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全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鄢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

  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

  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这首诗,给我们的感受是诗人他忘却尘世的欲念而沉浸于自然的清凉与幽静之中。

  也许,对一个凡俗之人,像我,一开始并未必有这样的感受呢。

  诗作一开始说有一种我们所“不知”的东西,我们只看到那虚无飘渺的远处,那种距离生活很远的一处所在。如果是我,那一定很有些失望的意思。我们要寻找的东西不知在哪里呢!我们只知那所要去的地方。走啊,走啊,到处都是古木荫蔽,甚至连一条小路都没有,这一定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了。那一定相当地失望了。正当不知去处的时候,哎,我们不是听到了什么?什么呢?哦,那悦耳的悠扬的美妙的寺庙的钟声!在这空林里久久地回荡着,徘徊着。不知怎么地,又让我们感到有那么一丝空荡与寂寞啊!

  我们就循着钟声前行吧。眼见在那高耸的如刀劈斧砍的山崖前,有一脉细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听了好不让人难受啊。我们甚至还能够感受到那山崖也仿佛因而悲咽啼泣呢。这是一个什么去处?抬头看看天,啊,我们仿佛掉进了松林的陷阱了。日光飘渺,只偶尔撒漏一点点淡淡的金黄的光,却使人更增加了一种寒冷的意绪。傍晚了,一缕缕斜晖挂在空中,倒映在崖下的空潭里,静静地,就在那里,时间仿佛凝固,又好像永恒了。那不是天上的彩虹,但它幻起了西天的壮丽和静穆。那一抹抹辉光,突然使人想起了一个佛教的故事来。在西方的一个潭里,有一条毒龙,屡屡害人,有一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它,于是这空潭啊,永远归于宁静了。这样想着,它是那样的宁静,我就在幽深曲折的潭岸,洗洗我的脸颊,清清我的肠胃,在这四下里寂静无声里,哎,我不是也不知不觉之中忘却了尘世的一切吗?

  我以一个尘世的俗人来看这首诗,诸位不要责骂了。但本诗所传达出的意绪难道不是这样吗?当然,经验在感觉与回想的时候,可能还要进一层呢。我们既已领悟到了那种幽眇的佳境,回视来路,竟原来是那样的的分明呢!于是,我们的心里欢喜了!

  深林里传出那悠扬回荡的钟声,细泉从高壁上滴落而下,这林深之处,感觉日光也是那么地清凉,特别是到了傍晚,那种超世的静谧就更无法言说了。

  是的,随处都可以参禅,随时都可以领悟,又何必一定要去一个苦苦寻求的目的地呢?当然,真正到了那里,那种禅意不是更浓酣十分吗?

  这里最有名的句子当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很多人只知引用名家的注释,其实名家并没有跟你说什么啊。我觉得,还是那于邺说得好:“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我们从红尘里来,我们带着太多的欲念,那真是苦啊!我说这句好,好在哪里呢?一个“咽”恰是一个对红尘的冷冷的反应。在世俗世界里,我们为什么而“咽”,欲望的不得而“咽”,但这山泉,这山崖仿佛是在对行路人的嘲笑:我们只有在悲伤,在哭泣的时候才有可能静心一想呢。日光是热的,这一“冷”字,恰似浇在我们心头的一盆凉水,于是我们的心“又”静下来了。我说这个“又”字,是因为那“古木”那“深山”那“钟声”已经潜在地在我们的心灵里有了一层悠远的意思了。

  就这样,一次次地,一层层地,我们的心灵终于得到了平静。于是,我们渐渐地远离了那日色里的红尘,而渐渐地有了一种超尘脱世的禅想了。


《过香积寺》全文翻译及赏析



~

过香积寺王维原文注释翻译
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⑶钟:寺庙的钟鸣声。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译文 不...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答:一、原文 过香积寺 王维 〔唐代〕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二、译文 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日光照在...

过香积寺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唐诗三百首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鉴赏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

《过香积寺》古诗赏识
答:gǔ mù wú rén jìng , shēn shān hé chù zhōng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quán tīng yān wēi shí , rì sè lěng qīng sōng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báo mù kōng tán qū , ān chán zhì dú lóng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2 古诗过香积寺王维翻译 早闻香积...

过香积寺王维原文注释翻译
答:过香积寺王维原文注释翻译如下:、原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释:1、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2、钟:寺庙的钟鸣声。3、咽:呜咽。4、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5、冷青松:为青松所冷。6、...

王维:<过香积寺>的翻译和评价
答:五言律诗《过香积寺》是王维在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游览写景诗。首联写作者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落笔就以“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迷惘的心境。颔联和颈联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是说古木 夹道,寂无人迹,忽闻钟声自林霭传来,却仍不知...

作者怎样写出过香积寺的幽静
答: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2、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也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

鉴赏诗歌怎样找到恰当的角度
答: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

王昌龄《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原文: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诗词作品: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诗词作者:【 唐代 】 王昌龄 ...

郭子仪文言文翻译
答: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需,皆取于官。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有删节)译文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身高七尺二,因为武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