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为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但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中的为是什么意思

大概是以下这些意思吧:

(1)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有。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2. 文言文中“为”的所有解释

为 释义 wéi①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活板.”③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④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殇子矣.”⑤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一体.”⑥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⑦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⑧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⑩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⑾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⑿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⒀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⒁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⒂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鱼肉.”。

3. 文言文为的意思是称为的有哪些

(1)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

a 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

b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c 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d “朕”先秦时意同“我”,秦朝后,是皇帝自称。

(2)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

a 它们可作主、定、宾语。

b “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 )第三人称,

a “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蔑意味。

b“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

(4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侪、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古文中为的意思

文言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制造,制作。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我从北方听说您正在制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4读音:wéi。整理,准备

乃为装谴荆轲(《荆轲刺秦王》)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5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然后以六合为家(贾谊《过秦论》)

——然后又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

6读音:wéi。以为,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合里理的。

7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于是陈涉就被立为国王,国号称做张楚。

第二类介词

1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太子怒,如为王泣。(《韩非子》

——太子发怒,进去对着君王哭泣。

2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著述,诗歌为了反映事实而创作。

3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有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而灭亡。

4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读音:wéi。表被动,被

吾属皆为之虏矣!(《鸿门宴》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1

第三类;连词。

1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因为山珍海味不够吃吗?

2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国如果知道这件事,必定不会出兵救援。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什么飞上高空九万里以后才向南飞呢?

5. 文言文中为的意思全部

“为”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 >?(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⑽将来,将。

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

(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6. 文言文中为是什么意思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7. 文言文的以和为的意思是什么

wéi

①<;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③<;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④<;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⑤<;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⑥<;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⑧<;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

⑨<;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

⑩<;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

⑾<;动>;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⑿<;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⒀<;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⒂<;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wèi

①<;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④<;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⑤<;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

⑥<;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为寿】席间敬酒祝寿。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8. 文言文中的“为”都有什么意思

1.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2.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活板。”

3.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4.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5.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6.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7.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8.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9.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

10.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11.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12.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13.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14.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15.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16.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作用;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9. 文言文的以和为的意思是什么

wéi① 做;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 发明;制造;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③ 作为;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④ 成为;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⑤ 是。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⑥ 治;治理。

《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⑦ 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⑧ 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

⑨ 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

⑩ 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

⑾ 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⑿ 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⒀ 对付。

《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⒁ 表示被动。

《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⒂ 如果;假如。

《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⒃ 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① 给;替。

《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 向;对。

《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③ 因为。

《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④ 为了。

《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⑤ 被。

《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⑥ 在……的时候。

《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席间敬酒祝寿。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

而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5.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什么区别
答:2、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言文脱节、格式束缚,早在唐宋时代就有人出来反对。唐代韩愈(...

文言文与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3.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

言为心声 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
答:【释 义】 言:语言。言语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出 处】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示 例】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救国法》:“案~,岂可衰飒而俗气乎?”文如其人 文...

言为心声 行为心表什么意思
答: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说话中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译文:言语能反映人的心声,文字能反映人的心志。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近义词:文如其人、肺腑之言、由衷之言 ...

养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2. 将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拼音jiāng jiàng qiāng 部首丬笔画 9 五行火繁体将五笔 UQFY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
答: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来说,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自甲骨文出现后,文言文的形式便一直流传,后来成为读书人的专用。“两”是数字,表示数量的词语。“则”是量词。是指成文的条数,现在经常使用,比如:新闻两则,这里与量词“篇”是相同意思。

若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2. 文言文中(若)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若字有两个读音,多种词性,意义也很多。一、读作rě,可组成“般若”( bōrě)一词,意思是智慧(佛经用语)。 二、读作ruò,作动词,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例如: ...

文言文虽然的意思是什么
答:1. 文言文中的“虽”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虽”有即使和虽然的意思。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 例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不认为那是快的了。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

在文言文里于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2.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