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 哪位大大给我讲解一下音阶?

作者&投稿:邲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音阶可以肯定最晚形成于晚商时期,距今约3000年。

将调式中的音,从以主音开始到以主音结束,由低到高(叫做上行),或者由高到低(叫做下行)以阶梯状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音阶是调式的一种形态,全称叫做调式音阶,音阶一定是调式,调式不一定是音阶。

直白来讲:调式就是我们听歌曲所听到的旋律。音阶也是旋律,它只是旋律的一种。

调的结构形态,侧重于就音列内部各音之间音程关系的规格来指称音列。

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7种不同的七声自然调式。

凡是具有趋向平均性质的音阶,在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内部不能再区分为不同的调式,只是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而已。

音阶自然大调基本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自然小调为:“全半全全半全全"。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形成时间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2500年前)很多思想家。为中国音乐五声音阶的 形成著文论述。 (一) 以黄钟官(F)为主音.以林钟徼(c)为五音作框架不断向上方(高音)五度“即正向三分损一法”×(+ !—岩)推算出“五正音”及“二偏音”。 正向三分损一法求得:_(主弦长×(孚〕2五度音) 黄主官 微音 商羽角.变宫 变微 钟音DD—Sol—Re—La一^靠一&一Fd 宫(F)L———哼五正音卜—J (二偏音) (二) 反向求法; 反向以黄钟宫、林钟徵为基础,向下方(低音)以负向五度(即负向三分损一法)(黄钟官弦长x(一 学)推算出五正音及二偏音。 (黄钟宫)((一孚))塑 闰和Re6一讨一埘一s}一FⅡ一 (二偏音) L——一 五正音÷_—J (三) 根据以上两例合而为一,则可产生“四类‘五声正音”和不同的“二偏音”。 16 收藕日期:2003一∞.16 框架音 万方数据 主音,中心音肪〕 厂勘7五音,框架音 ③广觏:=。偏, 肘,甜,尉,占,而蹙萄乏t丑,刍% l②b正I音一(偏) (偏)④L一正音一 (偏) 以“黄钟官(F)主音为中心”,以“林钟五度音为框架”,分别置于中心音的上下为外围,把其他由正负 “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各音,集中在框架之内,去除(头二个,尾二个)四个偏音,可以组成一列由四个“五声 正音”的“综合音阶”。(共九音) (甲)Sol,La. Sib.Do, (框架音) (主音) 例1. Re, Mib. bli, FB。 Sol (框架音) (乙)如果把偏音也放在一起,正好是今日世界通用的十二半音音阶。但我们是从上往下进行.而不是 西方的从下往上进行。 例2. (五) 现在把求得的五个正音和二个偏音分别列出.可以追索到和“岭南音乐”的潮乐和粤乐与古代“五声正 音”(有的还有偏音)的传承.以及与世界流行的大小音阶体系的密切关系。 1.一类: 例3. (古代雅乐音阶)黄钟宫 (林钟富古音阶) (西方c大潮音阶) ①现代粤乐潮乐“正线”(用于高胡、二弦)。⑦“反线”。 粤乐高胡用七声。潮乐用五声。粤乐F且.ei两音奏成3/4音,标记为(Flf.Si‘) 2.=类: 例4. (黄钟宫“古音阶”) (林钟宫俗乐(清商)音阶) 17 万方数据 (西方F大调音阶) (偏音改为II】i(E)la(A)) 粤乐潮乐的正线反线也用于二类①② 我国古代弦乐器大都以“五声调音”。在潮乐“筝”中,体现如下 例5. 上例①和一类①@均此。 注:我国弦乐器可分有“品”(琵琶、月琴、阮)等及“无品”(琴、筝、瑟)等,逢“五声正音”调音时,临时需 奏Fa,Bi两偏音,用“推、捺、重按”等把“la”’音弦奏成lA。或8i。把面音奏成“Fa”或“h”。或奏成“si?9?9 , Fa+3/4音”等。如果乐曲为慢板“悲调”曲,则大多奏成“si Fa”’音,以半音进入官(Do)和徵(s01)音,加强对 主、徵音的不协和关系。有“悲哀”情调。奏快速节奏,表现轻快、活泼时,则奏成。si“,F8”音,成为“新五声 音调”。可是在民间乐人的演奏中还没有“规范化”.以致造成“有谱也无法演奏”之苦。即粤乐的3/4音, 也不规范。如粤曲乙凡调曲《昭君怨》《双星恨》《饿马摇铃)等,“FB,si”两音有的乐人奏成“si5,Fa”,有的奏 成“sl‘,Fa”,有的混合两种在一个乐曲中出现。如(饿马摇铃》用后一种奏法。确有特点,但在’si5 Fa’与 Do,Sol两音不断连奏时就会使Do,Sol两音微升(走调)。 3.三类: 例6. 古代“俗乐”“请商”调 粤乐称“乙凡”调 西乐”升六度的‘c)自然小调” 三(重 三)四五六(重六)七 潮乐称“重三六调” 本音阶的曲调,如快奏,则曲趣轻松活跃,即古代的俗乐,清商调,也是我国流行的“羽调”。如慢奏 (如潮乐“重三六”不断颤动三六两弦)。或强调降音前两个偏音的连接;可把乐曲奏成“悲曲”。 4.四类:升六度(f)自然小调音阶,在传统乐曲中较少见,可是潮乐的“活五调”,似由本音阶发展的。 例7. ●,、一 西方(c)自然小调 升穴度(f)自然小调 二(重三)四 (活 五) (重六)七 渭乐称“重三六括五饵”简称“活五调” 注:潮乐“活五调”奏成慢板“悲曲”,用左手指重按“五弦”并不断颤动.把Re音奏成lIIi“。亦可奏成 嘣。 潮州筝曲的“活五调”的存在,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用上下正反三分损益法而产生的四类“五声音阶”乐 曲的作法的推想是可以成立的。在现有的“潮州弦诗”乐谱中,如《柳青娘》等好多首乐曲,可以用“轻六,重 六.1:-f℃.活五”等分别演奏(成为独立的不同情调的乐曲)。也可以连续演奏(成为旋律变奏曲)。而且 把乐曲从节奏的“快慢、断续”奏成“单催、双催、拷拍”等(成为节奏的变奏曲)。 、J 六,L 征特的阶蕾声: 五类 类一 四卜8 万方数据 例8 黄钟宫 林钟宫 黄钟官 雅乐音阶 古音阶 古音阶 (1)上列三种音阶,它的主和弦Do,IIli.sol,都与主音(宫)构成正三和弦协和音。也是五声音中的骨干音。 再把la音放在下面,成为la,Do.IIli,Sol,连续三度重叠的小七度协和和弦.非但(宫)音的调性很强,用 五音作成曲调,也是最协调、动听、易唱、易学、易记等很多优势,流传最广,是今El世界流行的“大小调音 阶”。 (2)可是如把黄钟宫和林钟宫合在一起使用的话,则黄钟宫(F)在林钟宫(C)调中则成为偏音,也就是 说用林钟宫五声作曲时.黄钟宫(F)就被淘汰了。黄钟宫再也不能回归,所以“五声音阶”要发展的话,只 有向“降调号”方向进行。 (3)从两调宫(Do)徵(soD两音的特征比较也各有优点:黄钟宫(F)在中声部,声音洪亮、端庄,作为乐 曲的终止音就显示出乐曲的稳重和庄严。它的低音Sol(C)作终止时有柔和安详,能静也能继续演唱。如 高音(c)作终止则有商亢豪放、继续前进之感。 (4)林钟宫(c),位置在最低和最高两端,若终止于低音(c)则柔和安定,终止于高音(c)则有气势高 昂、精神振奋之感。而中声部的sol(c)音,效果并不显著。 2.二类: 例9. 清商音阶 (1)(Eb)二类五声实际确已转入Bh调,但四度音E不降,即雅乐音阶(F且?9?9 )。 (2)因Fa成为五声正音,则官音Do成为fa(B。)的五度音,成为非主音失去稳定作用,同时(c)成为商 音。动力大,造成二类五声音乐曲有“轻松、流畅”的特征。 (S)F宫组成的四个骨干音为: 例10. (林钟C)F黄钟 去除(c)音,ttp是:(B“)ilq的Ⅵ和I和弦。(E)不论升降都是偏音。而且=类五声用F调唱法是F调, 用Bb调唱法就成Bb调,都很自然,很容易上口。 (4)二类音程排列也很有特色:(Do.m)(fa,d)(s产.Do)上行,则情绪不断上升。至高音有“活泼、开朗、 上进”之感。 如果下行?9?9 中板的情绪是逐步安定下来。感到温和亲切。如果慢板,加上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就有“悲 伤、失落、无望”等深刻的情调。 如果乐终止于(F)sol?9?9 有“温和、亲切”的情调a终止于(G)LB。有“柔和安静”的情调。二类的表演力很 丰富,古代是称为“俗乐”“燕乐”“清商”,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调式。 3.三类: 例11. (粤乐乙凡调) 林钟(c)小调 19 万方数据 (1)三类:同样是一个c小调主三和弦“c、Eb.G”。也是一类所举的:la,Do,“,sol,最动听、最易演唱、 易学的小七和弦。 (2)这三类五声的结构,现在不仅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也是世界流行的“小调音阶”。 (3)此类五声的表现力,学音乐的都很熟悉的了。 4.四类: 椤|112. 黄钟宫(F)林钟宫(c) (1)两官正合并为一(黄钟(f)小调) (2)此调在传统习惯中,已用Ah调演唱演奏。 (3)只有潮乐“活五调”仍以F宫为主音而唱成“二,重三,四,活五,重六,七,八”的方法。确是古风很 浓。 (七) 后记 1950年7月,我由香港回广州参加工作,和华南歌舞团同志去潮汕梅地区体验生活和向民间音乐家 学习传统音乐,对“十三弦潮筝”印象很深。以二弦潮筝、三弦为主“弦诗乐”使我相信,我国古代优秀的室 内乐在潮汕地区民闯生了根!是古代音乐瑰宝之一。当时对广东音乐的接触就更多,如广东的“正线”“反 线”“乙反线”的音阶调式,也是源远流长,都是我搞作曲要寻求的根源。是由原始音乐一音三音。经过科学 方法研究“三分损益”法获得“五正音两偏音”,使音乐创作语亩大大丰富.乐曲的表演力更是多样化,动听 感人力也大大加强。直到二千年后的今天,竟与世界音乐“音阶的产生”“和弦结构”“转调”等相合,使人类 振奋高兴和惊奇。 我受到的感受是很深的,因而在歌舞团时为舞蹈作曲,或为乐队作曲,我就大胆尝试用学习所得进行 创作。

我国古代有五声音阶中有哪五个音级~

汉韵二胡老师谈一谈传统五声音阶

音阶就是以全音、半音以及其他音程顺次排列的一串音。基本音阶为C调大音阶,在钢琴上弹奏时全用白键。音阶分为“大音阶”和“小音阶”,即“大调式”和“小调式”。大音阶由7个音组成,其中第3、4音之间和第7、8音之间是半音程,其他音之间是全音程。小音阶第2、3音之间和5、6音之间为半音程。中文名音阶外文名scale基本音阶C调大音阶分 类“大音阶”和“小音阶”
1基本含义编辑定义: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调的结构形态,侧重于就音列内部各音之间音程关系的规格来指称音列。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7种不同的七声自然调式。凡是具有趋向平均性质的音阶,在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内部不能再区分为不同的调式,只是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而已。音阶大调基本为:“全全半全全全半”,和声小调为:“全半全全半增半".2基本种类编辑自然七声音阶是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五声音阶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 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 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吉卜赛音阶详称“带有增二度的七声音阶”。吉卜赛是10世纪时从印度西北部分离出来的游牧部落,其音阶结构形态继承了古印度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在西亚、东欧、南欧、北非各民族的音乐中留下深远的影响。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两处增二度,每个增二度两端有半音镶边,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吉卜赛风”的四音音列,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3: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但并非每个音都能当主音)。阿拉伯音阶详称“带有中立音的七声音阶”。8世纪时著名乌德演奏家扎尔扎尔创用以后,在伊斯兰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广泛流传,成为阿拉伯民族音乐的特征。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全音与两个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阿拉伯风”的四音音列,每个八度内的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4,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见阿拉伯音乐)。半音五声音阶详称“带半音的五声音阶”。盛行于古代希腊与近代日本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大三度与一个半音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特别的三音音列,两组三音音列之间可有全音隔开。由于大三度与半音相接时其上下位置可以不同,实际上分成两种结构形态,见下例5:平均七声音阶流行于东南亚一带。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7个区间,每个区间小于全音而大于半音。平均五声音阶爪哇人所用,当地称之为“定形斯连德罗”。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5个区间,每个区间大于全音而小于□音(见印度尼西亚音乐)。以上各类音阶都植根于民间音乐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阶,是由作曲家根据某种表现意图与风格要求而设计创造的,有的仅出现于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产生较大影响,为某个时期某个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其中主要的有:全音音阶由6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 6个全音。这种音阶的运用滥觞于F.舒伯特、G.罗西尼、H.柏辽兹的某些作品,其完整形态出现的最早例子见于俄国作曲家M.И.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以后A.C.达尔戈梅日斯基、F.李斯特、C.德彪西、G.普契尼、R.施特劳斯等都曾用过。它成为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特征之一。半音音阶由12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12个半音。虽然12半音的律制在中国古已有之,在欧洲也在使用键盘乐器以后定型,但将律制中的12个音不分主次而又缺一不可地一齐用来构成乐曲则是20世纪以来的现象。这种作曲技法称为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体系。此外尚有各种包含小于半音的微小音程的音阶形态,统称“微分音音阶”。各种微分音音阶还仅处于实验阶段(见微分音音乐)。音阶里也有音乐。7个音符组成了美妙的音乐。3十二音体系编辑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贝尔格、韦勃恩(Webern, 1883-1945)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等。4练习技巧编辑音阶练习是一种最佳的音乐练习形式,因为它将手指的灵活和双手的协调练习与速度、力度和耐力的培养结合在了一起。此外,还能从中得到宝贵的乐耳锻炼与节奏训练。你只要有规律的正确练习,就能自然而然的得到所有这些收获。最好的练习方法是你自己养成的,关键是要有计划,而且要严格按照计划练习。如今已经知道了,就你的弹奏而言,最严厉的评判永远只会是你自己。要运用下面这些评判方法来帮助你保持正确的练习。下面这些建议—其中一些很具体,另一些则是泛泛的—将帮助你制定出自己的练习规律。要特别注意每一条建议—事实上,你迟早会运用这些建议的。1、如果你每天练习一个小时,那么你应该花十到十五分钟来练习音阶。要按这个比率根据你每天的总练习时间相应增加或减少音阶练习时间。2、每次练习开始时,可以先弹奏一些比较容易或比较熟悉的练习—比如,一个顺琴颈半音级进(既一个品格一个品格的上下级进)的八度大调音阶音型。弹奏每个音阶练习时要将它唱出来。在学习用新的指法弹奏一些听上去熟悉的音阶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因为这有助于你提高耳朵与手的协调性。这种技巧也能使那些好的即兴演奏者自如的弹奏他们能够想到的任何旋律乐思。3、交替进行机械性和音乐性的弹奏。试着对练习进行一些句法和圆润性处理,可以包括机械性的断奏和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圆滑演奏。4、使用节拍器和鼓机。良好的速度感和节奏感对任何音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节拍器能够帮助你在提高弹奏速度时记录下你的进展。记住,千万不要在你还没有掌握好之前就用较快的速度进行弹奏。5、试着用节拍器或鼓机给你提示一个速度,然后再关掉节拍器,弹奏音阶或者音阶练习。弹奏结束后,重新打开节拍器,看看你在结束时的速度是否与开始的速度相同。(在弹奏速度极慢的练习时,这简直可以算是试金石—不信你试试看!)。6、试着在鼓机的伴奏下弹奏交叉节奏。例如,你可以在鼓机弹奏连续八分音符时用低音吉他弹奏三连音音型,这样你就能练习三拍和两拍的对比。你也可以在鼓机弹奏曳步舞曲音型时弹奏连续的八分音符,这样你就能练习两拍与三拍的对比。7、倒过来弹奏你所熟悉的音型,或者从不同的地方开始弹奏。我们习惯于认为音阶总是先上行,然后再下行。为了增加一些变化,你可以先弹奏下行音阶,然后再弹奏上行音阶。如果你想看看自己对某一种特定的指法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你可以从中间某个地方开始。8、运用音阶来学习新的右手技巧。如果你弹奏时主要运用匹克(即拨片),那么你可以试着用下面的手指拨弦法练习;当然,如果你主要运用手指拨弦法,你也可以试着运用匹克拨弦。选择一些熟悉的音阶音型,这样左手部分就能完全自然运动。

Ab第一个音在b la,Eb第一音在b mi。
b4是什么

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过探索,音色明亮、古朴,有着原始风格的古乐之声已经从贾湖骨笛“散入”现代人的耳鼓。 “它有两个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内半音阶齐全。这意味着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中原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乐曲。”李宏说,“这种实践,让我们清楚了贾湖骨笛在...

中国音乐简史
答: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律学上突出的成就见于《管子-地员篇》所记载...

宫商角羽
答:正因为五声音阶已成为我国民歌的特色,所以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以五声音阶谱曲。早期的如贺绿汀为电影《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等插曲,解放前后的许多创作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社会主义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红太阳》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我国...

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古代的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微、徽、羽、变宫,也即现代音乐中的C、D、E、F、G、A、B。在周朝已有七声音阶和十二律。公元前6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52O年)问乐官伶州鸠什么是七声音阶,什么是十二律。伶州鸠在回答问题中,历举了宫、商、角、变微、微、羽、变宫的阶名,并且说明了各音阶与...

中国古代的乐谱是什么样的?
答:六 声 宫 商 角 和 徵 羽 变 商 下徵调 音阶七声 乐音是自然现象,音阶却不是自然现象,世界上不同民族有不同种类的音阶,因此可以说,一种乐音组合方式,即音阶结构就是一种音乐文化模式,是一群人按一定审美趣味选择编配而成的音调样式。中国式的旋律建立在中国音阶之上,产生于中国调式之中。

为什么说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答: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研究中,贾湖骨笛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里程碑。这种骨笛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其存在将我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追溯到约9000年前【1】。贾湖骨笛的制作工艺显示出极高的规范性,其音质优良,表现力强,能够发出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这证明了古代音乐家们已经掌握了复杂的音乐理论...

中国古代乐器简介
答:古代吹奏乐器,形似梨,用陶土烧制而成。最早出现于约七千年前,大部分是二音孔和三音孔,至殷商时期的五音孔陶埙已能吹奏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发音古朴醇厚而悲壮。三、筚篥 亦称“芦管”“茄管”。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历史,起源于西域,后传入中原。南北朝时有大小筚篥,桃皮筚篥及双筚篥等多种形式。

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至今已有多少年?依据是什么?
答: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正式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字记载,始于周朝。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

中国乐器发展史
答: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表演形式,以「编钟」为主要旋律乐器,「建鼓」为指挥及控制节奏的乐器,另外还有编磬 , 篪 , 笙 , 排箫 , 瑟等之旋律乐器 , 其中「编钟」, 「编磬」可以以五声、六声、七声音阶转调及和音方式演奏;试想在两千多年前中国音乐已有如此庞大规模,高、中、低音声部俱全的乐团,可想当时音乐...

中国古代的乐器有哪些?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有何来源?
答:回答:一、古琴 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三千多年前已盛行。琴面装有七根弦,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按五声音阶排列。琴面还嵌有十三个琴徽,以标识弦上音位而用。演奏里右手拨弦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散声以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泛音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按声是左手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