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海军建立时间 中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什么时期 ?

作者&投稿:邸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世纪80年代随
着中国近代国防体系转型的完成,中国海军的建设与部署也逐渐定型。其初始形态为:北
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地方区域型.海军,分北;东、j南三个方向警戒海上。4支海
军、3个方向的布局形态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深刻反映出近代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严峻形势
的历史背景。1840年后,连遭海上入侵的清朝政府被迫在建立海洋防御体系上向前迈出了
一步。但是,对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却在10余年的时间内迟迟没有动作。1867年,身为地
方文官的丁日昌向朝廷提出以新式轮船为标志的未来中国海军应分为三路:其一为北洋提督
管辖,驻扎大沽,禁卫京门,防御北向海上,范围是直隶(河北)、盛京(辽宁)、山东沿海。
这一范围基本上概括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将渤海视为海上门禁。其二由中洋提督统帅,
驻扎吴湘江口,防御东海洋面,范围是苏、浙沿海。其三归南洋提督指挥,驻扎厦门,主要
防御福建与广东沿海。丁日昌提出三个方向海军平时各守一方,战时“则一路为正兵,两路
为奇兵,飞驰援应”,利用中国海区一水相通的特点,相互呼应支援,使中国沿海七省海上
防御联为一气。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一个有关近代海军部署与使用的完整方案,它在
中国近代军事历程上首倡海军按方向统一部署的意义极为重大,实际上,中国海军后来战略
布局的形成基本上也是按此思路进行的。今天来看,这种战略布局既参照了当时沿海各省的
海防现状,同时也兼顾了沿海的地理和人文条件。

南洋方向的设置以闽粤两省为重,广东在19世纪中国经济重心北移之前是战略前哨之
地。1840年和1856年两次中外战争广东均首当其冲。’福建与广东相邻,闽省防御关系广
东侧翼的安全,且与台湾岛艉O嗤��笳叩恼铰云琳献饔米钥滴醭�岳?

一直为人关注。此外,当时建造新式舰船的福建船政局已开工;福建海上防御力量的组
建已具基础。在这一方向上构筑粤闽一体的海上防御体系,可形成拒敌于陆上国土南端以外
的态势。

苏浙沿海地处海防全线的中段,长江口及苏松嘉湖杭诸州在中洋防御方向的背后,是古
代以来农业经济作物的出产地,各朝中央政府对该地的安全都十分重视。由于关系到中央政
府的财政收入,在近代海运业兴起代替大运河沟通南北之作用后,这一方向海上及长江口的
防务重要性更加突显。北方诸省环拱京畿,辽东、山东两半岛似突出东亚大陆将渤海拥入怀
中,而渤海于京城有如天然壕堑,跨过即可直逼中国的政治中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
法联军就是在突入渤海防线后迫使朝廷定下城下之盟的。有鉴于此,将环绕渤海的三省结为
一体‘单独作为一个防御区域,统一部署与使用海上力量,是确保王朝及海防全线的重中之
重。

但是,方案的设计与实际运作并不相等。1875年,有关中国部署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
规划,在经历了一场重构国防战略体系的大讨论后正式出台。遗憾的是,最高决策层并未采
纳“三洋布局”方案,而代之以海防全线分南北两洋“督办”。在这一决策之下,北方四省
仍做一布防方向,未来的北洋舰队将在这一方向上完成部署,而苏浙则南划,“中洋”不再
单独作为一个方向,南洋辖区实际上自长江口以南一直延伸粤省,包含着多个作战方向。长
江口、台湾及南海均容纳在这一区域之中。而已有的粤、因海军也都在南洋的管辖体制之
内.这在封建的军事体系中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起步时期的中国海军在长江口以
南沿海的部署形成了这样的状况:南洋海军仅分是江苏一省海军的称谓,其部署的地区之仅
在江苏省沿海,最多及于钱塘江口,福建海军并未纳入南洋系列,只承担着守卫闽海警戒台
湾的任务;而广东海军则始终独立发展,支撑着南向的海上防御。上述中国海军在南线的海
防部署,从1875年起大约存在了10年。

与南洋体系、部署互不相符的状况比,北洋海军的建设相对规范。这是由于自19世纪
70年代起,清朝政府将其海防重心逐渐北移,北洋方向的海军发展获得了优先权。至1884
年,北洋海军已装备了备型舰艇14艘,特别是它留用了清政府从英、德等国15艘进口舰中
的Il艘。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为确保朝廷既定海防方略的落实,北洋海军勘测选定
了在渤海湾内,建设一个以大沽、旅顺、威海三个海军基地为支撑点的海上三角防御体系。

这一战略性举措的策划与决定,使得未来中国海军布局之北翼,稳定地存在一个内卫京
师、横扼海湾的环渤海防御带。这为晚清新的国防体系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掩护。中国海军第
一个战略布局的真正定型是在19世纪80年代中。1884年8月,中法战争马江战役爆发,
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成后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此战使已具规模的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而
一直在运作中的海防建设也立时出现了大的缺口。鉴于这种形势,清廷再次决策发展海军。
与10年前不同的是,1885年的海军建设的高潮已有了10年建设的基础,海军的部署及防
御范围已大致确定,所有做的只是对现有的布局进行调整。而清朝政府的意图是:全力加强
北向海上的防御,因此,19世纪8Q年代至世纪末,中国海军部署的具体情况是:广东海军
力图加大,但收效不大。作为南向海上力量的中坚,1890年时广东海军拥有各型舰船50
艘,但可在近海区域作战的只有3艘,在1895年甲午海战中奉调北援而全部损失。

福建海军也无法恢复舰队规模,使得以台湾方向的海上防御出现空白。好在甲午战前为
主要海上敌国日本全力实行“大陆政策”而未及南下。清廷为了全力发展北洋舰队,1885
年后就停止了南洋海军的装备采购;虽然南洋海军主持者希望增强南洋部署以呼应北洋;充
分发挥海军布局的整体效应但无奈以其15艘舰艇,1.9万吨的规模,无法力挟东南。特别
是从1888年起,南洋舰船“能海战者”每年春夏奉命调归北洋结制,这又使中国海军部署
形态中一个重要方向形同虚设。

北洋海军是此时海军布局调整中最大的获利者。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拥有舰
船数已达25艘,总排水量3.9万吨。同时北洋舰队的驻泊、训练、编制和后勤保障都已成
制。

189O年,历时10年的北洋旅顺基地建成,4年后,与旅顺隔海相望的威海基地也成为
北洋舰队的另一集结地。前者供北洋舰只停泊与维修,后者主要为北洋舰只聚泊操练及补给
提供保障。适两处基地的建成,使北洋舰队的有效警戒区域一下从渤海近岸推远至整个渤海
湾外。加上原有大沽基地为北洋舰队提供军火供应及维修保障,一个完整的、近代化的环渤
海防御圈最终形成。

从中国海军第一个战略布局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窥得晚清海防战略的基本内涵;首
先在对国家海上安全形势的判断上,确定了日本为未来主要敌国;其次中国海军战略布局的
第一个形态自其构建之初,即与清廷对北方海防实行倾斜同步,致共季最后定型时不可避免
地出现畸轻畴重的格局,重北轻南的海军—建设与布局,为中国海军第一个布局造成了历史
的遗憾;第三,从海军布局的整体形态来看,它充溢着一种被动防守的指导,这种特征必然
影响着海军力量的使用。在北翼部署的北洋舰队,拥有远东一流的军港和作战装备,具备威
慑与打击并存的实力。但中国海军的第一代指挥者们只把这支可以制敌于海上的战略力量用
来“守口”,以至最终将其葬身于自家港口之内,成为中国海军的耻辱。由此观之,在中国
近代海军形成期内定型的中国第一个海军布局的基本设计是合理。但其发展却不可避免地走
向了失衡,它的存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跨世纪的遗产,在面临跨越新世纪的今天,其合理与
失衡的悸论十分值得深思。

中国近代海军的战略布局

--------------------------------------------------------------------------------

海军的战略布局,即指一国海军由战略使命决定在特定空间内进行的兵力部署。严格地
说,中国古代只有水师而没有海军,其部署特征是各地分防,散而无当。19世纪80年代随
着中国近代国防体系转型的完成,中国海军的建设与部署也逐渐定型。其初始形态为:北
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地方区域型.海军,分北;东、j南三个方向警戒海上。4支海
军、3个方向的布局形态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深刻反映出近代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严峻形势
的历史背景。1840年后,连遭海上入侵的清朝政府被迫在建立海洋防御体系上向前迈出了
一步。但是,对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却在10余年的时间内迟迟没有动作。1867年,身为地
方文官的丁日昌向朝廷提出以新式轮船为标志的未来中国海军应分为三路:其一为北洋提督
管辖,驻扎大沽,禁卫京门,防御北向海上,范围是直隶(河北)、盛京(辽宁)、山东沿海。
这一范围基本上概括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将渤海视为海上门禁。其二由中洋提督统帅,
驻扎吴湘江口,防御东海洋面,范围是苏、浙沿海。其三归南洋提督指挥,驻扎厦门,主要
防御福建与广东沿海。丁日昌提出三个方向海军平时各守一方,战时“则一路为正兵,两路
为奇兵,飞驰援应”,利用中国海区一水相通的特点,相互呼应支援,使中国沿海七省海上
防御联为一气。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一个有关近代海军部署与使用的完整方案,它在
中国近代军事历程上首倡海军按方向统一部署的意义极为重大,实际上,中国海军后来战略
布局的形成基本上也是按此思路进行的。今天来看,这种战略布局既参照了当时沿海各省的
海防现状,同时也兼顾了沿海的地理和人文条件。

南洋方向的设置以闽粤两省为重,广东在19世纪中国经济重心北移之前是战略前哨之
地。1840年和1856年两次中外战争广东均首当其冲。’福建与广东相邻,闽省防御关系广
东侧翼的安全,且与台湾岛艉O嗤��笳叩恼铰云琳献饔米钥滴醭�岳?

一直为人关注。此外,当时建造新式舰船的福建船政局已开工;福建海上防御力量的组
建已具基础。在这一方向上构筑粤闽一体的海上防御体系,可形成拒敌于陆上国土南端以外
的态势。

苏浙沿海地处海防全线的中段,长江口及苏松嘉湖杭诸州在中洋防御方向的背后,是古
代以来农业经济作物的出产地,各朝中央政府对该地的安全都十分重视。由于关系到中央政
府的财政收入,在近代海运业兴起代替大运河沟通南北之作用后,这一方向海上及长江口的
防务重要性更加突显。北方诸省环拱京畿,辽东、山东两半岛似突出东亚大陆将渤海拥入怀
中,而渤海于京城有如天然壕堑,跨过即可直逼中国的政治中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
法联军就是在突入渤海防线后迫使朝廷定下城下之盟的。有鉴于此,将环绕渤海的三省结为
一体‘单独作为一个防御区域,统一部署与使用海上力量,是确保王朝及海防全线的重中之
重。

但是,方案的设计与实际运作并不相等。1875年,有关中国部署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
规划,在经历了一场重构国防战略体系的大讨论后正式出台。遗憾的是,最高决策层并未采
纳“三洋布局”方案,而代之以海防全线分南北两洋“督办”。在这一决策之下,北方四省
仍做一布防方向,未来的北洋舰队将在这一方向上完成部署,而苏浙则南划,“中洋”不再
单独作为一个方向,南洋辖区实际上自长江口以南一直延伸粤省,包含着多个作战方向。长
江口、台湾及南海均容纳在这一区域之中。而已有的粤、因海军也都在南洋的管辖体制之
内.这在封建的军事体系中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起步时期的中国海军在长江口以
南沿海的部署形成了这样的状况:南洋海军仅分是江苏一省海军的称谓,其部署的地区之仅
在江苏省沿海,最多及于钱塘江口,福建海军并未纳入南洋系列,只承担着守卫闽海警戒台
湾的任务;而广东海军则始终独立发展,支撑着南向的海上防御。上述中国海军在南线的海
防部署,从1875年起大约存在了10年。

与南洋体系、部署互不相符的状况比,北洋海军的建设相对规范。这是由于自19世纪
70年代起,清朝政府将其海防重心逐渐北移,北洋方向的海军发展获得了优先权。至1884
年,北洋海军已装备了备型舰艇14艘,特别是它留用了清政府从英、德等国15艘进口舰中
的Il艘。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为确保朝廷既定海防方略的落实,北洋海军勘测选定
了在渤海湾内,建设一个以大沽、旅顺、威海三个海军基地为支撑点的海上三角防御体系。

这一战略性举措的策划与决定,使得未来中国海军布局之北翼,稳定地存在一个内卫京
师、横扼海湾的环渤海防御带。这为晚清新的国防体系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掩护。中国海军第
一个战略布局的真正定型是在19世纪80年代中。1884年8月,中法战争马江战役爆发,
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成后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此战使已具规模的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而
一直在运作中的海防建设也立时出现了大的缺口。鉴于这种形势,清廷再次决策发展海军。
与10年前不同的是,1885年的海军建设的高潮已有了10年建设的基础,海军的部署及防
御范围已大致确定,所有做的只是对现有的布局进行调整。而清朝政府的意图是:全力加强
北向海上的防御,因此,19世纪8Q年代至世纪末,中国海军部署的具体情况是:广东海军
力图加大,但收效不大。作为南向海上力量的中坚,1890年时广东海军拥有各型舰船50
艘,但可在近海区域作战的只有3艘,在1895年甲午海战中奉调北援而全部损失。

福建海军也无法恢复舰队规模,使得以台湾方向的海上防御出现空白。好在甲午战前为
主要海上敌国日本全力实行“大陆政策”而未及南下。清廷为了全力发展北洋舰队,1885
年后就停止了南洋海军的装备采购;虽然南洋海军主持者希望增强南洋部署以呼应北洋;充
分发挥海军布局的整体效应但无奈以其15艘舰艇,1.9万吨的规模,无法力挟东南。特别
是从1888年起,南洋舰船“能海战者”每年春夏奉命调归北洋结制,这又使中国海军部署
形态中一个重要方向形同虚设。

北洋海军是此时海军布局调整中最大的获利者。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拥有舰
船数已达25艘,总排水量3.9万吨。同时北洋舰队的驻泊、训练、编制和后勤保障都已成
制。

189O年,历时10年的北洋旅顺基地建成,4年后,与旅顺隔海相望的威海基地也成为
北洋舰队的另一集结地。前者供北洋舰只停泊与维修,后者主要为北洋舰只聚泊操练及补给
提供保障。适两处基地的建成,使北洋舰队的有效警戒区域一下从渤海近岸推远至整个渤海
湾外。加上原有大沽基地为北洋舰队提供军火供应及维修保障,一个完整的、近代化的环渤
海防御圈最终形成。

从中国海军第一个战略布局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窥得晚清海防战略的基本内涵;首
先在对国家海上安全形势的判断上,确定了日本为未来主要敌国;其次中国海军战略布局的
第一个形态自其构建之初,即与清廷对北方海防实行倾斜同步,致共季最后定型时不可避免
地出现畸轻畴重的格局,重北轻南的海军—建设与布局,为中国海军第一个布局造成了历史
的遗憾;第三,从海军布局的整体形态来看,它充溢着一种被动防守的指导,这种特征必然
影响着海军力量的使用。在北翼部署的北洋舰队,拥有远东一流的军港和作战装备,具备威
慑与打击并存的实力。但中国海军的第一代指挥者们只把这支可以制敌于海上的战略力量用
来“守口”,以至最终将其葬身于自家港口之内,成为中国海军的耻辱。由此观之,在中国
近代海军形成期内定型的中国第一个海军布局的基本设计是合理。但其发展却不可避免地走
向了失衡,它的存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跨世纪的遗产,在面临跨越新世纪的今天,其合理与
失衡的悸论十分值得深思。

中国近代什么时候开建的海军?~

1840~1842年,英国人以30余艘舰船和不足1万人的远征军打败了拥有近百万常备军的清王朝。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廷受到强烈震撼,魏源、林则徐等有识之士认为“夷之长技,一战舰,二火炮,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们建议并规划出创立中国近代海军海防的初步方案,以期形成“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的战略格局。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萌发了仿效西方坚船利炮、创办近代海军的设想。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等先后建议购买外舰建立舰队,得到清政府允准。1862年,李泰国在英国购舰船7艘,与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密谋企图控制中国海军,但遭到清朝官员抵制,此次购舰建军计划破产。
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1866年,在左宗棠、沈葆桢的操办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院校——船政学堂在福州诞生。1867年1月6日,船政学堂正式开学,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
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的构想,无事出洋梭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
1874年,日本舰队以琉球船民事件为由人侵台湾,沈葆桢带舰人台交涉退兵,形成中日双方第一次正面冲突。日军侵台使清政府朝野震动不已。同年11月5日,总理衙门上奏.强调了海防问题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项加强海防、抵御外侮的措施,并随后展开了一场著名的“海防大讨论”。最终通过了“先就北洋创设一支海军,俟力渐充,就一化三,择要分布”的海军海防发展战略思路,并派李鸿章和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从而直接推动了我国近代海军建设的步伐。
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下令由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筹建南北洋水师,每年拨付经费400万两白银,由南北洋水师分用。为迅速见成效,且为重点防御日本,清政府采纳沈葆桢建议,优先重点发展北洋水师。
南洋海军于1879年5月由沈葆桢等奏设“海外兵轮船统领”,以后又称“南洋兵轮船总统”,由江南提督或长江水师提督兼任。1879年7月4日,福建水师成立,为我国最早成军的近代海军力量。到中法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军舰15艘,排水量近1.8万吨,舰队多为木壳舰,以国产为主。1884年中法战争,福州船政局所属军舰惨遭全歼,南洋海军也损失了2舰。
北洋水师的舰船主要来自国外购买。此时正是欧美各国收获海军革命成果的时代,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且对出售此类产品亦无严“定远”号铁甲舰格的限制,只要肯花钱,几乎任何新式武器装备都能很快买到。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在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接受了驻德国公使李凤苞的大力推荐,选定在德国伏尔锵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另外再订购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号。“定远”和“镇远”属同一级别的姊妹舰。两舰长93.87米,宽17.98米,排水量7335吨,航速14.5节,装甲总重为1461吨。这两艘军舰造成后,成为世界第一等的铁甲舰,也是当时亚洲的第一巨舰。1886年,“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停泊日本长崎补给、维护时,坚甲巨炮引得日本朝野一片恐慌。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北洋水师共有大小舰只20余艘(不包括鱼雷艇和辅助船只),以2艘铁甲舰、8艘巡洋舰为主力,总吨位超过4万,是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洋务运动时期。

现代海军分别创立于什么时期
答:2、以蒸汽动力为开端的机械动力推进系统取代风帆和人力推进系统。根据这两个标志,现代海军的开端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出现的蒸汽铁甲舰。自美国内战结束后1870年代后迎来蒸汽铁甲舰技术的大发展,以英国蒸汽铁甲舰队建成为标志,包括中国的北洋舰队,也成立于现代海军的创立时期。

北洋舰队简介
答: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

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那一时期?
答:海军司令部:《近代中国海军》,1994年 目录: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建立近代海军的尝试 第三章 制造和外购近代海军装备 第四章 培养近代海军人才 第五章 第一次海防大讨论与海军建设 第六章 中法海战 第七章 第二次海防大讨论和海军衙门的成立 第八章...

远东第一舰队创建于哪一时期
答:北洋水师于(号称远东第一舰队)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大清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

在洋务运动中究竟有几多枝海军
答: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粤洋舰队 — 规模较细,主要负责福建及南海的防务工作。洋务运动海军建设 洋务派派出大批官僚前往英、法、德、美等国采购军事装备,并成立了四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

历史中国海军诞生
答:是,而且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军内为一个独立军种,级别为大军区级。现有兵力约23万人。其指挥机构为海军司令部,以及海军政治部、海军后勤部和海军装备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合成...

中国海军近代化历程,应从哪一事开始?运动不同时期各打出什么口号?创办...
答: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启了中国的海军的近代化。

清朝有几大海军
答: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直接建立在旧绿营水师编制的基础之上,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广东海军的特点是成立时间早,舰船数量多,种类繁杂,规模小。但仍是装备近代化舰船。甲午海战前,广东海军的旗舰是广甲号无防护巡洋舰...

关于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些历史资料
答:中国的海军陆战队历史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陆战队:近代海军陆战队产生于清朝末年。1910年,清朝在山东烟台组建了海军警卫队。成为中国海军陆战队的雏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中国在辛亥革命时,广东革命军曾组建海军陆战队。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福建组建海军陆战队。1914年12...

清*** 建立的四支现代化海军分别是哪四支
答:清 *** 共有四支舰队: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南洋水师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