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四个基本技巧是什么?

作者&投稿:饶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要平等友好,忌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班主任要明确,学生才是教育对象,家长不是。虽然不少家长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但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像教育学生那样教育家长。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对象,双方应该是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班主任不能在沟通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家长发号施令。比如,学生犯错误,班主任批评家长,甚至让家长在全班学生面前做检讨。这种做法不合适。班主任让家长到校不应是问责,而是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比如,许多班主任习惯通过班级群发布通知、布置任务,因为更方便、省时。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要让班级群变成班主任发号施令、家长违心逢迎之地。

二要公正公平,忌依据学生成绩或表现采取差异化态度。

有教无类,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公正公平,与家长沟通也应如此。工作中,不少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要注意不能因学生表现而对家长有所区别,即对学优生家长态度好,对潜能生或犯错误学生的家长态度差。这会让家长感觉受到歧视,也会使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产生强烈反应,比如有的家长受到班主任批评后会迁怒于孩子。这不仅破坏了家校关系,也破坏了亲子关系。

三要移情换位,忌强人所难“一刀切”。

家校双方移情换位,才能互相理解,进而更好沟通。班主任应平和倾听家长的诉说,冷静接纳家长的建议,积极回应家长的情绪,适时鼓励家长的努力,理解体谅不同家长、家庭的养育压力和困难,工作中不强人所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布置任务。

如果有余力,班主任可以开展基于本班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研究,及时调整家校合作策略,逐步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模式。

四要保护隐私,忌泄露学生及其家庭信息。

家校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尤其在收集、汇总信息时,涉及家庭隐私和重要信息的不应在班级群完成,而要一对一进行。同时,涉及学生或家长隐私的内容也不能在微信朋友圈或工作群进行传播。

家校沟通的内容

1、信任是前提。

信任,主要在可能有误会时起作用。遇到不解的事情,先相信对方的动机是好的,相信当时或许有特殊情况自己不了解。无论对老师、孩子、家人还是其他熟人,我都会先信任,再了解。

2、坦诚,以诚沟通。

有的家长怕老师,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就算为了孩子,也一定要克服从老师的恐惧心理,把老师看成平常人,真诚地交流就好,有时候家长把自己的真实处境、孩子的真实状态,和老师沟通了,老师会更理解的。

3、换位思考。

常有家长会嫌弃老师布置的要求太细,对孩子太过于严苛了。通常低年级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孩子把好习惯巩固住。在老师看来,最初建立了好习惯,比高年级改坏习惯要容易得多,所以老师觉得这是很紧迫的事。

另外,老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和家长,有的老师可能要带两个班、三个班,他们本身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就会希望自己指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家长的重视,孩子能改进,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了又提醒!


4、多掌握信息,别轻易下结论。

听孩子的叙述,孩子没有撒谎,但他不一定说的是全部,描述得也不一定足够准确。比如老师可能一时心急说了个不太高雅的词,或者发了脾气,被孩子回家学了,而这个老师一天的其余99%的工作时间,都是非常敬业且有爱心的。孩子可能会断章取义,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是倾向于自己好的一面去描述,家长一定要客观采取信息,要多去了解,不可偏听偏信。

5、适时进行家访

家访既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



1、多赞美,少批评。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是诉说罪状。所以,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绩,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孩子挺聪明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能听得进孩子的缺点,自然就会接受老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注意电话中的措辞和语调。

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都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

3、学会倾听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

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不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和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常也会变得通情达理。另外,对家长特别提出的要求要细心记住,及时解决。当时解决完之后,还要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觉得班主任关心孩子,诚实可信,这样有利于与家长沟通。

4、适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适时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可以从中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和宝贵意见。帮助家长共同对待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家长的责任感。

当然,学校沟通的途径还有很多,但不论是校讯通、电话、微信、家访或者家长会,都一定要是用心的,有效的。

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校沟通的四个基本技巧如下: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

2、适时进行家访

家访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

3、精心组织好家长会

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4、设立家长开放日,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发展大计

在指定的日期,组织家长到学校听课,针对老师的教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教学。

家校沟通的礼仪:

1、热情接待来园的幼儿家长。家长来访教师要立即起身,问明来意。

2、谈话时要控制音量并保持距离,认真倾听家长的叙述。

3、营造宽松的氛围,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4、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

5、交谈时不要与别的幼儿比较。谈完后要肯定沟通收获。

6、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主动微笑,用字遣词优雅;仪态端庄,包括肢体语言。

7、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与地点,向对方表示善意与欢迎。

8、保留对方的面子,委婉地透露坏消息。

9、适时提出建议,询问对方的意见。

10、不要仓促地做决定,不要催促对方下决定。

11、强调沟通双方相同的处境,充满信心地进行沟通。



~

正向语言的基本沟通技巧
答:技巧四:澄清         与孩子晤谈时,有时对方会一股脑儿地说个不停,你当然可以运用前三个技巧,不过当对方有时说的实在太快、太多,或你根本无法了解来龙去脉时,这时要适时、勇敢地打断他的讲话。通常碰到这情形可以这么说:「真对不起,你刚刚讲关于你没时间念书那段话...

话语话术沟通技巧
答:三、怎样与人相处说话技巧 1.掌握“授”与“受”的分寸 交谈是双向的沟通,不要目中无人,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不顾对方的感受,独霸天下,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什么也不说,造成冷场。恰当的做法是,该聆听时认真的听,并对对方的谈话内容给予回应,该讲话的时候积极发言,掌握发言和聆听的时机...

有效沟通的技巧是什么?
答:沟通发生于 " 当一些人发出和接受信息,努力使他们自己的或别人的头脑中产生出意义的时候。 " 两个人或更多的人之间的准确沟通,只发生在双方分享经验、感知、思想、事实或感情的时候。内部和外部因素经常导致不准确的感知和无效的个体沟通。准确的个体沟通,并不需要双方意见一致,劳资双方的代表在谈判一项新合同的时候...

和辅导员沟通有什么技巧吗?
答:高情商和辅导员说话的方法:尊重辅导员、主动沟通、真诚表达、善于倾听。1、尊重辅导员:在与辅导员交流时,要始终保持尊重的态度,遵循社会规范和礼仪。使用礼貌的称谓,如“老师”、“辅导员”,并避免使用过于随意的语言。2、主动沟通:主动与辅导员沟通,了解学校政策、课程安排等信息,表现出自己对学习...

高效沟通的六个技巧
答:这在程序猿身上很能体现,老板一会这个需求,一会那个需求,有时候稍微修改下就行,有时候则是要重新搭建框架、写程序了,耗费时间之长老板根本不知道,还以为大家加个班就能搞定。四、全局分析 职场上的沟通多半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进行全局分析,什么环节该重点去做,什么环节该砍掉,怎么做效益最大。

大学生如何学习沟通技巧呢?
答:“在工作场所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怎么说”。可见良好的沟通在职场中是多么重要,拥有有效的沟通技巧是优秀领导和优秀员工的关键。当你和你的团队沟通良好时,它能帮助消除误解,并能形成一个健康平和的工作环境。与你的团队高效开放的沟通也会让你...

培训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答:智学校教师 沟通技巧 家长 一、培智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1、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 智力落后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各个方面都与正常学生有很大区别。生活自理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落后、注意力分散、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等情况普遍存在于这些学生身上。不仅如此,智力落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