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言字旁加一个滴的右半部怎么读 一个"言"字旁加一个"滴"的右半部怎么?

作者&投稿:象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谪,zhe,第二声,翘舌音

  • 言"与"啇"联合起来表示"针对某人所发的言论"。本义:针对罪犯所作的判词。




zhé
ㄓㄜˊ
部首讠 笔画13 部外11 五笔YUMD

“谪”

谪 zhé ㄓㄜˊ
动词
谴责。如:“指谪”。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古代官吏降职调任。如:“谪仕”、“贬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
罪过。老子˙第二十三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谪〈zhe〉

一个言字旁加一个滴的右半部怎么读~


zhé
ㄓㄜˊ
部首讠
笔画13
部外11
五笔YUMD
“谪”
谪 zhé ㄓㄜˊ
动词
谴责。如:“指谪”。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古代官吏降职调任。如:“谪仕”、“贬谪”。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
罪过。老子˙第二十三章:“善行无
辙迹
,善言无瑕谪。”

谪,zhe,第二声,翘舌音
言"与"啇"联合起来表示"针对某人所发的言论"。本义:针对罪犯所作的判词。

汉字释义〈动〉
形声。从言,从啇,啻(chì)声。"啇"义为"针对的"。
谪,罚也。--《说文》
罚罪者曰谪。--《通俗文》
国子谪我。--《左传·成公十七年》
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左传·昭公七年》
善言无瑕谪。--《老子》
穷年不相谪发。--《列子·力命》
公会齐侯于 泺,遂及 文姜如 齐。 齐侯通焉。公谪之。--《左传·桓公十八年》
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口交谪。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汉书·贾谊传》
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政府用是谪公(袁可立),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只因劝酒蟠桃会,误犯天条谪翠微。--《封神演义》
又如:谪降(降级下放到边远地方);谪发(发配边疆);谪官(谪宦。谪吏。被贬降的官吏)[1]
〈名词〉被罚戍边的罪人
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缺点;过失
善言无瑕谪。--《老子》
谪刑:秦代流放刑的一种,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适用于犯罪的官吏。

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渴”“喝”字的右半边,那念什么字?
答:谒 (谒)yè 拜见:谒见.拜谒.进谒.说明,陈述,告发:请谒其故.请求:谒归.谒医.名帖:“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

言字旁加个淳的右一边,读什么字
答:谆,拼音:zhūn 1. 恳切,诚恳:~复(反复地说)。~嘱。~~。2. 佐,辅助。

繁体言字旁加一个倪的右半边读什么
答:誽 拼音:nì ná 注音:ㄋㄧˋ部首:言,部外笔画:8,总笔画:15 五笔86:YVQN 五笔98:YEQN 仓颉:YRHXU 郑码:SNRD 笔顺编号:411125132151135 四角号码:076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ABD 基本字义 --- ● 誽 nì ...

左边言字旁 右边一个埃子的右半部 怎么拼音啊
答:诶,ei第二声。不过像这个字你也可以读国际音标[e]声调是阳平.

“言”字旁加“缪”右半边怎么读?
答:谬【拼音】miù;缪 作为姓氏时读作miào。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1.部 首: 讠 2.笔 画: 13 3.五 行: 火 4.繁 体: 谬 5.五 笔 YNWE ...

一个言字旁一个馋的右半部分念什么字?组什么词?
答:谗言 chán yán 谗谄 chán chǎn 谗佞 chán nìng 奸谗 jiān chán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chán yán sān zhì ,cí mǔ bù qīn 忧谗畏讥 yōu chán wèi jī

一个言字旁加一个橘的右半部分念什么呀?
答:谲 谲 <动> 汉字:谲 拼音:jué 声母:j 部首:讠部 部首笔画:2笔 笔画:12划 总笔画数:14笔 笔顺:捺折折捺折竖撇竖折撇捺竖折横 汉字输入法编码:五笔型86:ycbk 五笔型98:ycnk 全拼输入:j...

一个言字旁加一个竭的右半部分是什么字?
答:谒,组词谒见(ye xian\jian)ye第四声 (有不懂的字可以在QQ拼音的手写功能上写)

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社稷的稷右半部分是什么字
答:谡的繁体字 发音:sù 郑码:SKOR,U:8C21,GBK:DAD5 笔画数:12,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2134354 五笔编码:YLW 编辑本段 详细注解 sù <形> 本义,为肃敬的样子。谡谡 sùsù 〖tallandstraight〗∶形容挺劲有力...

言字旁加一个比喻右半部分念什么
答:谕:读 yù。告诉的意思。古代用作上级对下面、长辈对晚辈的指示或告诫。当面指示,叫“面谕”;用口说经人转达的,叫“口谕”;用手亲笔写的,叫“手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