了戒,戒有它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初受戒的时候它是完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把它持守住,持守住有很大...

持戒是什么意思?
答:持戒_词语解释 【拼音】:chí jiè 【解释】:1.遵行戒律。

持戒是什么意思
答:持戒的意思是遵行戒律。一、拼音 持戒的拼音是[chí jiè]。二、近义词 持正:指持守公正;也指操守正派。三、反义词 破戒:指违反戒约。四、出处 1、“无瞋是持戒,心净即出家。”——唐拾得《颂》2、“不持戒者,居土台外。”——清魏源《圣武记》3、“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

持戒是什么意思
答:持戒是指遵行戒律,强调的是止恶行善,即做应该做的,止不应该做的。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止持,即让自己不做恶事,甚至不起恶的念相,二是作持,即行善,如学习佛法,行十善等。戒在佛教之中强调的是一切的完善品德的信条,即断恶。在大乘的佛教之中,戒律大致分有三类,即:一是让人行善的...

什么是持戒,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答:遵守戒律而不犯,叫做持戒。持戒的意义是防非止恶,有规矩而成方圆,戒律唯佛所制,是实行佛法的先决条件与前提,有戒才能得定,有定才能发慧,戒定慧是佛法修学密切相连的三无漏学,是解脱生死的保障,''以戒为师"是世尊遗教。

什么是持戒,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答:遵守戒律而不犯,叫做持戒。持戒的意义是防非止恶,有规矩而成方圆,戒律唯佛所制,是实行佛法的先决条件与前提,有戒才能得定,有定才能发慧,戒定慧是佛法修学密切相连的三无漏学,是解脱生死的保障,''以戒为师"是世尊遗教。

什么是持戒?
答: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

什么叫持戒?
答:方外之人,接受自身信仰的戒律,遵守戒律, 叫持戒,

佛教中持戒是什么意思
答:在佛教中,持戒是指遵守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尽可能不犯“十恶不善之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说恶语、不搬弄口舌、不贪婪、不嗔心、不邪见和不饮酒。这些戒律旨在帮助信众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使其能够远离罪恶,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和境界。第二段,解释持戒的作用:持戒是佛教伦理...

持戒是什么---
答:坚持恪守佛教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