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是过失杀人还是不作为间接故意杀人? 关于间接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辨别。

作者&投稿:里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由于人的思想本身是没有办法固化的
那么需要通过观察行动来确定主观
上面放东西的时间长了就会掉下来,行为人也知道
如果准确的说是有可能掉下来的
(如果不是他非常特殊的故意将刀的百分之多少部分悬空的话)
但是行为人就算知道掉下来会死人也不会阻止
如果准确的说是可能导致他人伤死
而且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小
这个现象在实践中必然别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不会有其他的
需要补充的是:
水果刀放在楼顶上就可以导致人死亡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你需要考虑到刀的滑落概率,和滑落后与人体接触的概率及与人体接触时恰好是可进入人的形态概率==
坦率的说想通过水果刀放在楼顶上故意导致人死亡的犯罪
基本都会未遂的

你好
是故意杀人,间接故意。
你的朋友是正确的
因为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却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是间接故意的定义。
要是问为什么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那是因为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让行为人凭借可以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伤人。
间接故意的情况下,造成他人重伤,就是故意伤害,造成他人死亡,就是故意杀人罪。

这是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认识到可能发生,本应避免,不想发生,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间接故意是指放任,发生不违背意志。

区别一下:间接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

是间接故意杀人,因为王某明知把小孩自己在山里会有生命危险,既不主动寻找又不告知孩子的家长寻找,这就是主观故意。虽然王某没有亲自动手,由于他的故意照成孩子的死亡就是间接故意杀人。

这是过失杀人。
从主观方面分析,因为吃安眠药的目的阻止对方约会,并没有让对方死的意图,某人因此死了纯属意外,这个意外完全不必理会谁死了。

法律问题
答: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与是可以是间接故意,一般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往往为间接故意。孙某虽然有不作为的行为,但是并不能证明他有谋杀的故意,所以是过失杀人没错。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
答:二、主观方面区别:故意杀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过失杀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致人死亡,但除了自身,无其他作案工具和凶器,就算作过失杀人...
答:一楼“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结果,却放任自己的行为以致结果发生”的说法是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是故意,不是过失。二楼“主观无故意就是过失”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也存在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比如甲在路上遇到多年未见的朋友乙,高兴的朝乙胸口打了一拳,正常情况下这一拳根本不会对人...

关于间接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辨别。
答: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
答: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过于自信的过失)。要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不同。

请问什么是故意杀人和非故意杀人?
答: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非故意杀人,通常是指过失杀人,是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

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怎么区分
答:过失杀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导致受害人死亡的结果的可能性。如果知道有可能还继续,就是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如果没有意识到就是过失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

间接杀人非间接故意杀人怎么判
答:非间接故意杀人分为:过失致人死亡属于无意性杀害她(他)人或者无杀害她(他)人的意识由于个人行为造成她(他)人死亡,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另一种非间接性杀害她(他)是指:自然人实施杀人行为过程中有意识致受害人当场死亡,根据刑法第232条规定处10年以上有...

关于故意杀人和不作为犯罪
答: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

请问刑法上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是怎么区分的?
答:故意杀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杀人者追求结果的发生,他们对死亡有着直接的期待;而间接故意则是放任结果,即使预见也不违背嫌疑人的意愿,但并未积极追求。相对而言,过失致人死亡又分为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两种情况。过于自信者自认为能够避免悲剧,疏忽大意者则是明知可能有危险却未能预见。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