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火车站的历史沿革 镇江站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能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早在1995年,丹阳站就有特快列车34次(上海~天津)停靠。1998年,丹阳站图定办客列车数就已经达到65趟之多。原因很简单,丹阳一直有车务段存在,丹阳车务段直属于当时的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在地位上相当于一等站。进入21世纪以后,丹阳站则在缓慢上升,02~03年之间,图定办客列车数达到顶峰,多达74趟。但是自从2003年12月24日丹阳车务段撤销,丹阳站划归镇江站管理,丹阳就开始遍尝提速的苦果,近十年的时间、没有任何特快列车停靠、甚至城际快速列车也都跨越丹阳,图定办客列车数则一直在60几趟左右徘徊。这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坏的印象——认为丹阳站是小站。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今天当特快列车和动车组列车停靠丹阳时,一直到2006年3月18日,根据上海铁路局、局党委联合发文《关于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的通知》(上铁劳卫发〔2006〕64号),“将镇江直属站与常州直属站合并,称常州直属站。”丹阳站才划归常州直属站管辖。
同年6月,常州直属站重新设置车间管理部门,丹阳站仍然下辖吕城、陵口、三山三个中间站,辖境全长44公里。从此,丹阳站与镇江站只有等级上的不同,而没有地位的高低。2007年、六提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正当沪宁线各车站大行高站台改造之时,丹阳站始终没有动静。但是元月15日,城际特快列车紫金号——T740/T739(南京西~宁波)双向增停丹阳,再次振奋了无数的车迷,虽然只停靠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但这完全是丹阳站腾飞的先兆!后来丹阳市政府为丹阳站高站台、候车室、售票厅建设改造共投资1060万元。终于使丹阳站成为六提当天(4月18日)停靠动车组的少数县级站之一。这一点,扬子报亦不得否认,将丹阳昆山并列作了宣传。
1907~2007 丹阳火车站已经100岁了!
年修成印行的《丹阳县续志》是清光绪《丹阳县志》的续编。它沿袭前志,记载了从1885~1911年间我县的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其中新增之卷二十三“地方自治·交通”篇目下,“铁路”条记载:“境内沪宁铁路,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通车。…总车站在县北城外二里陈家桥。…”其寥寥数十言,史家笔法,不加评点,却分明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新生事物的勃兴!
限于文字记载的不足,我们无法得知当时丹阳百姓对铁路的看法。但仍然是《丹阳县续志》,紧承“铁路”条后又有“实业”记载。其云:“光绪三十三年,邑人董继昌等招集股本洋三千元,购置北门外至火车站田地,开办马路,专营挑驳货物、输送行旅两事。”这就是我县最早的阜阳实业有限公司,而这条阜阳路也成了我县第一条马路。可见,新生的沪宁铁路、新兴的火车运输并没有像早年那样被视为异物,更没有遭到百姓的抵制,它反而带动了实业经济的振兴,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丹阳站民国前期为办理客货运业务的二等中间站。民国2年(1913),丹阳站每天停车3对:沪宁慢客1对、快客1对、宁常区间车1对。到民国17年(1928),丹阳站每天停车6对。抗战前又增加到9对,其中飞快车一对。那时从丹阳到上海,快客要5小时零6分、慢客需要7小时零3分;丹阳至南京,快客2小时19分、慢客2小时59分。饶是如此,丹阳站客货运输十分兴盛。《镇江交通史》统计:通车第一年(1908),镇江境内所有车站客运量达405704人次、货运达62098担。一年后这个数字就增加到638893人次和205534担。而三十年代,我县每年由铁路运往苏州上海无锡的糯米、小麦、牛,年均价分别达16500元、7500元和45000元,而上海苏州生产的棉布(每年500件)、火柴(每年450箱)也源源不断地运来我县客货运输的繁盛又反过来促进丹阳铁路的发展。1924年,丹阳站上行月台、新丰站下行月台分别新建雨棚一座。1930年12月,丹阳站又扩建货栈一座,面积650平方米、可容货440吨。可以说,丹阳铁路日新月异地不断壮大,既改变了我县的面貌、便利了市民的生活,也促使丹阳成为了沪宁线上响当当的“小无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国民政府交通部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全面接收京沪线。1946年3月1日,原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改组为“京沪区铁路管理局”,开始实行分区管理。据“1947年京沪线镇江区域各车站设施情况表”登记,丹阳站重新被评为2等站,有站台6座、股道4条、并有风雨棚、号志、给水设备等设施。吕城陵口二站均为四等站。当时,丹阳站的运输业十分兴旺:城内吴聚源、吴义昌、林万泰、马泰源等粮行充分利用铁路,夏运火麦(小麦)、秋运糙籽(粗加工后的糙米)。1947年,丹阳站客货车日通过量达到43列,丹阳县境各站民国三十六年(1947)1~10月旅客发送人数为634117.5人,货物发送量为15011吨。其中1946年仅12月份,丹阳站客运人数就达47035人,货运吨数1214吨。但1948年后,随着国统区经济危机以及军事运输的繁重,京沪铁路又陷入了混乱。
194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京沪铁路又获得了新生。渡江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铁路工人,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号召,以又好又快的速度抢修线路和车站,为解放大上海和进军南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4月27日,宁镇间恢复通车,5月16日起南京至苏州间也恢复了通车。当时的数以千计的接管干部就是通过火车,不远万里汇聚丹阳,为解放大上海提前做好了准备。5月26日,随着上海解放,沪宁铁路全线恢复通车。
建国后,铁路发展步入了正轨,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1958年,京杭运河丹阳段裁湾取直,铁路线随河东移,丹阳站便迁到了运河以东、贡潘村东北侧。新站上距新丰5.98公里,下距陵口8.85公里。1959年5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试通车典礼,9月13日正式启用。新站包括候车室247平方米、客运线7股道、站台3座。当时丹阳站为中心站,管区涉及丹阳站、陵口站、吕城站以及青阳线路所(今大泊),全长30公里。1958年底,沪宁铁路又仓促上马复线工程,由于劳力不足、计划紧缩而进展缓慢。后来又遭遇“文化大革命”,铁路事业近于停滞。到了1974年,铁路运输趋于饱和,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1977年1月,迟来的沪宁铁路复线工程终于全线竣工通车,丹阳站又迎来了它的又一个辉煌!1978年,丹阳中心站上升为丹阳车务段,管辖范围西起南京栖霞山、东到常州新闸镇,包括15个站所,线路长、管理相当繁重。当时又因为镇江港站堵塞严重,一部分原在镇江中转的苏北进出口物资改由丹阳站中转。仅1980年,丹阳铁路中转苏北28县市的物资就达2414车,11万多吨。丹阳站中转业务的持续发展,使丹阳成为了沪宁线上又一个公铁、水铁中转枢纽!1983年,丹阳站新建旅客通行地道,长42.8米、沟通了三个站台,极大得便利了进出站的旅客。1989年1月20日,丹阳站在原站房北侧新建站房落成启用,并于1987年上升为二等站,成了沪宁线上传统意义的大站。 进入新世纪的沪宁铁路多少有点力不从心,它的运能似乎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进入了漫长的提速期。从无逢钢轨的架设,从平交道口到立交道口,从全封闭到电气化改造,沪宁铁路逐步脱胎换骨,迎来了六次大提速的辉煌业绩!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实行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列车运行最高速度达到140公里,旅行速度达到90公里,铁路第一次开始与高速公路向追逐。1998年10月1日,铁路又进行了第二次大提速,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提速的便利。其后2000年10月21日和2001年10月21日的两次大提速,全面形成了中国铁路提速网络,平均时速和提速里程都攀上了高峰。2004年4月18日,铁路第五次提速,一站直达的高速列车、国内最先进的庞巴迪和25T型客车又让人们感受到了航空的待遇。
伴随着提速的到来,也带来了列车的跨越!丹阳站一方面切实感受到了快速列车的高速,同时也面临了跨越的压力。众所周知,丹阳仅是一个县级市,自昆山站一步登天升格为一等站以后,丹阳站成了沪宁线上硕果仅存的二等站。列车停靠受到限制,旅客流量也很难提高。丹阳站第一次尝到了提速的别样滋味。据统计,丹阳站最辉煌的时候,日办理客运列车100余趟(含春运临客)。后来随着提速,到第五次提速后,下降至65趟。许多高速列车呼啸而过,大量城际特快却不停靠,这让丹阳旅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2003年,上海铁路局决定撤消铁路丹阳车务段,包括丹阳在内的七个车站划归镇江直属站。2006年3月,上海铁路局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站段调整,镇江、常州二站合并为常州直属站,丹阳站又划归常州直属站管理。机构的频繁调整,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无不预示着“六提”的水到渠成。丹阳站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迎接更大的挑战。
为了使丹阳站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够搭乘新型的“和谐号”动车组,也为了保持百年老站不被跨越衰败,丹阳站积极争取、市政府高度重视,终于和路局达成一致协议,使丹阳站搭上了六提高站台改造的末班车。据报道,此次改造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使1号上行站台、5号下行站台加高至1.25米,让旅客上下动车组如屡平地。同时,丹阳站还更新了电子显示屏、音响系统,为2007年4.18铁路大提速作好了准备。由于地方的重视,由于自身的努力,丹阳站终于成了六提停靠动车组的少数县级站之一。2007年4月18日8∶37分,刚刚靠站约两分钟的D407次列车满载着丹阳40多名乘客又启动了,当它风驰电掣般消失在下行方向(上海)时,人们脸上都露出满足的笑容。六提后,丹阳站又乘势而上,对外立面、候车室、售票厅进行了改造出新。改造后的丹阳站焕然一新,二楼专辟为动车组候车室,给旅客候车提供了优质服务。这次六提,尽管丹阳站图定办客列车从32.5对下降至20.5对,但是七趟动车的停靠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百年丹阳站真正迎来了高速时代,百年丹阳站又焕发了青春,将走向新的辉煌!
2010年7月1日,随着沪宁城际高铁的通车,坐落于老站房南侧的新站房同时启用。 乘坐1路或6路在火车站(南广场)站下车。



丹阳的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民国元年(1912)丹阳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丹阳全境解放,属镇江专区。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1959年9月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丹阳县属镇江市代管。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仍属镇江市代管。

镇江客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据《镇江市志》记载:1906年,由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清廷拨款,镇江站建成于牌湾西端。首任站长为黄启晋,总工程师为留德博士汪浙荣。当时有站屋8间,283平方米,其上“镇江”二字,原为康有为女弟子萧娴所书。第二年,1907年,沪宁铁路全线通车。民国25年(1936年)12月,增建售票处2间,天桥1座。至1949年,整个站舍包括售票处、候车室、行李房共500余平方米1954年,政府新建600平方米候车室和600平方米的行包房到达库,以及行李房、母子候车室等,使面积增加到1600平方米,其上“镇江”二字,为冰心(谢婉莹)女士所书。后又增建天桥1座。1973年4月,政府选定在镇江西郊劳动路建新客站老站拆迁,将原李家山前湖泊填埋掉。1974年11月4日破土动工,1978年1月5日正式使用 ,一直到90年代末期都是沪宁线上设施最好最现代化的新车站。开站之日,广场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有20余万人参与了开站仪式。由邓颖超夫人剪彩。新客站总面积9093平方米,主体大楼呈现“山”字形,象征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其上“镇江”二字,为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女士所书。塔楼7层,高30米,楼顶两面设大型晶体钟,主楼底层中部是进站大厅,两侧各有一个980平方米的候车大厅。进站厅外两端,分别是进出口处、行李房、售票厅。站内有5座站台,2座地道。设7股到发线和1股存车线,可以同时交会5趟列车。2010年,在原来老站区的南面(李家山),镇江站南广场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镇江交通运力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3月,上海铁路局新成立客运公司和货运公司,镇江火车站客运业务划归苏州站管辖,货运则划由常州站管理。2011年10月,经铁道部、上海铁路局正式批复,恢复镇江站为上海铁路局直属管辖站,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为同一级别管理站,管辖镇江境内的各站。2011年,镇江站(不含丹阳、句容)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左右,节假日高峰期超过5万人次,集聚效应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苏中、苏北门户,每天都有大量扬州、泰州等地的旅客来镇乘火车出行。 据悉,镇江站北广场将在不久后迎来改造工程。项目概况(1)工程内容1.拆除既有镇江站站房,新建7997㎡规模站房。2.拆除既有天桥、地道,城际场12m宽进站天桥、出站地道延长至普速场并接至新建站房。拆除既有雨棚,新建有站台柱大雨棚。3.拆除(7)道,将站台向西延长,基本站台长度设计为500m,端部最小宽度5.6m。将(6)道向南拨移0.3m。将第二、第三站台改造为1.25m高站台,邻正线站台墙改到距离正线2.5m处,加设站台护栏。4.改造后站台尺寸为:基本站台接长为500×(5.6~12.0)×1.25m,第二站台550×8.18×1.25m,第三站台550×8.25×1.25m。5.结合新建有站台柱大雨棚,重新架设接触网。(2)给排水1.生活供水系统新设生活供水加压站,同站房合建2.室外消防采用环状网系统。设置V=200m3消防水池一座并配移动式消防泵满足站房室外消防要求。在基本站台每隔100m设地下式消火栓,其它站台两端设地下式消火栓。3.本次设计新增昼夜最大用水量80m3/d,污水量50m3/d。(3)供电改造既有镇江35/10kV变配电所相关设备及其相关馈出回路工程,在新建镇江站房内新设一座容量为2x1000kVA的10/0.4kV变电所,在新建镇江10/0.4kV变电所内设置2台1000kVA动力照明综合变压器等。(4)暖通站房的通信、信号、信息设备用房设置工艺性空调;候车厅、售票厅、售票室、VIP候车厅、办公等房屋设置舒适性空调等。(5)投资概算本项目投资总额44482.86万元。金山网讯火车站北广场改造在即,在售票厅门口,一张改造效果图引起了不少过往市民的注意。镇江站站牌的“镇江”二字换为了统一的字体,这让一些市民和网友颇有遗憾,“现在火车站的‘镇江’二字是有历史来源的,改造后如果换成统一的标识,就没有了历史感,太可惜了。”网友“54hart”发帖称,自己看到改造效果图后,发现原本的“镇江”二字被替换,有些唏嘘,“为了统一和方便,所有新建火车站都用了统一字体,可我还是希望镇江不要千篇一律,留下一些自己独有的印记。”“54hart”的感慨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众多网友表示希望能保留原本的“镇江”二字,网友“蒹葭”表示,原本的字有个性,有历史感,如果改成统一的隶书,就太没有个性了,“这代表着文化和历史,应该留住曾经的记忆”,网友“Zhenyong”表示。老“镇江”二字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记者搜索“百度百科”,显示1906年,镇江站建成,“镇江”二字由康有为女弟子萧娴所书,后由著名女作家冰心重书。1978年1月5日,新镇江站落成使用,邓颖超同志为镇江站题写站名。“但现在一直使用的‘镇江’二字,是萧娴的书法。”网友“新世界”表示,自己的一个朋友就是当年制作镇江站站牌的,当时他们制作萧娴书法的站牌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直沿用至今。记者随后联系上火车站管理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火车站北广场的改造施工单位并不是镇江站,站牌的字体是全国统一的标识,“网友的建议我们已经了解,可以向相关单位反应,作为备选方案。”记者联系上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周姓负责人表示,火车站的站牌是统一设计,但可以将市民的心声反映给设计部。

阳谷火车站的历史沿革
答:阳谷火车站建于1996年。

上饶站的历史沿革
答:上饶站始建于1935年(中华民国23年)。1935年7月,玉山到上饶开始试车,同年8月1日玉山至上饶宣布通车,并开始办理客运业务1951年5月,上饶铁路电厂建成发电,火车站开始有电灯照明。1996年动工拆除旧站房;1998年10月18日上饶第二代火车站建成,占地6465平方米,高27.4米,站址在上饶市信州区解放路。...

枣阳火车站的历史沿革
答:枣阳火车站建于1965年。

阳平关站简介
答:位于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镇的阳平关站,邮政编码为724408,这座火车站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建于1956年的它见证了铁路时代的变迁。在地理位置上,阳平关站与宝鸡站相距271公里,距离成都站则有398公里。它隶属于管理广泛的西安铁路局,是铁路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阳平关站被定级为三等站,...

岳阳火车站的历史沿革
答:岳阳火车站建于1914年,同年8月启用。

向阳桥火车站简介
答:本文提供关于向阳桥火车站的详细信息,这些数据来源于权威的百度地图,最终以该平台的数据为准。向阳桥火车站位于中国湖南省衡南县的向阳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是一个服务于京广铁路线的重要站点。按照等级划分,它目前属于四等站。在客运服务方面,向阳桥火车站主要负责旅客的乘降,乘客可以在此...

衡阳站的历史沿革
答:1935年10月10日:衡阳火车站建成衡阳火车站座落在衡阳市珠晖区,初建时的衡阳站主体站房为1栋3层楼房,面积2700平方米。有南北两场:南场铺14股道,有旅客站台;北场有6股短线,供修车、存车用,并有机务段管线、粤汉码头装卸线等,当时是粤汉线上的区段兼编组站,湘桂铁路建成后,成为通往两广、...

阳朗火车站简介
答:位于贵州省息烽县阳朗乡的阳朗火车站,其邮政编码为551100,是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铁路设施。这座车站始建于1965年,见证了川黔铁路的过往。目前,车站的主要功能已转向货运,客运服务已不再提供。值得注意的是,车站及其相关的行车区间已实现了电气化,提高了运营效率。阳朗火车站与重庆火车站之间的距离大约...

景阳林火车站简介
答:景阳林火车站是一个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景阳林乡的铁路站点,其详细信息源于百度地图,所有数据均以该平台提供的为准。该站的具体位置邮政编码为15116。火车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它曾经是包兰铁路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现在的景阳林火车站不再办理客货运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该车站所在的...

太阳坪火车站简介
答:太阳坪火车站,位于中国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太阳坪乡,其铁路站址信息来源于百度地图,具体数据以该地图为准。这座火车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它坐落在焦柳铁路线上,但目前的运营情况有所限定。主要功能集中在货运业务上,不提供客运服务。这意味着乘客朋友们需前往其他站点满足出行需求。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