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

作者&投稿:鞠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第一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 第二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 第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昭示着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包括人类的生产、消费、娱乐、政治、教育等众多活动。动物或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也属于社会范畴。社会是由长期合作的个体,通过发展,组织形成团体,从小到机构、大到国家等组织形式。社会具有交流功能、整合功能、导向功能等,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个体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个体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几次改变
答: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三次改变,有敌我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以及现在的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怎样的变化?试述其变化的原因...
答:第一次变化及其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超过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影响: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主动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国民党也被迫调整内战政策,最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

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
答:3. 尽管有许多因素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未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产生原因: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虽然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不是社会的主要...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什么变化
答: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物质与文化的矛盾到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过程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842年鸦片...

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总结: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些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以及完善制度来解决。同时也需要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平衡与和谐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怎样转化的?
答:①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触动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程
答:1、内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容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

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