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广西的“广”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甫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广东广西,福禄兄弟。在名称上,广东和广西是如此相似。在我国的省区上,总有那么几对方位相对的“兄弟”,比如河北与河南,广东与广西…等。

但等你真正了解地域后,你就会发现广东和广西它们虽然都带有广字,但是地方特色却完全不同,连发展和自然特色都不一样。

广东和广西属于连襟兄弟,但是它们的地域环境却是不一样的特殊。在其它组合兄弟中,例如:河南河北,都带有河,是以地理来命令的。

但是广东和广西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地理文化中,没有一个是以“广”字开头的河流和大山。这个与广东一字之差的广西,使得人们想去探究,想去了解,它们二地的“广”字到底有何意义在里面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广”字的意思。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东和广西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也没有山河将它们二地阻挡分割。自古以来,它们都是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后人称之为“广东,广西”也是书中所说的两广之地。

但是广东和广西虽然相隔很近,可经济发展却完全不同。这完全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广东因为三面环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改革开放时期迅速发展了起来。

虽然广西也有海,但是位置和条件无法与广东相提并论,再加上广东受到澳门香港的优待,这两个发达区完全辐射了广东,国家也在这里设置了经济特区,所以广东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了我国的一线城市。

学过 历史 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早在秦朝以前,岭南虽然与中原、周国、长江流域的其它小国经商交往,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好,有许多高山和大海的阻隔,所以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秦王统一六国,有天他派大将屠箸、任器等人,一路南下讨伐百越,结果中途在这个地方被阻拦了。导致秦大败,天下分崩。

后来人了解到这段 历史 后,就把岭南作为分割领,划分为“广东”“广西”二地。从“初开澳地,以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命令,所以广信以东的地方就叫广东,广信以西的地方就叫广西。

但广信实际上指的是西江汇聚之地,它的内涵是两江交汇的意思,这也是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水文化的一个特征和体现。

之后在宋朝的时候,皇帝在岭南这个地方先设置了广南路,直到宋朝,还是被称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就是广东和广西的名称由来,它们以西江流域的分州作界限,划开了双方的地理位置。 要知道古代就有“古广信”的说法了,它就是如今的开封和梧州,处在广东和广西之间。所以广信以西为广西,以东为广东,是它们最初的来源。

但知道如今,还是有许多人不清楚广东和广西中的“广”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多去翻阅 历史 古迹就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广西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最大的区别就是,广东与广西的“广”字不是什么地理位置,也不是山啊水啊之类的,广字不代表这个意思。

“广东广西”就可以简称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所以是先有“广”这个字,再才有的广东广西之称。这个说法,相信大家一定会理解的。

正因如此,广东与广西里面的“广”字就代表分割线,广信分割了广东广西,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看见的两所不同城市。

在名称上,我国的省区有这么几对方位对称的兄弟:河北与河南、湖北与湖南、山西与山东、广西与广东。古代还曾经有浙东与浙西,浙西中的苏南地区划了出去,剩余的浙西部分与浙东合并成了今浙江省。

这几对CP中,你会发现广东与广西十分特殊:其他几组地名,是以山、河、湖等自然地理事物为参照,这个“广”显然不属此类。现实中我们熟悉的名山大川,没有叫“广河”或“广山”的。

广西与广东在中国的位置

那么,广东与广西之中的“广”,是怎么来的呢?它,跟今天我们熟悉的广州、广府文化等又有什么关系呢?
广信
中原文化未大规模进入之前,先秦文献将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或族群称为“百越”,今天的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地区,泛称为“南越”——越,也通粤语的“粤”。

秦代在岭南设立南海、桂林、象郡,遣任嚣、赵佗等人为南下干部,开发管理岭南地区。后秦末北方大乱,朝廷无暇南顾,代理南海郡尉的龙川县令赵佗攻取周边郡县,割据称王。到西汉初期,赵氏南越表示臣服,但实际仍为独立王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将这一带彻底平定。

南越国割据范围图

纳入中央王朝管辖范围后,两广地区比秦代有了更多的郡县:今广西地区有郁林郡、苍梧郡、合浦郡,广东地区主要是南海郡,海南岛有儋耳郡、珠崖郡,越南地区有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这些地区总称为“交趾” ,东汉建安年间改交趾为“交州”——从交趾到交州,地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文化的渗透和当地“王化”程度的提升。

州,最早是监察机构,到了东汉晚期演变为行政区性质,每个州都有一个行政中心,如巴蜀和云贵高原为益州,行政中心为蜀郡的成都县;湖南、湖北及河南南部为荆州,行政中心为南郡的襄阳(注:设立以来驻地有数次变化)等等。

早期的交趾,后来改的州也有一个行政中心,位于苍梧郡的治所,叫广信县。

对此,晋代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记载:“苍梧郡广信。” 意思是,苍梧郡的首府为广信县。南朝梁时期的刘昭在此标注“汉官曰:刺史治。”意思是,苍梧郡广信县是交趾刺史部的治所。据东汉末南海郡人王范《交广春秋》记载:元封五年,移治苍梧广信县。即公元前106的时候,广信县成为交趾治所。

三国时期的交州与广信城位置

汉代古广信县,在今广西和广东交界处,这一带,桂江(漓江)、合江汇入珠江干流(浔江-西江),治所所在地,可以利用水道成为交通枢纽,此地又是岭南地区的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

广信城与周边地理环境关系

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这样评价广信所在的地理形势:

意思是,它的地势可以总领百越之地,境内山地连接五岭山脉,并与湖南地区唇齿相依,是广西和广东的咽喉。

东汉建安八年,即公元196年,原交趾改称交州,广信成为交州的治所,即行政中心。东汉末年,时任交州地方长官的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迁往原南越国的中心——番禺,即今广州。

从汉武帝元封五年到东汉末期,广信县作为岭南即地区长达300年左右时间。

广州

到了三国时期,公元228年,即吴黄武七年(一说为吴景帝永安七年,即公元264年),在原来交州基础上分出今广西、广东大部分地区,命名为广州——广州作为地名问世。

不过,这个广州是地区地名,其治所仍是南海郡番禺县。这片广袤的“广州”是如何得名的呢?应该是因原治所广信而得名。

清代学者蒙起鹏在其编撰的《广西通志》中说:

意思是,前人的地理著作并没有把广东广西得名原因讲清楚,有的人说广东的意思是“湖广(湖南湖北分治前的称呼)以东”,广西在“湖广以西”。蒙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他认为“广”来自汉代设立的广信县。

关于广信的意思,他提供过考证认为:

广信,取“初开粤地,广布恩信”的缩写,广州的名字是因为广信而得名

历史 上,某某州作为地名,多数经历了从大到小的过程——广州跟扬州、荆州、青州、徐州等一样,先是作为一个区域名称,后来逐渐成为一座城的名字。广州作为一城之名是诞生在唐代。

唐太宗贞观时期在今两广地区设置岭南道,治所称广州,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为岭南节度使,唐懿宗咸通二年,即公元861年,岭南节度使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岭南东道以广州为治所。

岭南东道的“东”,是今广东之东的 历史 来源——从此,岭南地区的西部和东部开始分治。
广南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地区为十国之一的南汉统治,都城广州。北宋太宗淳化四年,即公元993年,在唐岭南道基础上设立广南路,至道三年,即公元997年,又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大体对应唐代的岭南东道、岭南西道。

宋代: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

注意,从这里开始,“广”与“东”的组合出现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在覆盖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地区设立江西行省,其中又下设广东道——广东,来自广南东路的简称,首府是广州。到了明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朝廷设立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为一级行政区,习惯上简称广东省。名称确立后,延续使用至今。

蒙起鹏驳斥了部分人认为的广东乃“湖广之南”的说法:

意思是,三国吴命名广州,是因为汉代广信县,宋代又设立广南道也是来自广信县。而湖广作为地名始于元明时期,元代以前是没有湖广的。

广西苍梧县
“广”之总结:
由此,我们可知:

广州:一座古老又活力的城市
余论
广东与广西中的“广”并非地理山川,所以让人理解起来颇费周折。而广信、广州、广南之间的关系,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不像河北与河南、山东与山西那样容易理解。

此前说“四川”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清末民初的通识书 《澄通蒙学堂字课图说》 ,其中对四川的解释是错误的。在“广”词条中,该书的解释依然有问题:

历史 上从来没有广南东道和广南西道,唐代有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宋代有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该书的编纂者显然将二者弄混了……

近年来很多晚清民国教科书、通识书等突然走红,进行了大量重版,颇受赞赏。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有值得当代借鉴之处,但其内容质量需要加以鉴别。

晚清民国的教材在当时的 历史 条件下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但其内容质量和科普水平,不值得我们迷信——今天的软件、硬件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制作出比当时更靠谱、更准确的科普读物。

当时的一些读物,可以作为收藏,作为一种怀旧情结的表达,但在学习知识方面,还是不要对其期待过高。

广东、广西的广字是广信城的广字的简称。在宋朝,皇帝宋太宗觉得前朝唐朝的岭南道管着两广的地域太大,决定将其划分成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两路来管。

以广信城和云开大山为界,以东划分为广南东路,广信城以西为广南西路。

广信城即今天广西的梧州,也有人认为是广东的封开。学术界对此有争议。总之,差不多是附近这一带。

广信城的得名来自西汉汉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后,新修筑了一座城,设立岭南刺史,以管理原秦朝秦始皇派的南下大军副将赵佗自立并传了5世的南越国。之所以叫做广信,是以汉武帝圣旨中的“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这一句的意思来命名的。

在我国地理名词中,习惯上将广东和广西称之为“两广”。如同湖南和湖北,是以洞庭湖为参照物一样,广东和广西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参照物,来划分广东和广西。

这个参照物就是广信。而广信的由来,源自西汉武帝时期。

在先秦时代,岭南两广是一处神秘的所在。楚国八百年时间,不断南征,也未曾将势力渗透到岭南。不过,关于先秦时代两广的传说倒是存在不少,比如南朝的《幽明录》提到,广东的始兴县存在“皋天子国”,关于“皋天子”,《幽明录》的作者刘义庆表示并不知道是什么人,不过,后世有文史爱好者认为,这个皋天子,指的是舜的弟弟象。当然,舜的弟弟葬于广东,不排除是后世文人的附会。

秦始皇灭亡楚国以后,对岭南之地也产生好奇心理,于是命人南征岭南的百越部族。本来弹冠相庆楚国灭亡的百越酋长,这才意识到面临驱狼得虎的尴尬局面,在秦军的铁血弹压下,岭南被纳入秦朝版图。

秦朝灭亡后,秦朝岭南地方官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汉武帝在位期间,南越国因为触怒汉武帝,被汉朝吞并。汉武帝灭亡南越后,在南越境内设立“广信县”,意思是要在南越国故地广布汉朝的信誉,让南越百姓不要有猜忌心理。

两广雏形的产生

在宋朝之前,岭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始终不高,甚至成为朝廷的负资产:东晋时期,农民军首领卢循就利用海岛和当时两广地广人稀的优势,和东晋朝廷周旋,南朝萧梁时期,广西等地也成为少数民族叛军和萧梁朝廷交锋的主要根据地。

唐朝以后,岭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唐朝皇帝在9世纪中期,将岭南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分开治理——这是 历史 上,岭南地区第一次被划分成东西两部分,为后世王朝分开治理岭南地区树立了样板。

唐朝灭亡后,岭南地区被唐朝军阀割据,并建立南汉国。南汉君王以昏聩著称,不过,由于南汉以北的政权,要受到中原王朝南征的压力,因此南汉存在的几十年时间里,总体上处于太平状态,甚至当时越南北部的政权,还要向南汉皇帝称臣。南汉国在宋太祖在位期间,被北宋灭亡,岭南由此并入北宋版图。

北宋皇帝以广信为参照物,参照唐朝先例,将岭南划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由此,广东和广西的雏形产生。

两广的确立

元朝建立后,在中国创建行省制度,这一制度,经过演化,延续至今。

元朝版图空前绝后,由于地域的庞大,决定了元朝的行省面积,要比历朝历代范围都大。元朝统治者将今天广东省,划入江西行省,而把今天的广西,划入到了湖广行省。

明朝建立后,吸取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对元朝的行省区划进行了修订:明朝统治者将今天的广东省,从江西省范围内划分出来,命名为广东,基本上确定了今天广东省的行政区划雏形;将广西从湖广省范围内划出,命名为广西,基本上确立了今天广西的行政框架。

两湖两广两河山,云贵五江福吉安,川藏二宁青肃陕,内台海北上重天。

这句顺口溜相信大部分学过 历史 的同学还是记得的,当时为了记下中国大部分的省份,这句顺口溜可是帮了不少忙,而其中的两湖两广两河山:(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这几个省份也是算比较有意思的了,就仅仅是一个方位之差,

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这三对省份的名称的由来,就算不是很了解 历史 地理的人,也能大概猜测出来是因为什么而区分的,无非就是河流,湖泊和山脉嘛,没错,洞庭湖、黄河、太行山就是它们最原始的地理分界线。
但是广东、广西这个“广 ”,又有什么具体指向,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相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因为我国 历史 悠久,王朝起伏更迭不断,而领土也随着王朝的变换而不断发生变化,因为国家统治者的变更,所以历朝历代领土的划分也多有随之改变,由于要维护中央统治、削弱地方势力,所以地方的郡、省的互相拆分合并在王朝建立初期就是比较寻常之事。

自古以来,广东和广西就一直联系甚密,而最初的时候广东、广西同属百越,这个时候还没有两广这个称呼。

然后在秦汉之间的战乱阶段,百越地区驻守军队的指挥官赵佗在这里自立了一个南越国,但是汉朝的时候就被重新收归为中国的领土了。到了唐朝的时候,岭南地区被分成了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这可以算广东广西最早的雏形了。这种称谓真要是流传到现代,广东、广西应该很可能叫做岭东、岭西。
从宋朝开始,两广之分就正式开始了,而这个两广中的广就是指的"广信"。
什么是"广信"呢?广信是汉朝时候的交州首府,当时的广信是整个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岭南在古代又被视为外夷,广信就相当于这个地区的中心。

宋朝时期就以广信为分界线,划定广信之东为广南东路,广信之西为广南西路。这就是广东广西称呼的前身。

古代广信城市的位置今天存有争议,有“广西梧州说 ” ,有“广东封开说 ”,但其实这两个地区紧紧挨着,都属于两广交界处。以广信为中心和分界点,广东广西的叫法就由此开始了。

宋朝灭亡后元朝入主中原,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被纳入不同的行省。两广之名在元朝从此沉寂。而到了明朝,广东、广西就正式成为了省级的行政区域,而后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

今天的广东广西相比之过往,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广东早早摘掉了岭南穷困之地的这顶帽子,一跃成为中国的经济首强省份,省城广州更是老牌一线城市,特区深圳又因为毗邻香港,也发展成为一线城市,改革开放的成效在广东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而作为一家人的广西,没有广东那么好的地理条件,也缺乏大的港口,所以发展就逊色于广东,但是广西现在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国的高铁开通里程第一就是广西省,这也给广西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助力。再说,虽然地理条件曾经给广西带来了很多发展方面的不利,但是广西的山水同样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两千多年来,从最初的秦汉开始,两广地区就成为中国对外的重要贸易港口,再到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到广南东路广南南路,最终到今天的广东广西,这片中国东南的土地,一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再回到题目上来,广东广西的这个“广”字,在古代它可以做宫殿等大型建筑的解释,但后来主要当做形容词使用,形容面积宽阔辽远,并没有什么山、河、湖等具体特定的含义。

“广”的本义为四周没有墙壁的大屋,引申为广大、大的意思,特指宽、宽阔,与“狭”相对;还指数量多,引申为广泛、普遍。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面临浩瀚无际的大海,背负雄峻的南岭山脉,为古之“南蛮之地”,居住百越之族。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率50万秦军征服岭南,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以番禺(今广州)作为郡治,赵佗为龙川县令,引导中原人与百越杂居通婚,同化异族。秦亡后,任嚣已死,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割据岭南。公元前206年,刘邦“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臣服大汉,统治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刘邦死后,吕后当政,赵佗自立为帝,与大汉分庭抗礼,并收服闽越、西瓯和骆越地区。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赵佗归汉。公元前137年,赵佗薨,其孙赵眛即位,两年后在大汉协助下,平定闽越之乱。后赵婴齐即位,废长立幼,立次子赵兴为太子,引起丞相吕嘉不满,赵兴即位时年纪尚幼,在权力争斗中为吕嘉所杀,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出兵平定南越,设交趾部,治所设在广信县(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辖岭南9郡,将岭南纳入中央集权版图。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辖今越南中部、北部及广东、广西地区。三国时期,吴国分交州为广州、交州,步骘将交州治所从广信迁至番禺(今广州)。唐初设岭南道,辖岭南45州。唐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是为两广分家之雏形。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为路、州、县三级,岭南为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基本为后来的广东、广西两省区。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所设的交趾部,治所在广信县。据《汉书·地理志》,广信,得名于“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广者,大也,引申为广泛、普遍;加之岭南面向大海,视野开阔;又为历代衣冠南迁之地,多民族融合,人们具有宽广的胸怀。是应该为两广之“广”字的含义。

我国有些相邻省份是以特定分界线划分的。像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为分界线,洞庭湖以南的称为湖南,而洞庭湖以北的是湖北。类似的情况还有山东,山西以及河南,河北等。不过有另外两个省份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广东和广西。广东,广西两省并不是像上述的省份是以著名的河流或者山川为分界线的。广东,广西的分界线是古代的一座城——广信。广信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为何能成为两广的分界线呢?

广东广西中的“广”指的就是广信。广信是中国古代的地名,如今已没有广信这个地名存在了。广信这个地名的由来和汉武帝有关。汉武帝统一岭南地区后,曾下过一道圣旨,其中有一句是“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广信一词正是取自于广布恩信四个字。

汉代的广信包括现代的广西梧州以及广东的封开县一带。广信在汉代两广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是汉代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汉代甚至把岭南地区的首府都设在广信。由此可见,广信在古代岭南地区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广信后来能成为两广分界线的重要原因。

广东,广西分开设置省份是从宋太宗时期开始的。宋朝时期的行政区划里面没有“省”这个概念,我们现在说的省在宋朝时期称为路。岭南地区在唐朝时被设置为岭南道,宋朝初期改岭南道为广南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以广信为分界线,将两广地区划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两个路。

而到了元朝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又有所改变。元朝起实行的是行省制度,两宋时期的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就分别被称为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此后明朝和清朝沿袭行省制度,广东省和广西省的叫法也因此得以延续。这就是广东省和广西省的地名由来。

综上所述,广东广西中的“广”指的是广信。广信在古代的岭南地区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非常重要,是岭南地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广信是古代岭南地区的一张最重要的名片了,这也正是广信后来被选为两广分界线的主要原因了。古代广信管辖的区域包括现在广东西部的封开县和广西东部的梧州一带,两广分开置省的时候,广信也被一分为二,右边部分被划归广东省管辖,左边则属于广西辖地。

过去至现在两广指:广东,广西两广代表地广人多,广东代表粤东地区,经济发达富裕,广西代表桂,比较贫穷落后山区,两广相当于两兄弟,一个富,一贫。

两广得名由来,

“广信”之名,取自汉武帝时“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公元226年,孙权

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由于新设的州旧治在广信,故名广州。这是广州之名的第一

次出现。到宋代,将广州之地划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仍以广信为地标,广信以

东为广南东路(后简称广东),广信以西为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广东、广西。

在中国 历史 上,一直有这么几对兄弟省,比如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还有湖北、湖南和广东、广西。但是,这最后一对兄弟省,与前面三组相比显得有几分特殊。

洞庭湖二分湖南、湖北两省,黄河分割出了河北、河南,太行山直接隔出了山东、山西,所以,这三对省的首字都取自“湖”、“河”、“山”,可是,这广东、广西之间到底又隔着什么呢?这两个大省,为何找不到任何与“广”字有关的山川湖海?“广”,究竟又有何特殊含义呢?

中国地图

“广”字的来源,要从先秦时期说起。先秦的 历史 文献中,东南沿海的这些地区一直被称之为“百越之地”,这里面就包含了现在的广东、广西,还有海南以及一部分越南地区。

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统治岭南地区,他派遣赵佗等人管理此地。秦末大乱之际,赵佗割据一方,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越国。直到汉武帝出兵平定南越,才将这块地区重新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此后,整个南越地区被划分为了9个郡,管理九郡的州治,设立在了广信县。

平定南越

在这座县城中有一条小河,为了纪念汉武帝“广布恩泽”的隆恩,当地百姓便将这条小河命名为“广府河”。从此以后,这个县城就被这条河流划分开来,县城的东面就称之为“广东”,西面则称之为“广西”,这是这两个名字第一次在 历史 中出现。当然,这两个称谓,在宋朝以前,并非是省级行政单位的称呼。“广东、广西”真正开始在 历史 上使用,还要从宋代算起。

宋朝地图

宋朝划分省级行政单位与前人又不一样,这一时期的省级行政单位命名为“路”。如今版图中的两广地区,就是宋代的“广南路”。赵光义上位、统一乱世后,他认为广南路面积太大不方便管理,尤其是两个辖区内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下令,将从前的广南路一分为二,划分这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广信县”。

这一座小城,是这片区域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县城坐落于岭南地区的中部,又有桂江、贺江、珠江三江汇流,利用水道优势,将东西南北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更有 历史 学家称,以此为界,不可以总领百越之地,扼住广西、广东的咽喉。

明朝地图

此后,从前的广南路,东面就划分成了广南东路,西面则为广南西路,人们总是爱用简称来称呼这两个地方,“广东、广西”这两个称呼逐渐被叫响。直到明朝初年,朝廷下令正式设置了广东省和广西省,这两个称呼直接在 历史 定型。

纵观两省的称呼演变可以发现,纵然这个“广”字表面意义上来看与山川河流并无瓜葛,它来源于汉朝年间的“广信县”,但是深究其背后的 历史 ,仍然与山川河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每一个地理名字的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意义,而且很多时候与军事政治联系更为紧密。

~

广东和广西的“广”是什么意思?
答:不过有另外两个省份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广东和广西。广东,广西两省并不是像上述的省份是以著名的河流或者山川为分界线的。广东,广西的分界线是古代的一座城——广信。广信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为何能成为两广的分界线呢?广东广西中的“广”指的就是广信。广信是中国...

广东广西的广是指哪里?
答:广东和广西的“广”是指古代的广信。广信是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的地方。在历史上,广信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岭南古都”之称,也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重要发源地。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

广东和广西的“广”,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答:这两个大省,为何找不到任何与“广”字有关的山川湖海?“广”,究竟又有何特殊含义呢?中国地图 “广”字的来源,要从先秦时期说起。先秦的历史文献中,东南沿海的这些地区一直被称之为“百越之地”,这里面就包含了现在的广东、广西,还有海南以及一...

广东广西的广是指
答:广东广西的广指的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指的是梧州市,以梧州区分东西两省。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宋代设置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包括今日广西全境,...

广东广西的广是指
答:广东广西的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广”指的是梧州市,以此区分东西两省。在862年,岭南道被划分为东、西道,东道的治所设在广州,广东省因此被称为“东”,这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宋代时,设置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中西路的治所位于桂州。广东大部分地区属于广南东路,而广南西路则包括今天的...

广东广西的“广”指的是什么?
答:广东广西的“广”,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广信城。

广东和广西的“广”体现在什么地方?两广为何要分家?
答:在全国如此多的省份当中,有很多的省份他们的名字都是有着对称性的,像山东和山西,他们之间是隔着一个太行山,湖南和湖北他们中间隔着的则是洞庭湖。而在我国的南部地区,广东和广西这两个省的名字也是有对称性的,广东和广西他们两个之间并没有隔着什么特别有代表性的地形。广东和广西中间的广指的是...

...广东简称“两广”,“两广”的“广”是什么意思?
答:那么东吴时代为何要把这片地方叫“广州”呢?原来,汉武帝灭掉雄据岭南的南越国后,设立了交州,而交州的治所就起名叫广信,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所以后来东吴把交州一分为二时,才把一个叫广州,一个叫交州。当年的广信就是今天广东的封开县,它一直是划分广东和广西的分界处。所以,...

广东\广西的广是指什么?
答:“广”是古越语中“讲”的意思,现在广东话和壮语仍然这称呼“讲话”。“广东”和“广西”之地秦朝开疆扩土时称岭南,也称广南,广东是广南东路的简写,而广西是广南西路的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