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和铭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赵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古代题目中带"铭"和"说"的文言文

1、《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2、《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已故好友柳宗元所创作的的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讲述了柳宗元的家世、为人、政绩等,包括了世系、卒葬、子嗣等墓志铭应该有的内容。

通过对柳宗元的生平事迹的综合概述,作者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文章学问、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行,对柳宗元受排挤、长期遭贬、穷困潦倒的经历给予深切的同情,对柳宗元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5、《师说》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文言文《座右铭》

《座右铭》 汉 崔媛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翻译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注释: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座右铭形式 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自题; ②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 ③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3. 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种文体,míng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4. 铭和说的文章

穷乡铭

星不在多,夜深则明。树不在高,春来则青。斯是穷乡,惟吾独欣。云倚碧空净,目融田野宁。微雨无尘滓,和风有清新。时而闻鸟莺,品虫鸣。无霓虹之乱目,无汽笛之扰心。西南日喀则,东北兴安岭。邑人云:“何穷之有?

老人铭

年不在低,没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斯是居室,诗画书琴。夕阳无限好,霞光暖人心。说学逗唱叹,样样我都行。可以浇浇花,散散心。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别人声声叹,我却笑吟吟。旁人云:童心未泯。

家庭铭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众人云:欢乐家庭 云:混张文凭

5. 包犠氏之王天下的文言文我要的是大学《古代汉语》中的第一篇课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於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於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 *** 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盖阙如也.全文翻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



~

有关于铭或说的文言文
答:1. 古代题目中带"铭"和"说"的文言文 1、《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

关于铭和说的篇目名称
答:古代题目带铭的文言文有:商汤:《盘铭》、崔子玉:《座右铭》、韩愈:《清河张君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 正考父:《鼎铭》、皇甫湜:《昌黎韩先生墓志铭》刘禹锡 :《陋室铭》、苏轼:《三槐堂铭》。 古文题目中带有说的文言文初中教材里有:《马说》、《捕蛇者说》、...

关于铭和说的文言文
答:陋室铭,爱莲说,师说,捕蛇者说……

在文言文题目中铭,记,说,书四种文体有什么相同之处书
答:“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一种文体,如《陋室铭》。“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叙事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抒发作者的情感或人生的志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另一类是以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表达...

古文题目中说和铭分别只什么详细
答:“铭”是一种文体,古人凡是要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都用“铭”。如陋室铭、墓志铭、商汤《盘铭》、 正考父《鼎铭》等等。其中,光是墓志铭就不可胜数。古文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当今“论”的意思,或有劝戒、说服意思。比如《爱莲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2. 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种文体,míng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

以铭写文言文300字
答:1. 用陋室铭写一篇三百字的文言文作文三百字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破万卷书,学得圣人经.勤为书山径,苦作学海舟.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杂声之乱耳,无喧闹之扰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学习铭 筑楼之道,地基要好;种树之道,根...

铭文体的文言文
答:1. 写一篇文体为铭的文言文,字数不限 穷乡铭 星不在多,夜深则明。树不在高,春来则青。斯是穷乡,惟吾独欣。云倚碧空净,目融田野宁。微雨无尘滓,和风有清新。时而闻鸟莺,品虫鸣。无霓虹之乱目,无汽笛之扰心。西南日喀则,东北兴安岭。邑人云:“何穷之有?老人铭 年不在低,没病就...

《铭》的文言文200字
答:1、《郑州铭》人不在好,有分则灵。貌不在帅,有智则名。斯是班级,惟州德馨。下课做巩固,打铃十声鸣。谈笑有学霸,往来无白丁。可以做数学,读英语。无父母之乱耳,无成绩之劳形。自古颜回才,今有郑州勤。2、《败家铭》食不在多,贵的就行。鞋不在好,限量则灵。斯是华为,我说不行。

仿《铭》文言文
答:2. 仿照《陋室铭》写一篇文言文 1、清朝盐运弊端丛生,好事者仿造陋室铭格式写了一篇《陋吏铭》调侃官场。 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虽陋吏,唯利是馨。丝圆堆案白,色减入枰青。谈笑有场商,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或醉竹西亭,孔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