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的建制沿革 永年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紫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属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字为“曲梁”,春秋时为晋国曲梁邑。
战国时期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属邯郸郡。
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广平郡,郡治广平(今鸡泽东南)。
新莽时期改广平国为“桓亭”又称富昌,辖县十六,属冀州,后改曲梁为直梁,改广年为富昌。东汉时,永年之域仍为曲梁、广年、易阳三县地。属巨鹿郡。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曲梁、广年、易阳三县统属魏郡西部。移属魏郡(今大名县境)西部都尉。
三国时,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魏郡西部都尉易名广平郡,复称曲梁,为郡治,辖县十五,属冀州。晋及十六国时期,称广平郡。南北朝、北齐文宣帝裁曲梁并广年县入,称广年(治所迁至今永年县广府镇)。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洺州,为武安郡治,辖县八。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武安郡废,属广平郡。隋炀帝杨广即位,为避其讳,改广年为永年,为武安郡治。大业三年(607年)罢洺州,改名武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为洺州(治所今广府城),属河北道。武德二年(619年),隋末农民起义军夏王窦建德攻陷洺州,建都于此,并筑万春宫。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廷平定窦建德乱,置山东道行台于洺州,武德五年(622年)罢行台,置洺州大总管府,同年,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亦定都洺州,武德六年(623年),罢洺州大总管府。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广平郡属为河北道属。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洺州。五代时期,后梁以邢州、洺州、磁州三州为保义军(军,行政区划名),后梁改为安国。
宋金时期,称洺州,属河北西路,宋时辖五县,金时辖九县。
元代,改州为路(路,行政区划名)为路治,元太宗八年(1236年)改为邢洺路,后改洺磁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广平路,治所永年(今广府城),属中书省。辖一司、五县、二州。一司即录事司(元制,录事司,掌城中民事)。五县即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今广平县)。二州即磁州(滏阳、武安、邯郸、成安四县仍属磁州)、威州(名水、井陉二县仍属威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广平路改为广平府,仍治永年(今广府城),这是永年改称广平府之始。洪武九年(1376年)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京师北京。
清代承前制,为直隶广平府,治所未变。初属顺广道,后改大名道,又改为顺广道。 雍正中(公元1723-1735年),因滏阳河建闸争水事,割河南彰德府磁州来属,至是,辖一州九县。
民国元年(1912年)9月,废县留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留县,属直隶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1937年后,属冀南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邯郸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县城由广府镇迁至临洺关镇至今,属邯郸地区专署。1993年6月19日,邯郸地、市合并,永年县归邯郸市至今。



邯郸县的建制沿革~

商代,邢台为祖乙之都,邯郸县辖域为畿辅之地。战国时,为赵国国都。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置邯郸郡。汉高帝五年复置赵国,邯郸始为县,属赵国(郡国)所辖地之一。汉景帝三年,废赵国复置邯郸,辖邯郸县。辛莽时期,更名桓亭。北魏太平真君六年,改属广平郡,一直持续到北魏末。北周时期并入邺县。隋初,易阳县更名邯郸县。隋开皇十六年邯郸县属磁州。唐武德元年属紫州。唐武德六年改属磁州。贞观元年改属洺州。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属广平郡。宋改属磁州。金改属邢洺路。明清两代,邯郸县属广平府。民国十七年,邯郸县直属河北省。1938年,邯郸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第三行政监察专员公署。1939年,成立邯永肥县。同年底划出肥西区,复称邯郸县。1941年,邯郸县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第十二专区。1946年4月,邯郸市、邯郸县分置。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南第三专署改为河北省邯郸专员公署,邯郸县属邯郸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邯郸县属邯郸专区。1958 月,撤销邯郸县,并入永年县。1962年12月,复置邯郸县,仍属邯郸专区。1968年,改邯郸专区为邯郸地区,邯郸县属之。1978年,改邯郸地区为邯郸行政公署,邯郸县属之。1984年1月,邯郸县改属邯郸市。

永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乃广平郡之望地,战国时期,赵国建西阳城做为王侯和群臣聚会的地方。隋末,夏王窦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广府)驻城建都,永年城为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美誉,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建都的广府古城;有以自荐而扬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筑,与赵州桥结构媲美的古文物弘济桥;西汉朱山石刻;燕赵第一境观音阁;千年不枯的黑龙潭和神奇待探的红鱼寺,古代学府清晖书院, 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就诞生在这里。连续十一届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会,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社团及数万名太极爱好者建立了联系。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属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字为“曲梁”,春秋时为晋国曲梁邑。《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六月癸卯,晋国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战国时期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属邯郸郡。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武安郡废,属广平郡。隋炀帝杨广即位,为避其讳,改广年为永年,为武安郡治。大业三年(607年)罢洺州,改名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为洺州(治所今广府城),属河北道。武德二年(619年),隋末农民起义军夏王窦建德攻陷洺州,建都于此,并筑万春宫。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廷平定窦建德乱,置山东道行台于洺州,武德五年(622年)罢行台,置洺州大总管府,同年,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亦定都洺州,武德六年(623年),罢洺州大总管府。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广平郡属为河北道属。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洺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邯郸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县城由广府镇迁至临洺关镇至今,属邯郸地区专署。1993年6月19日,邯郸地、市合并,永年县归邯郸市至今。永年之域,历史可谓久远。若从建邑曲梁城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的历史;若从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县名为永年起始,亦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此地作为明清时期的府治达五百四十五年之久。永年及广平府的悠久历史可见一斑。历史地名流传永年自古即由曲梁、广年、易阳(临洺县)三县分分合合。自西汉置县至隋朝定名永年,后到明清时期的广平府,直至民国初废府留县,历史几经分合,名虽易,而地不变。所以了解曲梁、广年、易阳三县的历史沿革,对于正确理解永年及广平府的历史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1、曲梁县曲梁县,其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元康二年(前64年)封平干顷王子刘敬为曲梁安侯,置曲梁侯国,治今广府城。后为县,属广平国。新莽时改称直梁。东汉后复名曲梁,属魏郡。三国黄初二年(221年)改属广平郡,曲梁为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广年县入,改名广年为郡治,属广平郡,隋初,称广年,属广平郡。炀帝杨广即位避其讳,改称永年,为武安郡治。唐宋以后,或称州,或称路,或称府,名屡改,而治永年一直未变。2、广年县广年县,西汉时在今永年县中部置,治所在今永年广府镇西北之故城村,属广平郡、广平国。新莽时改名富昌县。东汉复名广年。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复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曲梁,并改曲梁为广年,即今广府城,属广平郡,为郡治。 注:据《地理志》韵编及《后汉·注》云:广年故城在县西北。清《广平府志》载:“广年故城在县(广平府)东北(今故城村)。汉置县,北齐曲梁并入广年县,并移治曲梁城(广平府),而此城逐废。”1976年,邢台一带发生地震,广年故城区域亦地裂下陷呈城池形状。3、易阳县易阳县,西汉时在今永年县西部置,故城在今临洺关西之西阳城乡(包括西阳城、东阳城、南阳城、北阳城和戴庄),属赵国。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省入邯郸县。寻复置。建义初(528年)为易阳郡治。天平初(534年)易阳郡废,易阳县改属魏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属襄国郡。北周复属魏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属洺州。开皇六年(586年)改易阳县为邯郸县。开皇十年(590年)改为临洺县,唐为临洺县,属洺州武安郡。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县。

潜山县的建制沿革
答:潜山县的建制沿革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酷我9B 2016-05-12 · TA获得超过1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8.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

泌阳县的建制沿革
答:泌阳县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居住繁衍。春秋战国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楚在其北部边境修筑长城。由今泌阳县白云山经付庄、象河出境,境内长约30公里,称楚长城。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楚,“夹沘而军”,楚溃败。盟军取重丘(今泌阳县付庄乡政府驻地)。此后,泌境...

峡江县的建制沿革
答:峡江,别称玉峡。以峡江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面狭窄,流水急湍,故名峡江。1985年6月19日,水边乡改设镇建制。1993年,撤销马埠乡、砚溪乡、仁和乡,设立马埠镇、砚溪镇、仁和镇至此,峡江共有5镇7乡,建制镇人口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万人。县治原设赣江西岸的巴邱镇,1994年月10...

临泽县的建制沿革
答:401年),废临池郡。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县地并于永平(今张掖)县,临泽县置撤销。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吐蕃据甘州,县境属吐蕃;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被回鹘占。宋为西夏所据。元属甘州路。明为甘州右卫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置甘州府抚彝分府(称抚彝厅),...

涞源县的建制沿革
答: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定居,到商周时期已形成一定规模。春秋属晋国,战国时先属赵,后入燕境。秦属代郡。西汉置广昌县,属并州代郡。晋末省入灵丘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复置广昌县,治今涞源,属蔚州。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更名飞狐县,初属易州。大业三年(公元607...

新干县的建制沿革
答:三国,东吴后主宝鼎二年(267年)再析新淦分置巴邱县。隋朝,文帝开皇十年(590年)迁县城至南市村(今金川镇)。 五代十国,天佑七年(910年)设都制置使驻淦,辖吉水、新喻、丰城三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析崇学乡,与高安县的建安、修德两乡,合置清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至...

龙州县的建制沿革
答:龙州,古为百粤地。秦属象郡。汉初,属南越(粤)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壅鸡县地,属郁林郡。三国孙吴黄武六年(公元227年),属交州郁林郡。晋朝,属广州晋兴郡。南朝,属南定州晋兴郡。隋朝,属扬州郁林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龙州(州署在今逐卜乡谷阳村旧州屯),属...

安泽县的建制沿革
答: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并且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各自独立建国。战国时,安泽先属韩国、后属赵国统辖。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最后灭掉关东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王朝,废封建,行郡县;安泽属于上党郡。西汉时,在今安泽境内置氏县,这是安泽境内首次置县;北部地区归属毅远县(治沁源),都隶属于...

玉山县的建制沿革
答:玉山建县已有1300余年历史。始建于公元695年,分衢州须江(今浙江省江山市)、常山和饶州弋阳三县之一部置县,隶江南道衢州。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而成的怀玉山而得名。从建县至宋、元朝期间,玉山先后隶江南东道(路)信州、江浙行中书省。至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

古县的建制沿革
答: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安泽县划归沁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名为岳阳县,隶属临汾郡,县治移往西赤壁(今古县旧县镇旧县村)。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移治东池堡(今古县茶坊乡东池村),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移治岳阳城(今古县岳阳镇城关村),归晋州。五代时期,岳阳县改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