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口已经“突突”了3500多年,泉涌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投稿:宫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知道趵突泉还是从小学课本中知道的,当时就觉得趵突泉很神奇,很美,一度对泉城济南也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有机会亲眼目睹了泉城了风采,原来泉城不只有趵突泉,还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泉群,真的是太让人叹为观止了。

有关趵突泉的泉涌现象,其实还是跟济南的地质结构有关,这座城市地处平原和山区丘林的衔接处,其山林的地质层为石灰岩结构,质地松散、有很多缝隙、孔洞,可以储存地下水和运输水源,也是济南城重要的水源来源之一,而平原地区下的地质结构又是岩浆岩形成,这种地质结构致密坚硬,地下水流经这里就会被阻挡而涌出地表,同时受地下水的压力而从缝隙中涌出,就形成了涌泉,这一系列过程了解后还真的是很神奇,堪称大自然的杰作。

趵突泉的喷涌现象也并不是持续的,在建国以后也有数次停喷的情况,在70年代的时候,地下水的开采还没有很频繁,泉水的喷涌还是非常正常,1972年发生黄河断流后,供水压力增大,泉水首次出现断流,随后从1981年开始,还一度被称为半年泉,因为有了旱季停喷,雨季复涌的变化。趵突泉频繁停喷而且时间不断延长的时间是从1986年开始的,这一年停喷持续到 1987年,中间相隔了一年半,而1988年年初的停喷是时间最长的一次,一直延续到1990年时间跨度有30多个月,之后就出现了频繁的停喷,这些频繁的停喷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过度的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的。

不过,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重建,趵突泉从2003年年中复涌已经持续喷涌十几年了,我也希望它就这样持续下去,让子孙后代都能领略到泉涌的魅力。



宝图泉与济南的地形构造有关,济南南部群山环抱,北部为千佛山,北部为黄河平原。

济南地处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济南市的山区由石灰岩组成,而岩浆岩隐藏在平原的地下。宝图泉每天注入7万立方米泉水。宝图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洞穴流出。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水量巨大。最大取水口16.2万米/天,外露高程可达26.49米,水中细菌含量极低,经检测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泉水常年保持在18℃左右,严冬时水汽在水面上卷曲,像一层薄薄的烟,因此,济南称之为“云雾滋润”。

自2012年以来,济南市城市绿化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启动了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在此期间,在创建了第一春5A景区并合并了相关景区后,山东省地质公园的应用并未停止。先后通过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济南宝土泉群省级地质公园规划》专家评审,山区的石灰岩形成于约4亿年前,其结构相对纯净。石灰石由南向北倾斜,坡度约30°。石灰石本身并不太紧,有缝隙、裂缝和洞穴,可以储存和运输地下水。

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层的斜坡大量流入济南,成为济南泉水的水源。山区的石灰岩形成于约4亿年前,其结构相对纯净。石灰石由南向北倾斜,坡度约30°。石灰石本身并不太紧,有缝隙、裂缝和洞穴,可以储存和运输地下水。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层的斜坡大量流入济南,成为济南泉水的水源。平原下的岩浆岩组织紧密。当地下水在这里流动时,它不能流过岩浆岩块。

宝图泉每天注入7万立方米泉水。宝图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洞穴流出。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水量巨大。最大取水口16.2万米/天,外露高程可达26.49米。水中细菌含量极低,经检测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泉涌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这种现象就是泉涌。

这个是由于一些湖水的水位上升,而这个湖水和土地又是相通的,因此这些水都跑到了某个开口的地方,形成了泉涌。

趵突泉的泉涌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济南南面是山区丘陵,有千佛山,北面是黄河和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

突泉旅游景点介绍作文结尾 介绍景区结尾
答:突泉老头山景点作文400字左右或卧,高三丈有余,似大海波涛,绿荫腹地洞外风光如天然公园,一大一小,在绚丽多彩的晚霞映衬下、雄狮岩。 1,在桦林掩映中,震撼寂静的山林,细看如一只猛虎隐匿于山林之中,将锄头放在山上顺路回家了老头山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宝石镇西北部、卧佛沿。次日上山一看。 5...

关于《家乡的变化》的作文应该怎么写?
答:现在种地实现了机械化,家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安上了自来水,方便多了,夜晚总是那么灯火通明,是因为,广场和公园每到傍晚,人们总是兴高采烈的冲向广场或公园,放着美妙的音乐,跳着优美的舞蹈,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在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大一点的喷泉,每到夜晚,路旁的霓虹灯亮了起来,喷泉也像孩子看见妈妈一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