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的法律关系和主体是什么? 试述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自储公助的制度安排下,社...

作者&投稿:米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社会保障法调整人们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和承担社会保障义务的当事人。由于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其主体种类也十分多,概括地讲,社会保障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受托单位和公民。其中国家以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为代表参加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履行国家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的义务;用人单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事业法人,以及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特殊自然人主体,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受托单位也是很广泛的概念,只要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委托,其接受委托,便参与了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如医疗服务机构、公共福利设施单位、各种社会福利院、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作的金融机构、审计机构等;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但是,从形式上说,社会保障是国家强制施行的,不管个人愿意不愿意,只要在法定范围内,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障法律关系。
  在各种具体的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公民。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都是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这一点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同时也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基本要求。具体类型包括:城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他们是按照强制性规定必须参加社会保险的主体;而广大农村人口是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的参加者;残疾人、农村五保户、城乡特困户等特殊群体公民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和军属、烈属等,是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的覆盖对象。
  ②行政机关。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的民政部,以及这两个部门下属的各级政府中相应的行政机关,是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要的两类行政主体;其他的行政机关,则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领导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参与社会保障法律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③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它们都应该参与社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这里,国家机关并非以国家行政权力机关的身份,而是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所有单位一样,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到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之中,成为主体的一员。
  ④社会保障事业经办机构、慈善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各级工会组织、社会保险基金保管机构等等,都是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
  其中,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一般隶属劳动行政部门,但根据政事分离的原则,应脱离劳动行政部门的直接行政领导,成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此外,各地还设立了由政府劳动、财政、计划、审计、人民银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基金的管理进行监督。
  ⑤社会保障争议的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里发生的社会保险争议同其他劳动争议一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不服仲裁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同争议双方当事人一样,都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一、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概念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他突出以劳动权利为基础,实行权利义务相结合并由雇主与劳动者缴费形成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以解除劳动者在养老、疾病医疗、职业伤害、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目标。社会保险法律关系,是指社会保险各主体间,如国家与劳动者之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劳动者之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在我国,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规范属于社会法。
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一)从社会保险责任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以下几类
(1)国家。国家通过参与社会保险活动,对社会保险的运行和实施给予法律和财政上的支持,从而成为社会保险法的特殊主体。
(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经办机构。由其直接承担管理和实施社会保险的责任,依法向用人单位、劳动者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向劳动者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同时,还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和日常管理。目前,我国征缴社会保险费的法定机构有两个,一是税务机关,另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3)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缴纳者。
(4)劳动者及其家庭。既是社会保险的受益人,同时劳动者本人又要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二)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以下几类
(1)保险人。保险人是指依法收取社会保险费,并按照规定支付保险待遇的主体。在我国,保险人称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保险人的主要职责有: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督促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管理基金;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建立社会保险档案和个人账户;向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社会保险方面的咨询和查询服务。
(2)投保人。投保人是为被保险人的利益投保社会保险的主体。投保人一般为用人单位。投保人的主要权利有:向保险人查验本单位的缴费记录,要求提供社会保险的政策咨询,监督保险人的社会保险工作,就与本单位有关的社会保险争议按照法律程序请求解决。
(3)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是对社会保险标的具有直接保险利益的主体。被保险人为在参保单位中就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的劳动者在履行缴费义务后,也可以成为被保险人。被保险人的义务主要是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合格的被保险人的主要权利是:按照规定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查询本人有关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要求保险人提供社会保险的政策咨询及其他服务,监督保险人的社会保险工作,就与本人有关的社会保险争议通过法律程序求得解决。
(4)受益人。受益人是基于被保险人的一定关系而享有一定保险利益的主体。
(5)管理人。管理人是依法负有管理职责的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和指导,研究制定社会保险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
(6)监督人。监督人是指依法负有监督职责的机构。社会保险监督人既有专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也包括负有监督职责的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社会保险监督机构的职责主要是监督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
(三)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
与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对应,社会保险法律关系客体是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资金、物,也可以是服务行为。例如,养老保险中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支付的养老保险待遇;失业保险中的失业保险金、就业服务项目;医疗保险中的医疗津贴、医疗服务等等。
三、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产生是指主体间依照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建立起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从而产生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如,劳动者被解除劳动合同,办理失业登记后,与经办失业保险的机构产生了失业保险法律关系。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变更是指主体间已建立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依照法律的规定,变更其内容,从而引起权利义务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如,被保险人工作单位变化,社会保险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主体间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即劳动权利与义务的消灭。
四、社会保险法律事实
社会保险法律事实是指社会保险法律规定的,能引起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社会保险法律规定是产生、变更、消灭社会保险关系的前提,社会保险法律事实是引起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原因和条件。

社会保障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给付关系、行政关系、争议关系和监督关系,其主体主要包括受益主体、义务主体和行政主体。

~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答: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每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大体上都属于相对应的双方:一方是权利的享有者,成为权利人;另一方是义务的承担者,成为义务人。主体能力:公民和...

法律关系的三大部分是指什么
答:1、法律关系主体:含义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每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大体上都属于相对应的双方:一方是权利的享有者,成为权利人;另一方是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

经济法律关系有哪些?
答:1、主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客体的占有者、使用者和行为的实践者。主体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失去了主体就不存在权利这种可能性以及义务这种必要性转化为现实权利义务的条件,因此也就谈不上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

法律关系的三大主体
答: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的主体能力:1、权利能力。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所谓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

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哪些
答: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构和组织以及公民。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一般情况下,法律关系主体通常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被叫作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被叫作义务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权利能力和相应的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

法律关系主体分类及意义
答: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

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是
答:例如,在职业介绍关系、养老金领取关系中,求职者、养老金领取者是受益主体,同时也是权利主体;利益归属主体有时可以是义务主体。例如,在养老保险费缴纳关系中,劳动者是受益主体,同时本身也是缴费义务主体。然而,在社会保障法的研究领域中,最具特征的是,利益归属主体有时可以以显性的状态表现出来,在有些法律关系不是作为...

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哪些
答:(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按法学界主流的观点,可把公民的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两种。1、一般权力能力是所有公民普遍享受,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如人身权利能力等。2、特殊的权利能力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