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府“诗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文学常识200字

作者&投稿:荣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乐府诗和汉乐府是同义词,已合并。 汉乐府 百科名片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 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 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 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 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 《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 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 民歌。 作品名称:汉乐府 作品别名:乐府诗/乐府/乐府民歌 创作年代:两汉时期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文学体裁:乐府诗 作者: 汉时乐府机关采集整理 目录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西汉乐 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 郊庙歌辞 1 2 3 《汉书艺文志》 汉代乐府 汉代从武帝开始两汉乐府热闹的场所两汉 乐府诗注意剪裁中国诗歌汉乐府民歌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病妇行秋风上邪汉乐府民 歌最大(一)(二)(三)(四)《江南》我国诗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 、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 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 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 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 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 诗,亦称“乐府诗”。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 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 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 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 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 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 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 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 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 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 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 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 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 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 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 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 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 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 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 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 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 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 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 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 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 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 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 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 地位,于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 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 璧”。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 ,《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 祀之 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 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 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 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 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 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 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 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 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 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 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 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 丞。又据《汉书礼乐志》所言,至成帝末 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 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 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 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 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 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 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乐令,相 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 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 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 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由承华令掌 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 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 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 唱,因此得以保存。郊庙歌辞:主要是贵 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 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 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 音乐背景:来源:(1)秦国音乐(2)楚 国音乐1 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 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 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2 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 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 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3 杂曲歌辞:其 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 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书艺文志》 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 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 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 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 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 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 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 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 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 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辞中的《东门 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 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 呻吟呼号。有的家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 架上无悬衣”,逼得男主 人公不得不拔剑 而起,走上反抗道路。(《东门行》)有 的是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 给丈夫;病妇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 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妇 病行》)还有的写孤儿受到兄嫂虐待,尝 尽人间辛酸。(《孤儿行》)这些作品用 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 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对话、行 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 情上遭受的煎熬。《东门行》的男主人公 在作出最终抉择之后,不得不割舍夫妻之 爱、儿女之情,夫妇二人的对话是生离死 别的场面。《妇病行》中的病妇临终遗嘱 伤心刺骨,而丈夫无力赡养遗孤的愧疚、 悲哀,也渗透于字里行间。至于《孤儿 行》中的孤儿,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 竟然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小小年纪便对命 运已经完全丧失信心。两汉乐府诗在表现 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 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 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 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 情,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 遇。 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 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与《东 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它们展示的 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把人带进 另一个天地。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都 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三首诗的字句 也多有重复,最初当是出自同一母体。 《相逢行》的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人员,两 度把人引入侍郎府。第一次见到的是黄金 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作使名倡, 中庭桂树,华镫煌煌。第二次见到的是鸳 鸳成行,鹤鸣噰噰,两妇织绵,小妇调 瑟。这首诗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时,还点 出了他的尊贵身份:“ 兄弟两三人,中子 为侍郎。”这是一个既富且贵的家庭,而且 宝贵程度非同寻常。黄金为门,白玉为 堂,是富埒王侯的标志,不是一般的富, 而是巨富。侍郎是皇宫的禁卫官或天子左 右侍从,是皇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 不是普通朝廷官员所能相比。《鸡鸣》和 《长安有狭斜行》把表现对象的显赫地位 渲染得更加充分,或云:“兄弟四五人, 皆为侍中郎”或云:“大子二千石,中子孝 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诗中 的富贵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弟几 人同时宦达;所任官职也不限于俸禄为四 百石的侍郎,而是秩达二千石的高官显 宦。《相逢行》和《长安有狭斜行》二 诗,作者是用欣赏的笔调渲染富贵之家, 《鸡鸣》一诗则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 为,以免触犯刑律,带有劝谏和批判的成 分。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对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后来许多 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黄金为门, 白玉为堂,到《红楼梦》中演变成贾府 的“白玉为 堂金作马”。至于三妇织绵鼓瑟 的段落,则被单独划分出去,名为“三妇 艳”,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 富贵之家的象征,积淀成一种具有特定含 义的符号。 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 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成对比 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一边是饥寒 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一边是奢侈豪 华,不知人间还有忧愁事。一边是连自己 的妻儿都无法养活,一边是妻妾成群,锦 衣玉食,而且还豢养大群水鸟。这两组乐 府诗最初编排在一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它们的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遍历天堂地 狱,领略到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 极世界。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 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 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 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 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 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鼓吹曲 辞收录的《上邪》系铙歌18篇之一,是女 子自誓之词:“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 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 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 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 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 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 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 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 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 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 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 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 是,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 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 犹豫徘徊。另一篇铙歌《有所思》反映的 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 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 准备了珍贵的“双 珠玳瑁簪,用玉绍缭 之”,想要送给对方。听到对方有二心,她 就毅然决然地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 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 今以往,勿复相思。”她爱得热烈,恨得 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 铁,义无反顾。 《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 与恨。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 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 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 喜欢兰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刘兄逼她 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 卿分手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 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 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 渝的爱恋之情。《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 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 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 两汉乐府诗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 郎》这样的诗。在这两篇作品中,男女双 方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 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 强加于女方。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 君、胡姬誓死回绝羽林郎的场面。这两首 诗的作者也是爱憎分明,对秦罗敷和胡姬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鞭 挞好色无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汉代从武帝开始 ,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 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 遭到毁坏。《战城南》的笔触不仅涉及到 战场上凄惨荒凉,还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 间,写出战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农 业生产的荒废。《十五从军征》,以“十五 从军征”与“八十始末得归”写出了兵役制度 的黑暗,两个数字之间巨大的距离令人心 惊,它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造成 家庭“松柏冢累累”的惨象。 两汉乐府 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 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 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 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作主体乐 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 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薤 露》全诗如下:“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 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首诗认 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 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却只有一 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蒿里》把死亡写得更为凄惨:“蒿里谁 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 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这首诗 是用有神 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 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看待 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正常死亡 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夭折横死产生 的巨痛更是难以诉说,铙歌《战城南》表 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将士战死以后 的景象是:“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 斗死,驽马徘徊鸣。” 作者极力渲染战场 变成墓场之后的苍凉、凄惨,是一幅近乎 死寂的阴森画面。尤其令人目不忍睹的 是,“野死不葬乌可食”,阵亡者暴尸城 外,无人掩埋,乌鸦任意啄食。人生之 惨,莫过于此。虽然诗中的死者故作豪迈 之语,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依然得到淋漓 尽致的表现。以上几首诗在描写死亡的凄 惨悲哀时,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 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死亡被写成是无法 回避而强加于人的残酷事件。 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 的两个侧面,两汉乐府诗坦率地传达了人 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 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郊 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 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穷尽。然而,人 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 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 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 对照。于是,作者大胆地想象,太阳是在 另一个世界运行,那里一年四季的时间座 标与人世不同,因此,太阳才成为永恒的 存在物。诗人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 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驮载自己进入太 阳运行的世界。收录在杂曲歌辞中的《艳 歌》描绘出一幅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 人幻想自己升上云宵,来到神界仙乡,成 为那里的贵宾。各种神灵都为他的到来而 忙碌,天公河伯、青龙白虎、南斗北极、 嫦娥织女都殷勤备至,甚至连流霞清风、 垂露奔星也都载歌载舞,张帷扶轮,热情 地为诗人服务。这首诗表现的是超越个体 有限生命,到达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给 许多天体对象注入了生命。使天神地只和 诗人聚集一堂。同类诗篇还有相和歌辞中 的《长歌行》、《董逃行》,不过这两首 诗中的长生之乡不是天国,而是仙山,是 靠神药延年益寿。 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 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创作主体生活在 同一世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 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上陵》 中的仙人来自水中。在描写神灵莅临的时 候,乐府诗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刻画得 非常细致。《练时日》通过对灵之游、灵 之车、灵之下、灵之来、灵之至、灵已 坐、灵安留等多方面的依次铺陈,展示出 神灵逐渐向自己趋近的过程及风采,以及 自己得以和神灵交接的喜悦心情。《华烨 烨》在写法上和《练时日》极其相似。 《上陵》中的仙人则是桂树为船,青丝为 笮,木兰为?翟,黄金交错,显得超凡脱 俗。这些作品表面是写神灵来到世间,神 灵向创作主体趋近,实际是暗示诗人借助 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属性,即将成为神仙 世界的一员。 两汉乐府诗无论是写举体飞升进入神国仙 乡,还是写神灵来到人间,都把人和神置 于同一层面。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创 作主体很疏远,而是人神同游,彼此亲 近。两汉乐府诗是通过人的神仙化、神仙 的世俗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 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 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 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 《庄》、《骚》的遗响。 热闹的场所 (酒店、京都),突发性的事件,都是作 者喜好描述的对象。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讲述了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如《妇病 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等等。 有时情节还曲折多变。《孔雀东南飞》扣 住兰芝夫妇的坚贞爱情与封建专制的矛 盾,展开了丰富而曲折的情节。兰芝不堪 刁难,自请遣归,掀起波澜;仲卿求情, 似乎能平息矛盾,但焦母态度蛮横,矛盾 反而更加尖锐。焦刘分手前的盟誓,使矛 盾稍缓。而兰芝被逼再嫁,又使矛盾激 化。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汉代乐府 诗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写 人的手法十分娴熟。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 人物性格,或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形 象。《妇病行》《孤儿行》的细节、《陌 上桑》中的对话、《孔雀东南飞》中人物 的行为以及环境气氛,都有效地刻画了人 物。 两汉乐府诗注意剪裁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 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使作品一 方面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 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 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诗经》的四言体式,长于抒情而不宜于 叙事描写。尤其是先秦之后,汉语双音词 增多,但动词仍多为单音形式,四言诗 的“二二”式节拍很难使双音词与单音词进 行很好的搭配。诗体革新势在必行。《楚 辞》的杂言体对四言诗体是一大解放。汉 代乐府诗一开始也多用杂言形式,使叙事 描写变得方便起来。杂言诗中已有五言句 式。东汉时,五言诗在民间创作中增多, 进而影响到文人创作体式。中国古典诗歌 的一种重要体式此时逐渐成熟。 中国诗歌 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诗经》 中仅有几首叙事诗(如《七月》、《东 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 章叠唱的形式。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 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 占主流的局面,但毕竟有了相当多的成熟 的叙事诗。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 一为叙事性作品。这些叙事诗,大多采用 第三人称,表现人物事件比较灵活。短篇 则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来表现, 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 交代和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 如《东门行》,只写了丈夫拔剑欲行,妻 子苦苦相劝的场面,但诗歌背后的内容却 是很丰富的。又如《十五从军征》,一面 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 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这 一切都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对荒 凉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 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 遇,尽在其中了。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 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 伏。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 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汉乐府诗开创 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其杂言 诗自由灵活,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 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个字的都有(如 《孤儿行》)。作者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 来写。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辟了道路。 一般认为,五言诗是在汉代产生的。乐府 诗中的《江南》、《十五从军征》等是整 齐的五言诗。一般认为这两首诗是西汉时 的作品。到了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诗越 来越多,艺术性也日臻完美。而且和文人 五言诗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汉代乐府 民歌中和文人创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诗 体,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要形 式。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 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 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 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 死,驽马独徘徊。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代,仍自觉地取 乐府之神理.至于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的显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了。

  •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代,仍自觉地取 乐府之神理.至于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的显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了。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代,仍自觉地取 乐府之神理.至于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的显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对么??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有关李清照的渔家傲的文学常识和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借神仙境界 抒壮阔胸怀——谈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郑孟彤)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汉族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汉族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木兰诗》和《木兰辞》是一样的吗?
答:它也是北朝民歌,之所以叫它“木兰辞”是因为它是这首民歌的歌辞。但南北朝的民歌属于乐府诗的体系,是广义范畴的诗歌。因此也可以叫“木兰诗”。木兰诗的文学常识 1.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

文学常识柳宗元
答: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课Ļ
答: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文峰小学李引梅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

木兰诗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答:《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王建的具体文学常识有哪些?
答: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贫困潦倒。王建擅长写乐府诗,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作品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十五夜望月》、《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

诗歌文学常识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

渔家傲文学常识
答:1.有关李清照的渔家傲的文学常识和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借神仙境界 抒壮阔胸怀——谈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古诗文学常识是什么意思
答: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

稹 怎么读元稹的文学常识
答:关于元稹的文学常识如下: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

木兰诗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答:《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这些就够了,如果深究的话,再加上木兰诗的修辞,名句以及成语。