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愁难尽 春归人未归 朝来添寂寞 不肯试新衣”这四句诗是什么意思? 求题目:蜡尽愁未尽 春归人未归 朝来愁满...

作者&投稿:宗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话释义:

腊月到头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可是离愁难以结束。春天到了,他却没有回来。天亮了,却更添寂寞,触景伤情,思念远方的他,这一夜好生凄楚。不肯试穿新衣,来开心的迎接、庆祝新年的到来。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腊尽愁难尽,春归人未归。

朝来添寂寞,不肯试新衣。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喻世明言》在“三言”之中最早出,《警世通言》刊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醒世恒言》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喻世明言》应是在1620年(明泰昌年间)至1624年(天启四年)前(一说出于1621年左右)。三部选集虽非同时刻成,但是它们的创作、编印,是一个有计划的工作。传本《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铺天许斋的三行题识,中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

而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这不只说明继这部“初刻”或“一刻”之后必将有二刻和三刻继续问世,而且也使读者明白了,“古今小说”四字本来是编者给自己编纂的几个通俗小说选集所拟定的一个总名。

但是,当《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的时候,书名却改成了《喻世明言》;而等到二刻、三刻正式出书时,它们也各各有了自己的名称:《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样,《古今小说》对于后来的读者,也就无异于《喻世明言》的一个异名了。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内容简介:

《喻世明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以与“三言”其他作品书名相配。全书40卷,每卷1篇,共计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样,为宋元明话本小说。

《喻世明言》中故事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例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少数为明朝拟话本,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另外有些是明人对宋元旧作的改编加工,例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等。由于产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内容、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又因为属于同一个小说发展系统,其题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间还有很多共通之处。



腊月到头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可是离愁难以结束。春天到了,他却没有回来。天亮了,却更添寂寞,触景伤情,思念远方的他,这一夜好生凄楚。不肯试穿新衣,来开心的迎接、庆祝新年的到来。

“腊尽、春归”本来是开心的时刻,却因“人未归”不能相聚而“愁难尽”。
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寂寞,无奈的心情!

腊月到头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可是离愁难以结束。春天到了,他却没有回来。天亮了,却更添寂寞,触景伤情,思念远方的他,这一夜好生凄楚。不肯试穿新衣,来开心的迎接、庆祝新年的到来。上面这样的回答应该是是正确的,头两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有用“不肯试新衣”把自己的愁思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腊尽愁难尽,春归人未归,朝来添寂寞,不肯试新衣---出处是哪?大神们帮帮忙~

这首诗引用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清白话小说。至于出自哪位古人。就无据可考。这篇文章是冯梦龙写的。出自《喻世明言》,你一查便知。

这个我在《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看到过
不过全诗是:
蜡尽愁难尽,
春归人未归。
朝来嗔寂寞,
不肯试新衣。
可惜也没有看到标题,上面只说是古人的诗句。
很遗憾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