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鱼 怎么做 这是什么鱼 怎么做

作者&投稿:人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例如牙鲆在烹调中适合烧、清蒸、油炸、扒,还可做鱼肉丸子。牙鲆在西餐中也被广泛使用,可用于煎、炸、烤、煮等类菜肴。
示例
原料:鲆鱼、胡萝卜、洋葱
调料:咖喱、白酒、植物油、盐、糖、生抽
做法:
1、在鲆鱼鱼腹上切刀,掏出内脏,洗净黑膜,在鲆鱼身上抹少许盐。
2、胡萝卜切丁,洋葱切丝。
3、起油锅,放胡萝卜,加少许盐,炒一会儿后放洋葱炒香。
4、放鲆鱼,加油,把胡萝卜和洋葱推到边上。
5、把鲆鱼两面都煎一下,煎半熟时倒入开水,放白酒、糖、少量生抽。
6、焖煮几分钟后,加入咖喱,煮到收汁。



某种鲆鱼。可清蒸、清炖、红烧等。

这是什么鱼,怎么做了~

学名:鲯鳅 拉丁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通用英文名:Mahi-mahi(夏威夷语) 别名/俗名:万鱼、飞乌虎、鬼头刀、阴凉鱼、铡刀鱼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目:鲈亚目 科:鲯鳅科 系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鱼类。体延长,侧扁,似铡刀形。成鱼头甚大,背侧很窄,额部有1骨质隆起,吻端钝直,近截形;幼鱼额部骨质隆起不明显,吻端钝圆。雌性头部正常为圆弧形,雄性头部背面则隆起呈方形。口较大,下位,稍斜裂。两颌近等长。上下颌齿锐利。眼中大,侧中位;眼间隔宽而隆起。鳃盖骨边缘光滑。鳃孔大。尾柄细,长约为高的1.5倍左右。背鳍1个,基底几乎与背缘等长,鳍条上缘较平直。胸鳍小,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窄长,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有1棘;左右两鳍相连,可折于腹沟中。臀鳍基底较长,与背鳍后半部基底近相对,鳍条下缘呈波浪状。尾鳍深叉形。体被小圆鳞。有侧线。体背黑褐色,体侧及腹部灰色,间有灰褐色小圆点。各鳍均黑色。体长一般为50厘米左右,大者可达1.5米。在黄海喜栖息于水深40—60米、流速小、高盐度的泥沙底质水域。性活跃,善游泳,摄食强烈。夏季喜在漂浮物阴影下1—3米处聚集活动。越冬场在黄海南部外海至东海北部五岛外海水深80—100米水域。春季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游向沿岸水域产卵,但不进入渤海。产卵后鱼群就近索饵,并逐渐向深水移动,秋季水温下降,开始游向越冬场。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头足类、甲壳类。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6—8月。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黄海数量较多。常用围网类渔具捕捞。肉质粗,可鲜食。

如图 , 具体做法不知 学名
鲑科 Salmonidae 钩吻鲑属 Oncorhynchus 鱼类


下图为 钩吻鲑 Oncorhynchus keta , 俗称 大马哈鱼、 王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