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九龙岭下日日冬至 六鳌海上夜夜元宵”的由来 速求有关土地公的对联

作者&投稿:台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漳州一带有史以来未出过宰相(明末黄道周勉强可算一个,但那是南明小朝廷的),蔡新是“亘古未有”的第一人,所以有关他的传说很多。传说龙海九龙岭下有个老者一年到头在土地庙旁卖冬至汤圆,见到上京应试的举子就出对子考,其上联曰:“九龙岭下日日冬至”。

起初,蔡新对不上,因而也就名落孙山。一天,蔡新偶至漳浦六鳌海边游玩。晚上,见港湾点点渔火,与天上明月相辉映。灵机一动,得出下联:“六鳌海上夜夜元宵。”

次年,他果然金榜题名。18年后他归乡省母,路过九龙岭未见那卖汤圆老者,只有土地庙仍在,于是进庙施礼。因天气太热,把头上花翎顶戴脱下,戴在土地公头上,谁知临走再也取不下来,才悟到那卖汤圆老者乃土地公所化。

扩展资料:

一、早年经历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漳浦下布(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人,建府第在县城准提室巷内。父早逝,家境贫穷,自幼与兄助寡母耕作、采薪度日。蔡新年轻时,刻苦学习,尤喜闻儒家性理天命的学说,深受堂叔蔡世远的钟爱。

二、所任职务

蔡新在朝任职50年,历任吏、礼、兵、刑、工等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德高望重;任《四库全书》总裁,劳苦功高,深为时人敬仰。他历次归家时,遇灾荒,捐资平粜,置义学、义仓、义冢,修葺先贤蔡襄祠、黄道周祠,兴废举坠,有德于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新



位于木棉村九龙岭北麓,国道324线西侧的土地公庙后,以其供奉华夏唯一戴宰相帽的土地公而名传四邻,香火不断。民间传说清代漳浦举人蔡新祁求九龙岭土地公庙,高中进士,官拜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为报答求九龙岭土地公保佑有灵,在回乡省亲期间,特栖此地,时值炎夏,遂将宰相官帽暂寄土地公塑像上,开襟驱热,熟知此帽一戴而摘不下来,从此九龙岭遂有“戴宰相帽之土地公”。许多文人墨客经此地,必吟诗作赋,以附文雅,如今仍在民间茶余饭后笑谈流传的九龙岭名对:“九龙岭下日日冬至,六鳌海上夜夜元宵”

有个地方叫九龙岭,是男人的圣地。男人都很羡慕这座岭的名字,所以乐于在岭下行房,以求九龙之力。一年到头络绎不绝,一日一日就到冬至。
六鳌海是九龙岭旁边的湖泊,气候宜人。因九龙岭苦寒,所以男人们通常把行房的地方挪到了这里,所以夜夜笙箫。后来因笙箫较俗,所以先后改为春宵、元宵。
这幅对联因此而来

冬至要写什么好的对联~

一、上联: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下联: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二、上联:冬至已是四季尾;下联:白露又成三更后
三、上联:天时人事日相催;下联:冬至阳生春又来
四、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下联: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五、上联:踏雪赏梅,无限风光留此季;下联:围炉叙旧,难忘情谊盼来年

六、上联:冬至已是四季尾;下联:除夕又续一年头


七、上联:冬尽今宵促;下联:年开明日长
八、上联:不知近水花先发;下联:疑是经冬雪未销
九、上联:冬至已是四季尾;下联:立春不为三更后
十、上联:大业煌煌,神州亮剑齐天乐;下联:和风习习,禹甸迎春丹凤吟

九龙岭下日日冬至,六鳌海上夜夜元宵来源:位于木棉村九龙岭北麓,国道324线西侧的土地公庙后,以其供奉华夏唯一戴宰相帽的土地公而名传四邻,香火不断。民间传说清代漳浦举人蔡新祁求九龙岭土地公庙,高中进士,官拜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为报答求九龙岭土地公保佑有灵,在回乡省亲期间,特栖此地,时值炎夏,遂将宰相官帽暂寄土地公塑像上,开襟驱热,熟知此帽一戴而摘不下来,从此九龙岭遂有“戴宰相帽之土地公”。许多文人墨客经此地,必吟诗作赋,以附文雅,如今仍在民间茶余饭后笑谈流传的九龙岭名对:“九龙岭下日日冬至,六鳌海上夜夜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