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史上的三次突破是什么? 在我国乒乓球历史史上的三个“第一”是什么?

作者&投稿:尘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2、 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3、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中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

扩展资料: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

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

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

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乒乓



日本选手1952年首次使用海绵拍参加世界锦标赛,以强有力的进攻冲破了欧洲人的坚固
防守。他们给乒乓球技术带来一次革命。从此,乒乓球技术向积极主动、以进攻为主的
方向发展。日本靠攻球称雄于世界,直至中国崛起。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选手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成为世界乒坛一支劲旅。这期间,日
本选手在快速抽杀的基础上发明了弧圈球,但中国式的进攻速度更快,中国压倒了日本
,欧洲的削球防守显得更加落后。这次新的革命使中国乒乓球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欧洲不甘心于落后,经过弃守为攻、攻守结合的曲折,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日本
弧圈球和中国式快攻的长处,创造了弧圈球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这次突
破,使欧洲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给亚洲选手很大的威胁。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世界
乒坛渐呈欧亚对抗的态势。

一是,胶皮拍的运用:削球;二是,海绵拍的使用:弧圈球;三是,综合贯通

20世纪以来,由于打法、技术、球拍等变化,使乒乓球发展史上出现了三次“革命性”突破,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起创新的国家无一例外地攀上世界乒坛的顶峰。
  第一次是匈牙利人首先将胶皮拍运用
于比赛中,发明了以横拍削球为主的打法,使他们在1926~1951年间,夺得近一半(49.1%)的世界冠军,称霸世界乒坛达25年之久。但在1952年以后,他们由于没有充分重视亚洲乒坛的技术发展动向和球拍方面的改革,从而失去了霸主地位。
  第二次是日本选手将海绵拍用于实战中,创造出使用海绵球拍中远台直拍长抽进攻型和弧圈球打法,凭借这一新式打法,日本选手在1952~1959年间也夺得了近一半的世界冠军(47%)。但进入60年代后,日本选手因缺少创新而每况愈下,1961年被中国队击败后,逐渐沦为二流球队。
  第三次变革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以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选手经过20多年的摸索,弃守转攻,创造性地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技术熔于一炉,创造了横握球拍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新打法,从而形成目前欧亚对抗的新格局。

乒乓球运动史上三次突破指的是什么?~

三次突破是指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三次技术革命,每次突破都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迅速发展。
从1926年到1952年,共举行了1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普遍使用胶皮拍,以欧洲选手的削球防守打法统治整个乒坛。1952年在第19届世乒赛上,日本队首次使用海绵拍和全新的直拍正手长抽的进攻打法,突破了欧洲选手的稳固防守,夺得4项冠军,结束了欧洲选手垄断兵坛的霸主地位。日本选手给乒乓球技术带来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从此,乒乓球技术向积极主动、以进攻为主的方向发展。
第二次突破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选手以独特的近台快攻称雄于世界乒坛。这期间,日本队在快速抽杀的基础上发明了弧圈球,采用海绵反胶球拍。中国队则采用直拍近台快攻和长胶拍削球挫败了日本队,在第26至28届世乒赛上共夺得11项世界冠军。欧洲的削球防守打法明显落后了,乒乓球运动的优势转到了中国。
第三次突破指欧洲选手在技术打法上的再次崛起。经过十多年的徘徊和摸索后,欧洲选手弃守为攻,将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近台快攻揉合在一起,并结合欧洲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既有速度又有旋转,两面进攻,正反弧圈,能拉能打,能快能慢,能近能远的新打法。这次突破,使欧洲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给亚洲选手很大的威胁,世界乒坛渐呈欧亚对抗的态势。

容国团,祖籍广东珠海,香港乒乓球手,1957年回到内地,先后担任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女队主教练。经历了中国乒乓球发展史上“三个第一”:1959年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作为男队主将之一,1961年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作为中国女队主教练,1965年率女将第一次夺得女子团体世界冠军。

乒乓球的历史
答: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中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已拥有186个...

中国乒乓球历史
答:1955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1956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男队先后战胜了亚洲冠军南越队和美国队,负于英国、...

乒乓球是几时流行于中国的???
答:世界乒乓史上的三次突破 日本选手1952年首次使用海绵拍参加世界锦标赛,以强有力的进攻冲破了欧洲人的坚固防守。他们给乒乓球技术带来一次革命。从此,乒乓球技术向积极主动、以进攻为主的方向发展。日本靠攻球称雄于世界,直至中国崛起。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选手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成为世界乒坛一支劲旅。

什么是小球推动大球
答:小球推动大球是指乒乓外交。乒乓外交是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举办的
答:捷克斯洛伐克获三次女团冠军,德国获两次、美国获一次冠军。个人最突出的是匈牙利的巴纳,获五次男子单打冠军,八次双打、两次混双冠军;最突出的女选手是梅德扬斯基,她包揽前五届女子单打冠军和六次女双、六次混双冠军。 十八届世乒赛 第二次大战后,乒乓球运动重新活跃起来。1947年8月在巴黎举行了战后第一次——...

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答:一开始的乒乓球运动是没有什么技术可言的 能够把球打过去就是胜利,这样 后来在欧洲形成了一种风气 就是对局双方都是防守型打法 唯一的技术手段就是搓球 或者 削球 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方的事物上,所以这样造成第3nd世乒赛的决赛两维选手打了一天都没有分出胜负 观众纷纷退场 练裁判都疲惫不堪 ...

中国乒乓球有多少年了
答:195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第20届世乒赛,到1959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容国团第一次夺得世界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标志着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崛起。 1961年我国主办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届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力争上游,一举夺取了3项冠军,包括争夺最激烈的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思韦斯林杯。从此,...

乒乓球的问题
答: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单人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一些史料...

如何打好拼乓球
答:缺点是由于握法紧,手腕不够灵活.对攻时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处理台内球比较困难.正手贴身球比较难打.削球时对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较难处理.削转与不转球动作差别较明显,易被对方识破. 球的运行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 要打好乒乓球,从理论上来说,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是根据规则规定,将球回击到对方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