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师告密被惩罚,孩子究竟为何总爱打“小报告”?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如何处理?

作者&投稿:阚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分多钟情况,可能有被欺负报复,可能是家长教育养成,这个新闻我看过,学生告密不知道是惩罚的原因是什么,不过老师的行为是有问题的,应该合理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有正义感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勇敢的告诉班主任,以便老师采取措施,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危害,这是好事情。

孩子总爱打“小报告”这件事是孩子人生发展中一件很正常的事,主要是指孩子对老师的权威有一种认同感。

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老师在每个孩子心目中都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原因。

有位妈妈说:在幼儿园的“家庭开放日”中,她发现4岁的女儿挺会“告状”,经常向老师“检举”其他小朋友的错误“蕾蕾把图画书撕了”、“轩轩洗手的时候玩水把袖子打湿了”….一会找一趟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小侦察员,随时随地的忙着找别人的错误,然后去告诉老师。

孩子爱告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确立对错观念。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喜欢告状或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他们期望把自己不能判断的事情告诉老师或者家长,来获得到底是对还是错。

2、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孩子告状,渴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所以孩子就会去检举别人, 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3、想寻求老师的帮助和保护。一个小男孩老是拽前排小美女的头发,有一次用力太猛,把小美女弄哭了,小美女去找老师告状。这种情况是属于在向老师寻求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爱“告状”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1、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告状时,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认真并关切地倾听。只有用心去倾听以后,我们才能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2、反问式提问。比如:当孩子告状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把问题抛给孩子,能够引发孩子去思考解决的办法。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为什么中国的教师大多数都只关心成绩,连孩子怎么做人都不管,鼓励告密打小报告,而且总是以各种方法还间~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是各学校教育方法不同而已

如何处理?母婴网小编推荐阅读:很多爸爸妈妈聚在一起谈论自己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时,常常会有这样一种声音:我家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学会了向老师打小报告,说实话我挺担心的,一方面怕孩子总这样,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和小伙伴的排斥;另一方面也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该怎么办呀?其实,孩子们打小报告的内容都是一些琐事,比如谁谁上厕所不洗手呀、谁谁睡觉总乱动呀、谁谁吃饭掉米粒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孩子都看在眼里,像个小喇叭似的告诉了老师或父母。    其实,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孩子在三四岁左右开始在认知层面有了初步的发展,对于爸妈平时设定的一些规矩、规则都很敏感,他们会觉得这些规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乐意去遵守和监督他人。如果妈妈平时让孩子上完厕所要洗手,那么他在幼儿园里看到别的小朋友没有这样做,他就会认为这个小朋友做得不对、破坏了规则,自己肯定要说出来,所以就会产生打小报告的做法。    妈妈讲述    昨天,去幼儿园接可可时,老师跟我说,可可现在在幼儿园就像一个小“侦察兵”,眼睛紧紧地盯着别的小朋友,只要看到有小朋友做得不好,就会立即向老师来报告,一会说:“老师,小明把新新的积木推倒了。”一会又说:“老师,小瑞推人。”……每天就类似这样的事情都能报告十几二十次,老师都感到无奈了。我听了以后,也觉得挺无语的,我们也没教可可去告状呀,他怎么变得这么琐碎了呢?而且天天就盯着别的小朋友有没有犯错,那老师教的东西他还有心思去学吗?    宝宝怎么想的?宝宝:我想得到认可    3-6岁的我们正是形成规则意识的时期,比如游戏的时候不能妨碍别人、不能推人等,我们对于这些规则很是敏感,一旦有人出现打破规则的行为,我们就会立即予以关注,而且急于让能守住规则的人知道,这也就是我们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原因。    给妈妈的建议:不要对孩子的告状置之不理或嗤之以鼻,否则的话会严重挫伤孩子的正义感和规则性。    引导孩子要学会摆正心态,即使是发现别人做错了事,也要出于好心的初衷,去帮助他们进行改正。    妈妈讲述    幼儿园举行家长汇报演出,女儿班里的小朋友青青钢琴弹得不错,在回家的路上我就顺口夸了两句,女儿当时倒没说什么。可是第二天从幼儿园回来就急着跟我说:“妈妈,你昨天还夸青青呢,今天她打小朋友了,我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她了。”说完,还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女儿这种行为是不是嫉妒呢?    宝宝怎么想的?宝宝:我在嫉妒别人    妈妈夸奖了青青,我很是不服气,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弹钢琴吗?那我画画还很棒呢!出于嫉妒,今天一天我都紧紧地盯着青青,一旦发现她有错误,我就向老师告状,让老师狠狠地批评她,谁让妈妈昨天夸她不夸我呢?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出现这种嫉妒心理,妈妈要格外重视,要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用正确的方式去赢得别人的夸奖,不能让嫉妒的情绪营商蒙敝了心灵。    妈妈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当别人做错了事,他不用操心,因为老师会帮助小朋友改正错误的。而且自己不要紧盯着别人的错处不放,要学会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妈妈讲述    周末,我带着宝宝找朋友家的伟伟玩,刚开始他们俩人还玩得很开心,可是不一会儿宝宝就委屈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伟伟不给我玩他的小汽车,他还推我。”过了一会他又跑过来说:“妈妈,伟伟老是让我当坏人,他当警察,我也想当警察。”两个孩子间的小矛盾一直没断,一会来一趟,真是让人心烦。

向老师告密被惩罚,孩子究竟为何总爱打“小报告”?
答:2. 孩子之所以喜欢打“小报告”,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遭遇了不公或被欺负。3.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影响孩子,使他们认为告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4. 某则新闻报道了一个学生因告密而遭受不明确惩罚的情况,引起了公众对老师行为的质疑。5. 老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简单地...

面对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到底是正义感还是多管闲事?
答:而告密是指孩子因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他会以寻求帮助的方式去寻找一个公平,这种情况下,孩子是特意将某件事情传达给老师。而孩子往往会混淆告诉和告密这两种概念,往往告密更容易成为打小报告,也更容易成为伤害别人的一种力气,这时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千万不要坐视不理,要给孩子正确的...

孩子爱打小报告是拥有正义感的表现吗?
答:而告密是指孩子因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他会以寻求帮助的方式去寻找一个公平,这种情况下,孩子是特意将某件事情传达给老师。而孩子往往会混淆告诉和告密这两种概念,往往告密更容易成为打小报告,也更容易成为伤害别人的一种力气,这时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千万不要坐视不理,要给孩子正确的...

湖北红安通报一小学女生坠楼身亡,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当地派出所和刑侦部门的干警迅速赶到了现场,经过调查发现孩子是死于自杀。但是孩子生前究竟遭遇了怎样的严厉责骂,让她觉得无地自容,甚至已经无颜存活于世。教育部门已经明令禁止,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学校之外开办补习班,同时也不得辱骂体罚学生,但是就在这样明令禁止的环境下,还是有一些老师铤而...

以“该向老师告密”为题的作文450字
答:”“哦,您快跟老师说说他究竟带什么了?”张老师一副不解的样子,我们也饶有兴趣的围了上去。“孟庆贺从家里带了九只蚂蚱,当初我怎么劝他,他也不听我的,可是我又怕他给咱们班扣分是,所以……”“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放心吧,老师一定处理好这件事。”张老师还不时的抚摸着她的头。“...

郑州一名8年级学生教学楼坠亡!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答:这其实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家长都是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成就,一旦他们的学习成绩非常的好,这名学生的其他一些缺点也就不是缺点了,而一旦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不但会受到父母的责骂,有时候还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

对于孩子们秘密做的“坏事”,家长究竟该不该“掺和”?拜托各位了 3Q...
答:孩子也有自己的是非之争吧。也许到了某一天,提供答案的孩子就厌烦了别人的不劳而获;等待答案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做作业反而速度更快;或许还有一些孩子会意识到,被家长“抓现行”进而“停网”的损失大于抄作业的收益……总之,存在很多种可能让这个分享作业的群从内部“瓦解”。

孩子被欺负了之后,究竟是该还手,还是不还手呢?
答:那可能有人会说了,可以让孩子单独去告老师啊!不是我对人民教师有什么意见,碰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都是情愿做个和事佬。无非把施暴孩子叫去办公室训斥一顿,然后给人家道个歉。教育得当还则罢了,教育不当会更加助长施暴孩子的气焰。他会觉得不服气,认为是因为被他欺负孩子的告密才让他受批评,使他...

成语故事有哪些?
答: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10.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

日当太监,夜当禽兽,究竟是哪个太监一晚祸害50个宫女?
答:最早的时候,夏商时代,我们没有宦官,带上武王伐纣之后,就将这一技术变成惯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溥仪被逐出皇宫。自古以来,进入宦官群体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家境贫苦,被家人送入皇宫,换点生活费。第二种,罪臣犯官之后,被惩罚而进入宦官群体,第三种,敌国俘虏,因为战败而被阉割成为宦官。这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