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Book 12:小行动,带来大幸福—《幸福的最小行动》读书笔记

作者&投稿:阴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情;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甚至会感叹越长大越难感觉到幸福。

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如何才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让自己幸福呢?

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归纳出一个 PERMA法则 ,这5个字母分别对应我们生命中的5个重要元素,那就是:

1. 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爱、快乐、感激、宁静、兴趣、希望、得意、趣味、启发和崇敬等等,都是人类的积极情绪。

2. 心流 (engagement):特别专注和投入地做某些事情,全然沉浸在所做的事情里面,这种状态可以令一个人因为忘我而进入出神入化的状态。

3. 积极关系 (relationship):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说,一个人一辈子的快乐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钱,不是权,不是名气,而是是否与别人有深刻、亲密的关系。

4. 意义 (meaning):当我们觉得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意义所在,这种意义感就会让我们活得比较踏实。

5. 成就 (accomplishment):如果有一件事情我们很擅长,也很喜欢做,那这些事就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让我们变成太阳,自发能量,还能照亮别人。

综上,PERMA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路和框架,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检视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这5个元素面面俱到,重要的是在我们不开心或是觉得生命中缺少什么时,能够知道自己缺乏哪个元素,从而通过一些方法来加强它,增强我们的幸福感。

《幸福的最小行动》就是作者结合PERMA原则与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追求幸福”这一看似很虚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行动。帮助我们在忙碌快速的现代生活中,学会察言观色、阅人识人,提升沟通与社交能力,轻松克服拖延症,并积极对抗负面情绪。

本书作者,是著名作家刘墉之子刘轩,《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也是新锐作家、译者、创意广告人、音乐创作人、广播节目主持人。刘轩说,他之所以能在众多截然不同的身份里频繁切换,享受着跨界多彩的人生, 这一切都得益于积极心理学。

所以,让我们来看看他拆解的这一个个具体的微小行动有哪些。

我也认同, 钝感力确实是好东西,让人更能抗击挫折和悲伤,且有助身心健康。

但完全地钝感,缺乏适度的敏感力,在人际关系里也相当危险,一不小心就沦为别人眼里的“讨厌鬼”。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适当的人际敏感度,既能敏锐地察觉 别人内心的感受,将心比心地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但同时又不会过度猜测,让太多“噪声”对我们构成压力。

这样的人有同理心,知分寸。

作者告诉我们,在察言观色中,要有两个心态:

1.我们必须谨慎地敞开心胸,真诚地渴望理解别人,但也别怕纠正自己,要接受自己不可能永远都是对的;

2.我们在阅读别人时,不要有刻板印象,不要因为忙着猜测而忽略了好好地观察和认识别人。

我以前很害怕聚会,想想那种尬聊场景就瑟瑟发抖,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能推就推。

幸运的是,这本书介绍了一个精辟有效的社交互动原理: PEACE。

1.正面(Positive): 保持一种积极正面的印象。比如,你不喜欢此次聚会,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就是来喝杯饮料,吃点甜品,改善下伙食!这样可以让自己不要过于紧张,渐渐地融入到聚会中。

2.投入(Engaging): 与人交流时要投入,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睛,听他讲话,专心地只与他互动,这会大大增加他对你的好感度。

3.真实(Authentic) :我们都很讨厌虚伪的人,所以我们在与别人说话时,要真诚不虚假,语气符合情绪,表情和肢体语言不过于浮夸。

4.联结(Connection): 就是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两个人之间有了共同点,就可以建立联结,联结越多,彼此间就会越喜爱和信任。

5.移情(Empathy): 当有人与我们分享他痛苦伤心的经历时,他最希望的就是我们对他的理解,一句“我能够体会你的感受,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的”就能收获他的好感。

我们都很羡慕一些人,他们好像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很自在,随时都可以谈笑风生。

作者说, 聊天首先要克制自我表现的冲动,要让彼此的沟通产生“同步感”,“聊得来”的感觉就会自然发生。

他说,聊天就像盖房子,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每个人生也都有动人的故事,一个聊天高手就像建筑师,能帮每个人盖起自己的故事屋。

1.勘察地形: 先做好功课,了解对方的喜好,累计谈资,平时也要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

2.打好地基: 善用small talk(寒暄/闲聊)展现友善的态度,为自己创造沟通的空间感。

3.盖一座故事屋 :鼓励对方完整描述自己的回忆/故事,从经验中寻找共鸣。

4.阁楼谈心: 从彼此分享的故事中,进而发现彼此的价值观等,从而进行深入的交流。

5.感恩收尾: 感谢对方,在此次交流中学到的东西和启发,感谢这次交流带给自己的收获。

心理学家整理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四种拖延症患者,看看你是哪种:

1.想要拼到最后一刻的冲刺者,有些人蛮喜欢那种在最后紧要关头,一股作气把事情做完的感受。

2.出自人的逃避心态,这类型的人对事情完成后将面对的批评与失败怀有恐惧,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因为逃避而选择拖延。

3.选择困难的后果,有些人非常犹豫,无法决定该怎么做事,所以就越拖越久,消耗自己的精神。

4.特别冲动寻求刺激的人,他们因为比较容易分心,时间观念差,常常把精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以至于拖延了手头上的工作。

无论是哪个类型,拖延都是因为我们对当下快乐与未来快乐的评估不正确导致的。

那如何克服拖延症呢,本书介绍了5个方法:

1.把工作变成一个个的小关卡,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2.想象未来的自己,以及拖延的后果,给现在的自己一点危机感。

3.别想太多,立刻就开始行动,直接用行动让自己暖身,进入工作状态。

4.列待办事项,请记住“事不过三法则”。

5.不要一心多用,以短时间做专注的冲刺,并善用番茄钟工作法。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些人,总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不但工作效率高,家庭照顾得好,还有时间运动、读书、公益,样样都不落下。

我原本以为他们有过人的毅力、特别聪明,或工作速度特别快,但都不是。后来才发现,这些优秀的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把每一件该做的事情,培养成为习惯。

本书介绍了7个养成好习惯的程序:

1. 找到习惯的最小行动单位 ,比如你想要多运动,那就设个目标“每天运动5分钟”;你想要多阅读,那就从“每天读10页”开始。

2. 清出跑道,把任何可能导致分心的障碍都尽量排除,让行动顺利执行 ,比如想早起,可以在床头放一杯水,喝完一大杯,基本也就醒一大半了。

3. 习惯模块化,堆栈起来 ,也就是把你要培养的新习惯,搭配上已经养成的习惯,比如当我想要跑步时,我就规定自己跑步时听书,于是听书这个喜欢做的,并且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和跑步联系在一起,让我更容易养成这个新习惯。

4. 写下你的行动具体方案 ,详细写下“我将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这件事”,这样就可以排除“我没空/我没想好”这样的借口了。

5 .用视觉化的方式来记录成效 ,比如,我喜欢用打勾的方式来记录自己每天的完成情况,其实还可以用甘特图或是APP记录。

6. 莫忘初衷,并设计应急方案 ,天有不测风云,总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提前制定计划应对生活中必然会有的突发状况,让自己不需要多花脑筋思考,并降低因为计划被打乱而产生的内疚。

7. 找朋友一起来挑战 ,因为一群同伴聚在一起,有互相支持的效果。如果你累了、不想继续了,还有人在旁边听你抱怨、给你鼓励。朋友还能当监察员的角色,帮忙监督、保管你的奖励品。

如今,我们拥有了更多,却享受得更少。

我们似乎没什么原因不开心,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常常开心不起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面对负面情绪,要积极地利用它,并努力克服它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

本书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抵抗负面情绪:

1.巧用心情天然调味剂 :比如适量的运动能够让身体产生良好的神经递质;改变身体的姿势,也可以改变心情,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卡迪经典的TED演讲中,她曾这么建议:假装能做到,直到你真的能做到,意思就是摆出你想要展现的自信体态,然后你就会逐渐成为这样的自己;还有就是听音乐,听音乐是改善心情最快速的方法,能降低血压、增进记忆,还可以降低皮质醇含量。

2.换掉脑海中的配音员 :回想一下,当我们陷入负面情绪时,脑子里是不是总有个声音在责骂自己?此时,我们可以试着换掉配音员:想象一个生命中最仁慈、最温暖的人,想象你和她处在同一个空间里,她对你温暖地微笑,你可以向她诉苦,说出你心里的委屈,想象这个人用温暖的声音安慰着你,她说:“你已经尽力了,这不是你的错。”

3.培养一些对抗负面情绪的好习惯 :比如每天做内观冥想5-10分钟,或者每晚写下三件要感恩的事情。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哈佛心理学专家刘轩就是用微小的行为改变,帮助我们一步一步积累,最终带来大的幸运。

2020年,让我们一起用积极心理学,开启新的一年,实现自己的一个个小愿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