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作者&投稿:占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现今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我国当代社会新青年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想,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其在工作竞争中的表现将极为突出,他的人生也将得到大幅度的延展。在社会高度发展,祖国将欲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年轻人必须具备这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呢,其前提就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首先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动脑能力,超强的综合素质,善于总结归纳现象的本质。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单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生涯铸就良好的基石。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和归纳是数学学习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其含义就是将特殊的数学问题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法则、性质、运算规律,都可以利用演绎和归纳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和比较,就是对数学知识加以整理并对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研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思维逻辑学习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综合与分析法

所谓综合和分析,就是将数学知识有关联的部分全部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或得数学知识本质认识的教学方法。

4.概括与抽象法

概括和抽象法就是将同一类的数学知识进行规模的整合并且在众多的数学知识之中对其抽象的内容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理解,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1.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成果取决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充分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笔者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因为小学的高年级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些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逐渐的降低。所以,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要工作就是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的大环境下,这些先圣所倡导的的教育理念依然适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被动的学习都是不具备教育意义的。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压迫式的灌输学习,那么学生只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不能达到,就更不必提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再者,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一意孤行的采用压迫式的教学方法,必然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实际中,一定要采用疏导式的教学,尽可能的去引导,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必须一句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理解能力的高低来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热忱,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世界,感受数学世界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利用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工作,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的讲解更为透彻,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的扎实。因此,合理的创设情境,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得以培养。创设情境,就如同任务型教学法,由教师布置任务,将学生置于将要进行的教学任务中。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最后总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3.鼓励学生质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发现式的学习,而不是结论性的学习。结论性的学习不过是知识的灌输,其实际是十分不堪的。因为数学本身就不是一个定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过程,这不是一张成绩单就能告诉我们的。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否定结论,并大胆印证,这是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

4.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学的主体已经由教师转换为学生,传统的灌输形式的教学已经不符合当代的教学潮流。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必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将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在教学实际之中,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确立教学目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数学的学习是抽象思维的理解,不能硬性的进行灌输,只有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驱使下,学生才能拥有最佳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性的消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可以明确的掌握教学中所需要学习的项目,如此一来,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不仅要准备教案,还要再教学之前为学生确立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学习四则运算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培养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对四则运算的基础以及运算法则进行明确的说明,让学生进行理解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6.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工作中,实践是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起实践的意义,增加实践课程的密度。例如在新人教版教材中,学习《周长与面积》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量的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来对数学公式进行验证,学生就会对自身的测量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进行精心的设计,这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使用先进教学技术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很抽象的问题。例如,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死单元和第五单元中,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问题利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很难令学生理解。单纯的凭借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会使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并难以自拔。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动图课件或者是利用幻灯片来进行演示,提升学生学习的直观感受,那么,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8.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启发性的教学。教师通过交流给予学生引导,并激励学生继续探究,打开思维上的枷锁,最终解决问题。这些启发式的教学都具有通往抽象思维的路径,对学生总结归纳数学定律,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禁锢,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得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摘要】 小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并未形成系统,又一方面又富有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抽象与具象的相互转化,巧妙做好关键点的引导教学,注重课堂的自主探索和研究,大力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中国论文网 /9/view-4073735.htm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水平;提高
小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并未形成系统,又一方面又富有创造性. 也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学生进入思维定式的死胡同. 人们所谓的思维定式,说的是思考的时候不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也就是说,那时的思维是走进死胡同.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促使思维灵活高效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一、强化抽象与具象的相互转化
数学是一个很神奇的领域,有时候需要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才便于理解,有时又要把具象的事物抽象化才便于归纳出普遍性规律. 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数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通过具象的事物归纳出抽象的一般规律,根据抽象的东西具现出便于理解的事物,我们认为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其思维是有效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强化这两者的转换,从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关于这两者的转化,我们可以来看这两个例子. 比如讲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连接那两点分别画上一条线段和一条弯曲的曲线. 接着我拿出两条绳子,一条按照线段的轨迹剪出线段的长短,另一条按照曲线的轨迹剪出曲线的长短. 然后拿那两条绳子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孰长孰短. 这个过程只是把学生所想的展示出来而已,学生脑海里早就出现一条线段和一条曲线,并在脑海里抽象地进行比较了. 再比如,我们刚开始进行应用题入门时总喜欢举生活中的实例,数字往往是具体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具体的指代物抽象化,形成一般规律. 如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家有3只羊,小红家的羊比小明的多3只,问他们共有几只羊. ”我们可以把题目抽象成“A有3只羊,B比A多3只,问共有几只羊. ”当然,我们同样可以把数字也抽象成字母,如“A有a只羊,B比A多a只,问共有几只羊. ”这样把具体的事物、数字抽象成字母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巧妙做好关键点的引导教学
数学有很多关键“点”,很多学生通常被卡在那些“点”上过不去,于是解题就变得很困难. 每次老师道破要点后总能听到学生仰天长叹:“哦……”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学生在解题时总能遇到“摸不着头脑”的题目. 此时要么瞎蒙要么放弃,很少有学生能拓宽思路,从其他方面着手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思维的有效性还在于能否轻松地思考到答题的“关键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没有思路时老师就可以稍作提示,但是要注意点到即止,争取每一次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课堂上我举了一个找规律的例子:“观察下面的数字, 1,2,2,4,8,32,请写出下一个数字. ”这道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从前面几个数字中很难发现规律. 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学生纠结于前面三个数,在1,2,2里徘徊,难以找到规律. 这是思维定式的结果,事实上找规律的题目只要建立起一个能把所有数字都用上的规律就可以了. 有学生这样分析,“前两个数可以猜测1 + 1 = 2或1 × 2 = 2,可是2和2基本上只能理解为2 × 1 = 2,那么这三个数形成的关系都无法用于第四个数,所以此题无解. ”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勇气和魄力,接着引导到,“找规律的题目可以根据数字与序数的关系形成规律,也可以根据数字本身形成规律,这道题可以不考虑序数. ”学生陷入沉思,我见状提醒道,“第三个数2可以看成1 × 2,也就是第一个数乘以第二个数. ”如此一来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有学生起来回答,“4 = 2 × 2,8 = 2 × 4,32 = 4 × 8,所以接下来的数是8 × 32 = 256”思路已经点拨,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 其实对于例子而言,我基本上把关键点给说了,而真正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既可以点到即止,也可以点“未到”就止.
三、注重课堂的自主探索和研究
很多“填鸭”式思想都给我们警惕作用,课堂要避免这样的模式就必须把握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分量与角色. 对小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并不能给予他们太多的自主空间,他们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 漫无目的的思考是没有结果的,也就是说这样思考的效果很差,我们认为是无效的. 因此,老师要协调好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这几个方面. 如此一来,学生接受的知识可以当堂思考并消化,甚至在自己的摸索研究中能有不同的发现.
例如,在讲“圆柱和圆锥”时,我先进行讲解,差不多把该讲的知识点讲完之后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给你们一个圆柱和一个球,你们要如何确定这个圆柱能否放得下这个球?”学生思考片刻后我继续引导:“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圆’的相关知识来猜测一下球的性质,圆是平面的,而球是立体的,它可以通过圆绕着其直径旋转得到. 所以可以认为球是由无数个圆构成的,那么球也有半径. 要判断球能否放入圆柱中,我们需要对比圆柱底面圆的半径、圆柱的高和球的半径的大小. 只有前两者大于后者的时候才能放得下,否则不能. ”我看学生的反应不错,于是抛出“那你们说说要怎样确定一个球能否放入一个圆锥中?”这个问题是超纲的,但是我只是要学生思考一下应该注意的问题,或者说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把球看成圆,把圆锥看成三角形,这样就变成平面了. 这时最大的半径是满足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和圆刚好接触,于是只要半径比最大的小的球都能放到圆锥里. ”
没有目的的思考应该归为胡思乱想,被定死在一个框框里的思考应该归为做无用功. 思维有无效率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笔者认为,思考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如果连思考的过程都节省了,那么思维就是无效的.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喜欢玩、喜欢动手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利用游戏和趣味性教学法:小学生喜欢玩,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趣味性。2. 强调实际应用:小学生对实际应用感兴趣,可以将数学...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注意力短暂等。为了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创设情境:小学生喜欢通过感官来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探究数学知识。2. 强调实用性: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需要有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在...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包括:1. 喜欢玩耍和动手,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2. 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符号理解能力较差,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理解;3. 对于新鲜事物和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 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5. 学习速度和能力有差异,需要差异化教学。基于以上特点,可...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引起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实验、故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2. 建立概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 鼓励提问: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尽量给予耐心和详细的回答。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为孩子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材料,包括故事书、科普书、绘本等。这样...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基于以上特点,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1. 利用游戏和趣味性教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利用图形和实物教学: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可以通过图形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3. 利用多媒体教学:小学生对于...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包括:1. 好奇心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发现。2. 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3. 记忆力强: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能够记住大量的信息。4. 童心未泯:小学生的童心未泯,喜欢玩耍和游戏。基于以上特点,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基于以上特点,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1. 利用游戏和趣味性教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可以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2. 利用图像和实物教学: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可以通过图像和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3. 利用多媒体教学:小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比较感兴趣,...

教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具体性进行教育
答:1、首先了解中学生在各个学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普遍性的特点和特殊性的特点,当代小学生的特色等。2、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科竞赛、比赛等,尤其是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形式,家长也会支持的,如书法、唱歌、跳舞、器乐、体育活动、小组合作性的活动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不妨...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改变吗?
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改变和提升。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学科和知识,例如艺术、音乐、科学等,以帮助他们发展全面的思维能力。2.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在学习中积极提问,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