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审后原告陈述书怎么写 法庭上需要原告做些什么?

作者&投稿:于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现行诉讼法虽然没有严格规定当事人陈述的种类,但是根据不同的标准,仍可以对当事人陈述作不同的分类。

1.根据当事人陈述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与承认性陈述。确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主动地提出一定事实作根据,以证明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存在的陈述。

承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地承认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或请求的陈述。承认性陈述一般对陈述者来说是不利的,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

2.根据当事人陈述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书面陈述与口头陈述。所谓书面陈述,是指当事人运用文字或书面的形式,将有关案件事实的情况加以表达出来。

典型的如起诉状、答辩书等。原告在诉状中必须指明他提出要求所根据的情况和能够证实这些情况的证据,因此,在诉状中必然包含着作为证明手段的当事人书面形式的陈述。被告在答辩书中,可以承认原告指出的全部事实或部分事实,也可以否认这些事实而提出另一些事实。

在这里,被告的“承认”、“否认”、“提出”,皆为书面陈述。所谓口头陈述,是指当事人通过口头方式将有关案件事实的情况直接表达出来。在询问当事人、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表达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时。

往往直接用口头方式。一般来说,在诉讼中,既有书面陈述又有口头陈述,书面陈述缜密,口头陈述朴实,两者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扩展资料:

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巴南区法院发现个别审判人员在民事诉讼当事人最后陈述意见阶段的处理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对最后陈述放任自流,让当事人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对最后陈述省略不提等。

针对以上问题,巴南区法院要求民商事审判人员从三个方面正确引导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一是提高认识,把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理阶段。各方当事人在审判长的引导下,向法庭陈述最后意见,具有综合性述说、辩论、评议的特点,对整个庭审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明确告知当事人有向法庭陈述最后意见的诉讼权利。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向法庭陈述最后意见的诉讼权利,并说明陈述最后意见的内容,以便当事人有充分准备地参加庭审活动。

三是规范审判中的引导用语,使征询各方当事人最后意见的庭审阶段更加明确、有序。在各个当事人陈述最后意见时,审判人员应针对陈述内容的层次,结合各个当事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情况适时地进行启发引导。

对不符合要求或重复的陈述,应予制止。同时,书记员应把各方当事人陈述的最后意见详细记入庭审笔录,以备考证。



  我国现行诉讼法虽然没有严格规定当事人陈述的种类,但是根据不同的标准,仍可以对当事人陈述作不同的分类。
  1.根据当事人陈述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与承认性陈述。确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主动地提出一定事实作根据,以证明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存在的陈述。例如,原告向法院详细地讲述了被告曾于某日某地向其借款若干元,但至今未还等情况,要求法院确认该借款关系之存在并判决被告返还借款及其利息。在这里,原告向法院的“讲述”即为确认性陈述。经法院审理,如果查明原告所主张的借款事实属实,就要依法判决被告偿还原告的借款并支付相应利息。可见,确认性陈述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利己性的特点,不管另一方当事人有无相关的陈述,一方当事人皆可主动地向法院陈述对自己有利的事实。
  而否定性陈述则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列举事实,否认争议中某种事实或认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法律关系根本不存在的陈述。例如,上述案件中被告作出已将借款偿还于原告的陈述,而否认原告所说的“至今未还”这一回事。在这里,被告的陈述即为否定性陈述。可见,否定性陈述具有被动性、依附性和利己性的特点,是针对另一方当事人作出的不利于他的陈述而作出的一种反应,以否定对方,保护自己。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确认性陈述和否定性陈述中当事人的态度不同,但两者都是当事人出于利己的考虑而作出的不同反应。
  与上述两种陈述不同,承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地承认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或请求的陈述。例如上例中被告作出其曾向原告借款并至今未还的陈述,即为承认性陈述。承认性陈述一般对陈述者来说是不利的,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
  2.根据当事人陈述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书面陈述与口头陈述。所谓书面陈述,是指当事人运用文字或书面的形式,将有关案件事实的情况加以表达出来。典型的如起诉状、答辩书等。原告在诉状中必须指明他提出要求所根据的情况和能够证实这些情况的证据,因此,在诉状中必然包含着作为证明手段的当事人书面形式的陈述。被告在答辩书中,可以承认原告指出的全部事实或部分事实,也可以否认这些事实而提出另一些事实。在这里,被告的“承认”、“否认”、“提出”,皆为书面陈述。
  所谓口头陈述,是指当事人通过口头方式将有关案件事实的情况直接表达出来。在询问当事人、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表达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时。往往直接用口头方式。一般来说,在诉讼中,既有书面陈述又有口头陈述,书面陈述缜密,口头陈述朴实,两者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一般没有这个书面的东西,就是明确一下自己的诉讼请求就行,如果和诉状没变化,就说坚持诉讼请求。

按开庭时说的写,开庭时没有说的补上去就可以了。实在不懂的,可以到当地找个律师帮你代书。



民事诉讼中第三人提交的是答辩状还是陈述意见书~

民事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是: 对诉讼中原告、被告所主张的独立民事实体请求权,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第三人对该请求权的主张作为参加诉讼的理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自己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律分析第三人根据实际情况书写答辩状,应以自己的利益出发,发表支持原告或者被告的答辩意见。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者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参加人。类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具体行政行为是被告与该行政主体的共同行为。行政主体与其他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个人或组织联合署名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诉时,不具行政主体资格的个人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两个作出相互矛盾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一个被诉,另一个可以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根据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结合行政诉讼的实际特点,以第三人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为标准,可以对行政诉讼第三人作如下划分,权利关系第三人、义务关系第三人及事实关系第三人,权利关系第三人权利关系第三人是指由于其权利受到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利益处分的消极影响,参加到行政诉讼中来,提出自己独立诉讼主张的个人、组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一、法庭上原告需要做的事情如下:

1、要陈述自己的身份信息,陈述是否申请法官回避。

2、进行法庭调查阶段,原告需要宣读自己的诉状,并陈述是否有补充的事实与理由。原告还要举证并说明每份证据的证明目的。对于被告的证据,原告需要进行质证。

3、原告还需要答复法官所提出的问题。

4、原告需要发表辩论意见,并陈述自己最后的请求。 在调解阶段,原告需要表态是否愿意调解,并阐述自己的调解方案。

二、法院通知开庭,原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传票上规定的时间,按时参加诉讼;

第二,携带本人身份证,一起起诉状等诉讼文书;

第三,携带所有证据的原件,如果有证人出庭作证,需要让证人亲自来法庭并且携带身份证证。

我国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提出什么诉讼请求,就要就此拿出证据来。就离婚这一诉讼请求,原告要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应当判决离婚。

相关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原告开庭后如何陈述
答:原告开庭后陈述的方式如下:1、陈述自己的诉讼请求或者对他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承认;2、陈述法律方面的理由以及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法律理由;3、就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辩驳;4、陈述案件主要事实。原告开庭陈述的内容:1、案件基本情况:介绍案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件发生的...

离婚案第二次起诉开庭原告怎么陈述
答:如果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应当准予离婚。最后,如果双方同意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协议,可以到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该程序自2003年10月1日起变得十分便捷。离婚案第二次起诉开庭原告的陈述内容如上所述。如果经过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

法庭上原告如何陈述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提交起诉状至开庭时间要一个月左右。原告的陈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者对他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承认。2、原告提出的法律方面的理由以及反驳对方的法律理由,从而确定审理的基本方向。3、原告就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辩驳。4、原告就案件事实所作...

罪犯法庭认罪悔罪陈述书怎么写?
答:不管在什么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采取真诚悔过的态度,反省自己,更容易得到受害者及亲属的谅解,法律上也能从轻处理,社会影响也会好一些,若拒不认罪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那么,罪犯法庭认罪悔罪陈述书怎么写,刑事和解的条件有哪些?为您提供一篇范文供您参考。一、罪犯法庭认罪悔罪陈述书范文 ...

给法院的陈述书怎样写
答:法律分析:给法院的陈述书包括:姓名、陈述事项、事实理由、时间、落款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起诉离婚开庭时原告怎么陈述
答:开庭时所注意的问题都有哪些开庭前,该带的诉讼材料,如身份证、答辩状、证据原件一定要带齐。法院一般让当事人做的陈述,最好前提写好,开庭一边看,一边说。由于原、被告所处的角度不同,准备的陈述材料也不同。一、起诉流程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

开庭原告陈述注意哪些事项
答:开庭原告陈述注意的事项包括:1、必须事实求实地反映事情真相,不能隐瞒或者歪曲事实;2、要围绕诉讼请求写明事实,既要反映案件的全貌,又要突出重点。原告陈述就是宣读起诉书,起诉书上已经包括诉讼请求、案件事实与起诉的理由(法律依据),也就是起诉书上的内容。原告如果对事实、理由方面有补充的,起诉...

民事诉讼庭审中,原告陈述时应该陈述哪些内容?
答:就是宣读起诉书,起诉书上已经包括诉讼请求、案件事实与起诉的理由(法律依据),也就是起诉书上的内容,但碑在法庭陈述的时候,当事人的身份已经经过法庭的核对,起诉状上双方的身份情况就不须要再宣读。原告如果对事实、理由方面有补充的,起诉书上还没有提到的,可以在陈述的时候一并补充说明。、...

房屋与我无关陈述书怎么写
答:2.根据当事人陈述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书面陈述与口头陈述。所谓书面陈述,是指当事人运用文字或书面的形式,将有关案件事实的情况加以表达出来。典型的如起诉状、答辩书等。原告在诉状中必须指明他提出要求所根据的情况和能够证实这些情况的证据,因此,在诉状中必然包含着作为证明手段的当事人书面形式...

原告的答辩状怎样写?
答:原告不需要写答辩状,而是被告收到原告起诉状后写答辩状。在法庭上原告如何陈述法官的提问答辩文书如何写 根据诉讼的请求情况进行答辩。写清案情。原告事实与理由写的不清楚 被告怎么写答辩状 原告事实与理由写的不清楚,但诉讼请求应该是明确的吧,你就应当针对起诉书上的诉讼请求予以驳斥,由于对方写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