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疹简介

作者&投稿:里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疾病名称
  • 5 英文名称
  • 6 匐行疹的别名
  • 7 分类
  • 8 ICD号
  • 9 流行病学
  • 10 病因
  • 11 发病机制
  • 12 匐行疹的临床表现
  • 13 匐行疹的并发症
  • 14 实验室检查
  • 15 其他辅助检查
  • 16 诊断
  • 17 鉴别诊断
  • 18 匐行疹的治疗
  • 19 预后
  • 20 匐行疹的预防
  • 21 相关药品

1 拼音

fú xíng zhěn

2 英文参考

creeping eruption

3 概述

1874年Lee发现某些寄生虫移行人体皮肤引起的线状损害,定名为匐行疹,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寄生虫,直到1926年KirbySmith、Dove及White才证实是寄生在狗、猫体内的巴西钩虫的幼虫所引起,以后又发现某些线虫、丝虫、绛虫的幼虫也能引起这种损害。

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幼虫移疹、幼虫移行症、皮肤游走性幼虫病、游走性线状表皮炎、潜行疹、沙虫病、管道工痒疹等诸多名称。系钩虫、蝇蛆、丝虫及颌口虫的幼虫在人的皮肤移行掘进所引起的线状损害。

匐行疹好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儿童,在我国东南部也有散发病例报告。夏季为好发季节,好发部位为手、足及小腿。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鉆入皮肤而发病。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即可确诊为匐行疹。

匐行疹的皮疹特点为红色隧道状、蜿蜒状皮损,各种幼虫有特有的皮疹特点,可有红斑、丘疹、丘疱疹、结节等非特异皮损及继发疹,皮疹可持续数月。匐行疹患者约有1/3出现暂短性肺部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痰内偶见钩蚴。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体重减轻及精力不集中。

加 *** 生宣传教育,避免接触被猫犬排泄物污染的泥土,改善和注意个人卫生,勿吃不洁食品,在流行区工作要加强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都可有效预防匐行疹。

匐行疹治疗方案为:1)局部用液氮或干冰冷冻杀死幼虫,每次一分钟;2)将幼虫取出皮损也可治愈;3)全身损害重或继发感染者应进一步对症处理。

4 疾病名称

匐行疹

5 英文名称

creeping eruption

6 匐行疹的别名

migrans;移动性幼虫疹

7 分类

皮肤科 > 寄生虫、昆虫及其他动物性皮肤病 > 蠕虫病性皮肤病

8 ICD号

I25.8

9 流行病学

匐行疹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匐行疹最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受传染的猫、犬粪污染的沙地潮湿温暖地区,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鉆入皮肤而发病。

匐行疹多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匐行疹表现的症状基本相似。幼虫鉆入皮肤后,潜伏数小时,在侵入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和水疱等非特异性损害,2~3d后幼虫开始向前爬行,可直线前进也可蜿蜒前进,形成曲折的表皮内隧道,每日向前伸延数毫米到数厘米,皮疹表面呈淡红色,约2~3mm宽,略隆出皮面。匐行疹患者感奇痒,常因搔抓形成继发性感染,出现条状的浅表溃疡或湿疹样损害。幼虫在几日或几周内停止移行,幼虫停止移行时可在局部形成硬结,虫体多停留在损害的末端不远处,瘙痒可持续数月之久,以后皮肤干燥结痂。皮疹多发生于足部、手部、小腿下端、面部等处,数目多少不定,一般是一条,有时可多条,有的皮疹可相当广泛,某些动物绛虫蚴引起的皮损为可移动的皮下结节,有压痛和奇痒,亦有的仅为丘疹样的皮疹。

匐行疹患者约有1/3出现暂短性肺部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痰内偶见钩蚴。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体重减轻及精力不集中。

10 病因

匐行疹多由巴西钩口线虫(猫钩虫)、犬钩虫和寄生于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侵入人体皮肤所引起。寄生在狗、猫体内的钩虫的幼虫是匐行疹的主要病原体。寄生在其它动物体内的钩蚴、绛虫蚴、丝状蚴及寄生在人体十二指肠内的钩虫和美洲钩虫也能引起匐行疹。

当人体接触含有此种蚴虫的猫、犬的粪便排泄物所污染的泥土,或食未经煮熟的含有此种蚴虫的肉食,即可引起匐行疹,此类蚴虫多寄生于皮肤表皮下或皮下组织,故皮损多见,偶有侵犯肺部及其内脏者。颌口虫的蚴虫尚可寄生于一些淡水鱼和青蛙、鳝鱼等体内,如食用此等未煮熟的鱼类亦可致病。四川地区发现的肺吸虫,其幼虫也同时发生胸膜和皮肤的游走性幼虫病。这些有感染性幼虫在土壤中发育,当人尤其是儿童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时,即可被感染,幼虫可鉆入皮肤而发病。

11 发病机制

当人体接触含有此种蚴虫的猫、犬的粪便排泄物所污染的泥土,或食未经煮熟的含有此种蚴虫的肉食,食用此等未煮熟的鱼类,青蛙、鳝鱼。即可引起匐行疹,此类蚴虫多寄生于皮肤表皮下或皮下组织,故皮损多见,偶有侵犯肺部及其内脏者。幼虫在肺部移行,引起机体对蠕虫的一种过敏反应。

12 匐行疹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虫卵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开始感染人体。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匐行疹症状。幼虫在皮内移行,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有呈现较硬小肿块者,随着蚴虫在皮下移动,皮肤出现淡红色蜿蜒曲折的线状损害,微隆起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长度不定,一般蚴虫每天移动约数厘米,皮损继续推进,可长达15~20cm,旧的损害可趋向消退,蚴虫移动经过中,亦可暂时静止数天甚至数月。有时蚴虫常随指甲搔抓而移动,可因继发感染化脓,自觉间歇性刺痛或瘙痒,多发生于暴露部位,也可见于臀部、外阴。

13 匐行疹的并发症

匐行疹可并发Loeffer综合征,肺部暂时性、游走性浸润变化,血中嗜酸细胞可高达51%,痰中可达90%。

14 实验室检查

血嗜酸粒细胞通常增多。肺部短暂性浸润可借肺部X线检查显示出来。

15 其他辅助检查

匐行疹的病理:动物幼虫对人体不能适应,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成熟,多停留在幼虫阶段。因此,在人体内无成虫或虫卵可见;同时,幼虫也不能达到其正常寄生的部位,而在移行经过的组织和器官内产生异位性病变。其在皮肤内通常穴居于粒层或棘层,隧道附近的皮肤内特别是在血管周围有慢性炎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线虫蚴在皮肤内移行位置稍深,但炎性反应基本相同。

16 诊断

食用未煮熟的鱼类,青蛙、鳝鱼。接触含有此种蚴虫的猫、犬的粪便等。皮肤出现淡红色蜿蜒曲折的线状损害,微隆起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长度不定,一般蚴虫每天移动约数厘米,皮损继续推进,可长达15~20cm,旧的损害可趋向消退,蚴虫移动经过中,亦可暂时静止数天甚至数月。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即可确诊匐行疹。

17 鉴别诊断

根据匐行疹的皮疹特点一般不难诊断。在皮损中挑出虫体或病理组织中查见虫体即可确诊。但匐行疹要和疥疮、裂头蚴病、丝虫病、血吸虫皮炎、钩蚴皮炎相鉴别。

18 匐行疹的治疗

1.内服噻苯哒唑(thiabendazole), 按25~30ml/㎏计,早晚两次分服,连服2~3天。甲苯达唑100~200mg,口服,每天2次,连用3~4天,儿童酌减。

2.局部应用地塞米松乳剂薄膜封包,可减轻痛痒,使蚴虫停止移行。

3.于皮疹表面可用液氮冷冻或用氯乙烷喷射能将幼虫很快杀死。

4.皮疹面积不大范围不广亦可手术切除。

5.阿是穴针刺治疗。

19 预后

匐行疹旧的损害可趋向消退,蚴虫移动经过中,亦可暂时静止数天甚至数月。

20 匐行疹的预防

加 *** 生宣传教育,避免接触被猫犬排泄物污染的泥土,避免赤足在泥中行走。儿童不要直接接触狗、猫等动物。改善和注意个人卫生,儿童不要吸吮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勿吃不洁食品,勿食未煮熟的鱼、肉类。在流行区工作要加强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

21 相关药品



~

生吃泥鳅的危害吃生泥鳅有那些危害
答:症状:棘颚口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后在体内移行窜扰,常侵犯的部位依次为皮下、肺、胃、胆道、眼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医学上所称的“匐行疹”是皮肤型棘颚口线虫病的典型表现。“匐行疹”是指因幼虫在皮肤表皮与真皮层之间移行所形成的红色略高于皮面蜿蜒蛇形的皮疹,表现为红色丘疹、条索状斑块或水疱...

耳带状疱疹简介
答:2 英文参考 zoster oticu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耳带状疤疹是由于水痘一带状疤疹病毒侵犯与耳相关的颅神经而发病。常见诱因为受凉、劳累、病灶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本病多为一侧发病。病人多于受凉或劳累后初感低热、头痛和食欲不振,继而出现患侧耳部剧痛,随后于耳廓...

古籍中的缠腰龙简介
答: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缠腰龙的病因病机缠腰龙多为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复感邪毒所致。缠腰龙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蛇串疮简介
答: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5]。 4 蛇串疮的病因病机 蛇串疮多为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复感邪毒所致[4]。 蛇串疮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药物性皮炎简介
答:一般发疹类药疹、荨麻疹、多形红斑与剥脱性皮炎等。采用凉血消风汤,气血两燔方与清瘟败毒饮等,清扫凉血解毒祛斑的方药有显效。 11 药物性皮炎的预防 (1)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追问药物过敏史,或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不要滥用。 (2)引起过敏的药物要明显的写在病历上,以引起复依医生的注意。并劝告病人避用该药...

啥叫水痘
答: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 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 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出疹...

常见皮肤性病诊疗彩色图谱的内容简介
答:手癣和足癣第三节 甲真菌病第四节 体癣和股癣第五节 花斑癣第六节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第七节 叠瓦癣第八节 念珠菌病第九节 孢子丝菌病第五章 寄生虫、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第一节 匐行疹第二节 虫咬皮炎第三节 隐翅虫皮炎第四节 疥疮第六章 物理性皮肤病第一节 冻疮第二节 多形性日光疹第...

药物过敏简介
答:以下分别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亚型。 1.固定性红斑(固定疹) 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占药疹的22%~44%,本科909例药疹中有318例为本形,占34.98%。常见的致病药物为磺胺类(以长效磺胺占首位)、解热镇痛药、四环素类及镇静水肿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数个水疱或大疱。红斑数一至...

蛔虫为什么移行
答:其虫卵随动物宿主粪便排出后,在具有适宜温度和湿度的土壤中发育成为感染性丝状蚴;当接触到人体时,即侵入皮肤产生匐行疹。 [发病机理和病理] 人体皮肤与被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接触后,其中的感染性幼虫即从皮肤侵入,不能穿达生发层下,仅能在真皮和粒层间以每日数毫米至数厘米的速度移行,产生蜿蜒隧道;后者外观呈红色...

儿童丘疹性皮炎是什么病
答:疾病简介 中 文 名: 儿童丘疹性皮炎 外 文 名: (juvenile papular dermatitis)发病年龄: 2~9岁 多发羣体: 学龄前儿童,男多于女 常见发病部位: 手背、前臂、肘、膝部 摩擦性苔藓样疹又名儿童丘疹性皮炎、肘膝复发性夏季糠疹、沙土皮炎,为学龄前儿童在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男多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