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张焘

作者&投稿:卫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宋史·张焘传》)的译文

张焘字景元。举为进士,任单州通判。州中兵卒图谋作乱,预订了日期,张焘得到告发的人,慢慢地到营房捕捉首恶,依法惩处他们。任沂、潍两州知州。沂州产布,潍州产绢,而有关官吏向民间收税却轻重相反,张焘开始加以改革。潍州多有专供祭祀的田亩,大抵计亩收绢,而免除治河的劳役,张焘不肯奉行旧规,废除税法而恢复劳役,收入比过去少了五分之四,并且命令手下官吏说:“我只知道坚守我自己的主张,不妨碍后来的人,你们不要(把我的措施)定为法令。”

提点河北刑狱,暂代澶州知州,七天而商胡决口。张焘拯救被淹的人,救济饥饿的百姓,所救活的人有十余万人,但仍因此(河决堤)被免官。过了两年,又提点河东、陕西、京西刑狱,任盐铁判官、淮南转运使、江淮发运副使。泗州水灾,城墙将毁坏,张焘尽力修筑保护,皇帝下诏奖励他的功劳。入朝为户部副使。京城在酒税中加酒曲税,按人定量,不问是否售出,有人甚至倾家荡产来偿还税钱。张焘请求取消每年规定的数额,严格禁令,根据各户所用多少发售,从此课税日益增加。官方修筑睦亲宅,商议征用民居,张焘说:“芳林园中有空余的地方,宗室足以安居,不用动用民居。”朝廷听从他的建议。孝严殿落成,张涛要求绘制乾兴以来的文武大臣的画像于殿壁上。

升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了,桥上的铁牛陷在水中,张焘设计在岸上排列大木来做杠杆,在木头的一端挂着石块,把铁牛牵引出来,使桥恢复原状。保安有两个土豪善于骑射,为边民所忌惮,他们故意放好马让边民掠取,然后用汉人法律来强加给边民。张焘查访到事实,就让这两个人都入了军籍(加以约束)。加为龙图阁直学士、成都府知府。蜀人以盗贼多为苦,张焘严格实行保伍制度,使(盗贼)不能躲藏,并且他还申明了捕贼的期限。南蛮侵犯黎州、雅州,张焘讨伐使他们退走,并撤回磨刀崖戍守的士兵。改任瀛洲知州。

遭母丧服丧完毕。按照旧例,对执政大臣用诏书通知复职,近臣则以堂贴通知;神宗特地命令对张焘赐以诏书。担任太常寺通判,由给事中改为通议大夫。去世时,享年七十岁。

张焘才智敏捷,曾跟随范仲淹出使河东。到汾州,有百姓几百人拦路上诉,范仲淹把这些事都交给张焘办理。张焘正在和客人下棋,一局未下完,事情已处理完毕。英宗时,三司在皇帝前奏事,皇帝问铸钱的本末,三司官员无法回答,张焘把全部情况论述无所隐瞒。皇帝认为他正确,叫左右的人记下他的姓名,后来想任用他为观察使镇守边境,说:“这是你家世代的事。”张焘回答说:“臣的叔父张亢有大才,臣却愚笨难以继承他。”就此作罢。

2. 范如归文言文翻译及包含的题目答案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

少年时代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

刚到武安军时,正碰上统帅准备杀人,范如圭指出统帅的失误,统帅认为已经签署命令不能轻易改变。范如圭严肃指出“:你怎么能够如此看重改动一字而轻待部下数人的生命呢?”统帅惭愧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自此以后,官府中事无巨细均要向范如圭咨询、请教。在临安军任职数月后,范如圭因父母丧事而离职。

范如圭被征召为江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侍从大臣交替推荐,被召来参加秘书省正字的考试,被升任校书郎兼史馆校勘。

秦桧竭力推行和议政策,金朝使者到达后,没有地方居住,秦桧准备腾出秘书府让金使居住。范如圭立即进见宰相赵鼎说“:秘书省府,是收藏有关历朝谋略,经验教训的文书、典宪的重要部门,怎么能让仇敌在此居住呢?”赵鼎面有惧色,很快为金使改换了住所。

金使到达后态度倨傲,目中无人,许多意见使人难以接受,激起朝廷内外的一片愤怒。范如圭与秘书省十余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奏疏指出和议的弊端,奏疏草稿写好后,多数人因害怕退出了上疏行列。

只有范如圭一人上书朝廷,揭露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的罪行,并指出:“秦桧不丧心病狂,怎么会如此做,这必将遗臭万年!”秦桧极为愤怒。这份奏疏是范如圭与六位史官一起呈上的。

金人将河南大片土地归还南宋后,秦桧正自以为有功。轮到范如圭进宫与皇上对话时,他说:“两京土地已经收回,那么九庙、八陵距两京仅有咫尺之遥,今天朝廷屡次派遣使者仍未得到归还,拿什么来告慰神灵,安抚天下百姓呢?”宋高宗流着眼泪说“:我只有从你这里才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

当天宋高宗就命令宗室赵士..、大臣张焘前去处理此事。秦桧因未将这件事先通知他,对范如圭愈加愤怒。

范如圭因父丧请假告归,护送父亲灵柩归葬故乡,安葬父亲后,被差使主管台州崇道观。在家乡隐居十多年后,被起用为邵州通判,不久又调任荆南府通判。

荆南府原有居民几十万户,金人入侵后荒无人烟,当时虽发布诏令免除百姓丁口钱,以召回他们安居乐业,但百人中还乡的还不到一、二。议事者讨好秦桧的意见,就说流亡在外为人佣作的人渐渐回乡,人口不断增加,累积已经拖欠朝廷赋税二十余万缗,其他方面欠缺也有数十万,版曹每天下书责令他们偿还,很是急迫。

范如圭将这些情况报告了地方统帅,并上奏宋高宗全数免除了这些积欠的赋税。 秦桧死后,范如圭奉旨入宫与宋高宗对话,说:“治理国家应当以知人善任为先决条件,任命官员应当首先任命清心寡欲、没有野心的人。”

言词甚为恳切。又指出“:东南地区不生育抚养孩子的风俗,是灭绝人性的,请求陛下推举出汉代《胎养令》以救治他们,也如越王勾践鼓励生育以向吴国报仇一样。”

宋高宗认为他的议论很有道理。范如圭又说“:现今实行的屯田法,每年所有的收获,都被官府全部征去,而官府每年发给种田士兵的服装和粮米仍和过去一样,使致力耕种的人断绝了赢余的念头,懒于农事的人也没有饥饿之忧,因贪图微小的利益,损害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因图谋眼前的利益,妨碍了 *** 的远景规划,这就是屯田法实行很久一直未获成功的症结所在。

应该登记荆州、淮州一带空闲的土地,将土地规划成井字形状,仿照古代的自助法,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那么,农业就能迅速发展,农田利润得到提高,武装力量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范如圭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又改任利州提点刑狱,因病要求任祠观官。

当时南宋宗室封地同时设立,太子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范如圭虽远离京城,仍对太子未立感到深深的忧虑。

他收集整理北宋至和、嘉..年间名臣奏议共三十六篇,合编为一本书,用口袋封好送给宋高宗,请求宋高宗认真考虑各位大臣的意见,参照前朝的现成做法,对立太子一事公正而果断地解决,不要总是疑虑重重。有人以越职的罪名威胁他,范如圭回答:“如果仅仅因为这件事而获罪,我感到极大的遗憾。”

宋高宗终受感动而醒悟,对手下大臣说“:范如圭真是一个忠臣啊。”当天,宋高宗即下诏立普安郡王为皇太子,又封他为建王。

宋高宗再次起用范如圭,任命他为泉州知府。 南宋皇室外戚宗官长期寄居在泉州郡中,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强行役使禁兵数以百计,范如圭到任后依法严惩了这些不法之徒,这些皇室亲属大为恼怒,写了一份极尽诬蔑、诽谤之言的密奏以赶走范如圭,不久范如圭因御旨革职罢官,仍像过去一样领祠禄。

范如圭就在邵武租了一间房屋居住,士大夫们都很尊敬他。许多学者都来向他请教一些学术问题。

范如圭五十九岁逝世。 范如圭为人忠厚诚实,凛凛正气,这是他的天性如此。

他治学以经术为本,不写浮华无用的文章。他曾草拟有关屯田制度的文章数千言,还未来得及呈上就病逝了,张浚巡视地方军备时,奏请高宗同意他去范如圭家里将文章取出。

张浚罢官后,范如圭有关屯田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践行。范如圭著有文集十卷,都是一些奏疏和有关朝政方面的议论,收藏在他家中。

3. 文言文翻译“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很高兴为您解答 译文如下 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试问,船沉入河底又怎么浮得上来?应为: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固定浮桥用的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起,铁牛也被横木勾出水面。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 欢迎采纳 谢谢。

4. 文言文《打捞铁牛》翻译

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⑧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⑩于河,募⑦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⑿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⑥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⑾。

注释

⒈浮梁:浮桥

⒉维:系,连结

⒊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⒋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⒌权衡:秤锤秤杆

6.徐:慢慢地

7.募:聘请;招募

8.一牛且数万斤(且:达到)

9.翻 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

用木头做成秤杆状的钩子把铁牛吊起

10.没:沉没

11.紫衣:贵官公服

12.实:充满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道理

做事要勤于思考,善分析,才会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相关资料

摘自《智囊全集》 第六部 捷智 (明)冯梦龙 著

参考:/view/1611779?fr=ala0_1_1

5. 打捞铁牛文言文的意思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朝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牛连结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治平年间,洪水暴涨冲断了浮桥,牵动铁牛,沉到河里,招募能够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转运使张焘听说了这件事,赐给他一件紫色裟衣.

【注释】

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的年号.

4.真定:即河北正定.

5.为权衡状:做成像秤砣秤杆的形状.

6.徐:慢慢地.

7.募:聘请.

8.且:将近.

9.没:沉没,淹没.

10.实:充满.

11.绝:断.

12.舟:小船.

13.去:去除.

14.出:捞出.

15.赐:赏赐

6. 文言文翻译

1.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

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

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3.有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翻译: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4.今者臣来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 翻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5.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7. 文言文 梦溪笔谈 李士衡````的意思

太长,附原文: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赞成上意。

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武昌张谔,好学能议论,常自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后登进士第,除中允。

谔于所居营一舍,榜为中允亭,以志素约也。后谔稍稍进用,数年间为集贤校理,直舍人院。

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判司农寺。皆要官,权任渐重。

无何,坐事夺数官,归武昌。未几捐馆,遂终于太子中允。

岂非前定? 许怀德为殿帅。尝有一举人,因怀德乳姥求为门客,怀德许之。

举子曳襴拜于庭下,怀德据座受之。人谓怀德武人,不知事体,密谓之曰:“举人无没阶之礼,宜少降接也。”

怀德应之曰:“我得打乳姥关节秀才,只消如此待之!” 夏文庄性豪侈,禀赋异于人:才睡,即身冷而僵,一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方能动。人有见其陆行,两车相连,载一物巍然,问之,乃绵账也,以数千两绵为之。

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晨朝每食钟乳粥。

有小吏窃食之,遂发疽,几不可救。 郑毅夫自负时名,国子监以第五人选,意甚不平。

谢主司启词,有“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骐骥已老,甘弩马以先之;臣鳌不灵,因顽石之在上。”

主司深衔之。他日廷策,主司复为考官,必欲黜落,以报其不逊。

有试业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发考卷,则獬乃第一人及第。又嘉佑中,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

骤为怪嶮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

会公主文,决意痛惩,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时体为之一变,欧阳之功也,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刺,试官刷。”

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即而果几也。

复数年,公 为御试考官,而几在庭。公曰:“除恶务本,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

有一士人论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公曰:“吾已得刘几矣。”

既黜,乃吴人萧稷也,是时试《尧舜性仁赋》,有曰:“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公大称赏,擢为第一人,及唱名,乃刘煇。

人有识之者曰:“此刘几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

因欲成就其名,小赋有“内积安行之德,盖禀于天”,公以谓“积”近于学,改为“蕴”,人莫不以公为知言。 古人谓贵人多知人,以其阅人物多也。

张邓公为殿中丞,一见王城东,遂厚遇之,语必移时,王公素所厚唯杨大年,公有一茶囊,唯大年至,则取茶囊具茶,他客莫与也。公之子弟,但闻“取茶囊”,则知大年至。

一日公命“取茶囊”,群子弟皆出窥大年;及至,乃邓公。他日,以复取茶囊,又往窥之,亦邓公也。

子弟乃问公:“张殿中者何人,公待之如此?”公曰:“张有贵人法,不十年当据吾座。”后果如其言。

又文潞公为太常博士,通判兖州,回谒吕许公。公一见器之,问潞公:“太博曾在东鲁,必当别墨。”

令取一丸墨濒阶磨之,揖潞公就观:“此墨何如?”乃是欲从后相其背。既而密语潞公日:“异日必大贵达。”

即日擢为监察御史,不十年入相,潞公自庆历八年登相,至七十九歳,以太师致仕,凡带平章事三十七年,未尝改易。名位隆重,福寿康宁,近世未有其比。

王延政据建州,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尝遣部将剌事于军前,后期当斩;惜其材,未有以处,归语其妻。其妻连氏,有贤智,私使人谓部将曰:“汝法当死,急逃乃免。”

与之银数十两,曰:“径行,无顾家也。”部将得以潜去,投江南李主,以隶查文徽麾下。

文徽攻延政,部将适主是役。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

连氏使人谓之曰:“建民无罪,将军幸赦之。妾夫妇罪当死,不敢图生。

若将不释建民愿先百姓死,誓不独生也。”词气感槩,发于至诚。

不得已为之,戢兵而入,一城获全。至今连氏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连氏之后也。

又李景使大将胡则守江州,江南国下,曹翰以兵围之三年,城坚不可破。一日,则怒一饔人鲙鱼不精,欲杀之。

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满地,奈何以一食杀士卒耶?”则乃舍之。

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先是,城西南依嶮,素同不设备。

卒乃引王师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类。

二人者,其为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

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日:“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

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

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

有控马卒,歳满辞公,公问:“汝控。



~

张焘文言文
答:泗州水灾,城墙将毁坏,张焘尽力修筑保护,皇帝下诏奖励他的功劳。入朝为户部副使。京城在酒税中加酒曲税,按人定量,不问是否售出,有人甚至倾家荡产来偿还税钱。张焘请求取消每年规定的数额,严格禁令,根据各户所用多少发售,从此课税日益增加。官方修筑睦亲宅,商议征用民居,张焘说:“芳林园中有空余的地方,宗室足以安...

宋河中府浮梁文言文翻译
答: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宋朝河中府的浮桥,用八头铁牛来固定它。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后来有一次黄河暴涨冲断了浮桥,...

打铁捞牛,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答:翻译 宋朝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牛连结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治平年间,洪水暴涨冲断浮桥,牵动铁牛,沉到河里,招募能够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铁牛浮上来了。转运使...

宋河中府浮梁文言文翻译
答:翻译: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土石,将铁牛系在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起后铁牛也被钩出。4. 原文: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翻译:转运使张焘听说了这件事,向朝廷报告,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5. 原文:铁杵...

文言文《打捞铁牛》翻译
答: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⑧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⑩于河,募⑦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⑿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⑥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⑾。注释 ⒈浮梁:浮桥 ⒉维:系,连结 ⒊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⒋...

山东张焘墓的建造历史和相关史实?
答:张焘简介:张焘,字景元,枢密直学士奎之子也。举进士,通判单州。州卒谋乱,期有日,焘得告者,徐诣营取首恶,置诸法。知沂、潍二州。沂产布,潍产绢,而有司科赋相反,焘始革之。潍多圭田,率计亩徵绢,而蠲河役,焘不肯踵例,废法还其役,入损于旧五之四,且命吏曰:“吾知守己...

陆游字务观文言文阅读
答:张焘立即报告给皇上,皇上问这话是谁说的,张焘说是陆游说的。皇上大怒,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不久又调任隆兴府。人们纷纷议论陆游交结台谏官员,鼓唱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出兵抗击金兵,于是陆游被罢官,回到原籍。不久,又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王炎任川陕宣抚使时,任用陆游进其幕府为干办公事。陆游向王炎陈述...

文言文讲读
答: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

为治有体文言文答案
答:1. 明史章正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正宸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

课外阅读只读文言文
答:4.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