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

作者&投稿:锁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韩非子.五蠹》: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违背法律)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被人主录用);犯罪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以私人武力被蓄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取、上、下(法令、录用、君主、官吏),四相反也,而无所定(四方面的做法相抵触,而没有明确的标准),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不应当被称赞),誉之则害功(功业)。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楚有直躬(人名,可能是韩非子虚拟的人物,表示正直的人),其父窃羊而谒(禀告)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对国君尽忠,而对父亲不孝),报(审判)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背;逃跑)。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如果战死就无法奉养老父)。」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升官)。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以直躬不孝而杀之)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相反)也。而人主兼举(赞扬)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冀;必定是没有希望的)矣。

二、《韩非子.说林》/ 卫人嫁女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死之道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身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四、《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公功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五、《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公仪休相鲁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答:原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节选)译文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

韩非子五蠹原文注音及翻译
答: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

韩非子《五蠹》全文翻译及中心思想
答:2009-02-09 《五蠹》翻译 406 2018-04-15 韩非子的五蠹主要都讲了什么? 24 2012-06-04 《五蠹》原文及译文 724 2007-06-03 求《韩非子·五蠹》原文以及翻译! 90 2015-10-01 韩非子的五蠹主要都讲了什么 61 2018-11-08 韩非子,五蠹。是什么意思? 35 2017-02-06 韩非的《五蠹》 的含义是...

《五蠹》翻译
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五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9835566 2009-01-20 · TA获得超过10.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3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8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五蠹上古时代,百姓少而禽兽多,百姓对付不了禽兽虫蛇;然...

韩非子五蠹是哪五个故事
答:3、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4、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原文及翻译
答:《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时期韩非子所著的一篇文章,它通过描述五种蠹害来批判儒家学说中文乱法的现象。以下是原文及翻译:原文:夫五蠹者,所以腐金石木,毁屋宇城郭,残生类也。今有儒者,以文辞之美,口辩之巧,以惑天下之民,使之不修其身而务学其言。故学者不惟不修其身,且以文乱法,以言...

韩非子.五蠹的资料
答:在《韩非子》中,韩非子提出了“五蠹”这一概念,指出国家面临的五大问题,分别是“蠹害、贼盗、疾病、饥馑、兵乱”。其中,“蠹害”是指官员贪污受贿、不作为的问题,“贼盗”是指社会上盗窃犯罪现象的严重性,“疾病”是指社会上存在的疾病问题,“饥馑”是指社会上贫困、饥饿的问题,“兵乱”则...

《韩非子》中的五蠹指哪五种人
答: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子五蠹篇》,指学者(儒士)、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兵的人)、商工之民(工商企业),为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之首是指“学者(...

韩非子的《五蠹》
答:原文:城之东偏 ,民家畜一犬 ,甚羸 。一夕 ,邻火卒发 ,延及民家 。民正熟寝 ,犬连吠不觉 ,起曳其被 ,寝犹如故 。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 ,民始惊 。视烟已满室 ,急呼妻女出 ,室尽烬矣 。民让谓所亲曰 :“吾家贫 ,犬恒食不饱 ,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

韩非子 五蠹篇
答:而用执法的官吏做老师;制止私门豢养的刺客的强力,而把上阵杀敌当作勇敢。这样,国境内的民众,其中游说的人一定会把自己的言论纳入法令的轨道,做事的人一定会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有实际功效的农业生产上来,施展勇力的人一定会把自己的勇敢全部用在从军杀敌上。参考资料:贵州版《韩非子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