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 谈读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谁知道朱光潜《谈读书》一文的论点

作者&投稿:少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学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在学问中寻求一种兴趣。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多读书

灯火辉煌 【拼音】:dēng huǒ huī huáng 【解释】: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谈读书》中心论点 论证过程 论证方法~

无法作答

其一、在当时作者已经认识到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所以要努力学习,不至于落伍退后。这跟我们今天的认识一样,说明进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朱先生提出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它当作一种兴趣与嗜好,不然要被恶习惯引诱。而且他还认为养成读书的习惯要早,因为人都越老越麻木。

其二、作者认为在学校中的读书不能算作尽读书之能事。理由有二:一是学校功课范围狭窄,不一定与学生的个性相近,而且课本内容是规定的,不一定合学生的胃口;二是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所以朱先生认为培养读书的兴趣,应从读课外书入手,而且好的课外书籍能引起对功课的兴趣。这些内容对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教学也不乏参考的价值。

其三、作者认为要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书是读不尽的,读尽也无用。但他认为专家不能推荐所谓的必读的书,而只能告诉大家不必读的书——谈书的书(比如书评),因为不能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

其四、作者认为初中的学生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书,因为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这给人的感觉是朱先生知道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为他本人学习过心理学。当然实际是否真的非要如此可以再商榷,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确是我们平时必须时时注意的事。

其五、有关读书方法,作者提了两条,一是好书要读两遍,第一遍要快速了解书的大旨和特色,第二遍则以批判的态度细读;二是读书时要记笔记。朱先生认为记笔记可以帮助思考,他在八十年代的“自传”中提到在留学期间不得不靠写作来争稿费吃饭,在其中发现边阅读边写作比较容易消化,容易深入。我的感觉也如此,对于我一时看不懂的内容我往往会作摘抄,这样的确做到了手、眼、脑并用,有助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