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疑悟"课堂中的"疑"与"悟

作者&投稿:易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县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六步、四疑、五悟”课堂教学大框架。它以预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现就“六步、四疑、五悟”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操作办法、理论依据作三点解析。
一、 基本框架介绍

二、操作办法解析
(一)“六步”教学解析
1.预学案导学
良好的预习设计,可以使教育教学事半功倍,反之会降低授课效率,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1)、教师课前认真设计好预学案
教师课前设计好预学案,并提前一天以上或课前(理科类)分发给学生自学。同时这一步也是教师备课最难的工作,需要提前一周集体研讨,由主笔教师书写预学案。
预学案按“六步”的板块设计,让教师设疑、学生寻疑,为课堂师生合作、探究创造条件,也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自主省悟”。
预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导学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编写时应坚持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预学案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二是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四是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学生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预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②要关注全体学生,及时掌握学生自学状况。
③应要求学生把预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一方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预学案分六个板块(详见后附说明)。
2.情景导入
创设本节知识发生的背景、问题的情景。教学情景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增强课堂信心,提高课堂实效。教学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如运用实物演示情景、借助图画再现情景、移植蒙太奇联想情景、播放音乐渲染情景、巧用多媒体表现情景、运用语言美化情景(文科类更突出)。创设新知识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造求知进取的氛围。更能让学生“感悟”新知识大背景,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的学习。这步的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
3.合作展示
合作展示就是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讨论、交流解疑过程,点评质疑问题答案。通过教师精讲知识发生过程,点评指导学生的解疑、质疑来实现教学目标。这个步骤是课堂教学的精华部分,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教师要具有“生本教育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敢于放手,敢于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者、服务者和“仆人”。教师要让学生科学分组,明确分工,并制定组与组之间、组内同学之间的评比方案,激发学生展示、讨论、解疑、质疑的热情。教师要避免课堂出现两极状况:一是学生机械宣读自学成果,课堂沉闷,照本宣科,重复教材……;二是驾驭不了课堂,一盘散沙,热闹非凡,解疑不够,学而不精,讲而不透。要注重组与组问题分配均衡,组内同学发言机会均等,质疑的问题要有价值,并对质疑水平高的组或个人要加强鼓励、奖励。通过这一步的学习要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握知识的基本要点,解开自学中的疑惑,体验情感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精神、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作展示环节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分小组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展示预学所寻之疑。教师在学生展示自学新知成果时应恰当点评,并对难点、重点、易混淆点精讲、细讲。同时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高效益解读疑难。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组与组之间可开展批判性聆听、点评,提出质疑问题。
(3)关注预学和合作交流中动态生成性新问题。教学动态生成性问题是对教师学科专业水平、人格魅力、思维智慧的考验,也是师生教学精彩的体现,在这里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特别要注意倾听学生对新知的不同应答。
(4)师生合作学习了教材新知识后,师生要深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设疑更科学更有深度。文科:教师可深化文本解读,设置较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理科:教师可运用当堂课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置较预学部分稍难的探究问题。
4.归纳整理
归纳整理的过程就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合作性的过程。既归纳整理知识经纬脉络,又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这个环节在是师生合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要转变学生的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要决定教什么或者怎么教,而是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奥苏泊尔语)。从这个意义上看,归纳整理环节就是师生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晃然“觉悟”本堂课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有信心地学习。
归纳整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合作归纳本节课知识的内在关系,探究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
(2)师生合作探究本节课知识点与上下章节的联系。
(3)总结解题基本思路、方法,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预学案第四板块平台,为学生提供归纳整理的脉络或启示,有目的、有策划地讲评。归纳整理知识可用图示法、表格法、提纲法、括号法等办法。
5、训练评估
训练评估是为了巩固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提升新知识。“用是最好的学”,只有将新知识置于具体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才能打开知识的闸门,让它奔涌而出;知识在不断扩展的训练过程中,也不断深化;能力也将有充分、自由地发展。因此,训练环节是必不可少。在训练中自测学习效果,使学习者本人能反思、提高,在新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结合训练中,每一个问题的得以解决,也是一个同化、顺应、平衡的反复循环过程,更为下一个问题提供前提经验。这样,通过训练评估环节,让学生对新知“悟”得更透、更深、更活,从而“颖悟”有加。
自测评估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预学案第六板块进行课堂的巩固训练并深化小组互评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
(2)利用必做题、选做题实行优生与潜能生的分层训练、评估。
(3)识记教学内容就可设计学生当堂背记或记忆比赛,达到基础知识过关环节的目的,这是本堂课教学的效果检验的必要的步骤,要求学生安静沉思,独立完成。
6、反思总结
教学是一种反思的实践活动”已成为中外教学专家学者的共识。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要促进教学专业的发展,教师就应该成为一个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写“教学后记”,学生写“学后记(感)”,能更加“悟”透本节课教与学的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也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
反思总结阶段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反思本节教学中课标要求与三维目标要求是否达到?
(2)反思质疑本节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质疑)
(3)反思自测评估环节中解题的困难、技巧,师生共同总结、提升对知识的理性理解和解题方法的把握。
(二)“四疑”解析
“四疑”是指教师“设疑”、学生“寻疑”、师生合作“解疑”、在交流、展示、探究过程中师生的“质疑”。
教师“设疑”并编写预学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教师解读课标和挖掘教材的先导作用。
学生“寻疑”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设疑”设计不足的一个补充,更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一个平台。
合作“解疑”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善于“质疑”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智慧的闪光,是对“设疑”、“寻疑”、“解疑”的再补充、再完善,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敢质疑、敢提问也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三)“五悟”解析
“五悟”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自悟”;在情境导入中的“感悟”;在展示交流、解疑质疑中的“领悟”;在归纳整理中的“觉悟”;在训练与反思中的“颖悟”。“悟”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悟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知致”。“悟性”是学生重要的潜质能力,培养学生悟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理解、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即悟懂悟透,并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就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是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
(四)预学案六大板块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块:课标解读
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认真地解读课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解读课标时,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分解说明,切忌照搬课标原文。 “不把教材当作学生的全部世界,而要把世界当作学生的教材。”(可设计为“课标告诉我们”或“课标说”等标题)
第二块:三维目标要求。
要努力实现三维目标。注意简明扼要地概括三维目标,把课堂教学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节课“我们学到什么程度”、“我们该做到哪些?”“我们该学会什么?”,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可设计“本节教学目标”或“本节课我们要做到……”或“我们该学会什么”等标题)
第三块:教师预设
精心设计教学疑问。教师给学生设置疑问,便于把新课知识剖析分解,将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生活化、经验化、具体化。在以选择题、填空、判断、简答、解答等题型剖解知识点时要注意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逻辑性(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趣味性(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设疑技巧等)、系统性(本节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关键性(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设计这个板块应注意不加大学生负担,设计问题要价值高、切莫简单地题目化。(可设计为“我自学”“我会学”“我能做”“我试试”等栏目标题)
第四块:学生寻疑
要让学生学有余力。学生在预学时通过读教材和课外资料,可能会留下许多疑问,预学案留出一定的空白,供学生记录,便于学生小组内讨论或课堂展示时提问。这个板块是让学生学有余力,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给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教材知识留足空间,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可设计为“我的困惑”“我的疑问”等栏目标题)
另外,教学中师生共同“深化探究”的问题也可编写在预学案中,也可在课堂中用黑板或用多媒体展示等,因此本文不强调用一个板块编写。
第五块:整理知识
要对教与学有效地归纳总结。要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对本节课知识点系统归纳,在预习案中要留出位置或提供归纳知识的“引子”,让学生填写或待课堂师生归纳后记录。这个板块是为了教与学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教师在编写预学案时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供教与学归纳概括。(可设计为“我明了的知识网络”“本节知识概要”等栏目标题)。
第六块:训练评估
要利用训练评估教学效果。训练评估要比第三板块的预设问题难度加大点,运用迁移知识灵活点,联系生活实际紧密点,要有一定的深度、梯度,同时可分层次供学生选做(必做题,选做题),可采用当堂训练小组互评,评估教学效果(列出不同题目的得分标准)。这个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训练中有新的进步,以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够灵活自如,真正达到“颖悟”状态。(可设计为“比一比”“评一评”“估一估”等栏目标题)。
三、教学框设计的理论阐述
1.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六步、四疑、五悟”教学的全过程及相关手段都是直击学生内部动因,靠学生“悟懂”、“悟透”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在导学过程中各种活动始终围绕着“强化学习者的愿望与动机,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来作文章、下功夫。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悟”的过程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修正、体验与强化。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修改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预学案”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解读和“三维”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学案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步、四疑、五悟”教学要求学习的组织者必须遵循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与规律,同时根据具体学情创造性的组织起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学习活动。“六步”教学注重形象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抽象思维的培养。低年级以经验型抽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则以理论型抽象思维为目标。
3.相关教学理论
(1)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六步、四疑、五悟”中的预学案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导思、导读、导练的循序渐进过程。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进度、深度、强度等一定不是同步的,其步调也决非整齐划一。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达成度应该是多级的、多元的、因人而异的。在“六步、四疑、五悟”过程中,教师“设疑”和“情景导入”,能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学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1954年在《实行民主教育的提纲》中指出:“民主是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要多种多样,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对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广大解放,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身心要给予充分的营养┈”这些理念对课堂教学改革至今都有很好的指导性。“六步、四疑、五悟”教学给予了学生很大程度的解放,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4)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悟性,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六步、四疑、五悟”教学中设置的学生寻疑、合作展示、自测评估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
(5)“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验的倡导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的追求在实践中可用四句话来做一个通俗化的解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组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六步、四疑、五悟”教学框架的搭建就是要实现这四个“还给”。特别是还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学生主动“寻疑”、“质疑”、“释疑”、“解疑”,也是一个自主创造的过程。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表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即包含合作学习的思想。而合作学习正是“六步、四疑、五悟”教学框架的精华。
(7)问题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围绕教材又不拘泥教材,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六步、四疑、五悟”教学正符合问题教学法要求。
(8)教学最优化理论。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学案导学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4.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六步、四疑、五悟”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5.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六步、四疑、五悟”教学过程正是让师生教学合作,主动构建。
6.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六步、四疑、五悟”教学框架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总之,在“六步、四疑、五悟”大框架下开展教学,仅仅只是机械的走完“六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深悟其中每一步的精神内涵与理论背景,这样才能能动的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从宏观上看,课堂教学分为六步,即:预学案导学→情景导入→合作展示→归纳整理→自测评估→反思总结。而在教学的各环节微观层面上,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六因素”,即:预演、情景、交流、归纳、评估、反思等。在教学的各大步骤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小组实际、教材实际等,将“六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因素较好的渗透到教学的各大步中去,把“六步、四疑、五悟”的精神实质用充分、用好、用活。如:“预学案导学”这一步中,很多情况下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学情,合理的植入“合作交流”的因素,“归纳”的因素,“自测评估”的因素。在“合作展示”这一步中,多组学生展示快结束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自评”、“互评”的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合作展示”的全过程回过头来作一下简单的审视,开展讨论、交流、点评、反思等。“六步”中如何较好的渗透“六因素”,如何让“六因素”在“六步”中融合贯通,这是我们在实施“六步、四疑、五悟”教学法的过程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怎样把握高效课堂~

听重点,记重点,如果全部都记录下来会很累的,所以学会抓住重点。

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现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但是,有些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我不是最弱小的》的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难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孩子自信自强的人格。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教学思路。因为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遵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我们的备课有多充分,不管我们的讲解有多细致,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听,那这堂课也等于是白上了,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们的学生正处花季年华,充满了对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来的好奇与憧憬。天性好说好动,有锐气不服输,愿意表现自己,勇于接受挑战和与人较量。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现实教学中要改变与消除学生的被动心态,激发出一争高低的青春热情,教师就要设计好课堂环节,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说: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语文教学,他们才能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三、教师的讲授需把握分寸,注重引导
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教师要把握个度。如:我在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中,引导孩子说说地球上都有哪些动物,帮助他们分三类,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说。有哪一个动物是你们最喜欢的呀,在引导他们,先说说样子,在说说生活习性,还可以说说你和它之间发生的趣事。这些我只是引导他们从哪方面去说,至于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非常起劲,最后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也写的非常好,就连最差的同学也能写上几句,因为那是他们自己想的,印象比较深刻。
四、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一节课中,会有新知识接受的慢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或怕耽误时间而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回答问题。关注我们的学困生,不要让他们掉队,采用优生帮差生的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有效把握文学作品主旨
答:文章主旨指作者文表现心意思也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文章主旨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主旨理解考阅读理解考查常常出现考点初学生定具备阅读理解能力 应该何把握文章心主旨呢下面有几种具体方法参考:1、标题提示法 即从文章标题上把握文章心主旨方法有题目概括了文章心体现了文章主要内容;有...

怎样把握住机会?
答: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与我们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不一样,有准备的人在抓住机会的瞬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他早已绘制好了将来的蓝图。所以,他们面对机会时,非常从容,不会惊慌无措,他们总是善于驾驭机会为他们的日标服务。等待机会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你准备好了所有的...

在谋划对策时应如何把握好时机
答:即针对本组织、本组织代表的优势进行公关策划的方法。目的是使本组织的优势特色更加突出,以争取公众。其关键在于寻找本组织与其他类似组织相比,优势或长处到底在何处。8、弥补缺点法 与弘扬优势法相比,主要是通过巧妙弥补缺点,以使形象更趋完美的方法。组织的不好传闻若属公众误解,应加以澄清;若确属...

作为一名员工,应该如何把握与领导的关系呢?
答:若是有工作上的问题需要沟通时,一定要摆正好自个的心态,不能够夹带私心,否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你对工作的专业判断以及正常开展。既然两个人是下属和上司的关系,那么就要听从上司的指挥,不要总是一味的反抗,而不深思领导的指令有何深意。我们要学着做一名稳重、成熟的职场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

如何理解和把握语境?
答:他明确提出了“六何”说:“第一个‘何故’,是写说的目的,如为劝他人的还是但想使人了解自己意见或是同人辩论的.第二个‘何事’,是写说的事项:是日常的琐事还是学术的讨论等等.第三个‘何人’,是说认清是谁对谁说的,就是说者和读听者的关系,如读听者为文学青年还是一般群众之类.第四个‘何地’,是说...

公务员应怎样把握好权力?
答:如何正确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公务员时刻要面对的课题。正确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最重要的是时刻牢记权从何来、权为谁用。一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自觉地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诚心诚意...

度”啊,做事要有度.何为度,又该如何把握和取舍
答:.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度”肯定会产生影响.我们说把握事物的“度”,就是在前提上把握它的条件限制,要求主观对客观的符合.故,可以这样说:“度”是一个人对事物(在外在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的主观要求在客观上得以实现的最大化阀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一,同一事物自身的外在条件发生改变的...

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答:找准教学的起点,整体把握本体目标,深入领悟学段目标,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把语文课上成本年段的语文课,把语文课上成那种类型的语文课,让各项目标在教与学中落实,是语文老师教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最本真的回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对兽医有何把握
答:要是想当兽医,生物学和化学还是要学好,有兴趣应该会增强你学习的动力的,当然如果实在没把握,学文科也不是不行,文科也有能报考兽医类包括宠物医学专业的学校,主要是一些大专的职业技术学院,比如我所知道的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还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其它肯定还有不少这样的学校,可以查查你家附近或你省...

如何才能把握住每一天?忙碌成功人士的4个时间管理秘诀!
答:论忙碌,有谁会比前Apple执行长贾伯斯、维珍集团董事长理查.布兰森、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忙呢?每个人一天都拥有1440分钟可以运用,尽管是事业成功的知名人士也是如此,这些忙碌的成功人士,究竟有何运用时间的秘诀可供借镜?人力训练公司The Learning Factor共同创办人Chris Gaborit,在《Fast Company》杂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