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作者&投稿:畅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判断句式

  1)“……者,……也”式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也”式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3)“者““也“都不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4)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用“是”直接表示判断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于……”式。例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式。例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8、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其)…之谓也/矣/乎”

  “…(有)无…以…”

  “得无…乎”

  “孰”与“…孰与…”

  “有…者”

  “与其…孰若/岂若…”

  “…有(无)所…”



~

急求。文言文有哪四大基本句式?
答:(四)“乃、则、即、非、皆”等词也常用来加强判断语气。如:此乃天也。【《赤壁之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吾翁即汝翁。【《汉书·项籍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注意:文言文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型
答: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

文言文字词及句式总结
答: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总结 句式 一、判断句:1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 环滁皆山也。6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二、倒装句: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 多会于此;3 ...

总结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答: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古汉语都有哪些特殊句式?
答:上面所说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可是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都未把它们视为宾语的前置句,这是很不公正的。这三种 宾语前置句 与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上所说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和借助于 “之”或“是” 的宾语前置同等重要,忽略不得。 本回答由...

文言文句式
答:请教一下,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宾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倒装、状语后置”等句式?... 请教一下,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宾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倒装、状语后置”等句式? 展开 1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蒸气滚滚 2010-12-18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

文言文特殊句式
答: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一. ...

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哪些?
答: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普遍,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主谓宾副词等都可以省略。例如:(王)曰:不若与人。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类型。就是提前把突出的中心部分说出来,非中心的延后放置。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些?判...

古文的句式结构有哪些
答: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

古文有哪些句式
答:古文的句式包括以下几种:一、判断句式 判断句式是古文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用于表达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式通常以名词或代词作为主语,后面跟着谓语来表示判断。例如,“吾乃诗人也”,其中“吾”为主语,“乃诗人”为谓语,表达了一个判断。二、被动句式 被动句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