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费洛伊德的儿童人格发展理论 简述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作者&投稿:谏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压力时会感到痛苦。为了逃避这种因无法解决的冲突而带来的痛苦,就会通过把问题推出意识之外来加以自动解决。病人会“主动遗忘”事件。弗洛伊德认为这种遗忘并不是真的从心里消失,而是进入了无意识状态,即被压抑了。虽然压抑的结果似乎令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更平安,但无意识并不是沉寂的,它会连续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如病人所出现的躯体症状(如头痛或身体某些部位麻痹了)或神经症状(如恐惧、焦虑、强迫症等)都是无意识的表达方式。要治愈病症,弗洛伊德认为必须将这些发生于病人早期生活中的问题、被压抑了的冲突带到意识中,病人必须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以一种建设性的、在情感上令人满意的方式将最初的冲突情境说出来。弗洛伊德以自由联想和释梦两种方法来挖掘病人的无意识。自由联想是让病人在放松状态下不加编辑地描述出现在头脑里的任何事件。在这种状态下,被压抑的愿望会以一种经过伪装的形式进入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在睡眠中试图满足愿望和解决问题的产物,因而对梦的解析是了解人的无意识的一个窗口。弗洛伊德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得了大量关于人格异常的人的幼年生活资料,通过分析,他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套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人格构造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的结构分为“自我”、“本我”以及“超我”三个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比较原始;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一个人的良心或道德力量;而自我就是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遵循现实原则。

人格理论:一种探讨人格的结构、形成、发展和动力性的理论



简述费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经历五个主要时期:
从婴儿到5岁。
  这是最重要的时期,因为它为一切性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方向。他说婴儿性欲的特征有两个:1、它在自己身上寻找性对象,如吮吸大拇指等。2、它的每一个部分冲动,通常各自为政,互不相干,但都致力于快感的获得。
  第一时期的性本能,最重要的是两种:口部的本能和肛门的本能。
  口和与口唇相连的部分形成所谓的口部性快感区。儿童以吮吸拇指、咬东西或吞的动作来寻求快乐。一个小孩啃指头,表示他正在追寻某一种记忆犹新的愉快体验。吮吸母亲的奶(或其代用品)原是孩童生活里最早体验的一种愉快的动作,也是最重要的动作。我们可以说孩子的嘴唇便是快感区。母亲奶汁的暖流,确能带来刺激,造成快感。
  肛门附近地带构成肛门欲快感区。这一种部分本能是与排粪的行为相联系,他们的发展方式与将来性格的构成大有关系。小孩的粪便是他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第一种东西。他后来对金钱、他人、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大多受他在婴儿时期对排粪过程和粪便本身的态度的影响。这种说法初听起来似乎非常牵强附会,但应当看到,对待两岁的小孩,父母们总是不断训练他们,让他们不要随地大小便,而是到厕所里去排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受到的训诫、称赞和恐吓大部分与他的大小便有关,所以,他对排粪功能的反映必然对他后来的性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慢慢地学会忍大便来对母亲表示轻蔑,并学会通过这种延迟动作来增加后来的快乐。在后来的生活中,忍大便的倾向对于积钱、固执和吝啬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另外,这时的儿童也把排大便的意愿作为对父母表示爱的手段;并且,由于这一行为所获得的感官上的快乐,这种意愿会转变成慷慨、奢侈等性格。
  第一时期又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谓的自恋期,开始于婴儿降生后的最初几个星期。这时,儿童还分不清自己和外面的世界的区别,还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在这一时期,因为需要吮吸母亲的乳汁,所以,口部的性本能占了主导地位。将近两岁时,儿童开始有了自我这个概念,性本能开始向着自己,把自己当作爱的对象。因此,弗洛伊德把这一时期又称为那西瑟斯期。那西瑟斯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充满自恋的美少年。他用那西瑟斯的比喻来形容这一时期小孩自己对自己的爱恋。
  第二阶段是两岁左右。这时,母亲发挥了权威,要求儿童控制便溺,这就造成肛门快感区的自我满足。这时,儿童往往以残暴和喧吵的行为和裸体奔走来炫示身体的嗜好。
  第三阶段就是俄狄浦斯情节期(又称恋母情节期)。这是幼儿性欲发展中最危险的阶段,儿童开始向外界寻求爱的对象,首先不可避免地把爱的感情发泄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保姆身上。这时候,男孩的性要求要由自己的母亲来满足,对父亲则怀有对立的情绪。女孩则正好相反。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前途,必须对幼儿的这种潜意识情意综实行压制、改造。这时,儿童的心理逐渐地发展了“自我”,形成了“超自我”。强迫破坏这种情意综的心理因素是所谓的“阉割错综”。弗洛伊德说“对于一个开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而又不感到羞耻的男孩,他的父母或保姆总是用割掉他的生殖器或割掉他的手来恐吓、威胁”阉割错综是为伊底帕斯情意综的解体开路的。
  从5岁12岁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性欲进入潜伏期。原先粗野的、赤裸裸的性行为开始长时间地沉寂下来,停止发展。这时候,儿童的“自我”继续显著地发展起来,并开始学会以“自我”控制“本我”,使之慢慢地适应周围世界的客观条件。
  从12岁到18岁期间
  这一时期又叫生殖期。这时,幼年时期的性冲动全面地复活了,性生活的新流沿着早期发展的途径向前推进。青春期的开始带来了新的变化,幼儿的性生活改头换面,终于成为习见的常态形式。在此以前,性冲动多半是自体享乐,如今则开始寻找性对象。从前每一种部分冲动都单独作战,各快感区各自在其特定的性目的上寻求快感。现在,一个崭新的性目的出现了,所有的部分冲动一起合作以求得该目标,而各快感区则明显地隶属于生殖器这个主要区域。
  以上是个人性的发展的全部历程即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一般地说,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顺利地完成,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实现性成熟。但有时,在性的发展中,也会遇到阻力,因而,性发展就发生不协调甚至变态。例如,某一部分冲动会越过其他的部分冲动,变得过于强烈,导致性发展的不协调,这就会影响性的正常发展。又比如,在一个阶段上的失望会造成一种退却,形成所谓退化现象,性的发展退缩到较早的、较满意的阶段。一个失望的爱人会回到他幼年时代的母爱回忆中,陶醉于母爱中,或纵情于自恋的行为等。弗洛伊德把性发展在某一阶段上的停止叫作“固着”。所有这些阻力、退化、执著等力量,隐藏着成人后发生性变态、神经质的危险因素。当然,这些因素的比例不同,影响也不一样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时期
答: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儿童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决定了他的人格特征。事实上,弗洛伊德相信成年人格实际上是在生命的第五年就已形成。 每一阶段的划分是以动欲区的转移为依据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答: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不意识两个部分,认为无意识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后来发展成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本我是人最原始的、本能的部分,是无意识的部分。本我按照...

弗洛伊德五个阶段性发展理论是什么?
答:以上三个心理性欲阶段可称为前生殖阶段,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实际上是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已形成。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或母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在这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了几个阶段?
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包括了五个阶段。这些阶段描述了个体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每个阶段的主要冲突。以下是这五个阶段的详细描述:1. 口腔期(出生至1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口腔需求。婴儿通过吮吸乳头、奶瓶等方式得到满足。如果这一过程过于满足或不足,就容易对生活后续产生消极...

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答:弗洛伊德还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潜意识,潜意识深层的欲望、冲动、压抑和防御机制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个体可以发掘和理解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发展健康的人格和关系。 争议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虽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简述
答:一直想着怎样来写这最后两个阶段呢?从6岁开始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学校这个大社会,已经能有较为清晰的记忆,大人们也能回忆起自己的孩童阶段。同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侧重在前面的三个阶段,武志红老师的讲解也是一带而过。先一起回顾下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吧!一、口腔期(oral stage,0~1岁...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答:口唇期(0-18个月)阶段特点:这个时期的婴儿主要通过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刺激获得快感。面临冲突:成人断奶的要求和儿童吮吸之间的矛盾是本阶段的主要冲突。冲突后果:成年后就可能会形成口唇期人格。满足过多可能发展成一种依赖人格,在心理上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满足过少,则会形成一种紧张与不...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答:谈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他的人格发展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
答: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五个阶段。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前三个时期是以身体的部位命名。原因是在六岁以前的个体,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体上的部位获得满足的。因此这些部位即称性感带区。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亦称精神分析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