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典故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线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给一些成语典故故事的文言文,带有译文和道理的

文言文小故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田中有株)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兔走触株,折劲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3、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砍伐后,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4、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2、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3、文章批评了哪两种人? 说说这则语言的现实意义 一个是比较懒的人,另一个是急于求成的人。 现实意义就是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 4、成语-揠苗助长 【发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欲速不达【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

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

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 先自度其足度 [2] 吾忘持度 度 [3] 宁信度 度 (1)duó(第2声)(2)dù(第四声)(3)同(2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

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2. 20条成语典故,文言文的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汉书》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庄子·齐物论》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韩非子·说林上》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u)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叔父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坟典,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知。

(选自《宋书》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名落孙山: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 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再作冯妇: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 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有典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②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赏析】

① 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9、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典故】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赏析】

①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③.

【典故】

①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②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为“建安风骨”.

③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①②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③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

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典故】

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

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赏析】

①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②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4.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3.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 【《韩非子》中的故事,要有文言文,还要意思以及寓意一定要有意思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白话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

寓意深刻的文言文故事
答: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 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这个典故里,南郭先生就是一个滥竽。 6.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

常用成语典故文言文选
答: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⑦焉。鲍叔遂进⑧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⑨合诸侯,一匡天下⑩,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

百步穿杨文言文典故
答:2. 求《百步穿杨》故事(文言文) 百步穿杨 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

杯弓蛇影的文言文故事
答:1. 杯弓蛇影的文言文解释 原文 杯弓蛇影① 乐广字修铺,迁河南尹,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

关于友谊的文言文的成语典故
答:1、高山流水 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2、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

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文言文的典故?
答:误解: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正解:从各个街市准备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战具。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误解:“将军经历了很多年的战争都为国战死了,战士多年之后得胜归来”(这个逻辑上就很奇怪)。正解:将军和战士经历了很多年的战争,有...

破镜重圆文言文典故
答:破镜重圆的典故来源:《本事诗·情感》中记载,南北朝末期,陈国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夫妻二人极为恩爱。 陈国行将灭亡之际,乐昌公主被掳北上,眼看二人即将分别,公主遂将梳妆台上的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与夫君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以镜为凭,直至找到对方的下落。陈国亡后...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答:2012-05-08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1072 2019-06-02 求30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越短越好 急急急 !!! 如果... 2011-03-03 我需要15个成语故事,要有它的意思,和典故。 不要文言文 4 2009-02-05 古代成语故事文言文的 10篇带翻译的 小篇幅的 310 2012-09-10 文言文成语故事...

寻找一个古文典故,要有完整文言文和出处?
答: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鸾刀,打开城门投降。见了前来受降的楚庄王,郑襄公说:“寡人是没有才能的边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祸,让君王屈尊到了我们这个小城。君王如果能怜悯我这不祥之人,给我一块不毛之地,让我和几个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够安度晚年,我们将惟命是从。”

历史上的知己文言文小故事
答:文言文典故: 羊左之交的典故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 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幼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 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