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计划

作者&投稿:村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理念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与重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就是指课堂中在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与学,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优化原有的教学设计,提高师生思维的深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要由以往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而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其原因是意志上存在障碍.特别是一些调皮好玩的学生,他们还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存在着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现象,学习在他们看来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正是因为学习没有成为其内在的需要,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毅力和耐力都较差.为此我对这些学生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大是小,只要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就行.有了目标,再树立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决心,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中,我还不失时机地以我国古代、现代数学方面的成就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高科技成就事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课堂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肯定话语,一个关爱和肯定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平时一个简单的谈话,都可以让学生得到激励和感化,让师生距离缩短,使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你,认可你,从而才能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感兴趣.只有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学生才能更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学生对有些老师不欣赏,导致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的事例到处可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热爱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欣赏的眼光,老师同样对学生有欣赏的眼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有效性.
二、不断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别学生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我认为是他们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和爱好.为此,在教学中要常注意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入一个问题的世界里,使他们总是在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取得独自发现结论的喜悦的鼓舞下,他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该做什么,怎么样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新课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课堂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动脑.教师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 探索,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三)、在课堂中善于观察
观察学生们的行为,观察学生们的课堂反应,观察学生们的心理.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观众,在课堂中善于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关注于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并及时抓住那宝贵得如同春天早晨的晶莹露珠般稍纵即逝的学生思维火花,适时生成,课堂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教师的心灵侦查,才有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学生才会有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四、勇于对教学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勇于对教学进行评价,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xx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在xx县教育局、教研室、县城关一小和实验小学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县区教研员和各位教师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活动开的圆满,开的成功。下面将本次活动的总体特点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次赛教活动总体特点
(一)选材多样,内容丰富
本次参赛的32节课涉及到数学的四大知识领域,照顾到了每一个学习年级。其中还有部分课是用北师大教材来上的。比如紫阳的《用字母表示数》。
(二)准备充分,特色鲜明
本次的32节课,无论是城市的课,还是乡镇的课。从课的流程,课堂结构的把握,方法的运用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有明显提高。
(三)教案规范,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的32份教案都能够很好的按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统一模式结构来进行。为我们进一步规范教案书写,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课堂文化氛围有凸显
一、二年级学生的听说,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很强的。合作的习惯,倾听的习惯、思维的习惯等课堂上都有良好的表现。xx城关一小的学生课前准备的了学生优秀的文化大餐。有介绍xx的特色的,有介绍xx小吃的,有介绍xx名胜古迹的。还有孩子高唱xx的菜花节之歌。给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师的团结和互助协作精神有突出的表现
当我们的做课老师在使用实物投影仪遇到了一点困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胸前佩戴的“xx城关一小”字样的老师随时为我们排出了故障。这一幕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就是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职业的崇高,胸怀的坦荡和心灵的美好。让我们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回顾
(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逐步改善
1.自主探究的随机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2.合作交流的时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从《重叠问题》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最后得出韦恩图。
3.动手实践的操作性、规范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规范要求和具体实际。规范要求:明确怎样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操作中思维有所提升,能力得到锻炼,品位得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1.情境创设到位。
【案例一】《植树问题》用手指引入,两颗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案例二】《平移和旋转》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向前后左右的移动,再转动一圈,都是让学生初步的感知一下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再比如,xx的臭豆腐,也作为了学生学习的素材了。在老师参加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重叠问题》以做游戏引入课题。听音乐的有3人,玩悠悠球的有4人,明明是7人,怎么实际一数却只有6人。带着这个冲突和矛盾,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讨论。《找次品》一课,引入很吸引人,从乐乐头上少了一只花瓣入手引入课题。
2.活用教材到位。
(1)活用主题图或情境图。(2)活用内容。(3)活用练习。32节课,没有哪一节课是原原本本的用教材中的例题和既定的素材,或多或少,老师都有取舍、加工或者改造。
3.方法运用到位。
(1)讲授法,培养学生有意义的学习。(2)注重启发式与因材施教。启发式,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启发式的要害和关键是启发学生积极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启发式的关键不在于课堂问了多少个是不是,对不对,那是形式。因材施教,因为不同人,他的秉性,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先天性的很多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来的原则。温总理到北大和北京35中听课都提出这两个原则。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多从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两种思维”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A.传统教学手段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a.复习引入与情境创设相结合。大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又通过复习来引入新知,比如,计算类的课;也有直接创设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情境而引入新知的。比如《观察物体》,现场拍摄照片,再现场呈现在大屏幕上。
b.讲授例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现在的一些内容,有的老师除过用讲授的方法以外,还让学生自学,或者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结论,也有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整理。《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
c.讲和练与拓展延伸相结合。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的讲与练是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以游戏的形式,操作的形式,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延伸也是很好的形式。《统计与概率》玩飞行棋的设计。
B.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了创新与提高。
a.突出了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初步认识角》、《包装的学问》等课的教学。
b.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现在的练习设置就可以节省一些抄题的时间来提高练习的容量。(图形的面积、体积、容积计算、解决问题类题目等)。
c.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平移与旋转》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屏。《重叠问题中》维恩图的各部分名称的含意的讲解与说明。
C.多媒体使用技术被广泛普及与推广。
a.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今天的32节课无论是村镇还是城市的老师都能够娴熟的运用电化手段进行组织教学。
b.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c.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找规律》的趣味设计。
(三)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有效
1.学校资源(教学挂图、教具、学具)。
2.教师资源。教师自制自创学具、教具。【案例】《重叠问题》的摇呼啦圈、《包装的学问》。
3.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教材资源。调整内容——《植树问题》,教材中内容安排是只讲一种规律,而实际教学中有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把三种规律巧妙的进行了整合与转化。让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简单。调整情境——《重叠问题》,老师把教材中的画面直接变成了人来做游戏。
(四)教学风格和特点自然独特
1.注意了教学设计的“三度”指标。
(1)有尺度。没有哪个老师只仅仅讲教材中的内容。说明老师们把尺度都把握的都很好。
(2)有厚度。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对于荡秋千现象的解释。就是一个有厚度的解释。它是一个平移现象,对于的深度理解,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能遇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钟摆现象,或者摆动现象。
(3)有温度。像岚皋《找规律》一课老师听完后,不是感到在听课,而是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还有《找规律》一课中对大数学观的渗透。在“好读书好”中找规律:“好好读书,好读书好,书好好读”。《找次品》在3的倍数中找次品,最简洁的方法就是“三分法”等等。2.体现了教学中的“四字”方针;(实、新、准、活)。
从这32节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来,都是在认真阅读了教材,阅读了教师用书和一些相关的资料后,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来组织教学的。从评委的反馈信息来看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一个“实”字。
①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②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比如,《平移和旋转》平移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直的运动叫做平移;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的运动叫做旋转。该下定义的时候就下定义。注意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图形平移之前和平移之后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变?明确,大小、形状、方向没有改变,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③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
(2)突出一个“新”字。
①设计新。有的老师用猜谜语,唱儿歌,做游戏的形式来引入,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②理念新。让学生用几十秒的时间来互相的评一评谁这节课表现的最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
③手段新。练习设计有层次,电脑辅助有效果。老师带着呼啦圈儿、花环、进教室,并充分利用xx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3)落实一个“准”字。数学是一门真与实的科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类似喷泉是平行线,五线谱是数字编码,图形的形状与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等不够严密科学的结论来刻画数学。
(4)彰显一个“活”字。一是学习方式活。对话交流自主探究。二是课堂氛围活。
(五)教学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明显渗透。
第一,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比如,《植树问题》中钟声敲响的情境。第二,数感的培养。《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N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些数。比如,用N表示一排的8个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第三,集合思想的培养。如,《重叠问题》用最基本的呼啦圈把学生圈起来,就是集合思想中韦恩图的雏形。如果不培养这种思想的话,正像老师所说的,我们不可能走到哪里都背过呼啦圈儿吧。第四,优化思想的渗透。比如,《找次品》的教学。第五转化的思想的渗透。比如,《等量代换》的教学。第六,估算意识和算法多样化思想的体现。比如,《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理性。
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数学是工具,工具是实用的。真有感情就表达,不要无病呻吟。比如,《找次品》中就可以渗透诚信教育。例如,课堂上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个拥抱。可能这个学生一生都会感到是温暖的。
(六)数学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1.听、看、问、答的思维品质较好;特别是学生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是很让我们感动和钦佩的。
2.实践操作的习惯较好;想和做能够巧妙结合,操作中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技巧进一步掌握。
3.语言表达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学科的整合。
(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1.情境创设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中呼啦圈、溜溜球都作为了学生学习的道具。
2.练习设计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植树问题》的敲钟问题,给小路两边的植树,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反思
1.操作比较被动。一是缺少起码的教具的操作。比如《等量代换》中没有天平,让学生用手来比划。
2.合作比较勉强。让学生涂出有规律的图案,就不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
3.讨论显得多余。明明是两个空白的集合圈,还让学生来讨论。
4.设计不够大胆。该自学的地方,就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评委们一直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讲的还是多了一些。给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显得有些单薄。
5.评价不够到位。一是没有很好的实现目标多元和方法多样;二是形式还比较单一。认为师评的较多,生生互评的较少。偶然碰到了一个生生互评的,还只说了名字,没有说好在哪里。三是缺少灵活处理问题的机智。
6.技艺不够高超。比如,板书的技能,有的板书很有特点,有的板书没有特点。有的板书让人感觉去掉了一个字就很可惜。这样的板书,我们的32节课中有,但还显得比较少。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抓住“一个核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1.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
2.注意收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生成的问题。比如,《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家。变换行距,来植树,并归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物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具体情境中同一个量,就用同一个字母表示,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
(1)在于心。用心准备,用心设计,精心预设。《找规律》的教学,老师穿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戴的项链,穿的衣服都是有规律的。
(2)在于细。细化、细腻和细微。课前想细。预案想多、想开、想细。比如,课前教具学具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天平,学生没办法操作实验,学具没有拿够,学生只好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
(3)在于实。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概念课的教学,最终要落脚在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上。计算课最终应落在思维上,而不是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图形与几何教学最终落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综合与实践关键落在综合与运用上,即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遵循“两律”
一是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顺向到逆向等等。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式要活,活动呀,游戏呀,要有吸引力。
(三)把握“三定指标”
定标 ——指要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思想方法的渗透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来实现;定点 ——即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无论设计如何新颖,手段如何高明,最终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应有所掌握。定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与启发式教学。并力争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儿不乱。
(四)实现“四个超越”
只有切实做到把握“三个读懂”,认真落实“三定指标”才能实现“四个超越”,即“超越教材”,(把教材作为素材,可以创造,可以加工。) “超越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传播、拓展的平台。)“超越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超越自我”。【我们的教学只有超越自我(教书匠),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因为自身没有数学味的数学老师,不可能上出具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
(五)提高五项技能
1.要提高提问的技能。(浅、碎、多、深、窄、白)。
2.要提高语言的技能。一是衔接过渡语缺乏流畅性。二是总结归纳语缺乏严密性。三是提问指向语乏针对性。四是随机应变语缺乏时效性。五是综合评价语缺乏激励性。六是会话肢体语缺乏技巧性。
3.要提高处理教材的技能。一是既要切实理解教材,还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不要例题,练习设计的规律都是一、一,其实还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二、一,一二,一、一、二,二、二、一等等。二是要切实把握课时教材与学段教材之间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回答图形是通过平移得来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是通过自学得来的。
4.要提高预设与生成的技能。
首先,要精心的预设生成。课前的思考和把握。其次,宽容的接纳生成。当学生说的不沾边时,当学生说的离题千里时。第三,机智的筛选生成。例如,《重叠问题》老师游了一圈就让学生把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了。第四,巧妙的利用生成。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第五,及时的反馈生成。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已经到了思维的高层次了,老师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走教案上。
5.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技能。
第一,应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借助集体的力量适当进行归纳和点拨。第二,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评价语言。请听来自A组一位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提出的问题真有挑战性;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你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第三,适当运用奖品激励法。例如,给学生发奖品。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妈妈经常打我”。专家的评价是这样的处理欠妥,原因是不符合真善美假丑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后我们沟通一下,看你妈妈为什么打你。
(六)追求六个目标
1.确保质量。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确保素质教育质量。
2.讲究实际。要让课堂尽量显得朴实、扎实、真实和丰实。
3.提高效率。讲授、启发、思考、合作、探究都应该是积极有效。
4.促进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增强品位。让学生不仅仅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如数学史,科学史和金典例题等内容的渗透。
6.追求特色。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实践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答: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 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只有将教学设计中的案例和学生的操作有机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中案例有着非常大的指引作用,案例对于理解数学活动经验特征的...

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答:;答案要点: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大;18.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答案要点: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学法指导等;教育科研的知识(略);19.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答案要点: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自我反思、同伴互;20.阅读下面的教...

如何做好新课程教学中的数学活动
答:《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所以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遵循这个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去多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答:学习上的成功最能成为学生增强自信并自愿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都可让学生自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开展“结对子赛”,并通过及时批阅的作业,课堂前五分钟基础练习,课堂上的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教学时,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答: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些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
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1、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大胆交流,创新
答:2.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氛围;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曾经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答:在第二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成了“探究者”,正方形纸也变成他们手中的“金箍棒”,用它变换出不同的花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这不同的操作中得以绽放。教学中只有操作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动手操作与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具有足够的含金量,这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答: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答: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