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到底是哪几位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各是哪几位?

作者&投稿:资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在前80回里她支持宝黛爱情。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去乡下。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贾珠遗孀,生子贾兰。李纨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宁国府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是哪几位?~

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贾元春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迎 春
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贾惜春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史湘云
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秦可卿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妙玉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污,劫持而去。

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李 纨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红楼梦》最主要的女性群体。她们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妙玉、秦可卿、李纨、巧姊、王熙凤。根据箴言性质的“金陵十二钗”正册诗画和“红楼梦十二曲”,以及结合小说全文内容,本人将“金陵十二钗”十二首诗各取其中一字,并进行整理,即得“元迎探惜,钗黛云妙,卿纨巧凤”十二字,即可演绎成“原应叹息,钗带云渺,卿纨巧逢”。

  对于“原应叹息,钗带云渺,卿纨巧逢”这十二字,在本人看,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特别是社会的上层妇女群体的很好描述。就是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是受迫害最深的对象,对于广大妇女。应该予以广泛的同情和理解,她们的命运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漂浮不定,有的虽然夫贵妻荣,子孙满堂,令人羡慕,但也是纯属偶然,对于象王熙凤,即便做了封建礼教的帮凶,也应根据王熙凤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生存的需要,进行理解和同情。

  金陵十二钗之首当属贾元春。她是贾政和原配夫人的嫡亲女儿。因为才、貌、德均极佳,早年入选皇宫伴驾,很得皇上宠幸,有一般女子难以拥有的荣耀,是封建女子努力效仿的对象。

  贾元春,身受皇帝的宠爱,成为皇室显赫人物。正月十五,元妃省亲时,摆出的仪仗是只有皇后所全副鸾驾,威风之至,非一般宫内人物所具有的。元春之兄弟姐妹,乃至亲生父母、祖母,均需要向她行君臣大礼,宁、荣二府,为了元妃省亲,特别营建气势宏大、华丽的省亲别墅——达官园,这些足以证明元春是一个何等富贵的人物。即便如此,本人仍然认为,贾元春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仍然无法挣脱封建礼教枷锁的束缚。从另外的角度看,她只不过是被皇帝小老婆。是一个被皇帝玩弄的宠物而已,她的价值只能通过皇帝的宠幸来体现。似乎元妃省亲时,排场很大、很荣耀,但是还是不能忽视其实质,普通女子,在省亲娘家时,可以住上几天,和姐妹们一起,欢度元宵,而元春则没有这可能,必须在规定的时刻,赶回皇宫。此外,为了博得皇帝的一时宠幸,她还不得不参与宫廷的勾心斗角以及外围的朋党之争,需要付出很多的心思,要不然,贾元春会埋怨众人,将她送到一个见不得人的地方呢?可以这么说,在封建社会里,任何妇女也摆脱不了皇权、族权、夫权对其的压迫,即便在盛唐武则天时代,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唐朝,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如南北朝时期,中原被外来少数民族势力占领,传统意识,被少数民族习惯冲淡,在伦理等方面,束缚比较单薄,加上武则天当政,出现了隋唐时期一时的妇女解放,如女举、女官等,但是这所谓的妇女解放,也是昙花一现。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南北朝的出现,也就不会出现武则天当政,以及所谓妇女解放的到来。贾元春,没有武则天的才能,因此,也就没有武则天的当政的荣耀,她的命运是好不了的,曹雪芹将她列入薄命悲叹的“金陵十二钗”了。根据皇权的安排,曹雪芹自然将其列入十二钗之首。

  至于“金陵十二钗”的其他诸人,大多是生活在幽深如海的侯门圈内的大闺大秀。她们处优尊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人伺候,生活的范围狭小,面对的空间更小,没有被皇帝宠幸的幸运,因此,她们的命运更是不济。虽然,她们衣食无忧。但她们也没有农村妇女的自由。她们有对美好生活、婚姻的向往欲望,但争取美好生活、婚姻的勇气以及实际行动。对于来自社会的压迫,她们无法避免和反抗,有的只能是在诗文上自怨自艾,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则青春无望,遁入空门,做一个青灯照壁的佛家弟子,还有最终落得欲洁不能,身陷污淖,不知所归的结局。

  林黛玉,作为贾府的外亲,投奔了外祖母贾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加上与生活的环境不能融和,无法得到外人的理解,导致她的性格孤僻,无法被贾府接受,被剥夺自主婚姻的权利,整天咏叹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调,最终是泪洒花冢,倩魂离壳。她的结局自然最被众人所同情。对于史湘云,她的结局也不是乐观,相对而言,在性格上,她比林黛玉要开朗一些,因此,她的终结也稍微好一些,找了一个门户相对的夫婿,但好景不长,青春丧偶,空守闺房,珠黄而去。

  对于薛宝钗、王熙凤,按照一般的人员看待,她们比较可恨,似乎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因此,为了甄别社会的误解,本人有必要多用一些词句进行说明,曹雪芹将她们列入薄命之金陵十二钗的原因。

  对薛宝钗的对待,因人而异。在代表着封建势力的贾母等人眼中,薛宝钗是一个知书达理、待人忠厚、人缘颇好、行为端庄,淑贤聪慧,无疑是贾府最理想的孙媳妇的人选;对于贾宝玉来说,薛宝钗,美丽大方,精于经济世道,是一个接近,但不可接受的人物,因此,不是贾宝玉人生伴侣的合适人选;从一般的世俗眼光看,薛宝钗是一个破坏贾宝玉、林黛玉婚姻的主要障碍,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本人不尽其然,对于一个人物的理解,分析需要从人物的环境、背景进行,不能简单地以感情替代一切。因此,对于薛宝钗的通解,需要从她的社会、生活、家庭、教育等因素出发加以分析。

  薛宝钗,是出生于金陵四大世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土”的薛家。从小接受了比较系统封建教育,年少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虽然薛家也曾经依靠皇权,是个具有特权的红顶皇商,做过较好经营,跻身金陵四大世家之列。但随着父亲的早逝,家道衰败,更兼上有一个极不成器的,成天在外鬼混,吃喝玩乐,屡犯命案的哥哥折腾以及一个野蛮无比、红杏出墙嫂嫂夏金桂的胡闹,薛家已经是山穷水尽,无力支撑金陵世家门面,投靠姨丈贾府的地步。虽然薛母与王夫人亲为姐妹,但在贾府毕竟是寄人篱下,薛母本身没有多大的主见,在薛家被薛蟠、夏金桂折腾得人心憔悴,需要贾府帮助的时候,对于贾母等提出让自己的女儿薛宝钗与贾府嫡传孙且为自己悦于接受的贾宝玉成亲的要求,能予以拒绝吗?面对自己日趋衰败的家族,身为薛家的女儿薛宝钗,受过正统的封建礼教教育,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对于自己的母亲已经应允贾府提出的亲事,与之结合的贾宝玉,是自己乐于接受的对象,能予以拒绝吗?虽然,薛宝钗自己也很清楚,与贾宝玉的结合不妥,但是薛宝钗也无法回避宗族联姻的事实,也没有力量于之抗衡。最终,贾宝玉婚后出走,薛宝钗落得空守闺房,断送了自己的青春,成了封建礼教以及贾、薛家族交易的殉葬品。诚然,由于薛宝钗的介入(这介入有主动的一面,但被动的因素还是占主导地位),给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带来伤害,为众人所不愿接受,但薛宝钗的悲剧式的结局,也应该予以同情,至少不应幸灾乐祸。伤口撒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薛宝钗是封建社会夏不同于林黛玉、史湘云、李纨等人之类的另外一种悲剧式人物。对于她,我们应该理解和同情。因此,曹雪芹将薛宝钗也列入了命薄的金陵十二钗的行列。

  王熙凤,曹雪芹对于她亦怨亦惜。作为王夫人的亲侄女,以及自己父亲的显赫,在贾府众多的女性中拥有很好的势力背景,艳丽、能干,具有一般女子少有的泼辣,“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她的绝妙的描述。在作者笔下,王熙凤是贾府代表统治力量的帮凶、走狗。她精于权术,手段刻毒,为非作歹,是破坏贾宝玉、林黛玉婚姻的元凶之一。她善于利用包括自己的美色在内等优势,采用哄、瞒、骗、拉、压等方式,结党营私,将宁、荣二府置于自己一手之下。她制服了贾琏、贾蓉、贾蔷、平儿、秋桐;害死了自己的情敌尤二姐以及醉心于己的贾瑞,还利用了官府,拆散了丫鬟金哥的婚事,进行投机倒把,牟取私利。不过,王熙凤最终因为“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遭到包括自己的丈夫贾琏在内的众人唾弃。虽然,她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也无法摆脱自己身上的君权、族权、夫权的束缚,最后一样遭到自己丈夫贾琏休弃,郁病而死。尽管王熙凤,面目如此可憎,对于她的结局,曹雪芹还是考虑到中国封建社会,广大妇女出于无奈,只得主动、被动参与统治力量对自己的同类的迫害,以换取相对满意的地位的现实予以同情,因此,将她列入了金陵十二钗行列。

  除了贾元春为贾府嫡亲所生,为万人所仰慕的贵妃外,贾氏四姐妹中的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位,均为庶生,在地位既不能与贾元春所比,也不能与林、薛、史三人相比。她们只是在丫鬟、奶妈、仆人面前称为主子。她们的出生似乎注定影响着她们的命运,她们的结局也比元春以及林、薛、史的结局差,一个是由父母做主,嫁给一个禽兽不如,“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孙绍祖,不到一年被折磨而死;一个是远嫁边关官宦之子,探亲无期;还有一个青春无望,遁入空门,削发为尼,成了青灯古寺的佛家弟子。

  妙玉,生于官宦之家,父母早逝,无所归依,削发为尼,但因为凡尘未净,俗根未除,最后落得强人掳掠,欲洁不能,不得善终。

  秦可卿,被认为贾府祸害之首。一个出生妓院,不知父母是谁的女人,被一个无儿女的寒儒秦邦业收养,因为早年与贾府有些瓜葛,顺势入嫁宁府,与贾蓉为妻。她生性放荡,曾经勾引过叔辈的贾宝玉,常与自己的公公贾珍通奸,在被丫鬟撞见,无颜面世。自缢于天香阁。贾珍装腔作势地大哭打闹,为其铺张,买了个五品龙禁尉夫人的封号。作者认为,秦可卿在宁府中,虽然扰乱了正常的伦理秩序,是处于被人任意宰割的环境,与公公贾珍的通奸,是迫与贾珍的威淫发展而成,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可以说,秦可卿,如同唐朝的杨玉环那样的悲剧人物,即便杨玉环做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但在封建社会下,皇权高于族权,族权高于夫权、父权,不得已做了公公的性伙伴。从这一点出发,曹雪芹将秦可卿列入金陵十二钗,也是有理由的。

  巧姊、李纨,二人的命运,在金陵十二钗中算是比较偏上的。她们的结局勉强认为有一个较完美的善终。李纨,年少丧夫守寡,整个生活的内容是十分单调、枯燥。她把自己套上三从四德的枷锁,对生活麻木不仁,犹如死灰一样,只是教儿子念书,带着姐妹们做针线,组织桃花社吟诗、作画,以度过空虚的时光。她的前途与她的儿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儿子中举,给她带来了一丝曙光,但此时,李纨已经是人老珠黄,步入暮年,应该没有多好的结局。

  巧姊,年少命运多謇,险些被自己的亲生舅舅卖入妓院,落入烟花,但苦尽甜来,找了一个殷实的地主之子作为丈夫,相对而言,自己有一个比较大的自由空间。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群体的缩影。作为社会上层妇女,在衣食上没有后顾之忧,有如此的命运,可以想到,封建社会的中、下层的妇女的命运了。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承受着君权、族权、父权、夫权四座大山,无论她的地位如何,上至国母皇后、贵妃,下至丫鬟、娼妓,这种局势是无法改变的,即便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意识中,男人是妇女的主宰,可以决定妇女的去留,丈夫可以随时将妻子休弃,妻子只能绝对服从丈夫的决定,即便在丈夫去世的时候,家庭也是以儿子为主。在那个时代,男子可以娶妻纳妾,皇帝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平民也可三妻四妾,在外自由寻花问柳;对于女子,则需要她们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不得抛头露面,更谈不上偷养汉子,否则,将面临的最严厉的惩罚。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封建社会上层圈内妇女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群体写真,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状况的一个反映。《红楼梦》与鲁迅的《祥林嫂》一样,为中国妇女的不公平而呐喊,控诉中国封建制度的血泪事实,为中国妇女解放起到推进作用。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是指哪几个人物?
答:金陵十二钗,是四大名著当中《红楼梦》里面最为优秀的十二个女儿,金陵是一个省,也是金陵十二钗的原祖籍。钗指的是女儿的意思,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金陵省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女子变成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在《红楼梦》当中金陵十二钗大多数是以四大家族当中主子的身份出现,其中有八位是...

红楼十二钗是哪几位?
答:“金陵”为南京古称。“金陵十二钗”:.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李纨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秦可卿 ·贾巧姐 ·史湘云 ·妙玉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分别是谁
答:从第五回的“判词”中,我们已得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陵十二钗生平简叙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

金陵十二钗是哪十二金钗
答: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是: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

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答:金陵十二钗有: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金陵是一个省,是金陵十二钗的原籍地,钗指女儿。第五回完整出示了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

十二钗是哪十二个人?
答:十二钗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等十二个人。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

金陵十二钗是哪几位?
答:《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

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
答: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人物,太虚幻境薄命司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每一册都有十二个不同的人物。正册中的金陵十二钗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女性。金陵十二钗副册:...

红楼梦中的十二钗都是谁呢
答:《红楼梦》中最优秀、最薄命的十二位清净女儿,包括: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据《红楼梦》原著,金陵是一个省,“钗”指清净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故名“金陵十二钗”。(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
答: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出自中国名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 1、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