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来历简介 关于春节的来历简介

作者&投稿:蔽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扩展资料:

关于春节的历史,缺少上古时期的文献,古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证实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传说有诸多说法,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天腊)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等等。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参考资料:春节的由来--人民网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的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扩展资料

春节的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

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春节简介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习俗:
1、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栗子和肉馅等,一齐包入新年的饺子内。
2、春节燃放爆竹,该习俗始于汉代,以“噼噼啪啪”的响声来避邪驱鬼,企盼来年吉祥幸福。
3、拜年习俗,拜年最早流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流传到今日则变成了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相问候。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了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关于春节的来历简介。~

民俗二三事

民俗二三事

春节的来历简介50字 春节的来历简介50字介绍
答:1、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2、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春节的来历简介二十字
答:春节的来历简介二十字3 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答: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春节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人们在享受着春节文化的同时也表演着民族的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正是在节日这一特定的时空设置中得到传承与弘扬。我国农历新年为什么放在正月初一呢?我国...

春节的来历,意义,简介,习俗
答:一、春节的来历:传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

春节的习俗、来历、简介
答: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的来历: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这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答:1、春节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汉代前春节为干支历的岁首立春简介:后来演变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现今春节时间为: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别称:岁首、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等。2、元宵节时间:农历...

春节的来历简介30字
答:一位名叫“年”的神灵助手出现,他身着红衣,手持鞭子,成功驱赶了怪兽,从而保护了百姓。3、祭祀传统:春节也源自上古时期的丰收祭祀。岁末,人们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顺利,因为农作物一年一次成熟,便形成了“年”的概念。早期过年称为“立春”,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正式将“立春”更名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